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校教学管理制度 > 正文

大学教学论文(优秀19篇)

时间:2023-12-10 19:28:46 作者:温柔雨

范文范本可以促使我们思考写作的目的、受众和影响等因素,从而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这里有一些经典的范文范本,对于提高写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工科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论文

1.不断开放实验教学仪器和设备,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随着当代物理科学的进展,实验测量设备及技术有了明显的改进,因此,在大学物理课堂中,需持续地丰富实验教学内容、及时更新测量设备、完善测量手段和方略,为物理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稳固的硬件基础。为能让实验教学跟得上当代物理科学发展的潮流,教师要不断地更新实验内容,把一些验证性实验变换为自选或自学内容,并加大探究性实验的比重。与此同时,不少实验可借由电子计算机变革陈旧的实验方式,并时刻增强实验测量的速度及精确度。把这一系列实验教学系统的基本原理及整体框架告知学生,使其经由实际的操作、测量及观察深切地领悟到当代物理科学的魅力,并激发学生们对物理实验奥秘的探究欲望,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另外,实验内容的改进需与经典相结合,例如,牛顿环、杨氏模量等实验均能运用ccd成像系统替代目前的观察系统,然而,经典的光杠杆法还需进一步研究。

2.培养学生善于从实验中提出、发现问题的能力。

在物理实验中,问题的发现至关重要,在实验教学中,学生们通过在实验操作中发现问题,手脑并用,不断地在实验中尝试、验证,通过教师适度地引导和激励,让学生在实验中不断地变换实验条件,并严密地查看实验现象,最终提出问题。除此以外,学生们还能从实验指导书中提炼信息,进而发现问题。需强调的`是,学生操作实验后所得到的实验结果难免与预期结果有所差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仔细检查学生每一环节的操作步骤有无失当,使其在锲而不舍的探究中培养提出问题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结合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

分析问题是实验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实验现象的科学、合理分析是开启物理科学殿堂的金钥匙。分析问题旨在用理论指导实验,通常,分析问题可采取以下两种办法:定量分析及定性分析。教师要在实验教学中选取若干有代表性的问题和学生共同探讨、分析,在分析问题的同时,教师要扮演组织者和引领者,培养学生自主分析实验问题的能力,在分析的过程中,全体学生会提出多种答案,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悉心听取学生在分析问题时的思考过程,并留意其出发点,肯定和鼓励每位学生的独立思考精神及探究意识,久而久之,学生们便能形成在物理理论的指导下独立分析问题的基本能力。例如,在分析探讨rlc串联谐振实验中,对于电路品质因数q,存在实验测量值与理论计算值之间的偏差,在电磁学理论的引导下,分析lc的损耗总电阻对电路品质因数测定数值的影响,并将其高频及低频时的影响状况分别开展定量分析,依照定量分析的最终结果,正式决定影响能否修复或忽略。

4.巧妙运用多媒体设备,优化教材结构,注重对实验的探究。

现如今,多媒体以其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优势特征被广大物理课堂所应用,变革课堂体系,以经典实验为基础,创建多层次的物理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实验教学变革的大势所趋。为此,教师需不失时机地引入多媒体教学设备,并不断地优化教材结构,以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实验现象,降低实验理解的难度,将实验步骤分解,努力破除过往物理教学中“力-热-光-电-声”的纵式组织结构,在确保广大学生掌握实验技巧的前提下,果断地忽略掉教材中内容陈旧的实验,抓住实验教学的关键点,将实验与物理教学内容加以有效衔接,逐步地增设设计性实验及综合性实验。具体做法:首先,要结合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规范要求,精选传统实验,保留对提高实验操作能力有帮助的经典实验,忽略掉一些价值较低的实验;其次,逐步增设设计性实验及综合性实验的比重及难度,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探究能力,通过学生对实验的自行设计,使其充分体会到实验成败的经验教训,不断地激发实验训练的热情,提高综合素养;最后,不但要削减实验成本,还需强化多媒体辅助设计、采集数据及操作管理等知识的有效渗透及实践。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更加强调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但是在高中时期,教师在指导物理实验时,出现主动点拨频率较高的状况。为此,教师在指导实验时,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从预习、调试及操作等每个步骤环节均由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在完成实验后,可借由多媒体动态影像,还原实验正确的操作经过,使学生们第一时间得知自身实验设计及操作中的问题与失误,进而及时加以纠正。

