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企划文案 > 正文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教案(优质20篇)

时间:2023-12-17 04:04:12 作者:JQ文豪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设计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六年级教案范文,相信会对大家编写教案有所帮助。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8个生字,正确认读新词语,会写7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

2、能借助图画和生活实际,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景色以及特点。

3、能用词语说句子,学习用句号。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认读8个生字,正确认读新词语,会写7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

2、能借助图画和生活实际,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景色以及特点。

3、能用词语说句子,学习用句号。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经典诵读:《凉州词》。

1.教师谈话:小朋友们,一年有哪几个季节?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2.出示图片,做游戏。猜猜出示的图片分别是哪个季节。设计意图: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声音、图画、颜色等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令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顺应儿童的心理,开课伊始,创设新奇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

1.出示课文中的四季图。认识“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看到了什么。先跟同桌说一说,然后告诉老师。

(2)根据交流出示词语: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3)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词语。

(4)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其中重点指导读好后鼻音:风冬翘舌音:霜。

2.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个景物,说出这些景物的特点。

3.出示:霜和雪。

(1)交流:你们生活中见到过“霜、雪”这两种自然现象吗?

(2)教师讲解有关霜的小知识。雨字头的字大都是一种天气现象。大家看,借助字的`偏旁,我们还能认识这些字。

(3)相机识记生字。认识部首“雨字头”。

(4)仔细观察,说说“雨”作部首时,在写法上有什么变化。

(5)教师范写生字“雪”,学生书空,并口头说出笔顺。

4.教学词串: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

(1)出示短语。学生借助拼音自读。

(2)说说春风吹过来的感觉。

(3)比较被夏天的风、秋天的风、冬天的风吹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4)说说夏天下雨的情景,读出雨下得大的感觉,读好“落”。

(5)了解“霜降”。认识部首左耳旁。交流自己积累的带有这个部首的其他字。

(6)指名说说下雪时的情景,感受雪花的轻盈。

(7)有感情地齐读第二组词串。

5.教学词串:青草红花游鱼飞鸟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鸟入林。

(1)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观察图上画了哪些景物。

(2)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交流。

(3)出示词串三和四。

(4)小组合作,借助拼音等方法朗读词串,相互正音。

(5)指名朗读,开火车读,齐读。

6.仔细观察,自主识记生字。

(1)仔细观察本课的生字,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的。(换偏旁法,如“雪”,可以通过换偏旁变成“霜”识记;比较识记法,如“入”字,通过和“人”比较识记;通过形象演变进行识记,如“飞”字,可以想象成鸟的形状等;加一加法,如“落、飘”,可以用部件加一加的方法记忆。)。

(2)小组内互相交流好方法。

设计意图:教给识字方法,促进自主识字。有层次性地、有目的性地把识字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之中,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识字,在识字的同时,发展语言,提高认识能力。可以说,在语言环境中学到的字词是活的,带着感情记忆的东西是牢固的,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1.背诵课文。

2.找一些描写四季的词语读一读。

第二课时。

经典诵读:《凉州词》。

1.指导书写生字“春、冬、花、入、风、雪、飞”。(1)学生抽读生字,复习巩固生字的读音。(2)分析生字,记忆生字,了解结构。(3)示范指导,学生书空笔顺,认真练写。重点关注“春、冬”:两字的撇和捺要舒展。“冬”的两点要在竖中线上。“入”的第二笔要长,并且要出头。

“风”和“飞”的横斜钩要写得稳当。

复习书写姿势:书写时要做到哪“三个一”?(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2.学生当小老师给老师讲一讲每一个笔画应该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遇到学生说不准的地方,教师重点讲解。

3.学生完成书中的写字练习,先书空笔顺,再观察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看清难点笔画的写法,然后描红,最后练习书写。(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作业:1.写本课生字(422格式,并选两个词各写一句话)。

2.观察四季景色,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和运用两种识字方法,认识7个生字。

2.正确地读词语,感受四季不同的气候特点。

3.会读会背26个大小写字母,并能正确排序。4.会读会写不同韵母的生字,对不同结构的生字会分类。

5.收集描写春天的语句,感受春天的美景。

6.会读拼音儿歌,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认识7个生字,会正确认读9个词语。2.熟练地背诵26个大小写字母,并会正确排序。

3.熟练朗读日积月累中的四字词语,及本单元拼音韵文。

4.学会讲故事时,态度落落大方,故事情节连贯。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搜集有关春天的词语、古诗、歌曲等。(学生)。

3.看有关老鼠和猫的动画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1.自由读,把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指名读,小组读,比赛读,把三组词读熟。

3.全班齐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4.巩固生字,并口头组词,选择词说句。

(一)读一读,记一记。

1.多媒体课件出示26个大小写字母,师范读。2.师教读。

3.各种形式读,直到背熟。

4.指名背诵26个大小写字母,并检查排序。

(二)读一读,写一写。

1.师黑板出示生字“见”“万”等8个生字卡,指名读。

2.“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3.指名说说每个字韵母的不同。

4.接韵母分类,指名上台书写,其余学生完成书上田字格书写,全班交流评价。

(三)读一读(拼音韵文)。

1.自由读读拼音韵文,圈出不会读的生字的读音。

2.学生小组内互读,互相正音,互评。

3.指名读,其他同学为其正音。

4.师多媒体出示难读生字,生词的读音,范读。

5.全班齐读,提醒学生不能唱读。

6.理解韵文大意;知道春天到了,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祖国南方、中部、北方等地在春天却呈现出不同的气候特点。(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让学生们在课件展示中,了解韵文大意,了解祖国的大和广,激发孩子们的爱国热情。

7.配乐齐读韵文,让孩子们在朗读中再次涌起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课外收集有关描写春天的词语、句子去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日积月累、口语交际)。

(一)歌唱春天。

1.播放收集到的有关春天的歌曲。

2.唱一唱你会唱的春天的歌曲。(小组唱、齐唱、单独唱)。

3.比赛背诵学过或课外自学的有关春天的诗文。

(二)我看到的春天。

1.先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春天,可以运用以前学过的词语。

2.指名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春天。

3.四人小组交流收集到的图片、资料。

4.派代表全班展示、交流。

(三)我要描写春天。

1.多媒体展示日积月累中描写春天的词语。2.学生自由读并圈出生字。3.指名读难点字,全班正音。

4.指名读四字词语,不会读的同学请其他同学帮忙。

5.师讲解四字词语的意思,让同学们边听边想象这些词语所展示的画面。

6.用各种形式诵读词语。

7.用自己喜欢的词语造句,师生共同评价。

(四)我画的春天。

1.自由画春天。

2.小组交流你画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画。

3.评一评谁画得好,讲得好。

4.派代表在全班展示交流。

(一)播放多媒体课件:老鼠嫁女。

1.通过观察、讨论,了解故事中老鼠和猫各自的形象特点。

(1)观察老鼠爸爸和妈妈的形象。(指导语:老鼠爸爸和妈妈想把女儿嫁给世界上最厉害的人,什么叫厉害?你们觉得谁最厉害?)。

(2)结合课本上的插图,观察图上各种事物的形象,讨论了解各形象的特点。(指导语:老鼠的爸爸妈妈觉得谁最厉害为什么?)。

2.再次观看课件欣赏故事,了解故事中各人物的关系,理解故事内容。

(1)完整欣赏课件,倾听故事。

(2)老鼠爸爸找了谁?它是最厉害的吗?为什么?

(3)小组内互讲故事,并推选讲得好的同学上台讲。3.生上台讲故事。

全班评价:故事是否完整,讲解人声音是否洪亮。

4.角色表演故事,体验故事的完整性和幽默感。

(二)布置作业。

把《老鼠嫁女》回家讲给家长听。

板书。

教学反思: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课外阅读的基本途径,体会课外阅读的乐趣。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好一项课外阅读成果展示,如,讲一个故事,背一首儿歌,展示认识的一个字。2.准备“故事大王”“儿歌大王”等荣誉卡片。3.做好家庭亲子阅读调查。教学过程:

经典诵读《赠汪伦》。

师生谈话,交流平时在家里做的事。

1.出示情境图一,读懂图画和文字的内容。(1)引导学生说说图上画着谁,在干什么。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从哪些地方看出读故事书很有意思。2.请经常和家人一起阅读的小朋友说说自己课外阅读情况。(1)爸爸妈妈每天都陪你读书吗?(2)你们一般在什么时候一起读书?(3)爸爸妈妈陪你读书,你的`心情怎么样?(4)你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了哪些书?从书中,你知道了哪些知识、哪些有趣的事?通过情境图走进班级学生真实的生活,再通过“采访”的形式,交流亲子阅读带来的快乐与收获,有效地激发学生阅读的愿望。

1.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读书有什么好处。学生展示阅读的收获,根据学生的表现,适时肯定和鼓励,颁发“故事大王”“儿歌大王”等荣誉卡片。

2.出示情境图二,观察图画,听老师朗读文字,明白情境图的意思。小结:读很多书,会讲很多故事,成为“故事大王”,就能交到很多朋友了!本环节立足学生真实的生活,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阅读收获,体验阅读的成就。

1.出示情境图三,讨论图中的小姑娘是怎么做的。2.引导学生讨论,书还可以从哪里来。

3.鼓励孩子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去书店、图书馆等地方读书、买书、借书。通过讨论和交流,得出更多的找书途径,帮助孩子解决书籍来源问题。

1.交流课外阅读过程中,遇到过什么烦恼。

2.出示情境图四,看图,说说学习小伙伴们的好办法是什么。示范读“学了拼音,我就可以读更多的书了”。

3.学生自由说说,马上要学拼音了,自己将准备怎么做。

本环节的设计,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热情,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心理准备。

1.怎样让班级里也有一个“快乐读书吧”呢?读书吧里的书从哪里来?2.怎样运用“快乐读书吧”里的书来阅读呢?本环节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真正投入到阅读中去。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教案

1.学习掌握生字新词。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作者是如何描写心理活动的。

4.了解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默读课文,知道课文写了哪些事例。

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盼”这一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习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思想。

1.学习掌握“袖、篷、缩”等15个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2.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了解课文中心思想。

