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圣诞节专题 > 正文

木兰诗课后习题及答案(实用20篇)

时间:2024-01-10 10:56:36 作者:琉璃

范本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各种写作技巧和手法,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这些范文范本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整理的,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八年级生物课后习题及答案

1.枯草杆菌以水果为营养源,靠分解水果中的有机物获得物质和能量,导致水果的腐烂。

2.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起分解者的作用,它使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为简单的无机物,这些无机物,如无机盐和二氧化碳又可以被植物利用,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有机物,又为动物所食用。

3.细菌和真菌是利用现成的有机物来生活的。

技能训练

1.因为这个实验方案的目的是研究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所以在设置对照组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即除了有无细菌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因此甲乙两组要用相同的树叶。

2.因为细菌适宜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3.方案1中甲组是对照组,乙组是实验组。方案2中甲组是对照组,乙组是实验组。方案3中甲组是对照组,乙组是实验组。

4.方案3更能说明问题。因为实验前对照组与实验组所处的条件完全相同(都进行灭菌处理);而实验后,除单一变量(接种与不接种)外,对照组与实验组又处于相同的条件下(无菌的条件)。可见,只有方案3排除了所有影响实验的干扰。因此,与方案1和方案2比较,方案3的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

1.因为豆科植物的.根上长有根瘤,根瘤中生活着根瘤菌,它们可以固定空气中的氮气,使土壤中氮元素的含量增高。氮元素是植物生活中需要量较大的物质。当植物得到大量氮元素时植物就生长旺盛。因此在农业生产上,人们常常通过种植豆科植物来提高土壤的肥力,达到增产的目的。

2.细菌和真菌是广泛分布在生物圈中的生物,一些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有利,有些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不利,还有些细菌、真菌与动植物互利共生。因此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细菌、真菌与动植物的关系。

《木兰诗》课后习题附答案

一、复述这首诗的故事情节,背诵全诗。

本题检查学生是否从整体上把握了诗歌内容,要求学生比较准确完整地复述课文,不仅要掌握诗中叙事的各个环节,而且要注意抓住重点,做到详略得当。复述也是一种很好的口语练习,教师要引导学生清晰流畅有条理地表达。要让学生在复述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二、翻译下列句子,注意上下句的意思是互相交错、补充的。

这些句子都容易引起学生的误解。本题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句意,并了解古诗词中常见的“互文”现象。题干已经简要说明“互文”的含义,教师可以明确指出并要求学生画线加以重点标示。然后通过翻译这四个句子,引导学生切实体会“互文”的内涵。

翻译这四个句子应注意两个原则:一要理解其“互文”的含义;二要考虑本课的诗歌特征,不能为了体现“互文”而使译文变成散文失去诗味。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到东市买了骏马,去西市买了鞍鞯,往南市买了辔头,从北市买了长鞭。

这四句的意思是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不是一处地方买一样东西。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将军身经百战生存无几,壮士(木兰)戎马十年胜利归来。

这两句的意思是征战多年,经历很多战斗,许多将士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

3.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打开我东屋的闺门,坐在我西屋的床上。

这两句的意思是每间房子都要开了门进去看看,不是开了东阁的门而不进去,然后转到西阁的床上去坐着。

4.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对着窗户梳理美丽的鬓发,对着镜子贴上好看的花黄。

这两句的意思是当着窗户,对着镜子,先理云鬓,后贴花黄。

三、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的部分,看看这些句子各有什么句式特点,从诗中再找出一些类似的句子。

本题旨在引导学生注意这首诗在句式上的一些民歌特色。学生只要注意到这些句子的特点即可,至于所涉及的修辞手法,可以提及,但不必深究。

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这两句是复沓句。复沓与叠句的区别是,复沓可以更换少数词语,而叠句的词语完全相同。“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两句,以及“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节八句,也是复沓。

2.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这两句是顶真句。顶真,又称“联珠”。“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也是顶真。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这两句是很工整的对偶句。此外,“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也是很工整的对偶句。另有“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等不甚工整的对偶句。

5.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这几句是排比句。“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一节四句,也是排比句。

四、讨论:一千多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原因是什么?

本题主要引导学生认识木兰的形象。认识木兰的形象要抓住两个方面:一是人物的传奇性,一是人物性格的丰富性。要引导学生紧密联系课文内容,从故事情节中体察木兰的思想感情,并加以适当概括。

七年级语文木兰诗练习题及答案

《木兰诗》选自宋朝 编的《 》。《木兰诗》和《 》被誉为我国古代叙事诗双璧。

(1)木兰当户织 (2)不闻机杼声

(3)惟闻女叹息。 (4)问女何所忆

(5)昨夜见军帖 (6)军书十二卷

(7)愿为市鞍马 (8)旦辞爷娘去

(9)万里赴戎机 (10)关山度若飞

(11)朔气传金柝 (12)策勋十二转

(13)赏赐百千强 (14)可汗问所欲

(15)愿驰千里足 (16)出郭相扶将

(17)著我旧时裳 (18)雄兔脚扑朔

(19)雌兔眼迷离 (20)双兔傍地走

(21)安能辨我是雄雌

(1) 愿为市鞍马 (2) 万里赴戎机

东市买骏马 不闻机杼声

(3) 欲买舟而下 (4) 昨夜见军帖

东市买骏马 对镜帖花黄

(5) 将军百战死

出郭相扶将

(1)木兰代父从军的主要原因是 , 。

(2)描写宿营地空寂荒凉的句子是 , 。

(3)概括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 , 。

(4)“ , 。”此句用夸张的修辞方法描写了木兰的矫健雄姿。

(5)描写边塞夜景的'句子是 , 。

(6)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

, , , 。

(7)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 , 。

(8)描写伙伴惊奇的句子 , 。

(9)表现木兰不贪图富贵利禄的句子 , 。

(10)表现木兰归乡心切的句子 , 。

1、指出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

(1)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

(2)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 )

(3)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

(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

(5)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

2、有两个成语出自该文,它们是 和 。

3、结尾一段吟唱附文,以兔为喻,赞颂了什么?

