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工作计划 > 正文

六年级数学微课教案设计意图文案(优质17篇)

时间:2023-12-16 22:42:15 作者:纸韵

六年级教案不仅是教学的指南,更是教师把握教学进度和质量的重要工具。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教育教学资源,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批优质的六年级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文案

style="color:#125b86">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和实践活动,理解圆柱体体积的含义。

2、经历探索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会求圆柱的体积。

教学难点:

理解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

圆柱体积演示教具。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谈话引入。

最近我们认识了圆柱和圆锥,还学会了计算圆柱的表面积。现在请看老师的这个圆柱形杯子和这个圆柱比较,谁大?这里所说的大小实际是指它们的什么?(生答)。

2、提出问题:什么叫体积?我们学过那些图形的体积?怎么算的?(生答师随之板书)。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圆柱的体积。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一)认识圆柱体积的意义。

圆柱的体积到底是指什么?谁能举例说呢?

(二)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1、我们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圆柱体的体积跟什么有关呢?你会有怎样的猜想?(小组内说说)。

2、回忆圆面积的推导过程。

3、教具演示。

(1)取圆柱体模型。

(2)将圆柱体切成两半。

(3)分别将两半均分成若干小块。

(4)动手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三)归纳公式。

(板书: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用字母表示:(板书:v=sh)。

三、巩固新知。

1、这个杯子的底面半径为6厘米,高为16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审题。提问:你能独立完成这题吗?指名一同学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现在这个杯子装了2/3的水,装了多少水呢?

2、完成“试一试”

3、“跳一跳”:统一直柱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五、布置作业。

练一练1-5题。

六年级数学复习应用题教案设计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加深认识分数应用题的结构特征、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提高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比的认识,沟通比与分数之间的联系,能正确应用比的知识解答有关应用题。

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比的认识,沟通比与分数之间的联系,能正确应用比的知识解答有关应用题。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一、 揭示课题

二、复习基本思路

三、对比练习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应用题,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分数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加深认识分数应用题的结构特征、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提高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

1、口答列式

(1)78的1/3是多少?

(2)36的3/4是多少?

(3)4/7的1/2是多少?

提问:求一个数的几份之几是多少怎样算?

2、根据下面的条件找出单位1的量,说出数量关系式。(见可件)

提问:从上面的练习中你发现在分数应用题里,基本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的?

指出:解答分数应用题,要先找准单位1的数量,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要用乘法的规律,单位1的.数量乘几分之几,就等于几分之几对应的数量。这是分数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

1、做复习第11题

2、做复习第13题

3、做复习第14题

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提问:这两题都是比的知识的应用题,为什么列式不一样?

复习题9、12、13题

教学气氛好,同学们的表现欲强

六年级数学微课教案设计意图文案

教学内容:教材第119页总复习第6、7题。

教学目标:

1.理解百分数意义,掌握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方法。

2.熟练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百分数问题,理解百分数问题的结构特征,归纳百分数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百分数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意识。

教学重点: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归纳知识,形成体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百分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有,只要我们留心它,发现它就在我们身边。

1.投影出示下面一段文字:

湖南汩罗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流失率低得令人咋舌。10年前初中是2.5%,小学是0.02%,现在小学连续10年的入学率,巩固率均为100%,初中流失率始终控制0.2%,近三年的数字是0.18%,0.17%和0.15%.

2.学生阅读文字,感知其中百分数。

3.从上面一段文字中你能发现什么?

从上面的百分数中中以看出汩罗义务教育实施情况非常理想;运用百分数很能够直观;百分数在实际应用中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百分之几。

二、复习百分率的知识。

1.师:看来,百分数的作用还真不小。你能理解上文中百分率的意思吗?