课件。

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谜底。“一件小花衣,真是好稀奇。太阳出来不能穿,下雨穿上最神气。”(雨衣)。

2.雨衣图片。

教师解题:我们课文的题目是什么,大家读一下。你有没有“盼”过某些事情?把你盼望的事情和同位说一说。课文中的故事和雨衣有关,学习了课文,我们就知道是谁在盼,盼什么,愿望实现了吗?(板书:16.盼)。

3.简介作者:这篇课文的作者铁凝,是一位女作家,1957年9月出生于河北省赵县,河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197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著作有《玫瑰门》、《大浴女》、《没有钮扣的红衬衫》、等100余篇、部,作品曾6次获包括“鲁迅文学奖”在内的文学奖。由铁凝编剧的`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大奖,以及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部分作品已译成英、俄、德、法、日、韩、西班牙、丹麦、挪威、越南等多国文字。

二、检查预习,纠正指导。

1.认读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

(1)“筒”与“桶”在用法上要区别;

(2)“篷”与“蓬”字形区别,意义不同;

(3)指导书写“嚷、酱、唇”等生字。

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喧闹:喧哗热闹。

理直气壮:理由正当充分,胆子壮,说话十分有气势。

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诚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三、理清段落,概括大意。

1.在理解生字、新词的基础上,默读课文。联系课文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为什么以“盼”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全篇课文都是讲一个小朋友盼望下雨穿新雨衣的事情,所以以“盼”为题目。文中“妈妈送我新雨衣”“下雨没能穿雨衣”“终于穿上了雨衣”等情节都是围绕题目来写的。)。

围绕“盼”写了哪些内容,学生可能总结不全,教师指导学生读有关句段来帮助学生概括总结。

3.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妈妈送“我”新雨衣。

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写盼望下雨。

第三部分(第4—17自然段):写尽管下雨还是未能如愿。

第四部分(第18—21自然段):写“我”终于穿上雨衣。

分段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对段落的划分,学生会产生分歧。对学生有道理的分段方法教师都应予以肯定。

四、朗读课文,体会心理。

1.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读一读,读完后想一想,这段文字是围绕什么意思写的。

2.分角色用相应的语气读一读蕾蕾和妈妈对话的部分,体会这两个人物此时的心理活动。

3.你自己认为哪一部分写得,读给同桌听一听。

1.逐段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领悟围绕中心意思,掌握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写的写法。

课件。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指名三名学生有感情地读出自己喜欢的部分。并简单说说文中的蕾蕾盼什么?哪些地方看出她在盼?引导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一)第一部分。

1.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先写妈妈送给我一件新雨衣,再写我在晴天里迫不及待地穿上新雨衣。)。

(板书:妈妈送我新雨衣)。

2.课文中哪些词语写我十分喜欢新雨衣?为了穿新雨衣我做了什么傻事?(戴上雨帽,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穿上雨衣热了一身汗)。

3.“你疯啦?”说明什么?(妈妈对蕾蕾的做法非常不理解。从侧面也看出蕾蕾的做法出人意料,同时说明蕾蕾太盼望穿雨衣了。)。

(二)第二部分。

这一部分写得很简略,也容易理解,教师可用简练的语言一带而过。每天都在想,盼着下雨。

(板书:天天盼下雨,想穿新雨衣)。

(三)第三部分。

1.默读第三段,思考:从全段来看,围绕什么中心意思来写的?

(板书:虽然下雨了,但是没如愿)。

2.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对话,讨论回答问题。

(1)作者认为什么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

(下雨天,穿上新雨衣到外面去。)。

(2)“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了楼门。”我为什么这么兴奋?

(外面在下雨,我可以穿上雨衣到外面去玩了。)。

(3)填空后,体会作者的心情。

(学生完成后先提问,然后出示答案)。

我兴奋地跑进楼门,妈妈让我____________________。

(准备听英语讲座)。

还差半小时,妈妈让我____________________。

(休息一会儿)。

我想去买酱油,妈妈说____________________。

(她已经买了)。

我说炖肉需要很多酱油,妈妈说____________________。

(她没说要炖肉)。

我说爸爸说要炖肉,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相信)。

(4)“我”把雨打玻璃窗说成“敲着鼓点”可以看出什么?

(雨对“我”的吸引力非常大,为我带来难以抑制的激动。)。

(5)“我”为什么盼着雨停下来?

(让雨留到明天再下,因为今天“我”没机会出去了。)。

(四)第四部分。

1.“我的心才又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是因为什么?

(没想到又下雨了,“我”的愿望终于可以实现了,这真是意外的惊喜。)。

2.“我”这次为什么会“理直气壮”?

(妈妈没有理由不让“我”穿雨衣了。)。

3.“小心翼翼”是因为什么?

(怕弄坏了新雨衣)。

4.读课文最后一段话,你从中看出作者什么心情?

(兴奋、满足、高兴)。

(板书:雨天帮助我,穿上新雨衣)。

三、整体回顾,体会写法。

(一)出示问题。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2.课文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盼”这一心理活动?选出你认为最生动的两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二)学生汇报,教师指导。

1.学生汇报课件第一题,师生评价,教师指导:课文通过以下事例来写出我的“盼”

(1)晴天穿雨衣,热了一身汗。

(2)“我”每天盼着变天。

(3)看外面下雨,“我”想找借口出去,穿穿新雨衣。

(4)“我”盼着今天的雨留到明天再下,那样就可以穿新雨衣了。

(5)看见雨点落在许多马路、小杨树上的样子想象出雨点落在新雨衣上的样子。

2.学生汇报课件第二题,师生评价,教师指导:课文具体描写“盼”这一心理活动的地方:

(1)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还是留到明天吧。

(2)可雨点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

四、畅谈收获,课下练笔。

1.请同学们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看到了一个急切盼望下雨,一心想穿上新雨衣的孩子。课文围绕“盼”这个中心意思,选取了好几个事例来写。我们也要学习这种写法,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3.课下,请同学们从下面的意思中选一个,并以此为中心写一段话。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12个生字,正确认读新词语,会写7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

2、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了解青蛙的一些习性。

3、能辨析“睛、请、晴、清、情”等同音字、形近字,初步学会基本方法。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认读12个生字,正确认读新词语,会写7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2.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3.能辨析“睛、请、晴、清、情”等同音字、形近字,初步学会基本方法。

课前准备:

课文相关图片;辅助课件。

2.制作本课字卡。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经典诵读《山行》。

1.同学们,学了这首儿歌,你们喜欢小青蛙吗?为什么?你们以后会怎么做呢?(交流怎样保护小青蛙)2.总结:对呀,青蛙是捉害虫的小能手,更是庄稼的好朋友,我们一起保护小青蛙,好吗?回家把这首儿歌背给你们喜欢的人听,让他们和我们一起保护小青蛙吧!

设计意图: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在学生识字学文之后问“你们喜欢小青蛙吗?为什么?你们以后会怎么做呢?”这几个问题,让学生更加明晰“青蛙是益虫,我们应该保护它”。而“把这首儿歌背给你们喜欢的人听”既巩固了儿歌的学习,又将保护青蛙的思想传递给更多的人,可谓“一举多得”。

作业:1.写本课生字(422格式,并选两个词各写一句话)2.背诵课文。

四年级语文教案人教部编版

新学期开始了,很高兴能担任四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特根据学校所制定的各项计划,和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xxx人,其中男生xxx人,女生xxx人、从整体看,本班属于前面优等生出色,后面后进生较多这种情况、经过一个学期的教育,优等生能要求上进,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养成了主动阅读的好惯,并有一定的语文素养,发展也比较全面、后进生还有个别仍没有养成良好的学惯,不能自觉做好上课准备,不能积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上课听讲不够专心,课下阅读时间少,课外积累欠缺。

二、本册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仍以专题形式组织内容:导语、课例(精读课文、略读课文、思考练、阅读链接、资料袋)、词语盘点、语文园地(口语交际、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或成语故事等)。

三、本册学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通过精美的选文,在语言学过程的熏陶和感染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在识字写字、课文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作文、综合性学等学和活动中,达到中年级的上阶段教学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养成主动识字的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落实教学目标的基本措施:

1、生字新词和句子的学。

学生通过三年级的学,已经逐渐趋向于根据自己的水平和需要自学生字新词和句子、因此,教师在生字新词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引导孩子利用课前的预,大量地进行生字新词的自学,引导学生学写摘录笔记和批注笔记,教给他们摘录和批注的方法,激发他们的摘录兴趣,最终培养他们的摘录惯、在课堂上的生字新词教学,应该尽量精简,只对较难或重点的生字新词进行分析和集体指导、另外,对于一些名言警句、谚语、古诗,教学时应该把握好教的度,引导孩子自觉积累。

2、重视阅读教学。

四年级语文教科书的主体课文较之三年级来说,不如三年级多,不少课文篇幅也不如它们长,但是具有如下特点:第一,对阅读的要求提高了、第二,语文体的中的阅读篇目增多了、第三,日积月累中还有不少的阅读内容、第四,教材旨在引导孩子搜集信息,从多种渠道学语文、所以总起来看,四年级的教材阅读量还是很大的、另外,四年级上册课文的文化含量加大了,课文的内涵,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挖掘。

四年级的阅读较之低年级,更加系统,难度加大、这学期学生的自学水平应该能达到以下水平:

(1)会自己提出问题,提出比较有质量的问题。

(2)通过讨论,能纠正或完善自己的认识。

(3)学会写摘录笔记和批注笔记、

(4)基本上养成良好的阅读惯。

3、尽可能地让学生快乐地写作,逐步养成自主修改的惯,培养修改作文的能力、

四年级在作文教学上,仍然要让学生“愿意写,有的写”,不以字数、文体、要点来局限孩子,而是以是否很好的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作为评价的依据,让老师的限制少一些,要求低一些,给学生一个更宽松地写作要求,实际上就给了他一个更为广阔地写作天地,要学生打好作文基础,避免到了高段还在句段的通顺上伤脑筋,希望学生写出的作品不拘一格,有自己的童真、自己的个性、甚至于自己的思想、为了让学生愿意写、有的写。

五、后进生的转化。

1、多与后进生交流,了解学困原因,从心里树立“和自己比”的信念。

2、利用课余时间多给后进生辅导,降低学目标。

3、采取“一帮一”的方式,时时刻刻有人在帮。

4、发现后进生身上的优点,放大其优点,从一个点出发,使其树立学的信心。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教案

2.正确朗读课文,注意“入”与“人“的不同,背诵课文。

3.结合插图了解春夏秋冬的特征,知道春夏秋冬是个美丽的季节。

教学重点:1.认识四季特征。

2.掌握生字词写法。

3.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1.流利地,有节凑感地朗读课文,学会用重点词进行口语训练。2.按顺序(远近、左右)观察图画的方法。

3.利用愉快教学法让学生更好有兴趣掌握课文中心思想。课前准备:

1.教师谈话:小朋友们,一年有哪几个季节?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2.出示图片,做游戏。猜猜出示的图片分别是哪个季节。

1.出示课文中的四季图。认识“春风”“夏雨”“秋霜”“冬雪”。(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看到了什么。先跟同桌说一说,然后告诉老师。(2)根据交流出示词语:春风夏雨秋霜冬雪(3)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词语。(4)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1)交流:你们生活中见到过“霜、雪”这两种自然现象吗?