4、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对木兰这一形象的意义,你该如何贴切评价?

6、“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请把这句话改为陈述语气的句子。

一、郭茂倩 乐府诗集 孔雀东南飞

二、(1)对着;门 (2)织布的梭子 (3)只 (4)思念 (5)文告

(6)表示多数,不是确数 (7)为此;买 (8)早晨 (9)战争 (10)过

(11)北方(12)记功;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13)有余

(14)想 (15)希望 (16)外城;扶持 (17)穿

(18)动弹(19)眯着眼 (20)并排跑 (21)怎么

三、(1)买; (2)军机军事 (3) 雇,租

集市 织布机 买

(4)文告 (5)带兵的人

通“贴” 搀扶

四、(1)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5)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6)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7)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8)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9)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10)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五、1、(1)夸张 (2)对偶、互文 (3)排比 (4)对偶、互文(5)顶真

2、磨刀霍霍;扑朔迷离

3、赞颂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长期征战的谨慎和机敏。

4、木兰是一个深明大义,英勇善战,不慕名利的英雄。

木兰代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意近即可)

5、排比;更能突出家人闻归讯的喜悦心情。

6、反问。双兔傍地走,不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诗》课后习题附答案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8分)。

旦辞爷娘去()惟闻女叹息()百千强()安能()。

【小题2】翻译。(每题4分,共8分)。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小题3】之处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4分)。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小题4】“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描写了什么内容,作用是什么?(4分)。

【小题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歌的中心思想。(4分)。

答案。

【小题1】早上只有余怎么。

【小题1】奔赴边关,千万里行军打仗,置身于繁忙的军务中。(风尘征战间,)时光飞逝,已是跨越了重重险阻,渡过了千山万水。北方的寒风中传来刁斗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

【小题1】顶针;互文,对偶;夸张。

【小题1】夜里北方的寒气伴随着打更声传来,寒冷的月光映照在士兵的盔甲上。此两句描绘了木兰在北方从军时艰苦的生活环境。

《木兰诗》课后习题附答案

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的部分,看看这些句子各有什么句式特点,从诗中再找出一些类似的.句子。

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这两句是复沓句。复沓与叠句的区别是,复沓可以更换少数词语,而叠句的词语完全相同。“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两句,以及“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节八句,也是复沓。

2.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这两句是顶真句。顶真,又称“联珠”。“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也是顶真。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这两句是很工整的对偶句。此外,“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也是很工整的对偶句。另有“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等不甚工整的对偶句。

5.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这几句是排比句。“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一节四句,也是排比句。

《化石吟》课后习题及答案

2.

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

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

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

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3、

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

描绘出一幅幅生物进化的图画;。

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

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

4、

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

生之灵火却悄然潜行在地下,

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

为历史留下一串珍贵的密码。

5、

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

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

海枯,石烂,日转,星移……。

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

6、

复原的恐龙、猛犸仿佛在引颈长吼,

重现的远古林木多么葱茏、幽雅,

啊,你——令人叹服的大自然,

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

7、

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

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

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

你讲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惊讶!

课后。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3分)。

骸骨()裹藏()葱茏()潜行()猛犸()。

2、《化石吟》是一首的抒情诗,读这首诗可以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思。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这里是的意思。(3分)。

3、简要地分析一下这首诗前后照应的特点。(3分)。

4、诗的一二两节采用问句的形式,有什么作用?(3分)。

5、根据课文内容以及生物课、课外获得的知识回答:化石所重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什么话?(3分)。

6、划分诗句最后一节的朗读节奏。(4分)。

《木兰诗》课后练习题答案

1描写木兰勤劳孝顺的诗句是: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3描写北方战场寒冷,环境艰辛的诗句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4描写战事频繁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5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诗句是: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7表现木兰从军谨慎、机智的诗句是:

8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9木兰诗描写木兰奔赴战场时矫健英姿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10用比喻作结,抒情议论的句子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11描写木兰军营中苦寒生活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12有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3写木兰从军后艰苦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14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5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16写木兰经历战争持久、出生入死的激烈紧张战斗的句子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8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写木兰的从军缘由,离别和思亲、辞官不就,团聚的欢乐等,都比较详细;对于出征前的准备和军旅生活则写得比较简略。理由:叙述的详略,是由主题的需要决定的。请的重点不在于讴歌主人驰聘沙场,克敌建功的英雄行为,而在于颂扬勇于献身不图荣华的高尚情操,所以对从军缘由,辞官还家详写,而对征战的艰辛,生活的寒苦,便几笔带过。

20结尾一段是吟唱,以兔为喻,赞扬了什么?赞颂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长期征战的谨慎和机敏。

《木兰诗》课后练习题答案

骑()____汗()____卷()____燕()____。

()____()____()____()____。

二.多义字辨析。

市:东市买骏马。

愿为市鞍马。

将:将军百战死。

出郭相扶将。

帖:昨夜见军帖。

对镜帖花黄。

机:不闻机杼声。

万里赴戎机。

三.形似字注音组词。

拆()____戎()____傍()____。

折()____戍()____滂()____。

柝()____戊()____榜()____。

析()____戌()____谤()____。

四.解释加点的词语。

1.木兰当户织______。

2.昨夜见军帖______。

3.旦辞爷娘去______。

4.万里赴戎机______。

5.朔气传军柝______。

6.木兰不用尚书郎______。

7.出郭相扶将______。

8.出门看火伴______。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5.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木兰诗》课后习题附答案