学生尝试理解流失率、入学率、巩固率的意思,教师指正。

2.复习已学过的一些百分率的计算公式。

3.学习理解烘干率和含水率。

完成教材第119页总复习第6题。

学生自学理解烘干率和含水率的意思,然后说一说,议一议。

烘干率=烘干后的重量/烘前的重量×100%。

含水率=(烘前的重量-烘干后的重量)/烘前的质量×100%。

学生试求烘干率和含水率,然后集体订正。

三、复习百分数的一般应用题。

1.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

2.求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百分数的一般问题。现在大家回顾已学知识,把你掌握的方法告诉小组的成员。

分组讨论,交流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组汇报。可能有以下几种:

解决百分数的问题可以依照解决分数问题的方法。

在分析问题时,可以先画线段图加深理解,判断单位“1”的量是已知还是未知,找对应关系,写数量关系式。

根据百分数题型结构特征确定解法。

多(少)的数/另一个数=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

一个数×(1+几%)=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

综合问题结合实际来解答。

四、应用练习。

1.完成总复习第7题。

学生试做,指名板演。

方法一:(2622—2476)÷2476=146÷2476≈5.9%。

方法二:2622/2476-1≈1.059-1≈5.9%。

引导学生比较两种思路方法。

2.完成练习二十七第13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说各自的思路.

3.完成练习二十七第14、15题。

教师:九折是什么意思?

利息怎样计算?本息又是什么意思?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在班上交流。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次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板书设计:

百分数——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1)百分率=()/()×100%。

(2)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

多(少)的数/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

(3)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

一个数×(1+n%)=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

(4)售价×几折=实付钱数。

收入×税率=应纳税额。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二年级数学课教案设计意图模板

1、在认识东、南、西、北的基础上认识东南、东北、西南和西北,并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来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

2、让学生在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重点难点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来辨认其余七个方向。

教法教具教法:讲解法。

教具:图片。

课时安排第三课时。

教学环节、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创境导入。

二、探究新知。

除了这些表示方向的词,你还知道哪些方位词?(东、南、西、北)。

以我们学校为中心,说说它的东、南、西、北方分别是什么地方?(随机板书:东、南、西、北)。

1、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学校的位置没变,怎么一会在西北面,一会儿在东南面?

2、辨认方向。

先在组内交流然后独立填写最后再集体交流,鼓励多种方法。

学生回答。

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再次组织学生讨论得出结论:由于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所以就产生不同的方向。

先在组内交流然后独立填写最后再集体交流。

三、加强运用,内化新知。

四、全课总结。

1、“想想做做”第1题。

2、“想想做做”第2题。

3、“想想做做”第3题。

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设计

1、统计的意义。

提问:在小学里,我们学过哪些统计知识?

为什么要做统计工作?

2、引入课题。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里,经常需要对一些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研究问题,这样就需要进行统计。在统计时,又经常要用统计表、统计图,并且常常进行平均数的计算。今天我们开始复习简单的统计,这节课先复习统计表和统计图。通过复习,要进一步认识统计表、统计图,提高整理数据制作统计表的能力,认识统计图的特征、作用,能根据统计表和统计图作简单的分析。

1、让学生看第119页前两行。

提问:怎样才能制出一张统计表?

2、做练一练第1题。

请同学们看第1题。大家把收集的原始数据分类整理,制成统计表。

学生填表后集体校正。

现在请同学们按表下面的要求分析表里的数据,把结果填在()里。

指名口答分析结果。

提问:从表里还可以看出哪些问题?

3、做练习二十三第1、2题。

让学生把练习二十三第1、2题做在课本上。

(1)口答校对第1题。

(2)出示第2题表格。

让学生口答结果,老师板书,结果让学生说说每个数据是怎样得出的。

1、说明:在进行统计时,除了用统计表,还经常要用统计图。

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有时要用统计图?

说明:为了把数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得形象具体,便于比较和研究,有时还需要把收集到的数据制成统计图。

提问:我们学习过哪几种统计图?

2、出示:练一练第2题两个统计图。

(1)提问:这两个统计图各是什么统计图?

(2)说明:这是练一练第2题的两个统计图。从题里可以知道,这两个不同的'统计图都表示了某厂两个车间全年产值的统计数量。

提问:条形统计图是怎样表示数量的?

折线统计图是怎样表示数量及数量变化的?

(3)让学生口答第2题的两个问题。

你认为统计时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有怎样的作用?