(2)教师讲解有关霜的小知识。雨字头的字大都是一种天气现象。大家看,借助字的偏旁,我们还能认识这些字。

(3)相机识记生字。认识部首“雨字头”。

(4)仔细观察,说说“雨”作部首时,在写法上有什么变化。(5)教师范写生字“雪”,学生书空,并口头说出笔顺。4.教学词串: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1)出示短语。学生借助拼音自读。(2)说说春风吹过来的感觉。

(3)比较被夏天的风、秋天的风、冬天的风吹有什么不同的感受。(4)说说夏天下雨的情景,读出雨下得大的感觉,读好“落”。

(1)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观察图上画了哪些景物。(2)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交流。(3)出示词串三和四。

(4)小组合作,借助拼音等方法朗读词串,相互正音。(5)指名朗读,开火车读,齐读。6.仔细观察,自主识记生字。

(1)仔细观察本课的生字,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的。(2)小组内互相交流好方法。

1.指导书写生字“春、冬、花、入、风、雪、飞”。(1)学生抽读生字,复习巩固生字的读音。(2)分析生字,记忆生字,了解结构。(3)示范指导,学生书空笔顺,认真练写。

重点关注“春、冬”:两字的撇和捺要舒展。“冬”的两点要在竖中线上。“入”的`第二笔要长,并且要出头。“风”和“飞”的横斜钩要写得稳当。

复习书写姿势:书写时要做到哪“三个一”?(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

2.学生当小老师给老师讲一讲每一个笔画应该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遇到学生说不准的地方,教师重点讲解。

3.学生完成书中的写字练习,先书空笔顺,再观察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看清难点笔画的写法,然后描红,最后练习书写。(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4.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予以指导。5.利用投影仪进行书写展评。

1.学生组成四人学习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可以按照课文顺序读,也可以打乱顺序自己调整读。2.班内交流读。

方法1:按照词语——词组——词语——词组的顺序。

方法2:调整次序,如:春风——春风吹夏雨——夏雨落秋霜——秋霜降冬雪——冬雪飘。

3.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读。4.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板书。

教学反思: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教案

教学目标:

1.认真倾听《老鼠嫁女》的故事,听后能够复述故事。(重点)2.掌握并运用听故事和讲故事的要领,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风格,培养学生倾听与表达的习惯。(难点)课前准备:

师:(播放敲锣打鼓的喜庆音乐)注意听听这段音乐,人们好像在干什么?生:好像是在办喜事!

师:(出示太阳、乌云、风、围墙、老鼠、猫的图片)猜猜看,新郎会是谁呢?生1:新郎是太阳,因为太阳最了不起,能给地球带来温暖!生2:我猜新郎是老鼠,因为老鼠和新娘是同类。

师:小朋友们知道的真多!这里有一个故事,听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们就知道新郎到底是谁了,这个故事的名字叫“老鼠嫁女”。设计意图:课堂伊始,教师播放音乐让学生在喜庆的音乐中感受故事的主题,自然而然地引出《老鼠嫁女》的故事。再引导学生猜想老鼠嫁女的`新郎是谁,意在启发学生想象,也激发起学生听故事的浓厚兴趣。

生:最后猫成了老鼠的新郎。

师:看来小朋友们听得很认真,很轻松地就找到了故事中的所有角色,还知道谁是最后的新郎了。真了不起!

师:听故事就应该听仔细,才能记得牢。

生1:我知道太阳最强的本领是带给大地温暖和光明。

生2:太阳虽然很强大,但是乌云可以遮住太阳,这是乌云最强大的地方。生3:风可以吹散乌云,所以说风很强大。

生4:围墙能挡住风,围墙就比风还强大。

生5:围墙虽然结实,但是老鼠可以在墙角钻洞,老鼠会钻洞是它最强大的本领。

生6:老鼠却害怕猫,猫能捉住老鼠。这是猫最强大的本领。师:小朋友们不仅听得仔细,还能联系生活说出每种事物最强大的本领,真令我佩服!下面请你和同桌结合图片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故事的内容。

师:你说得很准确,情节也比较完整,看来你不仅听得仔细,而且记得牢固,真棒!

设计意图:借助录音播放故事,使学生在观察图画的过程中,倾听故事,很好地将故事与图画内容结合在一起。听后,点拨倾听的要领,并将学生所获得的信息初步整理,为下一环节的讲故事做好充分的准备。

1.教师示范讲故事,学生发现要领。

师:下面请你们再听老师讲一遍故事,仔细观察,看看老师是怎样讲故事的。(师绘声绘色地讲故事)生:老师讲故事时声音很洪亮,我们听得很清楚。

师:谢谢你的赞美!你听得真仔细。同学们要记住,讲故事时的语言一定要清楚。生:我还注意到老师讲故事时表情很丰富,有的地方还加上了动作。

师:你真是善于观察的小朋友!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注意的讲故事时的要领。2.学生试讲第一节,师生评议。

师:请你自己试着讲讲第一幅图画上的内容。

生:从前,有一对老鼠夫妇,他们养了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儿,他们看着女儿一天天长大,就想,一定要给女儿找个最好的新郎,嫁出去。师:你讲得真好,“从前”这个词用在故事的开头,很恰当。这个故事开头不错,下面我们按照图画上的内容继续讲故事,请你们先自己试着讲一讲,再讲给同学们听。3.学生结合图画自主讲故事,学生评价。(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视并指导学生的语言。)师:谁愿意先来讲讲这个故事?(学生跃跃欲试)你的小手举得最高,你来试试。生:大家好,我来给大家讲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老鼠嫁女”。又是敲锣鼓又是吹喇叭,咦,这是谁家在办喜事啊?原来是老鼠家有个女儿要出嫁。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教案

在北京城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紫禁城。现在人们叫它故宫,也叫故宫博物院。这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近六百年历史了。

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门: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面东华门、西华门。宫城呈长方形,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城墙外是五十多米宽的护城河。城墙的四角,各有一-座玲珑奇巧的角楼。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从天安门往里走,沿着一条笔直的大道穿过端门,就到了午门的前面。午门俗称五凤楼,是紫禁城的正门。走进午门,是一个宽广的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桥的北面是太和门,一对威武的铜狮守卫在门的两侧。

进了太和门,就来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台基有三层,每层的边缘都有汉白玉栏杆围绕着,栏杆上面刻着龙凤流云,四角和望柱下面伸出一千多个圆雕鳌头,鳌头嘴里都有一个小圆洞,是台基的排水管道。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二十八米,面积两千三百八十多平方米,是故宫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十二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三大殿建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门到天安门延伸到正阳门、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全长约八公里。

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接受朝贺。每逢大典,皇帝端坐在宝座上,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跪满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边排列着仪仗,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

太和殿后面是中和殿。这是一座亭子形方殿,殿顶把四道垂脊攒在一起,正中安放着一个大圆镏金宝顶,轮廓非常优美。举行大典时,皇帝先在这里休息。

中和殿后面是保和殿。雍正以后,这里是举行一级考试——殿试的地方。

从保和殿出来,下了石级是一个长方形小广场。广场西起隆宗门,东到景运门。它把紫禁城分为前后两大部分。广场以南,主要建筑是三大殿和东西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叫“前朝”。广场北面乾清门以内叫“内廷”,是皇帝和后妃们起居生活的地方,主要建筑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和东六宫、西六宫。

乾清宫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各种奏章的地方,后来还在这里接见外国使节。

乾清宫后面是交泰殿,交泰殿后面是坤宁宫。坤宁宫是皇后宫,也是皇帝结婚的地方。

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合称“后三宫”。布局和前三殿基本一样,但庄严肃穆的气氛减少了,彩画图案也有明显的变化。前三殿的图案以龙为主,后三宫凤凰逐渐增加,出现了双凤朝阳、龙凤呈祥的彩画,还有飞风、舞凤、凤凰牡丹等图案。

后三宫往北就是御花园。御花园面积不很大,有大小建筑二十多座,但毫无拥挤和重复的感觉。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迥然不同。亭台楼阁、池馆水榭,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间。来到这里,仿佛进入苏州园林。

从御花园出顺贞门,就到了紫禁城的北门——神武门,对面就是景山。据说景山是明代修建紫禁城的时候,用护城河中挖出的泥土堆起来的,现在成了风景优美的景山公园。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而井然有序。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教案

1.学习生字、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文中人物的对话描写。

4.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文中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

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腊八粥”的相关民俗。有条件的可以找来沈从文《腊八粥》的全文,仔细阅读,对小说全文的大概内容先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今天,我们学习《腊八粥》,请一个同学来读一下课题。

1.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请其他同学们认真在心里跟着读。

3.这篇文章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

4.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1.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谁?——“八儿”。

2.“八儿”这个人物并不是一层不变的,请默读圈画相关语句。

3.学生圈画后汇报。

4.教师及时总结:

他的心理活动变化构成了本课的线索,可以此为突破口。从“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到“美妙的猜想”再到“亲见时的惊讶”。

1.文章中有关腊八粥熬煮的.描写也不可忽视。如第一自然段写的:“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口里塞灌呢!”