骑____汗()____卷()____燕()____。

()____()____()____()____。

二.多义字辨析。

市:东市买骏马。

愿为市鞍马。

将:将军百战死。

出郭相扶将。

帖:昨夜见军帖。

对镜帖花黄。

机:不闻机杼声。

万里赴戎机。

三.形似字注音组词。

拆()____戎()____傍()____。

折()____戍()____滂()____。

柝()____戊()____榜()____。

析()____戌()____谤()____。

四.解释加点的词语。

1.木兰当户织______。

2.昨夜见军帖______。

3.旦辞爷娘去______。

4.万里赴戎机______。

5.朔气传军柝______。

6.木兰不用尚书郎______。

7.出郭相扶将______。

8.出门看火伴______。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5.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木兰诗的课后练习和答案

《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分享了《木兰诗》考题给同学们练习。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观潮》课后习题及答案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长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一、写出本课中带有下面偏旁的生字,并用生字组成词语。

氵:

二、看拼音写词语。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字组成词语。

若()若()()()相接。

人()人()()()并进。

山()地()()天()地。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1、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过了一会儿,只见()。

2、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再近些,只见()。浪潮越来越近,();那声音()。

五、选词填空。

平静安静宁静。

1、房间里非常(),只听见钟表的嘀哒声。

2、几只小船飘荡在()的湖面上。

3、夜晚,()的乡间小路上连一个人影都没有。

二、观潮余波闷雷颤动沸腾坦克山崩地裂浩浩荡荡风号浪吼若隐若现。

三、若隐若现水天相接人山人海齐头并进山崩地裂漫天卷地。

四、1、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五、1、安静2、平静3、宁静。

《观潮》课后习题及答案

【编者按】要想学好数学,多做试题是难免的,这样才能够掌握各种试题类型的解题思路。在考试中应用自如,使自己的水平得到正常甚至超长发挥。

一、熟读课文,并将第三段译成现代汉语。

设题意图:熟读课文是为了培养语感,使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领略钱塘江潮的雄伟景象和弄潮的民俗。第三段描写了弄潮儿高超的技巧,写得简练又精彩。在翻译的过程中,不一定要对译,可以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适当润色,争取用现代汉语表现出弄潮儿的风采,译文也不要强求一致。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

1、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2、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3、倏而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4、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5、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6、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设题意图是使学生积累文言词语,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记住它们的意义。

1、既望:农历十六。

2、方:当……时。

3、倏而:突然;略:一点点。

4、逝:去,往。

5、文:画着文采。

6、溯迎:逆流迎着潮水;出没:健儿在水中忽隐忽现。

三、把下面这首宋词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酒泉子。

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潮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设题意图:这首词同课文的题材一致,本题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像、联想,参照课文中的有关描写,将词中描写的内容展开,不限字数。

词的上阕写观潮,下阕写弄潮儿的表演。写观潮,写到了人群涌动的盛况和潮水汹涌的气势;写弄潮儿的表演,写到了他们高超的技艺和观潮人的感受。所以在改写时,可以选取第一人称的视角,抓住观潮人、潮水、弄潮儿、自己的感受四点来写,重点要放在潮水和弄潮儿上面。

〖补充注释〗。

潘阆宋人,生年不详,卒于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字逍遥,大名(今属河北省)人。曾在洛阳卖药,北宋太宗至道元年(995年),以能诗受荐举。自制《忆余杭》多首,一时盛传,曾得苏东坡的欣赏,把它写在玉屏风上,石曼卿还使人照词意作过画。

《酒泉子》原词共十首,都是对杭州名胜的回忆。它们和唐五代词人所填的《酒泉子》不同,是潘阆的自制曲。钱塘,今杭州市。

万面鼓声中江潮来时,潮声像万面金鼓,一时齐发,声势震人。

弄潮儿指钱塘江畔观潮时踏潮献技的人,他们都年轻力壮,善于泅水。

诗歌《理想》的课后习题及答案

2、翻译下面的语句。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用“//”把文段分成两层,并概括层意。

第一层第二层。

4.本段描写景物,先写,再写,最后写。

这样写景的顺序是。

5.在文段中找出两个成语,。

6、概括滁州城地理特征的一句是。

7、作者自号醉翁是因为。

(二)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解释加点词。

霏归开暝芳秀渔蔌陈酣觥筹弈苍颜颓然。

2.译句。

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3.写出第1段中描写春夏秋冬景色的语句。

春夏。

秋冬。

4.写出第1段中描写山间朝暮景色的句子。

5.第2段共写了四层意思,请从文中找出最能概括这四层意思的句子。

6、写滁人游山时踊跃而热闹的语句是:

7、最能表现众人在太守面前无拘无束的语句是。

9、最能准确而全面地概括文中宴会特点的一项是()。

a、酒香菜美b、奢侈热闹c、简朴欢乐d、饮玩兼备。

10、第二段描写的主要用意是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加点词语。

已而翳上下谓。

2、翻译下面语句。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点明了全文中心的语句是。

4、本段用了层层衬托的写法。先用之乐衬托之乐,再用之乐衬托之乐。最后点明了作者的政治理想是。

原文。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答案。

2、翻译下面的语句。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亭四角翘起,象鸟张开翅膀的一样高踞在泉水上面的,这就是醉翁亭。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的情趣不在与喝酒,而在于秀丽的山水之间。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3、“‖”把文段分成两层,并概括层意。

第一层描写醉翁亭周围的自然环境。

第二层醉翁亭的由来及命名之意。

4.本段描写景物,先写琅琊山,再写酿泉,最后写醉翁亭,这样写景的顺序是由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

5.在文段中找出两个成语峰回路转,醉翁之意不在酒。

6、概括滁州城地理特征的一句是环滁皆山也。

7、作者自号醉翁是因为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二)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解释加点词。

苍颜脸色苍老颓然醉醺醺的样子。

2.译句。

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老老小小,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这是滁州人出游的情景。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在宾客们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太阳出来以后,林间的烟雾逐渐散开,到傍晚云雾凝聚,山谷就昏暗了。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野花开放,散发清幽的.香气,美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荫。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溪水低落,水底的石头露出水面。