二、结语。

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不断地为学生创造独立发现和分析问题、自由操作实验的机会,引领学生在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中提高创新能力,拓宽物理思维。

大学学术英语课程教学论文

(一)研究背景。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为了更好地进行交流,各行各业都对具有较好外语素质的国际型人才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高校也应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走上高等教育国际化道路,培养在各个领域都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人才。为了满足各学科的国际化建设需求,大学英语课程应做出相应的调整,改变单纯学习语言或提高人文素质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向为各专业学习而服务的模式。不管学生将来从事何种职业,学术英语都应是每个大学生必修的课程。

(二)研究意义。

陕西民办本科院校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设置“公共英语+学术英语”的课程模式,是目前高校本科英语教育中较为新颖的做法,而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不少问题。在教育全球化和国际化的背景下,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课程模式进行调整,目的是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外语水平以及专业能力,使其能够适应激烈的人才竞争,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基础。同时,使其更加符合学习需求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只有重视学生的英语教育,培养高质量的英语后备力量,才能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三)陕西民办本科院校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分析。

不同学生之间外语水平差异较大是当前陕西民办本科院校学生英语学习现状中较为突出的一点。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往往更有兴趣,并且更有能力和方法去提升外语水平,其学习动机是从内在需要出发的;而英语水平一般或者较差的学生,由于缺乏相应的学习经验,自我学习能力不强,对外语学习兴趣不高,导致其英语学习往往只停留在应付考试上,并不能真正提高自身的外语水平。另外,大学生活较为自由,学习往往要靠学生的主动性,而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既缺乏专业的外语学习指导,又没有必要的约束,这就使得英语学习成为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的一种障碍。

在公共英语课程中,词汇、语法和语篇分析是最主要的内容。根据大学课程设置的结构系统性原则,公共英语课程的设置首先应当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将词汇、语法和语篇分析整合在一个系统的教学过程之中。其次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使课程设置满足各个方面的需要。整体考虑公共英语课程的学时分配,形成较为科学的课时结构,尽量避免内容重复,浪费课时。最后通过公共英语初级、中级和高级的进阶模式学习,过渡到专业英语的学习中去,保证自身系统知识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积极创造条件,合理利用校内外资源,挖掘学生潜力,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尽量使公共英语课程系统更加完善,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取得最佳效果。

英语专业本科生所学习的英语课程,是以提高学生语言文学素养、培养高素质的外语教师为目的的。而对于非英语专业本科生来说,英语更多是他们认识世界的一种工具。因此,针对非英语专业本科生所开设的学术课程,应该从自身专业出发,学习适合该专业特点的学术英语,从而体现语言的工具性。

(一)部分教师教学理念落后和相关专业知识缺乏。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师形成了思维定势,而英语课程新模式要求教师改变原来的固定教学模式,根据学生职业发展和各自专业特点来进行相应的英语教学。这对于部分教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另外,由于专业学术英语对应的专业学术背景不同,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英语教师往往缺乏相应的专业背景知识。

(二)学生外语水平参差不齐及个人兴趣不一。

受学生个人兴趣以及个人能力的影响,学生之间的外语水平可能存在较大差异,难以统一教学进度,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为学术英语课程教学带来了的困难。如何让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能够更好地接受并吸收专业学术英语知识,成为一个亟待商榷的问题。

(三)学校教学资源及师资力量有限。

受学校教学资源和主要师资力量的限制,优秀的外语学习资源及外语教师会向英语专业本科生倾斜,非英语专业本科生所能分配到的资源难免会相对较少。此外,专业英语教材和所需专业外语教师与公共英语课的需求大不相同,因此学校在开设学术英语课程的时候,不可避免地要编写或采购新教材、聘请新的专业教师,所需经费会大大增加,这对于经费紧张的民办本科院校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负担。