2.学习作者语言的妙处。

3.当堂积累下来。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课文1620课

材料一。

在北京城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紫禁城。现在人们叫它故宫,也叫故宫博物院。这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近六百年历史了。

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门: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面东华门、西华门。宫城呈长方形,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城墙外是五十多米宽的护城河。城墙的四角,各有一-座玲珑奇巧的角楼。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从天安门往里走,沿着一条笔直的大道穿过端门,就到了午门的前面。午门俗称五凤楼,是紫禁城的正门。走进午门,是一个宽广的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桥的北面是太和门,一对威武的铜狮守卫在门的两侧。

进了太和门,就来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台基有三层,每层的边缘都有汉白玉栏杆围绕着,栏杆上面刻着龙凤流云,四角和望柱下面伸出一千多个圆雕鳌头,鳌头嘴里都有一个小圆洞,是台基的排水管道。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二十八米,面积两千三百八十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十二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三大殿建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门到天安门延伸到正阳门、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全长约八公里。

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接受朝贺。每逢大典,皇帝端坐在宝座上,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跪满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边排列着仪仗,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

太和殿后面是中和殿。这是一座亭子形方殿,殿顶把四道垂脊攒在一起,正中安放着一个大圆镏金宝顶,轮廓非常优美。举行大典时,皇帝先在这里休息。

中和殿后面是保和殿。雍正以后,这里是举行最高一级考试——殿试的地方。

从保和殿出来,下了石级是一个长方形小广场。广场西起隆宗门,东到景运门。它把紫禁城分为前后两大部分。广场以南,主要建筑是三大殿和东西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叫“前朝”。广场北面乾清门以内叫“内廷”,是皇帝和后妃们起居生活的地方,主要建筑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和东六宫、西六宫。

乾清宫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各种奏章的地方,后来还在这里接见外国使节。

乾清宫后面是交泰殿,交泰殿后面是坤宁宫。坤宁宫是皇后宫,也是皇帝结婚的地方。

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合称“后三宫”。布局和前三殿基本一样,但庄严肃穆的气氛减少了,彩画图案也有明显的变化。前三殿的图案以龙为主,后三宫凤凰逐渐增加,出现了双凤朝阳、龙凤呈祥的彩画,还有飞风、舞凤、凤凰牡丹等图案。

后三宫往北就是御花园。御花园面积不很大,有大小建筑二十多座,但毫无拥挤和重复的感觉。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迥然不同。亭台楼阁、池馆水榭,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间。来到这里,仿佛进入苏州园林。

从御花园出顺贞门,就到了紫禁城的北门——神武门,对面就是景山。据说景山是明代修建紫禁城的时候,用护城河中挖出的泥土堆起来的,现在成了风景优美的景山公园。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而井然有序。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

——选自黄传惕的《故宫博物院》,有改动。

材料二。

一个寒冷的冬夜,太和殿西侧的御膳房突然起火,大火一路蔓延,两小时后烧着了太和殿。此后太和殿在长达十八年的时间里始终是废墟一片。

直到康熙三十四年,天下太平。此时的康熙皇帝才腾出手来重建太和殿。

这次修复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难题。太和殿上一次重建是在明朝天启年间,此时已经过去六十九年,人们不知道太和殿各部分确切的建筑比例与数据。一位叫梁九的人使这件事有了转机。梁九从明朝崇祯年间进入工部,已经在工部任职四十多年。

梁九按照一比十的比例,做了一个太和殿的木模型,依靠对这座模型组件的放大制作,完成了太和殿的结构搭建。令人称奇的是,放大出来的每个木件安装上去都严丝合缝。

康熙三十六年,太和殿落成。

——选自马兆锋的《燃烧的黄龙旗——在繁华中沉沦的大清帝国》。

材料三。

故宫博物院欢迎您!

北京故宫(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

1961年,经国务院批准,故宫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自2011年7月2日起,故宫博物院施行自南向北单向参观方案:午门(南门)为参观入口,观众一律从午门进入故宫;神武门(北门)为参观出口,观众参观结束后可由神武门或东华门(东门)离开故宫。

——选自2016年12月的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

材料四。

(故宫博物院平面示意图,阴影部分是未开放区域。)。

——选自2016年12月的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

12.《桥》课文原文。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有人喊了一声:“党员也是人。”

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竟没人再喊。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

13.《穷人》课文原文。

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不过,感谢上帝,孩子们都还健康,没什么可抱怨的。桑娜倾听着风暴的声音,“他现在在哪儿?上帝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她自言自语着。

睡觉还早。桑娜站起身来,把一块很厚的围巾包在头上,提着马灯走出门去。她想看看灯塔上的灯是不是亮着,丈夫的小船能不能望见。海面上什么也看不见。风掀起她的围巾,卷着被刮断的什么东西敲打着邻居小屋的门。桑娜想起了傍晚就想去探望的那个生病的女邻居。“没有一个人照顾她啊!”桑娜一边想一边敲了敲门。她侧着耳朵听,没有人答应。

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桑娜站在门口想,“孩子虽然不算多——只有两个,可是全靠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唉,寡妇的日子真难过啊!进去看看吧!”

桑娜一次又一次地敲门,仍旧没有人答应。

“喂,西蒙!”桑娜喊了一声,心想,莫不是出什么事了?她猛地推开门。

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桑娜举起马灯,想看看病人在什么地方。首先投人眼帘的是对着门的一张床,床上仰面躺着她的女邻居。她一动不动。桑娜把马灯举得更近一些,不错,是西蒙。她头往后仰着,冰冷发青的脸上显出死的宁静,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就在这死去的母亲旁边,睡着两个很小的孩子,都是卷头发,圆脸蛋,身上盖着旧衣服,蜷缩着身子,两个浅黄头发的小脑袋紧紧地靠在一起。显然,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孩子呼吸均匀而平静,睡得正香甜。

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门吱嘎一声,仿佛有人进来了。桑娜一惊,从椅子上站起来。

“不,没有人!上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

门突然开了,一股清新的海风冲进屋子。魁梧黧黑的渔夫拖着湿淋淋的被撕破了的渔网,一边走进来,一边说:“嘿,我回来啦,桑娜!”

“哦,是你!”桑娜站起来,不敢抬起眼睛看他。

“瞧,这样的夜晚!真可怕!”

“是啊,是啊,天气坏透了!哦,鱼打得怎么样?”

“糟糕,真糟糕!什么也没有打到,还把网给撕破了。倒霉,倒霉!天气可真厉害!我简直记不起几时有过这样的夜晚了,还谈得上什么打鱼!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

渔夫说着,把网拖进屋里,坐在炉子旁边。

“我?”桑娜脸色发白,说,“我......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担心呢!”

“是啊,是啊,”丈夫喃喃地说,“这天气真是活见鬼!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两个人沉默了一阵。

“你知道吗?”桑娜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哦?什么时候?”

“我也不知道,大概是昨天。唉!她死得好惨啊!两个孩子都在她身边,睡着了。他们那么......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个刚会爬......”桑娜沉默了。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

“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14.《在柏林》课文原文。

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咔嚓声。停顿了一会儿,她又重复起来。两个小姑娘看到这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假思索地嗤笑起来。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一、二、三”,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又重复数着。两个小姑娘再次傻笑起来。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战时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

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15.《夏天里的成长》课文原文。

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你在豆棚瓜架上看绿蔓,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你到竹子林、高粱地里听声音,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邻家的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有了妈妈的一半大。

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稻秧长,甘蔗长,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水长,瀑布长,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俗话说:“不热不长,不热不大。’’随着太阳威力的增加,温度的增加,什么都在长。最热的时候,连铁路的铁轨也长,把接茬地方的缝儿几乎填满。柏油路也软绵绵的,像是高起来。

一过夏天,小学生有的成了中学生,中学生有的成了大学生。升级、跳班,快点儿,慢点儿,总是要长。北方农家的谚语说:“六月六,看谷秀。”又说:“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农作物到了该长的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希望。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1.

3.

4.

六年级语文知识点部编版。

5.

6.

7.

8.

9.

10.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并猜出字谜。

3.了解猜字谜的基本方法,并学习运用。

来(往)。

(蛀)(驻)教学重点:

1.能正确认读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并猜出字谜。

教学难点:了解猜字谜的基本方法,并学习运用。

教学准备:字词卡片,课件,学生课前搜集一些字谜。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学活动整理与修改。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带音节的生字。

3.检查:去掉音节的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4.指导写字:左、右、红、时。

1.指名朗读,要求读通顺。

2.采用多种方法练习朗读,要求读流利。

3.交流讨论:你能猜出是什么字?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4.小结猜字谜的'方法。

1.学生分享自己搜集的字谜,小组内互相猜一猜。

2.交流展示小组猜字谜的成果。

出示本课生字,小组内编字谜。全班交流猜一猜。五布置作业以猜字谜为主题,办一份手抄报。

板书。

教学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盼》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重点: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诗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了解长征。

1、同学们,在80年前,在我们中国的革命史上,有一个伟大的胜利,前不久,我们的党和国家作了隆重的纪念,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胜利吗?……这就是长征,就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所进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2、交流对长征的认识。

课内:

课外:

课件展示课后的“资料袋”。

过渡:漫长的二五五千里长征,发生了许多感人肺腑的故事,也诞生了许多壮丽的诗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七律.长征》就是其中最辉煌的一篇。

二、自读诗句,读通读顺。

1、解题:体裁、题目。

2、自读,读通读顺诗句,生字词多读几遍。

3、检测初读情况。

(1)抽学生读。

(2)认读生字:重点字音:磅、岷。

(3)指导书写生字。

三、交流理解、指导朗读。

1、同学们,根据你对长征的认识,如果让你也来一次长征,你会觉得怎么样,请选用诗歌中的一个字来表达。(难)你选“难”,面对长征之难,面对远征之难,红军的态度是“不怕”,红军不怕远征难,所以二万五千里的万水千山在红军眼里——“只等闲”。

解释等闲:平常、平平常常、稀松平常。

读出红军的无畏、读出红军的轻蔑。

这两句总写“红军不怕远征难”,“远征难”难在哪里?(万水千山)怎样的万水千山啊?红军又是如何地不怕?这需要我们大家认真地去研读。

2、结合课下注释和老师提供的词语注释自读理解诗意。

3、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对诗意的理解。

4、师生交流探讨。

难在哪里?又是如何地不怕?