3.写出第1段中描写春夏秋冬景色的语句。

春野芳发而幽香夏佳木秀而繁阴。

秋风霜高洁冬水落而石出。

4.写出第1段中描写山间朝暮景色的句子。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5.第2段共写了四层意思,请从文中找出最能概括这四层意思的句子。

滁人游也;太守宴也;众宾欢也;太守醉也。

7、最能表现众人在太守面前无拘无束的语句是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9、最能准确而全面地概括文中宴会特点的一项是(c)。

a、酒香菜美b、奢侈热闹c、简朴欢乐d、饮玩兼备。

10、第二段描写的主要用意是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三)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加点词语。

已而不久翳阴暗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谓是。

2、翻译下面语句。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喝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享受快乐,酒醒了能够用文章记述的人,是太守。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但是禽鸟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人的乐趣。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在享受自己的乐趣。

3.点明了全文中心的语句是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4、本段用了层层衬托的写法。先用禽鸟之乐衬托人之乐,再用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最后点明了作者的政治理想是与民同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课文《致女儿的信》课后习题答案

12、(1)、照着真竹描画竹子。(2)、不注重像不像,而注重神气。评价中国画时,不要看它像不像实物,而要看它是否画出了美的姿势、活的神气、特有的品格。(3)、不多余。作者采用对比的写法,以画马来写画竹,突出表现了竹画的不容易。(4)、通过对比,突出了中国画神似的特征,加深了读者的印象(5)、中国画不注重“像不像”,只求神似,像符号;西洋画要像真物一样,不管是色、形,都求一样,像照相。13、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有人认为艺术产生于游戏中。孩子们游戏之中往往蕴藏着他们独特的“艺术”创造。

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名词解释(5,15)。

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需求必须是指消费者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

供给: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该种商品的数量。(需求是指生产者既有出售的愿望又有出售的能力的有效供给)。

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生产者剩余:指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支付之间的差额。

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高收入。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被称为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垄断市场: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垄断厂商可以控制和操纵市场价格)。

寡头市场:寡头市场又称为寡头垄断市场。它是指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的产品生产和销售的这样的一种市场组织。

垄断竞争:垄断竞争市场是这样一种市场组织,一个市场中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

均衡价格: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被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

二、简答(3,16)。

完全竞争市场形成的条件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每一个消费者和每一个厂商对市场价格没有任何的控制力量,他们每一个人都只能被动地接受既定的市场价格,他们被称为价格接受者)。

市场上每一个厂商提供的商品都是完全同质的。

所有资源具有完全的流动性(这意味着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是完全自由的和毫无困难的)。

信息是完全的(由于每一个买者和卖着都知道既定的市场价格,都按照这一既定的市场价格进行交易,这也就排除了由于信息不畅通而可能导致的一个市场同时按照不同的价格进行交易的情况)。

无差异曲线形成的特征。

函数是连续的,有无数条。

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离远点越近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低。

无差异曲线相互平行。

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这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需求的变动和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任何一条市场需求曲线都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由商品自身价格因素变动引起的需求数量的变动被称为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除商品自身价格以外的这些其他因素变化所导致的市场需求数量的变化,通常称为需求的变动。(由非价格因素变化引起的需求数量的变化,被称为需求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本身发生了移动,(线的移动),即形成了一条新的曲线;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既定的需求曲线上点的位置发生了移动(点的移动)。

供给的变动和供给量的变动。

供给的变动:除商品自身价格以外的这些其他要素变化所导致的市场供给数量的变化通常称为供给的变动。(由非价格因素的变动引起的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被称为供给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在影响商品供给数量的诸多因素中,如果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只考虑商品自身价格的变化对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影响,则用一条供给曲线来表示。(由商品自身价格因素的变动引起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被称为供给量的变动)。

供给的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本身发生了移动(线的移动),即形成了一条新的曲线;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既定供给曲线上点的位置的移动(点的移动)。

等产量曲线特征。

等产量曲线连续并且有无数条。

需求量的影响因素。

该商品的自身价格(一般情况下,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成反向变动)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收入的水平越高,对商品的需求越大)相关商品的价格(包括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

消费者的偏好(对某种商品偏好,需求大;对某种商品不偏好,需求小或无需求)。

消费者对该商品的价格预期(消费者对自身未来收入的预期,对商品未来价格的预期)。

三级价格歧视定价原则。

2.原则:三级价格歧视要求厂商在需求的价格弹性小的市场上制定较高的产品价格,在需求的价格弹性大的市场上指定较低的产品价格。

实际上:对价格变化反应不敏感的消费者制定较高的价格,而对价格变化反应较敏感的消费者制定较低的价格,是有利于垄断者获得最大的利润的。

论述题(12)。

答:是指在丰收的年份,农民的收入却反而减少了,这种现象在我国民间被形象的称为“谷贱伤农”,这一经济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需求的价格弹性往往小于1,即当农产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农产品的需求往往是缺乏弹性。

(农民种粮的利润受到粮食供求关系的影响,而粮食需求缺乏弹性,当粮食获得丰收的时候,其供求关系发生较大变化、供给量与需求量(供给价格和需求价格)的相对关系较之前不同,供给量的增幅大于需求量的增幅、粮食出售价格的降幅大于需求增加致涨价的幅度,因而种粮农民的利润下降。认识到粮食市场的这一特性后,就不难理解下面的现象:当粮食大幅增产后,农民为了卖掉手中的粮食,只能竞相降价。但是由于粮食需求缺少弹性,只有在农民大幅降低粮价后才能将手中的粮食卖出,这就意味着,在粮食丰收时往往粮价要大幅下跌。如果出现粮价下跌的百分比超过粮食增产的百分比,则就出现增产不增收甚至减收的状况,这就是“谷贱伤农”。)。

政府调控措施:

修更政策,减少供给,提交质量,保护收入。发展特色农业。

目前是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补贴、粮食的最低保护价、发展农业政策保险。

二、1.富有弹性是什么?取值范围?富有弹性于总收益之间的关系?