3、做练习二十三第3、4题。

(1)让学生做第3、4题,完成在课本上。

(2)让学生口答第3题,集体订正,并说说百分率是怎样计算的。

提问:你还能想到哪些问题?

(3)让学生口答第4题,集体订正,并说说百分率是怎样计算的。

提问:你还能想到哪些问题?

这节课复习了统计表和统计图,你认为要怎样整理数据编制统计表?

统计时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有怎样的作用?

课堂作业:练习二十三第5、6题。

家庭作业:练习二十三第7题。

教学后记:

二年级数学课教案设计意图模板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小组学习的能力。

2、学会运用平均分。

3、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4、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5、初步认识“平均分”

6、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7、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三、教学难点: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各种食物若干。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二)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三)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写下板书:平均分。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

(四)学习平均分。

1、教学例2:把10个卡片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

(1)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2、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

3、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设计意图):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开放题拓展知识,开拓学生思维。

(五)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练习三第2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2、实践活动:插花活动。

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设计意图):从多方面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开放性的活动使学生多角度认识平均分,为以后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六、教学结束: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请同学们写出来。

六年级数学一至五单元的教案设计

这单元我遨游了有趣的汉字王国,在哪里我感受到了汉字的神奇与有趣。

汉字是仓颉创造的。它产生于4000多年前,拥有悠长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在几千前,汉字的字体发生了巨大的演变。由繁到简,由甲骨文到金文,由小篆到隶书,到楷书,到草书,到行书。这一系列变化,给人们展示了中国汉字捉摸不透的魅力。楷书隶书,古色古香。行书流畅,正楷端庄。狂草奔放,凤舞龙翔。汉字真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其中印象让我十分深刻的文章就是《一点值千金》,这篇文章写了乌鲁木齐挂面厂时,错把“乌鲁木齐”写成鸟鲁木齐,就是这点之差,使18万元的产品付之东流,成了一堆废品,要是检查人员和挂面厂再细心一点的话,或许后果就不会那么惨重了。读了这篇文章,让我懂得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个认真的态度,否则就容易出错。

汉字王国是我和汉字成为好朋友,还让我学会了猜字谜、编字谜、激起了我对汉字的无限兴趣。

一个汉字一幅画,一个汉字一段历史,汉字我爱你。

六年级数学教案设计:圆柱和圆锥

1、通过对圆柱和圆锥知识的复习,进一步熟练解答基本的数学问题。

2、通过猜想、估算、验证等数学活动,应用圆柱圆锥之间的内在联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灵活计算圆柱体的表面积,圆柱体和圆锥的体积,解决实际问题。

师:还记得哪些与圆柱圆锥有联系的计算公式?

生:回答相联系的数学公式。

师:到底同学们的掌握情况怎样呢?我们一起来做个抢答练习好吗?

生:回忆基本知识。

1、抢答练习,请说出你的思考过程。

(1)一个圆柱体底面周长12.56米,求它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学生抢答,并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教师板书。

2、解决数学问题:

(1) 出示一圆柱图

师:看到这个圆柱体,你能提出哪些有关圆柱、圆锥的数学问题?怎样解答?

竞赛的形式来解决,竞赛要求:

1、时间3分钟。

2、请把问题、列式和结果写下来。比一比看谁的问题最多、列式和结果最正确。

(1) 学生独立完成;

(2) 同桌互查;

(3) 学生汇报;

(半径是多少?周长是多少?圆柱体的侧面积是多少?底面积是多少?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是多少?剩余的部分是多少?)

(4)如果出现问题下面改正。

最佳设计方案。

有一张长方形的铁板长9.42米,宽6.28米。请你设计出一种就地围装粮食最多的方案。(接口忽略不计)

学生活动,老师巡视。小组成员汇报方案。

师:如果每立方米可装粮食400千克,能算出最佳方案中大约可装多少粮食吗?

师:刚才同学们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猜想、验证、合作、估算中,老师很高兴。哪些同学可以得到仓库保管员的应聘书呢?请来谈一谈你现在的.心情及感受。

课前思考:

潘老师设计的本课时教案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与以往的复习课有所不同,重在将所学知识以竞赛的形式进行系统复习,估计这样的形式会让学生对复习产生一些兴趣。

因为这一单元涉及到的知识较多,而且相关的一些实际问题也都比较复杂,所以我们在复习时还要结合班级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复习。

下面补充这样几题:

市民广场砌了一个圆柱形的喷水池,从里面量水池的底面半径是5米,深1.2米。

1.