四、解决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体系。

在陕西民办本科院校英语教学中,不能脱离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必须时刻紧跟时代步伐,提高英语教师的专业水平。此外,还应强化英语教师的职业培训,提高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使其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更加全面地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与职业素养。

当前在陕西民办本科院校英语教学中,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是教师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英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主动自发地去学习。在平时的英语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此外,在学术英语课程学习之前,可对学生进行测试,根据测试成绩对学生进行分级教学。其好处在于教师可以更好地因材施教,开展与学生的基础和能力相匹配的教学活动。

(三)加强对陕西民办本科院校英语课程设置的改革与创新。

陕西民办本科院校在设置相关英语课程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充分考虑学校资源、教师水平和学生兴趣能力等相关因素,课程设置应尽量多元化,加强与传统英语课程的联系,从而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在设计学术英语课程时,要强调其专业性,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兼顾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使学术英语发挥一举两得的作用。最后让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学术英语,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改变边学边忘的学习状况。通过对英语教学模式的强化,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参考文献:

大学学术英语课程教学论文

今年x月底至6月中旬,学校开展了课改开放周活动。全校各老师不仅提供了一堂优秀的以课改形式表现的新课,各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也在逐渐渗透新课改教学理念。

我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执教者,在本次开放周、课改验评活动中,感受颇深。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古人强调:“教必有趣,以趣促学”。而新《英语课程标准》又强调小学英语教学最主要的是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我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生理和心理特征,结合拍手操,歌谣,声音的高低,手在身体各部分的位置等等生活化的教学形式,并力求多而不乱。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但活动形式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闹,而要有一定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作支撑。因此,我认为我们教师应通过有效的语言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语言源于生活,脱离实际生活的语言是不“真实”的。一个语言枯燥的课堂是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只有将语言融入生活,它才会绽放魅力,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想我们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充分发挥教学法技能,巧妙地将授课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并形成良好的品质。

我认为应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理,活化我们的英语教材,通过扩展教材内容或活动步骤,充分激发他们勤于思考、敢于创新的兴趣,鼓励他们多角度、多方向、新颖独特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倡一题多议,敢破常规,使教学向纵深发展。如在学生基本上学会如何询问他人来自于的国家时,教师可让学生自己自由组合,自由表演,他们因此利用以前所学说出了很多课文中没有的句子。这样做的目的是设置对话障碍,加大口语交际的难度和真实性,进一步培养学生会多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口语交际的灵活性。虽然教学中我发现对教材的扩展超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范围,但却因此激起了他们思维的火花,引发他们在课外、在今后的学习中努力寻求解决的办法,培养了他们思维的流畅性和独创性。)。

课改提出的新理念:“不能教教材,而要用教材”。即要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又要积极开展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所以,我认为更不能就教材教,而要勇于把英语课堂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天地,也就是学生的生活和大自然,要和学生一道开发和生成开放、富有活力的英语课堂。而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受时空的限制,为教学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保证了丰富的语言输入量。根据这一特点,本节课我主动的人为设置、通过多媒体课件,增大课堂容量,为教学提供大量生动、形象的素材。这样不仅有效地扩大了学生视野和与语言操练的面,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接受和存储效率,从而增强了教学效果。

4、小学英语课堂评价要抓住孩子的心。

现代教学论和评价论认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其实是在一系列或明或隐、或大或小的评价活动基础上展开的。那么,在课堂教学评价中,采用具有积极意义的激励性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和保障机制。而在英语教学中简单的“good”“wonderful”的评价手段已不能满足和吸引学生了。我想英语教学有自己自身的学科特色,利用这一特点,我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实施富有特色的激励性评价。