答:富有弹性:表示需求量的变动大于价格的变动,即需求量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比较敏感。取值范围:ed1。关系:对于ed1的富有弹性商品,降低价格会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提高价格会减少厂商的销售收入,机厂商的销售收入与产品的价格成反方向变动。

2.缺乏弹性是什么?取值范围?缺乏弹性与总收益之间的关系?

答:缺乏弹性:表示需求量的变动率小于价格的变动率,即需求量对于价格的变动反应欠敏感。取值范围:ed1。关系:对于ed1的缺乏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减少;相反,提高价格会厂商上的销售收入增加,及销售收入与商品的价格成同方向变动。

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个别题目未在书本上找到答案,请自行整理,谢谢!

第一章导言。

1、劳动、劳动力、劳动经济学、劳动关系、人口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如何理解。劳动:在有些情况下,劳动是指“劳动力”。而在其他情况下,它可能指劳动过程或一种有目的的工作或活动。劳动在劳动经济学中的含义更多的是涉及劳动力。劳动力:传统或者早期的概念是指从事体力劳动为主的“劳工”,即“工人阶级”或产业工人。马克思理论把劳动力划分为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和非生产部门的劳动者。知识经济时代脑力与体力劳动者的差别已不表现在劳动的本质特征上。“员工”这一范畴被企业以及各类组织广泛使用。

劳动经济学:劳动经济学是对劳动力资源配置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劳动关系:,除吸收劳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分析之外,借鉴社会学、法学、组织行为学和政治科学等学科领域成果,成为了一个跨学科训练的领域。

人口经济学:人口经济学研究人口的生产与再生产的经济问题。自然人口增长的经济规律,特别是人口对物质资源消费的影响是其集中要研究的对象和任务。它更多地将人作为消费者来看待。

人力资源管理:

2、谈谈你对劳动经济学的研究表述的理解。劳动经济学的研究特点:

劳动经济学与普通经济学有所不同,前者将问题的注意力投向了人们工作的范围,后者主要是将人从消费者的角度加以观察和认识的。对劳动力的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是对产品的需求所派生和导引出的一种需求。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波动变化将影响劳动力市场。因此,在研究劳动经济问题时,不能摆脱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来孤立进行劳动经济的分析和研究,即所谓不能就劳动来谈劳动,不能就劳动力来谈劳动力。劳动经济学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1)应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经济学分析。

(2)应结合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来研究和处理劳动力市场的问题。

(3)不能脱离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劳动力市场上的制度和全球化及网络经济发展的背景。(4)注意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相结合。如运用经济学的工具分析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变化与企业兼并和收购带来的人力资源问题。

3、举例说明运用规范经济学或实证经济学研究现实劳动经济问题的价值。实证研究方法(实证分析)。

认识客观现象,说明现象是什么。两个基本前提:稀缺性;人是有理性的规范研究方法(规范分析)。

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说明现象应该是什么。实证分析方法预测人们的行为选择。

规范研究方法为政府制定社会经济政策提供依据(一)实证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方法具体分四个过程进行:

1.确定所研究的对象,分析构成要素及影响因素,搜集资料并把相关事实资料进行分类。2.设定假设条件。所假设的条件虽然可能有一些是不现实的,但没有这些假设条件则无法进行科学研究。

人力0901内部资料请勿传播预祝考试成功!

《匆匆》课后习题答案

以读为主,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读的兴趣,让学生在活泼、开放的课堂里自主发展。

理解课文生词,学习课文1~3自然段。

1、学习课文生字词,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

感受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

通过朗读感悟,体会文章的语言文字之美。

1、师:毛泽东主席曾赞扬过一位作家,说他“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大家知道他是谁吗?对,他就是朱自清先生。谁还知道有关他的资料,给大家说一说。学生汇报所搜集到的资料。

2、朱自清一生写下了不少文字优美的散文,《匆匆》就是其中的一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匆匆》吧。板书课题。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想告诉我们什么?

学生汇报。

明确学习内容,出示学习要求:

1、学习1~3自然段,找出你自己喜欢的的句子,想一想为什么喜欢,有什么感受,写上批注,有不明白的可做上记号。

2、在小组内大声朗读,和同学们交流你的理解和感受。

预设: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教学策略:教师问: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句子吗?读了这个句子有什么感受?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么?指导抓住重点词有感情地朗读,学生评价,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师配乐范读,学生读,感悟语言美。

2、“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教学策略:

问:“八千多日子”有多长时间?作者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时间的什么特点?解释“头涔涔”“泪潸潸”,了解“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的原因,感受我的惋惜和感慨之情,指导学生朗读。

3、“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教学策略:谈谈你的感受。你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吗?他读出了作者无奈的感情了么?谁还愿意读读?我看到还有很多同学想读?愿意读的同学站起来一起读一读好吗?随机学习“饭碗”“伶伶俐俐”。

老师:朱自清先生告诉我们:原来时间就在我们洗手、吃饭、睡觉,在我们不注意时不知不觉地流逝了。让我们相互配合来读读这一部分。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朱自清先生所举的这些例子,都是日常生活所必须的,想想我们自己,时间又是怎样过去的呢?出示仿写练习。

4、“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能根据你自己的感受再读一读这个句子?同学们在他的朗读中听到作者在说什么?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3自然段,预习4、5自然段,有不明白的做上记号。

2、仿写练习:

____的时候,日子从____;____的时候,日子从____;____的时候,日子从____。

3、选做题:

搜集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故事等。

匆匆。

一去不返。

时间。

来去匆匆。

《再别康桥》课后习题含答案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7.选出解说错误的一项()。

a.“夕阳下的新娘”,是说夕阳照射下的柳枝,镀上了一层妩媚的金色,那金色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摆,影子倒映在水中,像一位美艳的新娘。

b.“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倒映在水中的金柳,随波光一起荡漾,显得更加美艳,作者对如此美景,永远记在心上。

c.“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是说绿油油的水草在柔波中招摇,仿佛是在向诗人招手示意。

d.“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是说天上被揉碎了的彩虹和漂浮在潭水上的水草相杂在一起,沉淀在潭水的深处,就如同彩虹似的梦一般。

8.下面是对有关词语的分析,选出错误的二项()。

a.作者用“新娘”来比喻“金柳”,显得艳丽妩媚,表现了作者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

b.“招摇”二字,生动地写出了康桥对诗人热忱欢迎的态度。

c.诗人为承受康河清波的爱抚,情愿做一条水草,这里的“甘心”二字,写出了诗人对康桥的永久恋情。

d.用“彩虹”来修饰“梦”,表明梦境的美好,也表明梦境的短暂虚幻。

答案:

7.d。

8.d解析:“短暂虚幻”从诗中看不出来。

《匆匆》课后习题答案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时间。

学习重点: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时间。

学习难点:

领悟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却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学习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出示课件。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我的几张老照片,大家有兴趣看看吗?

2、教师随课件介绍:

这是我儿时的照片,天真无邪的笑容中透着几分顽皮。

这是我青年时的照片,青春正如花般绽放着。

慢慢地我步入了中年,这是我与学生在毕业典礼后的合影。看着学生长大了,我开心地笑了,不过此时已有几丝鱼尾纹悄悄地爬上了我的眼角。

4、那时当我再回首来看这些老照片时,我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5、是啊!当皱纹悄悄爬上我的额头、眼角,当时间用无情的刻刀在我脸上写下岁月的沧桑时,我多想抓住时间的脚步,留住我的青春岁月、花样年华啊!于是朱自清的散文《匆匆》便引起了我的共鸣,我特别喜欢这篇文章,今天便跟大家一起去品味其中的滋味。

6、板书课题。谁按自己的理解读一读。(指名读题)。

二、整体感知。

1、让我们一起走进《匆匆》这篇脍炙人口的美文,在他轻灵、细腻、诗意化的语言中去触摸时间这个精灵。

2、出示课件读书建议:

选择自己习惯的方式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的?划出有关句子反复读一读,再就你的体会与同桌交流。

(生自读交流,师巡视辅导)。

3、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的呢?

第二课时。

三、精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随着学生的交流。课件相机出示第三自然段。

2、时间这个精灵它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作者是如何具体地描述出它的匆匆脚步的呢?请大家把心沉进去,再读一读,想一想,感受一下日子匆匆流逝的足迹。

(生自读、品味)。

3、(指名交流)时间的脚步你们感到到了吗?谁能来说说。

4、是啊,作者通过写自己的日常生活来将无声无形的时间具体化了,让我们感受到了时间它就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中,在一个又一个极普通的日子里匆匆流逝了,让我们真切地触摸到了时间这个精灵的脚步。

(生自练读,师巡视辅导)。

5、乐于交流,善于交流,让我们在交流中学会交流。大家喜欢哪些句子就来给大家读一读,好吗?大家别忘了听完后用自己的方式夸夸他。(指名读后评读)。

6、读得这么美的句子,老师也忍不住想来读一读,愿意听吗?如果你觉得我哪个地方读的好,别忘了也夸夸我,可以吗?(师范读)。

这么多的同学在夸我呢!说说为什么夸我!

这么有感情的朗读,那么你听出了什么感情?听了心理有着怎样的想法?

7、同学们还想读吗?那么再有滋有味地读一读吧。(生再练读)。

读得这么投入,让我们再一起来试试,老师起头,读到你特别喜爱的句子时就站起来读,好吗?准备好了吗?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师生齐读,出示课件)。

四、审视自己,反思过去。

1、作者的时间步履匆匆,那么你的时间又是怎样过去的呢?

能像作者这样具体地拣拾起时间的足迹吗?

2、点生仿照着说句子。

3、评:你夸他什么?

五、精读第4自然段,提升认识,升华感情。

1、是啊!闲聊时,日子从我们的嘴边溜去;跳橡皮筋时,日子从皮筋底下钻过去;打电子游戏时,它遍轻灵地从我们的鼠标上夸过。从我们手边飞逝了某一日,你觉察它去的匆匆了,惋惜时,日子便又随着我们的叹息声轻轻飘去了。

时间就这样白白流逝,我们甘心吗?那作者甘心吗?请大家从文中找出有关句子作依据。

(生自默读,找出有关句子,谈理解)。

2、是啊,作者为时光匆匆逝去感到了痛苦,并发出了不甘心虚度此生的呐喊,这一个紧跟着一个的问题中实际上蕴涵着答案,你能试着按你的理解解答吗?(师读课文生试答)。

生问读,师答。

延伸朗读:同学们,你们愿意白白走着一遭吗?

我们能让一生中最宝贵的时光在闲聊中、嬉闹中消磨、打发掉吗?

4、多么动听的声音,多么响亮的回答啊!这里老师想送给大家一句名言,它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说的。(课件出示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师读名言)。

六、品读。

学到这里,大家对时间一定有了许多新的感悟,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悟再次走进文本,选择你喜欢的部分用自己的方式尽情去读吧。

1、生自由读文。

2、点生读,如果喜欢哪些句子,就大胆地来展示吧!

七、作业超市。

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些对时间的感悟走向课外更广阔的语文天地——生活舞台吧!

(课件出示)。

1、录制课文朗读录音带,与你喜欢的人一起欣赏。

美文推荐:《绿》《荷塘月色》《背影》《给亡妇》。

3、搜集阅读有关时间方面的诗词、格言、警句及名人珍惜时间的故事,准备开展交流。

4、以“日子”为主题,自创一首诗或写一篇文章,记录下你或你身边人的日子,再谈谈你对此的看法和感受。

结束语:

同学们,往者既可鉴,来者犹可追,过去如果由于某钟原因浪费了不少时间的同学,那么就从现在起开始抓紧每一天吧,因为抓住了今天,你将赢得明天!