(1)这个水池占地多少平方米?

(2)要在这个水池的四周和底面抹上水泥,抹水泥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3)这个水池装满水,最多能装多少立方米?

(4)在池口围一圈栏杆,栏杆长多少米?

六年级数学全册教案设计

p1、2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一第1-4题。

1.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来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点、线、面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及正方体的棱,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的能力及归纳的能力。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具和学具。

1课时。

一、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1.教学例1。

(1)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学生交流。

(2)教师出示长方体教具。

长方体有几个面?分别是哪几个面?

每个人在自己的座位上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学生交流自己所看到的结果。

教师指出:因为我们最多只能看见它的三个面,所以在画长方体的时候一般画三个面。

教师指导学生画长方体的立体图,并介绍它的棱与顶点,学生和教师一起操作。

长方体有几条棱和几个顶点?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征?

每个学生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去认识一下,并在小组里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及时板书。

顶点:8个。

棱:12条,分三组,每组的长度相等。

面:6个,相对面的形状完全一样。

学生对照自己的教具再说说长方体的点、线、面的特征。

教师进一步介绍学生认识长、宽、高并板在图中板书。

2.完成相应的练一练。

3.完成练习三的第1题。

学生直接在小组里交流。

二、认识正方体的特征。

1.教学例2。

让学生模仿例1的学习方法,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去研究一下正方体的特征。

(2)交流学习的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3)比较长、正方体的特征的异同。

学生根据板书,结合立体图形,小组讨论交流。

汇报讨论的结果,教师用集合图表示它们的关系。

2.完成相应的练一练。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的第2题。

指名学生口答,集体评讲。

2.完成练习一的第3题。

(1)学生观察后判断哪个是长方体?哪个是正方体?

(2)学生直接口答。

(3)重点说说其余的几个面是否完全相同?

3.完成练习一的第4题。

让学生先分别指出它们的长、宽、高各是哪条线段,然后说。

说各是多少?

四、课堂总结。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一的第4题。

教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认识百分数》教案设计

教材简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百分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现实世界为百分数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例1安排了三个层次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逐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第一层次,呈现学校篮球队3名队员在投篮练习中投篮次数和投中次数的统计表,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表中分数的大小作出判断。

第二层次,将表中的几个分数分别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初步体会百分数的特点和作用。

第三层次,在学生初步感知百分数的特点和作用的基础上,揭示百分数的概念,介绍百分数的读、写方法。在试一试与练习中进一步完善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初步体会百分数与分数、比之间的联系,初步了解百分率,为进一步学习百分数积累经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初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使学生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索过程,体会百分数与分数、比的联系和区别,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反站数感。

3、使学生在用百分数描述和解释生活现象的过程中,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难点:

体会百分数与分数、比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一、情境中引发认知冲突。

2、出示表格。

学生各抒己见,最后统一看法:求出每个人投中次数分别占各自投篮总次数的几分之几(投中的比率)。

二、问题中引出概念。

1、求三个人投中的比率,全班交流,再次引发冲突。

三个比率不好比较,可以把它们通分,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后,再比较。得出结果:张小华的.投中比率最高。

2、理解投中比率的含义。

表示李星明投中次数占他头来看总次数的;即表示投中次数占投篮总次数的百分之几。分别说出其含义。

3、引出概念。

像这三个分数一样,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如投中率可以看成投中次数与投篮总次数的比是64:100。

指名将另两个百分数改写成比的形式。

4、学习百分数的读写法(略)。

三、沟通联系,加深理解。

1、试一试。

(1)根据男生人数是女生的45%,回答。

把()人数看作单位1,男生人数相当于女生人数的。

指名回答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几分之几,男生与女生人数的几比几?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100。