工科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论文

大学物理是高等院校理工科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它不仅能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它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作用和优势。同时大学物理也是一门理论性、抽象性极强的课程,而且还要求学生有很强的数学基础。自以来,随着社会快速发展经济的需求,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步转型,它已从昔日的“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化教育”,各高校招生人数不断增加。然而随着招生量的不断扩大,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入学成绩差距增大,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情感各方面参差不齐,按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必然导致一部分学生觉得教学内容太简单,没有挑战性,而另一部分学生觉得太难,从而制约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应对由于教学对象的变化所带来的问题,更好地贯彻实施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国内一些高校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大学物理课程中实行分层次教学,既取得了一定成效也发现了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1.1目前国内高校大学物理分层次教学采用的第一种模式是将全校同一年级各专业学生按入学成绩和数学基础的不同,分为a、b、c三个层次实施分层次教学,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状况,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课堂教学过程以及不同的考核要求,这样有助于教师更好地针对本层次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使得教学过程目标更加明确、针对性更强。但是将全校同一年级各专业学生打乱原来班级重新分班,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必定给正常的教学管理带来了很多的麻烦。同时可能会使处于较低层次的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导致厌学情绪。

1.2国内大学物理分层次教学的第二种模式是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照知识基础和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力,分成不同的层次,教师在备课时要合理设计出各个层次学生应掌握的难易程度及知识要点,在讲解过程中将教学内容分为不同层次进行讲授,由学生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能力有选择性地吸收和接纳,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这种模式似乎可以克服第一种模式的弊端,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将增加任课教师备课和授课的难度,课堂时间是有限的,不同层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很难兼顾,而且不同层次学生成绩的评定也很难制定。

1.3国内大学物理分层次教学的第三种模式是按照专业进行分层,采用“平台+模块”的方式。不同的专业对物理知识的需求程度是不同的,为使物理知识有助于学生本专业学习的开展,按照专业设计“模块”。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在遵循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可以在专业方面有所延伸和拓展。既保持物理学体系的完整性同时又突出了专业特色。当然这种模式也不是十全十美,比如不能兼顾到同一班级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但可操作性比前两种方式要强。

内蒙古工业大学是一所理、工、文、管相结合的研究型综合大学,我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每年招收近5000名本科生,招生类别包括一本、二本、二本c以及民族预科生,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大学物理课程涵盖全校绝大部分专业方向,根据专业需求的不同,分为《大学物理a》(96学时),《大学物理b》(72学时),《大学物理ma》(96学时),《大学物理mb》(72学时)以及《大学物理c》(54学时)。《大学物理a》适用于电力学院、信息学院、理学院等专业性较强,对大学物理基础要求较高的专业;《大学物理b》适用于轻纺学院、矿业学院等,这些专业对大学物理基础要求相对不太高;《大学物理c》主要面对偏文科类专业的学生;《大学物理ma》和《大学物理mb》是针对民族预科班学生开设的。一直以来,我校大学物理都是按照传统的“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只要学时数相同,便使用同一本教材,同样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内容,采用同一张试卷进行评价。然而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一些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其中主要有以下两点。

2.1学生知识基础参差不齐。

学生入学成绩相差较大,整体层次比较复杂,加上高考制度的改革,部分内容如热学和光学有些学生在中学时一点都没有接触到,这给大学物理课堂教学带来很大难度,教学内容深度和进度难以把握,若采用过去传统的模式进行教学和考核,课堂教学效果不会理想,而且不及格率也偏高,导致部分学生对物理课程失去兴趣,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

2.2大班授课存在很多弊端。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院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校在基础课的教学中多采取大班授课的形式,我校除民族预科班外,大学物理课基本上是4个自然班合班,这导致课堂秩序不容易控制,教师不能兼顾到每一位同学,课内师生交流少,一部分学生听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很好地接受知识,甚至在课堂上睡觉、玩手机,严重影响了大学物理的教学质量。

大学学术英语课程教学论文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有着诸多的新情况出现在我国的高职高专院校。由于持续多年的进行扩招,在普通专科层次的高校生当中的生源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而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对于高职高专所培养的人才的英语应用能力和应用教育两方面则有着更高的要求,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的客观实际情况,笔者结合从事教学经验,对高职高专公共英语课程教学提出相关建议。