千山:五岭逶迤,乌蒙磅礴(结合图片和当地山岭认识五岭和乌蒙山的大、高,体会千山之难。)但是在红军的眼里它们不是高大的山脉,不是广袤的山岭,而是腾起的细小的浪花,只是滚动的泥丸。

指导朗读。

万水:金沙水拍,大渡桥横(结合图片、视频,进行语言解说,体会万水之难)云崖暖,红军心里也是暖的,铁索再怎么寒光闪闪,也吓不住英勇的工农红军。

指导朗读:

还有什么困难?

千里岷山。怎样的岷山?(结合图片,语言表述,合理想象)。

面对千里雪山,红军没有丝毫畏惧,而且喜笑颜开,开怀大笑。

是啊,过了岷山,胜利在望,红军战士怎能不喜笑颜开呢?

指导朗读。

5、多么壮丽的诗篇,你能把它变成通俗的语言吗?

(1)同桌互说。

(2)抽人说,师生补充点评。

6、小结。

同学们,经过我们的学习,你们想对红军说些什么或者用什么词来赞美他们呢?(备选词:英勇无畏、豪迈气概、视死如归、乐观主义)。

四、深情朗读,深入感悟。

过渡:让我们读出红军的英勇吧!

诗歌朗诵会开始了!

1、聆听名家读。

2、老师也想读——来点掌声吧。

3、同学们快快参与吧!

4、齐读。

5、男女读。

6、多么铿锵的诗篇呀,我们一起背一背吧。

五、课外作业,拓展延伸。

1、欣赏毛泽东的其他诗篇。

2、我们不应忘记长征,课后要看一些有关长征的书和电影、电视,你一定会发现你的身上也会充满红军的勇气。

六、总结诗歌,升化情感。

1、同学们,毛泽东同志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就是“自强不息,百折不挠”——连呼三遍。我们需要长征精神吗?你们的父母需要长征精神吗?我们人人都需要长征精神。

2、让我们在“长征”之歌中挥手再见吧!(起立,行队礼)。

附:板书设计七律.长征。

金沙江。

万水。

大渡河。

五岭。

千山。

乌蒙山。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盼》教案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谈自己的读书收获。

师:读了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生1:我觉得天安门前灯光非常美丽。

生2:我觉得这篇课文写灯光的目的是怀念郝副营长。

生3:郝副营长为了能让孩子们用上电灯,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师:你们都很会读书,发现的问题真不少。谁能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自由说。

2.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快速浏览课文,并说一说: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第1、2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

(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生1:在我们围歼敌人的一次战斗中,在千钧一发的时刻,郝副营长点燃了书,战斗胜利了,他自己却牺牲了。

师:你把关于灯光的往事概括得很准确,但全文可不仅仅写了往事。

生2:每当看到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我都会想到郝副营长英勇牺牲的往事。

师:这两位同学对主要内容的概括都有比较好的方面。如果能合在一起说,就比较全面了。既说明是从现在想起来的,又详细说明郝副营长是怎样献出生命的。

3.再读课题,初步把握文章情感。

师:让我们再读课题,(学生读题)这一次你看到的还仅仅是明亮的灯光吗?

生1:我仿佛看到了战斗中一位伟大的战士。

生2:我感到很伤心,因为郝副营长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能让孩子们用上电灯,自己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师:同学们已经看出来了,文章题目是灯光,但主要内容却是写郝副营长英勇献身的事情。并且,从你们的发言中,我还听出了你们的感受。现在,我们还要仔细地读一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感受深的句子,还可以在句子的旁边把自己的体会、感受或者疑问记下来。(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做批注,教师巡视)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一)抓住“灯光”,品析人物情感。

1.默读课文,找出描写“灯光”的句子,并用笔勾画下来。

2、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句子,并指导讨论交流和朗读感悟。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盼》教案

有一天,妈妈下班回来,送给我一个扁扁的纸盒子。我打开一看,是一件淡绿色的、透明的新雨衣。我立刻抖开雨衣就往身上穿。怎么?雨衣上竟然还长着两只袖筒,不像那种斗篷式的:手在雨衣里缩着,什么也干不了。穿上这件情况就不同了,管你下雨不下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我一边想,一边在屋里走来走去,戴上雨帽,又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直到妈妈声喊:“蕾蕾,你疯啦?嫌身上没长痱子吗?”我才赶忙把雨衣脱下来。摸摸后背,衬衫已经让汗水浸湿了,浑身凉冰冰的。

有一天,快到家时,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还用问,这是起了风。一会儿,几朵厚墩墩的云彩飘游过来,把太阳也给遮盖住了。天一下子变了脸色。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果然,随着几声闷雷,头顶上真的落上了几个雨点儿。我又伸手试了试周围,手心里也落上了两点。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了楼门。

“妈妈!”我嚷着奔进厨房。

“蕾蕾回来得正好,快把头发擦擦,准备听英语讲座!”

“可是……还差半小时呀。”我嘟囔着,心想,你怎么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

“那就休息一下。”妈妈说完,只听吱的一声响,原来她正往热油锅里放蒜薹呢。

“我今天特别特别不累。妈妈,我给你买酱油去吧,啊?”我央求着。

“你看,酱油我下班带回来了。”妈妈冲我笑了笑,好像猜着了我的心思。

“可……是还要炖肉吗?炖肉得放好多好多酱油呢。”我一边说,一边用眼瞟着窗外,生怕雨停了。

“我什么时候说过要炖肉?”妈妈焖上米饭,转过身来看了我两眼。

“你没说,爸爸可说过。”这话一出口,我就脸红了。因为我没见爸爸,也没人告诉我要炖什么肉。

“真的吗?”妈妈问。

我不再说话,也不敢再去看妈妈,急忙背过身子盯住碗架,上边的瓶瓶罐罐确实满满当当,看来不会有出去买东西的希望了。再看看屋里的闹钟,六点二十,我只好打开电视,不声不响地听英语讲座。

吃过晚饭,雨还在不停地下着,嗒嗒嗒地打着玻璃窗,好像是敲着鼓点逗引我出去。我跑到窗前,不住地朝街上张望着。望着望着又担心起来: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还是留到明天吧。

说来也怪,雨果真像我希望的那样停了。四周一下子变得那样安静。我推开窗子,凉爽的空气扑了过来,还带点儿腥味。路灯照着大雨冲刷过的马路,马路上像铺了一层明晃晃的玻璃;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杨树,小杨树上像挂满了珍珠玛瑙。可雨点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我扑到自己的床上,一心想着明天雨点打在雨衣上的事。

第二天早晨一睁眼,四周还是静悄悄的。我决心不再想什么雨不雨的。谁知等我背着书包走到街上,脑门又落上了几滴水珠。我还以为是树上掉下来的,直到我仰着头躲开树,甜丝丝的雨点儿又滴到我嘴唇上时,我的心才又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我几步跑回家,理直气壮地打开柜门,拿出雨衣冲妈妈说:

“妈妈,下呢,还在下呢!”

妈妈一歪头冲我笑了笑,帮我系好扣,戴上帽子。我挺着脖子,小心翼翼地跑下了楼梯。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生字新词。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作者是如何描写心理活动的。

4.了解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知道课文写了哪些事例。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盼”这一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习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思想。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袖、篷、缩”等15个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2.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了解课文中心思想。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谜底。“一件小花衣,真是好稀奇。太阳出来不能穿,下雨穿上最神气。”(雨衣)。

2.雨衣图片。

教师解题:我们课文的题目是什么,大家读一下。你有没有“盼”过某些事情?把你盼望的事情和同位说一说。课文中的故事和雨衣有关,学习了课文,我们就知道是谁在盼,盼什么,愿望实现了吗?(板书:16.盼)。

3.简介作者:这篇课文的作者铁凝,是一位女作家,1957年9月出生于河北省赵县,河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197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著作有《玫瑰门》、《大浴女》、《没有钮扣的红衬衫》、等100余篇、部,作品曾6次获包括“鲁迅文学奖”在内的文学奖。由铁凝编剧的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大奖,以及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部分作品已译成英、俄、德、法、日、韩、西班牙、丹麦、挪威、越南等多国文字。

二、检查预习,纠正指导。

1.认读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1)“筒”与“桶”在用法上要区别;(2)“篷”与“蓬”字形区别,意义不同;(3)指导书写“嚷、酱、唇”等生字。

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喧闹:喧哗热闹。

理直气壮:理由正当充分,胆子壮,说话十分有气势。

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诚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三、理清段落,概括大意。

1.在理解生字、新词的基础上,默读课文。联系课文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为什么以“盼”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全篇课文都是讲一个小朋友盼望下雨穿新雨衣的事情,所以以“盼”为题目。文中“妈妈送我新雨衣”“下雨没能穿雨衣”“终于穿上了雨衣”等情节都是围绕题目来写的。)。

围绕“盼”写了哪些内容,学生可能总结不全,教师指导学生读有关句段来帮助学生概括总结。

3.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妈妈送“我”新雨衣。

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写盼望下雨。

第三部分(第4—17自然段):写尽管下雨还是未能如愿。

第四部分(第18—21自然段):写“我”终于穿上雨衣。

分段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对段落的划分,学生会产生分歧。对学生有道理的分段方法教师都应予以肯定。

四、朗读课文,体会心理。

1.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读一读,读完后想一想,这段文字是围绕什么意思写的。

2.分角色用相应的语气读一读蕾蕾和妈妈对话的部分,体会这两个人物此时的心理活动。

3.你自己认为哪一部分写得,读给同桌听一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逐段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领悟围绕中心意思,掌握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写的写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指名三名学生有感情地读出自己喜欢的部分。并简单说说文中的蕾蕾盼什么?哪些地方看出她在盼?引导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一)第一部分。

1.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先写妈妈送给我一件新雨衣,再写我在晴天里迫不及待地穿上新雨衣。)。

(板书:妈妈送我新雨衣)。

2.课文中哪些词语写我十分喜欢新雨衣?为了穿新雨衣我做了什么傻事?(戴上雨帽,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穿上雨衣热了一身汗)。

3.“你疯啦?”说明什么?(妈妈对蕾蕾的做法非常不理解。从侧面也看出蕾蕾的做法出人意料,同时说明蕾蕾太盼望穿雨衣了。)。

(二)第二部分。

这一部分写得很简略,也容易理解,教师可用简练的语言一带而过。每天都在想,盼着下雨。

(板书:天天盼下雨,想穿新雨衣)。

(三)第三部分。

1.默读第三段,思考:从全段来看,围绕什么中心意思来写的?