(2)六(1)班的近视率是20℅,回答。

近视率的含义是什么,()人数占()的百分之二十。

小结:百分数的本质是表示两个数量的倍比关系,因此把百分数又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是合适的。

2、练一练第1题。

交流,并具体说一说某个百分数表示的实际含义。

明确:百分数可以表示一个整体中的部分与这个整体的关系。

3、说说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百分数,并说说这些百分数的含义。

4、练习十九第1题。

读一读,并说出每个百分数的含义。

5、练习十九第3题。

回答:分母是一百的分数都可以用百分数表示吗?学生试着判断,并说明理由。

明确: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量的倍数关系,不用来表示某个具体数量。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后面不带单位名称,而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又可以表示两个数的比,在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时,分数后面可以带单位名称。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一个人的收获不仅来自于1%的灵感,更重要的来自于99%的汗水,如果每一节课同学们都能有一点收获,日积月累你们100%会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

出示:成功=99%的汗水+1%的灵感。

教师:你能用百分数来描述你这节课的感受吗?

六年级数学《认识百分数》教案设计

1.填一填。

(1)甲、乙两数的比是5∶3,乙数占两数和的()%。

(2)用300颗种子做发芽试验,结果发芽的有294颗。这些种子的发芽率为()%。

(3)一种电脑原价6800元,现降价1700元,降价()%,现价是原价的()%。

2.只列算式,不计算。

六(1)班有男生20人,女生15人。

3.判一判。

(1)34吨的80%和800千克的75%一样重。()。

(2)用110粒种子做发芽实验,全部发芽,这些种子的发芽率是110%。()。

(3)数学考试的优秀率,是指不及格的人数占参加考试人数的百分之几。()。

4.东风小学六(1)班有50人,暑假期间同学们参加课外活动的情况如下表:

课外活动游泳舞蹈电子琴艺术活动。

人数(人)9121514。

算一算,参加游泳的占百分之几?参加艺术活动的占百分之几?

5.植树活动中,六(1)班同学一共植树60棵,其中有57棵成活,求这次植树活动中树的成活率。

小学六年级数学《环形面具》教案设计

 教科书第105页-------106页,例3。练习二十三第7,8题。

1,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环形,理解和掌握计算环形面积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逻辑思维及动手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思想目标:通过对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环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

掌握环形的解答方法,会计算有关环形的应用题。

掌握环形的解答方法,会计算有关环形的应用题。

设计意图:师生共同动手操作,直观演示。

1,引导学生画环形,剪环形,认识环形的特征,加深理解。

先画一个大圆,在大圆内再画一个同心圆,动手剪下小圆。

2,观察:剩余部分是什么图形?

3,通过刚才的动手操作,你认为这个图形的面积应该和谁的面积有关?

4,我们把像这样形状的图形叫环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新的图形,圆环。

板书课题。

1,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都在哪见过环形?

介绍几种剪环形简便,快捷的方法。

2,进一步加强学生环形特征的认识,深化概念。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让学生来提问,并让学生回答所问的问题。

提问:环形中的大圆和小圆是什么关系?

学生:动脑思考后回答自己想了解环形的其他有关知识。

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回答:大圆面积-小圆面积

讲述:(1)这种方法行吗?能求出环形面积吗?

(2)现在就利用这种方法,算一算你们刚才自己剪出的'环形的面积。

(3)想一想,你们都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师:我也剪了一个圆环,你们愿意帮助我计算出这个圆环的面积吗?

出示例题,规范解题过程。

图:

提问:你们有多少人用的是这种方法?还有其他方法吗?谁愿意把你的好方法介绍给大家。

方法2:

提问:谁知道他是根据什么做的?

教师:看来这两种方法都可以求出环形的面积,你愿意选择哪种方法?与同伴相互交流。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练习。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中的一些物体,进行实际测量计算,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的认识》教案设计

1、进一步理解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加深解答分数应用题的一般规律。

2、进一步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3、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理解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加深解答分数应用题的一般规律。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复习铺垫。

二、教学新课。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1、复习。

出示复习题(见幻灯)。

问:解答这道题是怎样想的?为什么列方程解?