附:板书设计。

洗手时……。

吃饭时…。

默默时…… 只有徘徊。

匆匆(无奈、追寻)。

遮挽时…… 只有匆匆。

躺在床上时……。

戏剧鉴赏考试和课后习题答案

在“爱美戏”或称作现代剧的话剧在中国出现之前,剧场里上演的剧目基本是古代戏剧或民间传说改编的戏曲。尤其是京剧,传统剧目是京剧舞台上长盛不衰的保留剧目。观众对京剧艺术的兴趣,与传统剧目的内容、观念以及形式有直接的关系。它所张显的忠效节义是传统剧目的核心主题。但值得注意的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风靡一时的“文明戏”或爱美剧,以及延安时期对传统戏剧的重写,对民众欣赏趣味的重塑,使过去的广泛流传的传统戏剧处于不战自败的境地。这并不是说意识形态的意愿在民间已经完全实现,而是传统戏剧所宣扬的内容已经不再具有合法性。因此,在民间作为重要传播场所的剧院,必然面临着内容的“现代”转换。但这一转换却经历了复杂、艰难的一波三折。

一、面对传统、民间的矛盾和处理的困境。

从“传统”向“现代”转换的标志性的开端,始于1944年。这一年延安评剧院上映了由扬绍萱、齐燕铭执笔的新编历史剧《逼上梁山》。毛泽东看过演出后曾给剧院写信说:“看了你们的戏,你们做了很好的工作,我向你们致谢,并请代向演员们致谢。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但在酒席旧戏舞台上(在一切离开人民的旧文学旧艺术上)人民却成了渣滓,由老爷太太少爷小姐们统治着舞台,这种历史的颠倒,现在有你们再颠倒过来,恢复了历史的面目,从此旧剧开了新生面,所以值得庆贺。你们这个开端将是旧剧革命划时代的开端,我想到这一点就十分高兴,希望你们多演、蔚成风气,推向全国去。”毛泽东对戏剧的理解密切地联系着他的文艺功能观、历史观。他希望包括戏剧在内的文艺能够直接服务于战时需要,并在最大的范围内实现民众的全员动员。另一方面,毛泽东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创造历史的主体理所当然地应该成为戏剧舞台的主体。《逼上梁山》、《三打祝家庄》、《松花江上》、《白山黑水》等新编历史剧的成功,《白毛女》、《蓝花花》、《刘胡兰》、《赤叶河》等现代革命戏剧的生产组织经验,部分地实现了毛泽东的文艺思想,也形象地诠释了毛泽东的历史观。同时这一新的戏剧现象也为剧院的“现代”转换提供了最初的范型。

但是,在戏剧领域内,我们发现文艺政策的不确定性事实上从共和国政权尚未建立起就已经开始。1948年11月23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旧剧改革工作》。社论指出:“我们对于旧剧,必须加以改革,因为旧剧也和旧的文化教育的其他部门一样,是反动的旧的压迫阶级用以欺骗和压迫劳动群众的一种重要的阶级斗争的工具,我们不需要欺骗与压迫劳动群众,相反,我们要帮助和鼓励劳动群众去反对与消灭这种欺骗与压迫,所以我们对于旧剧必须加以改革。”因为“它们绝大部分还是旧的封建内容,没有经过必要的改造”。社论同时注意到,虽然新型的农村剧团已经相当普遍,农民也喜欢看新戏,自己也会演新戏,但“广大农民对旧戏还是喜爱的,每逢赶集赶庙唱旧戏的时候,观众十分拥挤,有的竟从数十里以外赶来看戏,成为农民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在城市中,旧剧更经常保持相当固定的观众,石家庄一处就有九个旧戏院,每天观众达万人,各种旧剧中又以平剧流行最广,影响最大。”既要改革,又要考虑民众的审美趣味和民间传统,《人民日报》的这篇社论提出了戏剧的“有利有害与无害”的类别划分。1在明令禁演的有害戏剧中列出了有代表性的共五出。但解放后,“1949年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专设戏曲改进局,次年7月,文化部专门邀请戏曲界代表人物与戏曲改进局的负责人,共同组建了„戏曲改进委员会‟,“作为„戏改‟最高顾问机关。这个以文化部副部长周扬为主任的专门机构,在7月11日下午举行的第一次会议上,首次以中央政府名义颁布了对12个剧目的禁演决定,它们是《杀子报》、《九更天》、《滑油山》、《奇冤报》、《海慧寺》、《双钉记》、《探阴山》、《大香山》、《关公显圣》、《双沙河》、《铁公鸡》、《活捉三郎》。此后,1951年6月7日,文化部通令停演《大劈棺》;7月12日,文化部发文禁演京剧《全部钟馗》,文中专门说明昆曲《嫁妹》应予保留;1951年11月5日,文化部发文同意东北文化部禁演《黄氏女游阴》、《活捉南三复》、《活捉王魁》、《阴魂奇案》、《因果美报》、《僵尸复仇记》等6出评剧,并决定京剧《薛礼征东》、《八月十五杀鞑子》等两出戏不在少数民族地区上演;1952年3月7日,文化部通知,同意热河省文教厅报请禁演全部《小老妈》(包括《老妈开唠》、《枪毙小老妈》二剧);1952年6月21日,文化部在接天津市文化局报告后,指示东北文化局查禁京剧《引狼入室》。”2这样,在50年代初期,禁演的传统剧目就达26种之多。

对传统剧目的识别与禁演,无可避免地要产生巨大的矛盾。这一矛盾不只是意识形态的分歧,同时它所引起的还有文艺政策与社会生活、社会安定等直接相关的问题。特别是各地对禁演剧目执行的情况不同,致使传统剧目在演出市场日益贫乏。这样,中央的文艺政策不得不处在不断调整的过程中。就在中央文化部发出查禁京剧《引狼如室》不到半年的时间,《人民日报》就又发表了《正确地对待祖国的戏曲遗产》的社论,社论指出:

“在已往的三年中,中央、各大行政区、各省文化工作的主管部门,对中央的戏曲改革政策没有作认真的深入的传达,对各地戏曲工作干部没有进行认真的经常的教育,直到现在,中央的戏曲改革政策在各地的执行情况,是非常不能令人满意的。目前各地戏曲改革工作中的严重缺点,主要表现为对待戏曲遗产的两种错误态度:一种是以粗暴的态度对待遗产,一种是在艺术改革上采取了保守的态度。这两种错误态度是戏曲改革工作向前发展的主要障碍,必须坚决地加以反对。

到了1956年,在民间演艺界情况变得更加严峻,为此,《人民日报》发表了《重视民间艺人》的社论。社论认为民间职业艺人是一支极大的艺术队伍,“这支队伍,解放以来,在各地政府的领导和帮助之下,经过各种社会改革和戏曲改革,政治上思想上进步很大,艺术业务有了提高,经营管理有了改进,广大艺人的生活一般地也有所改善,他们在满足人民的文化生活的需要上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近两三年出现了一种值得严重注意的现象,就是:不少剧团和艺人延长节目日益贫乏,艺术质量不能很快地提高,上座率下降,虽然增加演出场次,收入仍然不多,许多艺人生活十分困难。例如,上海原有的一百零二个民间职业剧团,就有半数以上经济困难,有一个著名演员一个月只分到十多块钱,有些艺人贫病交加,无以为生。

略方针之一,但由于民间演出场所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它在实施的过程中始终是充满矛盾的。比如,文化部明令禁演26出戏之后,各地在执行过程中的偏差是十分惊人的。辽西省禁演的戏达300多出,徐州地区禁演200多出,还有的地方允许演出的只剩下几出戏。正是因为这种激进的文艺政策,才导致了民间艺人生活状况的恶化。但在以往发布或讨论文艺政策时,我们还很少发现文艺政策关心、注意到与艺人经济收入、生活状况的联系。

因此,面对与戏剧相关的文艺政策的调整或改变,我们不应仅仅看作是与意识形态的紧张或开放有关。事实上,这一改变或不确定性,同时也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在社会主义文化领导权试图将“现代”置换传统的过程中,所遭遇的不可避免的矛盾。政策的变化,恰恰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在新的历史时期意识形态面对民间传统趣味和支配力量的焦虑、徘徊以及社会问题的牵制所造成的困境和处理的困难。

二、“传统之死”

注释。

《四郎探母》),提倡迷信愚昧的如舞台上神鬼出现,强调宣传神仙是人生主宰者等等,至于一般神话故事,如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戏,则是可以演的,以及一切提倡淫乱享乐与色情的(如《游龙戏凤》、《醉酒》等,这些戏应该加以禁演或经过重大修改、或在重要关节上加以修改后方准演出。第一与第二节目都是不加修改或稍加修改即可演出的,第二类节目尤其占旧剧中的极大部分。在修改对象上,除了旧剧以外,应当特别着重地方戏的改革。各种地方戏的剧目是很多的,应当有计划有组织地记忆搜集。这些戏许多是口头传授的,保留在旧剧人的脑子里,应当把他们记录下来,加以研究审定与修改。这部分遗产的发掘,对于改革与建设中华民族的新歌剧,将是极为珍贵的。见1948年11月23日《人民日报》。

2、傅谨:《中国:禁戏50年》,载《小说家》1999年3期。

3、《正确地对待祖国的戏曲遗产》,载《人民日报》1952年11月6日。

4、《重视民间艺人》,《人民日报》社论,1956年10月2日。

5、刘芝明:《大胆放手,开放戏曲曲目——在第二次全国戏曲剧目工作会议上的总结发言》,载《戏曲研究》1957年4期。

6、《文化部关于开放“禁戏”的通知》,转引自傅谨《中国:禁戏50年》。

相关范文推荐

    自信班会设计方案(模板22篇)

    计划书是在特定时间内对未来计划、目标和行动步骤进行详细描述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帮助我们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计划书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总裁班毕业典礼发言稿(专业23篇)

    毕业典礼是一次庄重而难忘的集体仪式,让我们对过去的努力感到自豪。推荐给大家一些毕业典礼的精彩瞬间,一起感受毕业的喜悦和感动。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

    关键在党心得体会及收获(汇总20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某个领域中的体验和收获的总结和整理。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可以为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每个人的一周都是忙碌而过的

    我的家乡调研报告(实用16篇)

    调研报告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于数据的准确性,还取决于对结果的合理解读和分析。小编整理了一些经典案例的调研报告,内容详实,结构严谨,对于调研报告的撰写有一定借鉴意义。

    虚拟仿真教学心得体会大全(20篇)

    总结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总结经验,有助于将来的成长和发展。如果你正在为心得体会的写作烦恼,不妨看看以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范文。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大学

    七防安全教育心得体会(通用15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灵感和启迪。看了学校为我们播放的安全教育视频中,我了解了

    建筑钢筋心得体会及感悟(模板23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消化。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坡地建筑是一种特殊的建筑形式,它可以根据地势的

    艺术活动活动心得体会及感悟范文(15篇)

    写心得体会的过程不仅让我们回顾已经走过的路程,还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强项和改进的方向。下面是一些值得阅读和思考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

    会展搭建心得体会范文(22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反思自己的成长过程,发现自己的不足和改进的方向。如果你对写心得体会感到困惑,不妨看看下面这些范文,或许能给你一些启示。会展搭建是展览行业

    学习数控心得体会及感悟(优秀17篇)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能够更好地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案,提升自己的能力。以下是一些精心挑选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学习是每个人一生必经的过程,无论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