(板书:虽然下雨了,但是没如愿)。

2.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对话,讨论回答问题。

(1)作者认为什么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

(下雨天,穿上新雨衣到外面去。)。

(2)“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了楼门。”我为什么这么兴奋?

(外面在下雨,我可以穿上雨衣到外面去玩了。)。

(3)填空后,体会作者的心情。

(学生完成后先提问,然后出示答案)。

我兴奋地跑进楼门,妈妈让我____________________。

(准备听英语讲座)。

还差半小时,妈妈让我____________________。

(休息一会儿)。

我想去买酱油,妈妈说____________________。

(她已经买了)。

我说炖肉需要很多酱油,妈妈说____________________。

(她没说要炖肉)。

我说爸爸说要炖肉,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相信)。

(4)“我”把雨打玻璃窗说成“敲着鼓点”可以看出什么?

(雨对“我”的吸引力非常大,为我带来难以抑制的激动。)。

(5)“我”为什么盼着雨停下来?

(让雨留到明天再下,因为今天“我”没机会出去了。)。

(四)第四部分。

1.“我的心才又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是因为什么?

(没想到又下雨了,“我”的愿望终于可以实现了,这真是意外的惊喜。)。

2.“我”这次为什么会“理直气壮”?

(妈妈没有理由不让“我”穿雨衣了。)。

3.“小心翼翼”是因为什么?

(怕弄坏了新雨衣)。

4.读课文最后一段话,你从中看出作者什么心情?

(兴奋、满足、高兴)。

(板书:雨天帮助我,穿上新雨衣)。

三、整体回顾,体会写法。

(一)出示问题。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2.课文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盼”这一心理活动?选出你认为最生动的两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二)学生汇报,教师指导。

1.学生汇报课件第一题,师生评价,教师指导:课文通过以下事例来写出我的“盼”

(1)晴天穿雨衣,热了一身汗。

(2)“我”每天盼着变天。

(3)看外面下雨,“我”想找借口出去,穿穿新雨衣。

(4)“我”盼着今天的雨留到明天再下,那样就可以穿新雨衣了。

(5)看见雨点落在许多马路、小杨树上的样子想象出雨点落在新雨衣上的样子。

2.学生汇报课件第二题,师生评价,教师指导:课文具体描写“盼”这一心理活动的地方:

(1)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还是留到明天吧。

(2)可雨点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

四、畅谈收获,课下练笔。

1.请同学们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看到了一个急切盼望下雨,一心想穿上新雨衣的孩子。课文围绕“盼”这个中心意思,选取了好几个事例来写。我们也要学习这种写法,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3.课下,请同学们从下面的意思中选一个,并以此为中心写一段话。

(板书: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写)。

板书设计:

16.盼。

妈妈送我新雨衣。

天天盼下雨,想穿新雨衣。

虽然下雨了,但是没如愿。

雨天帮助我,穿上新雨衣。

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写。

《盼》教学反思。

《盼》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妈妈给“我”买了一件新雨衣,而从那以后“我”每天总是盼着下雨。一天放学后,终于掉了雨点儿,“我”想出了各种借口穿上雨衣到街上去,都没有实现。第二天早上,“我”背着书包上街突然掉下了雨点儿,“我”赶忙兴奋地跑回家让妈妈帮助助“我”穿上了新雨衣。走在街上,滴答的雨滴让“我”欣喜不已。课文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想要穿上雨衣的“我”对雨天的渴盼,穿着雨衣在雨中行走的.快乐。这篇课文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美好的童年生活的画面,文中的“我”心底的渴盼更能触动孩子们的心灵。

一、教学效果。

本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首先,我引导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在读书中发现问题,并学会探究文本,从简简单单的文字里感受“我”对雨衣的喜爱之情。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体会文中语句中蕴含的“我”的情感,引导学生明白:写人记事类文章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写出人物的感情很重要。

2、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文章通过对天气和环境的描写,烘托出“我”在下雨前、下雨时不同的心情。通过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相结合,刻画了一个纯真可爱的小女孩的形象。

二、成功之处。

我引导学生展开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们走进课文,学会在读中感悟。另外,这篇课文以“盼”为题目,文中始终围着“盼”这条线索写出了“我”盼望穿上雨衣时的不同的心理活动。通过引导学生体悟个别语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这种心理,从而引起共鸣。

三、不足之处。

在这一课里,虽然抓住了“盼”这个线索,但是在板书上体现不明显。板书没有一条明确的线索穿起来,所以略显凌乱,不能使学生一目了然。也不能使学生在回顾这一课时,明确本文的主要内容,教学效果稍微欠缺。如果重上这节课的话,我会以“盼”为线索,把“我”盼下雨不下雨时的着急、失望的心情,和终于下雨时穿上雨衣的欣喜若狂的心情串起来在板书上列出来,引导学生前后对比,这样更能突出“盼”这个题目的含义,教学效果会更好。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教案

1.采用多种方法诵读《姓氏歌》,正确、规范姓氏读法。2.了解姓氏。

教学准备、资料百家姓资料、ppt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教学过程:

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我国的经典诗文有哪些,你们知道吗?学生讨论交流。

(出示课件:告诉学生,我国的.经典诗文有《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千字文》《论语》等。

(出示《百家姓》课件。)。

1、集体齐读《百家姓》赵。

周吴。

王冯。

杨朱。

张孔。

有多少同学愿意参与都可以,能说多少说多少。

提示:谁知道中国姓氏的来历呢?其实每一个姓氏背后都有一个传说。

谁愿意告诉大家,你知道哪一个姓氏的故事呢?

1、同桌商量、准备交流。

2、老师引入故事话题。

1)教师讲张氏背后的故事吧。

在很久远的过去,皇帝的第五个儿子的儿子挥很聪明,喜好狩猎,发明了弓箭,被任命为弓正,赐姓张;此外,晋国大夫解张,字张侯,他的子孙也称为张氏。

张姓氏的名人有:西汉大臣张良;东汉科学家张衡、书法家张芝和著名医学家张仲景;著名的《清明上河图》就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伟大作品;还有现代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等。

1、出示课件,让学生读一读(边拍手边读《姓氏歌》)你姓什么?我姓李。

什么李?木子李。他姓什么?他姓张。

什么张?弓长张。古月胡,口天吴。

1)介绍前,老师先要提出要求。要求同学在介绍时,声音要洪亮,吐字要清楚,面带微笑看着全体同学来介绍2)开火车,来介绍。3)同学评一评,谁介绍的好。

4)同学之间交流一下自己知道的有关中国姓氏的一些趣事。

4、观看有关中国《百家姓》的表演唱视频。

5、活动总结:同学们,中国的古代传统文化,流传至今。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课外阅读中,学到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6、结束语:

大家一起来说:不管我们姓什么,我们都是中国人!

第2课时教学过程:

1.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画出要求认识的生字,自由练读。2.指名朗读句子,注意停顿。3.播音乐,加动作,自由轻声读课文。

1.按顺序出示词语卡片,读生字、组词,齐读课文。

读读:自由朗读、同桌互读、正音纠错做游戏:师生互动,说姓氏。

例:你姓什么?我姓张。什么张,弓长张。介绍自己姓什么,可以用不同方法。说说你还知道什么姓?背背:自由练背,积累词语。

板书。

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课文610课

材料一。

在北京城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紫禁城。现在人们叫它故宫,也叫故宫博物院。这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近六百年历史了。

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门: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面东华门、西华门。宫城呈长方形,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城墙外是五十多米宽的护城河。城墙的四角,各有一-座玲珑奇巧的角楼。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从天安门往里走,沿着一条笔直的大道穿过端门,就到了午门的前面。午门俗称五凤楼,是紫禁城的正门。走进午门,是一个宽广的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桥的北面是太和门,一对威武的铜狮守卫在门的两侧。

进了太和门,就来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台基有三层,每层的边缘都有汉白玉栏杆围绕着,栏杆上面刻着龙凤流云,四角和望柱下面伸出一千多个圆雕鳌头,鳌头嘴里都有一个小圆洞,是台基的排水管道。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二十八米,面积两千三百八十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十二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三大殿建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门到天安门延伸到正阳门、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全长约八公里。

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接受朝贺。每逢大典,皇帝端坐在宝座上,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跪满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边排列着仪仗,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

太和殿后面是中和殿。这是一座亭子形方殿,殿顶把四道垂脊攒在一起,正中安放着一个大圆镏金宝顶,轮廓非常优美。举行大典时,皇帝先在这里休息。

中和殿后面是保和殿。雍正以后,这里是举行最高一级考试——殿试的地方。

从保和殿出来,下了石级是一个长方形小广场。广场西起隆宗门,东到景运门。它把紫禁城分为前后两大部分。广场以南,主要建筑是三大殿和东西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叫“前朝”。广场北面乾清门以内叫“内廷”,是皇帝和后妃们起居生活的地方,主要建筑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和东六宫、西六宫。

乾清宫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各种奏章的地方,后来还在这里接见外国使节。

乾清宫后面是交泰殿,交泰殿后面是坤宁宫。坤宁宫是皇后宫,也是皇帝结婚的地方。

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合称“后三宫”。布局和前三殿基本一样,但庄严肃穆的气氛减少了,彩画图案也有明显的变化。前三殿的图案以龙为主,后三宫凤凰逐渐增加,出现了双凤朝阳、龙凤呈祥的彩画,还有飞风、舞凤、凤凰牡丹等图案。

后三宫往北就是御花园。御花园面积不很大,有大小建筑二十多座,但毫无拥挤和重复的感觉。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迥然不同。亭台楼阁、池馆水榭,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间。来到这里,仿佛进入苏州园林。

从御花园出顺贞门,就到了紫禁城的北门——神武门,对面就是景山。据说景山是明代修建紫禁城的时候,用护城河中挖出的泥土堆起来的,现在成了风景优美的景山公园。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而井然有序。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

——选自黄传惕的《故宫博物院》,有改动。

材料二。

一个寒冷的冬夜,太和殿西侧的御膳房突然起火,大火一路蔓延,两小时后烧着了太和殿。此后太和殿在长达十八年的时间里始终是废墟一片。

直到康熙三十四年,天下太平。此时的康熙皇帝才腾出手来重建太和殿。

这次修复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难题。太和殿上一次重建是在明朝天启年间,此时已经过去六十九年,人们不知道太和殿各部分确切的建筑比例与数据。一位叫梁九的人使这件事有了转机。梁九从明朝崇祯年间进入工部,已经在工部任职四十多年。

梁九按照一比十的比例,做了一个太和殿的木模型,依靠对这座模型组件的放大制作,完成了太和殿的结构搭建。令人称奇的是,放大出来的每个木件安装上去都严丝合缝。

康熙三十六年,太和殿落成。

——选自马兆锋的《燃烧的黄龙旗——在繁华中沉沦的大清帝国》。

材料三。

故宫博物院欢迎您!