2、揭示课题。

解答分数应用题,要先确定单位“1”,再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式,然后列式。这节课就继续按照这样的思路来学习分数应用题。

1、教学例2。

(1)学生读题,找条件和问题。

(2)找关键句,说数量关系。

(3)学生画线段图。

(4)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5)小结:这道题的解题思路是怎样的?

2、教学试一试。

(1)学生读题,找条件和问题。

(2)找关键句,说数量关系。

(3)学生画线段图。

(4)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3、小结。

问:通过上面的学习,你认为解答分数应用题该怎么去思考?

1、做练习十第6题。

2、做“练一练”

3、做练习十第9题。

问:列方程解是怎样想的?

练习使7、8、10。

课后感受。

例2比较简单,从学生的掌握情况来看,“试一试”稍有一些难度。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放在了“试一试”的分析上。的确通过画线段图的分析,学生对此类题目有了一定的解题思路。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的认识》教案设计

1.理解以“和倍”问题为基础的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会列方程解答此类应用题.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应用的数量关系,找到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

找准题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1、果园里有苹果树x棵,梨树的棵数是苹果树棵数的3/4。梨树有|棵。

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棵。

2、饲养小组养了黑兔a只,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5倍,白兔有()只;黑兔和白兔一共有()只。

二、生活引入.

1.老师说: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通过今天知识的学习,你们就能知道了.

2.板书课题:分数除法应用题。

3、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弄清谁是单位”1“,画出线段图.

4、分层指导。

思考:(1)根据我和杨莹的年龄和是42岁这个条件找到它的等量关系吗?

5.学生练习,集体订正,说明思路。

三、尝试练习。

(一)出示例3。

例3.饲养小组养的白兔和黑兔共有18只,其中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白兔和黑兔。

各有几只?

1.读题,理解题意弄清谁是单位”1“,画出线段图.

2.小组回答:

(1)根据饲养小组养白兔和黑兔共有18只这个条件找到它的等量关系吗?

(2)根据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这个条件,可以把谁设为?白兔、黑兔的只数用含。

有的式子怎么表示?

3.学生练习。

4.学生打开书本对答。(65页)。

解:设白兔的只数为只,黑兔的只数是.

白兔只数+黑兔只数=总只数。

答:白兔有15只,黑兔有3只.

4.教师提问:这道题还可以怎样列式?

18÷(1+)什么意思?

(二)写出下面应用题的等量关系,只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不解答.

1.商店运来苹果和沙果350筐,其中沙果的筐数是苹果的,苹果和沙果各有多少筐?

2.商店运来的苹果比沙果多60筐,其中沙果的筐数是苹果的,苹果和沙果各有多。

少筐?

教师归纳:今天学习的应用题在解答时要根据分率句确定单位”1“,把单位”1“设为.

另一个数就是几分之几.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方程解答.

四、巩固练习.

(一)变式练习。

(二)对比练习。

1.李明家九月份用水18吨,十月份用的水是九月份的,九月份和十月份一共用水多。

少吨?

(三)选择练习。

果园里苹果树和桃树共350棵,其中苹果的棵数是桃树的,桃树有多少棵?

解:设桃树有棵.

a.b.

c.d.

五、质疑总结.

1.用方程解这类题的关键是什么?

2.用算术方法解答时应注意什么?

六、板书设计。

分数除法应用题。

解:设老师的年龄是岁.

老师年龄。

答:老师30岁,杨莹12岁.

六年级数学全册教案设计

1.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根据所给的长方形的特征判断它们能否组成长方体或正方体。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立体观念。

认识长方体的侧面展开图。

认识长方体的侧面展开图。

剪刀。

一、复习引入。

谈话: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谁能对着模型再来介绍一下?

指名说说,全班交流补充。

二、探究新知。

(1)除了同学们说的这些,长方体和正方体还有什么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进行学习。

出示正方体纸盒:

你能够沿着这个正方体的棱把这个正方体纸盒剪开吗?

要求:剪的时候要沿着棱剪,并且各个面要互相联在一起。

学生尝试操作。

小组里交流。

(2)这个长方体纸盒你也能够沿着棱把它剪开吗?

学生独立操作。

看看长方体的展开图,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观察交流。

追问:你能从展开图中找到3组相对的面吗?

(3)完成练一练第1题。

标注完后引导学生具体说说思考的过程。

(4)完成练一练第2题。

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再动手操作进行验证。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6题。

学生小组交流,独立操作验证。

2.完成练习一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指名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3.学有余力时可完成思考题。

让学生通过操作逐步掌握其中的规律。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认为今天学习的内容什么是重点?

五、作业。

1.练习一第5、8、9题。

2.自己动手制作一个长方体纸盒。

教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一至五单元的教案设计

(一)。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有的人宁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每一次读臧克家的《有的人》,我脑海中都会浮现出那张带着傲气与智慧的面孔——鲁迅先生。

不知何时起,我对鲁迅先生便始终充满着敬仰之情,也许是他那始终如一的爱国之心,也许是他那“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绝唱。

年少的他在日本求医时,起初怀着“医治国民被疾病占据的躯体”的志向,努力钻研。然而当他看到同行的国人竟然对电影中的中国人被杀而欢呼高喊“万岁”时,他突然清醒了,他清醒地认识到“医治国民的精神思想更比医治国民的痛苦躯体重要”,于是,他带着失望、悲愤和责任告别了那个正直严格、平等博爱的藤野先生。从此,原本在他手中应是一把锋锐的手术刀却变成了一枝苍劲有力镌刻山河的笔。

鲁迅从为国求医辗转到弃医从文,无一不呈现出他强烈的.爱国之心,他的解剖学无一不为后来的他进行思想上的高度解剖。他敢于写出被世人舆论的文字,他敢于为了苦难深重的民众与反动政府作激烈的交锋,他敢于拍案而起严厉控诉几千年来封建统治的罪恶……他所做的一切,无一不是为当时的人民支撑起一片思想上的蔚蓝天空!

他的一支笔,一个信念,对当时的人民、社会乃至全中国都有着很大的影响。以至于后来,无数个“我”读到这个人物时都倍感冲动,他在“我”心中形成了一种坚不可摧的力量。也许我永远无法把这个影响时代的伟人读透,但对他的信仰尊崇却始终不会动摇。

我坚信先生的文字能永远敲震世人的灵魂,我坚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绝唱能流芳百世!

(二)。

鲁迅先生,一位优秀的作家,不久前,我读了周晔写的文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其中,鲁迅先生教育作者读书要的严谨认真,这一片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一次,作者与鲁迅先生谈《水浒传》,由于作者没有认真读书中的内容,被伯父用这句话批评了。他说:“哈哈,还是我的认性好!”经过这件事以后,作者读书变得认真多了。

看到这,我不禁想起了我亲身经历过的一件事。在一、二年级的时候,我在读书的时候总是把字读颠倒过来。比如,我会把“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读成“夕阳无限好,是只近黄昏”,等等。那天,妈妈让我给她讲一讲《呼兰河传》,我胸有成竹地拿出书,大声地读了起来,“《呼兰传河》是中国近代著名女作家萧红的代表作……”还没我等读完,妈妈笑着说:“乐乐,你可真是一位大‘做词家呀’!连喜欢的萧红也不放过,她如果知道你把她呕心历血写成的书改了名,一定会被你气得活过来了。”听了这话,我的脸一下子就红了,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去,因为这话实在是太难以入耳了。

从那以后,我暗下决心,读字时一定仔细,再也没丢字、落字,将字读颠倒了。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我终于做到了。

(三)。

今天,我学了鲁迅先生的《少年闰土》,深有感触。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与闰土相识了,闰土向我讲起自己在海边的经历,让“我”很是钦佩,可是后来,闰土要回到自己的家乡去,我们两个难舍难分。“我”与闰土在以后的几次互相托带礼物中,彼此的友谊在这里得到延续。

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这些事鲁迅都不曾遇见,让他感到无比新鲜,但在闰土眼中,确实何等平常。所有这些趣事,都使鲁迅和闰土的情谊愈加深厚,并使他们不愿分离。

少年闰土,你聪明、纯真、朴实,给了少年鲁迅无数的知识和乐趣,我也要像你那样珍惜友情,亲身实践,投身自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迎接挑战。

六年级数学教案设计:圆的认识

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圆的特征的进一步体会

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点:研究各图形中心点的运动轨迹)

纸片(圆形,方形,椭圆形)

电化教具

动画课件

教学过程:

一、 知识回顾

1、用你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样的图形是圆?