北京故宫(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

1961年,经国务院批准,故宫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自7月2日起,故宫博物院施行自南向北单向参观方案:午门(南门)为参观入口,观众一律从午门进入故宫;神武门(北门)为参观出口,观众参观结束后可由神武门或东华门(东门)离开故宫。

——选自月的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

材料四。

(故宫博物院平面示意图,阴影部分是未开放区域。)。

——选自年12月的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

12.《桥》课文原文。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有人喊了一声:“党员也是人。”

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竟没人再喊。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

13.《穷人》课文原文。

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不过,感谢上帝,孩子们都还健康,没什么可抱怨的。桑娜倾听着风暴的声音,“他现在在哪儿?上帝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她自言自语着。

睡觉还早。桑娜站起身来,把一块很厚的围巾包在头上,提着马灯走出门去。她想看看灯塔上的灯是不是亮着,丈夫的小船能不能望见。海面上什么也看不见。风掀起她的围巾,卷着被刮断的什么东西敲打着邻居小屋的门。桑娜想起了傍晚就想去探望的那个生病的女邻居。“没有一个人照顾她啊!”桑娜一边想一边敲了敲门。她侧着耳朵听,没有人答应。

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桑娜站在门口想,“孩子虽然不算多——只有两个,可是全靠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唉,寡妇的日子真难过啊!进去看看吧!”

桑娜一次又一次地敲门,仍旧没有人答应。

“喂,西蒙!”桑娜喊了一声,心想,莫不是出什么事了?她猛地推开门。

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桑娜举起马灯,想看看病人在什么地方。首先投人眼帘的是对着门的一张床,床上仰面躺着她的女邻居。她一动不动。桑娜把马灯举得更近一些,不错,是西蒙。她头往后仰着,冰冷发青的脸上显出死的宁静,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就在这死去的母亲旁边,睡着两个很小的孩子,都是卷头发,圆脸蛋,身上盖着旧衣服,蜷缩着身子,两个浅黄头发的小脑袋紧紧地靠在一起。显然,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孩子呼吸均匀而平静,睡得正香甜。

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门吱嘎一声,仿佛有人进来了。桑娜一惊,从椅子上站起来。

“不,没有人!上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

门突然开了,一股清新的海风冲进屋子。魁梧黧黑的渔夫拖着湿淋淋的被撕破了的渔网,一边走进来,一边说:“嘿,我回来啦,桑娜!”

“哦,是你!”桑娜站起来,不敢抬起眼睛看他。

“瞧,这样的夜晚!真可怕!”

“是啊,是啊,天气坏透了!哦,鱼打得怎么样?”

“糟糕,真糟糕!什么也没有打到,还把网给撕破了。倒霉,倒霉!天气可真厉害!我简直记不起几时有过这样的夜晚了,还谈得上什么打鱼!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

渔夫说着,把网拖进屋里,坐在炉子旁边。

“我?”桑娜脸色发白,说,“我......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担心呢!”

“是啊,是啊,”丈夫喃喃地说,“这天气真是活见鬼!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两个人沉默了一阵。

“你知道吗?”桑娜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哦?什么时候?”

“我也不知道,大概是昨天。唉!她死得好惨啊!两个孩子都在她身边,睡着了。他们那么......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个刚会爬......”桑娜沉默了。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

“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14.《在柏林》课文原文。

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咔嚓声。停顿了一会儿,她又重复起来。两个小姑娘看到这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假思索地嗤笑起来。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一、二、三”,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又重复数着。两个小姑娘再次傻笑起来。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战时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

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15.《夏天里的成长》课文原文。

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你在豆棚瓜架上看绿蔓,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你到竹子林、高粱地里听声音,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邻家的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有了妈妈的一半大。

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稻秧长,甘蔗长,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水长,瀑布长,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俗话说:“不热不长,不热不大。’’随着太阳威力的增加,温度的增加,什么都在长。最热的时候,连铁路的铁轨也长,把接茬地方的缝儿几乎填满。柏油路也软绵绵的,像是高起来。

一过夏天,小学生有的成了中学生,中学生有的成了大学生。升级、跳班,快点儿,慢点儿,总是要长。北方农家的谚语说:“六月六,看谷秀。”又说:“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农作物到了该长的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希望。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课文610课

(故宫博物院平面示意图,阴影部分是未开放区域。)。

——选自12月的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

12.《桥》课文原文。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有人喊了一声:“党员也是人。”

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竟没人再喊。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

13.《穷人》课文原文。

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不过,感谢上帝,孩子们都还健康,没什么可抱怨的。桑娜倾听着风暴的声音,“他现在在哪儿?上帝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她自言自语着。

睡觉还早。桑娜站起身来,把一块很厚的围巾包在头上,提着马灯走出门去。她想看看灯塔上的灯是不是亮着,丈夫的小船能不能望见。海面上什么也看不见。风掀起她的围巾,卷着被刮断的什么东西敲打着邻居小屋的门。桑娜想起了傍晚就想去探望的那个生病的女邻居。“没有一个人照顾她啊!”桑娜一边想一边敲了敲门。她侧着耳朵听,没有人答应。

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桑娜站在门口想,“孩子虽然不算多——只有两个,可是全靠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唉,寡妇的日子真难过啊!进去看看吧!”

桑娜一次又一次地敲门,仍旧没有人答应。

“喂,西蒙!”桑娜喊了一声,心想,莫不是出什么事了?她猛地推开门。

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桑娜举起马灯,想看看病人在什么地方。首先投人眼帘的是对着门的一张床,床上仰面躺着她的女邻居。她一动不动。桑娜把马灯举得更近一些,不错,是西蒙。她头往后仰着,冰冷发青的脸上显出死的宁静,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就在这死去的母亲旁边,睡着两个很小的孩子,都是卷头发,圆脸蛋,身上盖着旧衣服,蜷缩着身子,两个浅黄头发的小脑袋紧紧地靠在一起。显然,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孩子呼吸均匀而平静,睡得正香甜。

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门吱嘎一声,仿佛有人进来了。桑娜一惊,从椅子上站起来。

“不,没有人!上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

门突然开了,一股清新的海风冲进屋子。魁梧黧黑的渔夫拖着湿淋淋的被撕破了的渔网,一边走进来,一边说:“嘿,我回来啦,桑娜!”

“哦,是你!”桑娜站起来,不敢抬起眼睛看他。

“瞧,这样的夜晚!真可怕!”

“是啊,是啊,天气坏透了!哦,鱼打得怎么样?”

“糟糕,真糟糕!什么也没有打到,还把网给撕破了。倒霉,倒霉!天气可真厉害!我简直记不起几时有过这样的夜晚了,还谈得上什么打鱼!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

渔夫说着,把网拖进屋里,坐在炉子旁边。

“我?”桑娜脸色发白,说,“我......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担心呢!”

“是啊,是啊,”丈夫喃喃地说,“这天气真是活见鬼!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两个人沉默了一阵。

“你知道吗?”桑娜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哦?什么时候?”

“我也不知道,大概是昨天。唉!她死得好惨啊!两个孩子都在她身边,睡着了。他们那么......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个刚会爬......”桑娜沉默了。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

“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14.《在柏林》课文原文。

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咔嚓声。停顿了一会儿,她又重复起来。两个小姑娘看到这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假思索地嗤笑起来。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一、二、三”,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又重复数着。两个小姑娘再次傻笑起来。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战时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

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15.《夏天里的成长》课文原文。

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你在豆棚瓜架上看绿蔓,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你到竹子林、高粱地里听声音,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邻家的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有了妈妈的一半大。

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稻秧长,甘蔗长,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水长,瀑布长,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俗话说:“不热不长,不热不大。’’随着太阳威力的增加,温度的增加,什么都在长。最热的时候,连铁路的铁轨也长,把接茬地方的缝儿几乎填满。柏油路也软绵绵的,像是高起来。

一过夏天,小学生有的成了中学生,中学生有的成了大学生。升级、跳班,快点儿,慢点儿,总是要长。北方农家的谚语说:“六月六,看谷秀。”又说:“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农作物到了该长的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希望。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盼》教案

1、梳理文章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

2、通过具体语句,分析人物心理的变化过程。

3、学习分析小说人物心理的方法。

二、重点难点:通过具体语句感受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齐读课题“盼”,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盼望,希望的意思。

盼,目分黑白也。——《说文解字》。

盼,美目也。——《字林》。

二)、研读课文。

1、文章1-2段,这是一件什么样的雨衣?

“绿色的”“透明的”“斗篷式的”:雨衣非常美丽、便捷。

2、我初次见到它时有哪些具体表现呢?

“戴”“抖抖”“窸窸窣窣”

3、这些词体现了我当时什么样的心理?

内心非常欣喜,迫不及待地想要穿上新雨衣。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人物的具体表现来体会到人物的心理。

4、我盼望着穿雨衣,也就盼望着变天,我是如何盼望着变天的呢?