2、按下列要求画圆:(在平面上固定一个点a)

(1)以点a为圆心画一个圆;

(2)画一个圆,使所画的圆经过这个点a;

(3)画一个圆,使a点为圆心,半径为2厘米。

3、举出生活中看到圆的例子。(从车轮是圆形的引入新课)

二、新课探究

1、问题: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

2、小组讨论探究策略(引导学生想做成圆形有什么好处,如果做成正方形,三角形,椭圆形又会是什么情况?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是研究几种图形中心点的运动轨迹的不同)

3、学生动手探究(用准备好的纸片试一试),把各种图形的中心点的运动轨迹想办法描出来。

4、小组内讨论交流,准备好发言,在全班交流

由于圆上的各点到中心点(圆心)的距离相等,所以圆在滚动时,圆心在一条直线上运动,这样坐在车上的人或放在车内的物就很平稳;而正方形、椭圆形等由于上面的点到中心点的距离不一样,这样在运动中,中心点运动的线路就不是一条直线,如果人坐在这样的车上会感觉到颠簸。

三、观看动画,进一步体会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

本质:圆上的各点到中心点的距离都相等,而其它图形不具有这个特点。

四、拓展应用

要重视让学生动手写的练习。可先让一些学生说,其他人补充。

五、课后延伸

用心发现生活中的圆,尝试用学过的知识解释。

进一步体会圆的特征

要使学生明白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应从哪方面入手,最基本的一个方法就是探究车轮做成圆会是什么情况,做成其它形状又是什么情况,这两种情况进行比较就能得出结论了。

观看动画,进一步加深印象。

学以致用,体验成功。

圆的认识(一)

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

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

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学生掌握得较好,能体会和解释这些与圆有关的现象。

相关范文推荐

    魔鬼训练心得体会(通用18篇)

    通过心得体会的写作,可以促使我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有更好的规划和提升。以下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经典范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拓展训练”这个在很久以前欧美国家流行

    人民立场心得体会和感想(汇总18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经历中总结的一种宝贵财富,可以帮助我们不断成长和进步。以下是一些写心得体会的参考材料,希望可以为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思路。人民幼儿教育是一项极其重

    项目资料员心得体会范文(19篇)

    写心得体会是我们对某一特定主题或事件的深入思考和总结,有助于我们提高专业能力和素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灵感和参考。

    毕业证明书英文(通用14篇)

    英文学习需要坚持不懈,提高学习方法和策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接下来是一些英文学习的注意事项和学习建议,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____,性别男,______

    年终策划方案(模板19篇)

    策划方案需要具备可行性和灵活性,以应对可能的变化和挑战。策划方案的顺利实施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和相应的指标来衡量成效。活动目标:1、知道今天是在幼儿园学习、生活的

    上体育课有好处英语(专业18篇)

    英语是一门国际通用的语言,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地位。最后,为了更好地学习和应用英语,建议大家多参加英语角和交流活动,加强口语能力。如果你问到我们小学生:在语文学

    自我介绍的才艺展示(专业18篇)

    通过自我介绍,我们可以向别人展示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以便更好地与他人合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自我介绍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各位领导,老师、各位观众:晚上好!我

    下半年销售工作计划及目标(优秀20篇)

    销售工作计划是销售管理的基础,它可以帮助我们跟踪销售进展,评估销售绩效,及时调整销售策略。以下是销售工作计划的范文,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修改和应用

    机要优良传统心得体会(通用18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于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的个人理解和感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挑战和困惑。通过总结,我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下一步,我将

    七夕节日活动策划(优质16篇)

    活动策划需要充分考虑参与者的特点和需求,以便提供良好的参与体验和满足参与者的期望。以下是一些活动策划的实例,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和借鉴。二、总体思路。充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