“每天在放学的路上我都是这样想”:体现我内心十分焦急着急。

通过人物的直接描写,体现人物心理。

5、我盼变天,终于变天了,此时我的心理有怎样的变化呢?

“路边的小树忽然莎啦啦地喧闹起来,好像在嘻嘻地笑。”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树被风吹动的声音,体现起风了,要下雨了。因此通过此时环境的特点,来展现人物的内心。

6、因此当我们理解人物内心时,可以通过直接描写人物内心的语句、描写人物外在表现以及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心理这三方面来分析人物心理特点。

四人为一组,阅读文章的5—21节,圈画出描写主人公心理的语句,并结合三个表现人物内心的方法,分析人物此时的心情。

5—15段:人物的语言、肖像(外在表现),体现主人公无法穿上雨衣内心的失望。(分角色朗读课文)。

16段:人物的心理活动,直接体现人物的心理。

17段:环境描写,运用比喻的修辞,体现人物兴奋愉快的心理。

20段:“挺”“小心翼翼”人物的外在表现,体现人物此时兴奋的心情。

三)、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可以有三种方法来分析人物的心理。全篇文章作者盼望着穿雨衣的故事,把故事写得这样的一波三折,同时人物的内心更是跌宕起伏。作者盼望穿上雨衣其实就是盼望着美好的事物,也就是盼望着美好的生活。

板书:

直接描写人物内心。

欣喜。

兴奋。

喜悦。

描写人物外在表现。

着急。

失望。

环境描写烘托心理。

(七)作业。

我们也会盼望着很多事情的发生,请同学们自己朗读这个小片段,我此时应该是什么样的心理,补写50字,要求使用两种方法展示人物的心理。

家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吃晚饭时可以看电视。我自然“见机行事”,分秒必争地打开电视。我把视线从电视上收了回来,才发现碗已经空了。

母亲:“吃完了就去做功课吧。”

……。

正是关键时刻。”

我嘟囔着,心想,我还没看完呢。

“且慢!”我急中生智,使出我的缓兵之计。

“我还没吃饱呢!”为了大饱眼福,我急忙嚷到“再来一碗!”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课文610课

6《陶罐和铁罐》课文原文。

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的,一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再说……”

“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陶罐不再理会铁罐。

时间在流逝,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个罐子遗落在荒凉的场地上,上面覆盖了厚厚的尘土。

许多年代过去了。有一天,人们来到这里,掘开厚厚的堆积物,发现了那个陶罐。

“哟,这里有一个罐子!”一个人惊讶地说。

“真的,一个陶罐!”其他的人都高兴得叫起来。

捧起陶罐,倒掉里面的泥土,擦洗干净,它还是那样光洁,朴素,美观。

“多美的陶罐!”一个人说,“小心点儿,千万别把它碰坏了,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的。”

“谢谢你们!”陶罐兴奋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

人们立即动手,翻来覆去,把土都掘遍了。但是,连铁罐的影子也没见到。

7《狮子和鹿》课文原文。

丛林中,住着一只漂亮的鹿。

有一天,鹿口渴了,找到一个池塘,痛痛快快地喝起水来。池水清清的,像一面镜子。鹿忽然发现了自己倒映在水中的影子:“咦,这是我吗?”

鹿摆摆身子,水中的倒影也跟着摆动起来。他从来没有注意到自己是这么漂亮!他不着急离开了,对着池水欣赏自己的美丽:“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一阵清风吹过,池水泛起了层层波纹。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鹿开始抱怨起自己的腿来。就在他没精打采地准备离开的时侯,忽然听到远处传来一阵脚步声。他机灵地支起耳朵,不错,正是脚步声!鹿猛一回头,哎呀,一头狮子正悄悄地向自己逼近。

鹿不敢犹豫,撒开长腿就跑。有力的长腿在灌木丛中蹦来跳去,不一会儿,就把凶猛的狮子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就在狮子灰心丧气不想再追的时候,鹿的角却被树枝挂住了。狮子赶紧抓住这个机会,猛扑过来。眼看就要追上了,鹿用尽全身力气,使劲一扯,才把两只角从树枝中挣脱出来,然后又拼命向前奔去。这次,狮子再也没有追上。

鹿跑到一条小溪边,停下脚步,一边喘气,一边休息。他叹了口气,说:“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美丽的鹿角》课文原文。

丛林中,住着一只漂亮的鹿。

有一天,鹿口渴了,找到一个池塘,痛痛快快地喝起水来。池水清清的,像一面镜子。鹿忽然发现了自己倒映在水中的影子:“咦,这是我吗?”

鹿摆摆身子,水中的倒影也跟着摆动起来。他从来没有注意到自己是这么漂亮!他不着急离开了,对着池水欣赏自己的美丽:“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一阵清风吹过,池水泛起了层层波纹。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鹿开始抱怨起自己的腿来。就在他没精打采地准备离开的时侯,忽然听到远处传来一阵脚步声。他机灵地支起耳朵,不错,正是脚步声!鹿猛一回头,哎呀,一头狮子正悄悄地向自己逼近。

鹿不敢犹豫,撒开长腿就跑。有力的长腿在灌木丛中蹦来跳去,不一会儿,就把凶猛的狮子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就在狮子灰心丧气不想再追的时候,鹿的角却被树枝挂住了。狮子赶紧抓住这个机会,猛扑过来。眼看就要追上了,鹿用尽全身力气,使劲一扯,才把两只角从树枝中挣脱出来,然后又拼命向前奔去。这次,狮子再也没有追上。

鹿跑到一条小溪边,停下脚步,一边喘气,一边休息。他叹了口气,说:“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8《池子与河流》课文原文。

“这是怎么回事?”

池子对她的邻居河流说道,。

我什么时候看见你,。

你总是滚滚滔滔!

亲爱的姐姐,你难道不会疲劳?

我差不多老是看见,。

你一会儿背着沉重的货船,。

一会儿驮着长串的木筏,。

还有小划子啊小船,

简直数也数不完。

“你几时才能抛开这样的生涯?

要是换了我,说句老实话,。

我可真要愁死啦!

我的命运有多好,

比起来,你我相差竟这么大!”

“固然,我并不出名,。

我没有出现在地图上,。

像你那样蜿蜒地贯穿全国,。

也没有行吟诗人为我弹琴歌唱。

——这一切其实都是空的。”

可是,我安闲地躺在柔软的泥土里。

像贵妇人躺在鸭绒垫上一样。

我不用为大船和木筏操心,。

小划子有多重也用不着想,

至多,有一两片树叶被微风吹落,

在我的胸膛上轻轻摇荡。”

“这清闲的生活无忧无虑,。

还有什么能够代替?

任凭人世间忙忙碌碌,。

我只在睡梦中推究哲理。”

“啊,你在推究哲理?”

河流回答道,。

“水要流动才能保持清洁,

这个自然规律,难道你已经忘掉?”

“我是一条伟大的河流,。

那是因为我遵循着这条规律,。

不顾自身的安逸。

我用源源不断的清洁的水,

年年给人们带来利益。

这就使我受到尊敬,光荣无比。

也许,我将永远奔流不息;。

可你早被遗忘,不再有人提起。”

河流的话果然应验。

河流至今长流不断,。

而可怜的池子却一年年淤塞,。

整个让青苔铺满,

又让芦苇遮掩,。

到头来完全枯干。

才能不利用就会衰退,。

它会逐步磨灭;。

才能一旦让懒惰支配,。

它就一无所为。

9《古诗三首》课文原文。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10《纸的发明》课文原文。

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文字。可那时候还没有纸,要记录一件事情,就用刀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或者把文字铸刻在青铜器上。后来,人们又把文字刻在竹片和木片上。这些竹片、木片用绳子穿起来,就成了一册书。但是,这种书很笨重,阅读、携带、保存都很不方便。古时候用“学富五车”形容一个人学问高,是因为书多的时候需要用车来拉。再后来,有了蚕丝织成的帛,就可以在帛上写字了。帛比竹片、木片轻便,但是价钱太贵,只有少数人能用,不能普及。

人们用蚕茧制作丝绵时发现,盛放蚕茧的篾席上,会留下一层薄片,可用于书写。考古学家发现,在两千年多年前的西汉时代,人们已经懂得了用麻来造纸。但麻纸比较粗糙,不好书写。

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千,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我国的造纸术首先传到邻近的朝鲜半岛和日本,后来又传到阿拉伯世界和欧洲,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

相关范文推荐

    银行员工谈话心得体会范文(14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的思考和解决之道。请大家阅读以下心得体会范文,相信会对你们在写作时提供一些有益的引导。用心服务,真诚奉献,这正是山东

    职业中毒心得体会总结(优秀19篇)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并分析问题的根源,进而提升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下是一些值得一读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激发大家撰写心得体会的灵感和动力。第一段:引言(2

    医学伦理学的心得(优质17篇)

    心得体会是对我们所面对的挑战和困惑的一种思考和总结。如果你正在写心得体会,可以看看下面这些范文,或许会给你带来一些灵感。医学伦理学是指以医学伦理概念、原则和方法

    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报告(热门13篇)

    审计的核心目标是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以保护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十篇审计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20xx年,镇领导班子在上级党委的

    幼儿园后勤月工作计划(实用16篇)

    幼儿园工作计划是教师在一段时间内对孩子的教学和活动安排进行总结和规划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引导教师思考和提高教学质量。以下这些幼儿园工作计划样本,总结了多种不同

    社区送春联活动方案(专业18篇)

    制定活动方案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考虑,既要关注整体规划,又要注重细节的把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创新型的活动方案范文,供大家参考

    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实用16篇)

    通过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潜力,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在这里,小编整理了一些经典的月工作总结案例,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写作

    初中生拿高分(通用18篇)

    优秀作文需要注意逻辑性和表达的准确性,避免无关紧要的内容和语法错误的出现。小编精心挑选了一些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灵感和借鉴。山上有一条弯弯曲

    党员写疫情心得体会(模板12篇)

    党员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学习和培训中的进步和成长的总结。在下面的党员心得体会中,可以看到党员的成长和进步,也可以感受到党的力量和温度。疫情来袭,给整个社会造成了巨

    小学校运会活动方案(优秀24篇)

    活动方案需要考虑到人员、物品、时间等各个方面的需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活动方案案例和指导原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