一、当前我国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所显现的问题。

首先是学生有着比较大的差别在英语水平上。随着近些年高职高专院校院校扩招的大幅度增长,而生源则出现不断的下降趋势,并且在学生之间有着比较大的差别在英语水平上。有些英语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能够轻松通过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并且具备一定的基础进行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甚至还可进行相应的写作。而成绩差的学生就连基本的简单单词读写都不会。

其次是教学模式比较陈旧。从目前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来看,为主的依然是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能力忽略,而在进行教学的活动当中,学生往往处于服从和被动的地位,而处于中心和主导的是教师。在英语课堂上,绝大多数的时间都是教师讲解,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这样不会有足够的时间去对教师讲的内容去分析和思考。

再次是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在当前教学当中对多媒体和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的背景下,可是目前高职高专院校依然有很多依然使用粉笔、黑板外加录音机,这根本无法实现语音所具备的交际性和应用性的本质特征。

最后是高职高专学习氛围不好。由于学生进入高职高专院校普遍来说都有着比较差的英语基础,很多学生在中学阶段就对英语比较厌恶,因此走入大学阶段之后对英语也不愿意去学习。

二、高职高专院校实施英语教学的建议。

首先是要选择性的进行全英教学。由于生源上来看学生的入学水平总体还是比较低,这使得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授课的时候如果都采用全英文,那么学生就会跟不上教师的节奏,这样的话就会在学生当中产生怕学和难学的`心理,不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英语讲课则会事倍功半。所以在进行英语授课的时候,必须要做到对学生程度的用语尽量符合。

其次是要做到对学生全面综合能力的培养。由于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这是高职高专的教学目标,所以在英语课堂教学当中,要积极对学生自主性学习进行引导,而不能去填鸭式一味灌输,要对学生的知觉、听觉、感觉以及视觉等这些感官进行刺激,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得到有效的调动。针对高职高专学生普遍的课堂表现不积极和不活跃的情况,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首要的就是要对学生自信心的激励。例如可以通过采用跟读例句或者是大声朗读课文等这些容易让学生接受的方式,要赞扬和肯定每次在课堂上进行英语互动的学生。立足于此基础,再对学生的发音进行纠正,这样使得学生能够对自己的进步充分意识,在对这样的训练长期进行下去,能够激发出学生的自信心,这样就从内心更加乐于去学习英语。还要对学生的互学互教活动教室要积极组织,这样可以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再拼读单词的时候按照国际音标进行。在进行单词跟读的时候还可以让学生对光盘课件的利用,而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对学生的错误发音进行纠正。这样不但可以对课堂学习时间进行节省,还可以对学生自主预习能力进行培养。

再次是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针对社会对高职高专学生的要求,以便对学生从事以后工作的实际应用需要进行满足,这就必须积极加强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和应用文阅读能力。在进行应用文的相关阅读训练的时候,则要求学生必须要对一些常用的词汇进行掌握,另外为了对应试做出一定的准备工作,使得学生的阅读速度得到迅速的提高,则应该加强对学生快速阅读训练。

最后是在教学当中加强对现代教育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实现语音交际性和应用性的本质特征,则应该在英语教学当中加入现代教育和多媒体技术,坚决摈弃传统的粉笔、背板加录音机的模式。如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外语影视作品的欣赏,让学生加强对英语语境的感悟,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和应用英语能力。

结语:

在进行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要对听说领先和读写跟上的原则进行把握,使得能够做到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引导,通过对虚实各种感官的刺激,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得到充分调动,使得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充分全面发展,并且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提高。

工科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论文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学生科学素质、能力的培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学物理实验反映了理工科中实验思想、实验方法以及基本原理与实践工程相联系的普遍性问题,在人才培养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同时,大学物理实验作为大学生必修的第一门科学实验课程,能够让学生受到严格系统的实验技能训练,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巧,更重要的是在实验过程中,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用现有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此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1背景和现状。

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颁布的《理工科类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明确提出了在实验课程中学生能力主要包括四种能力的培养要求:独立实验的能力、分析与研究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所以,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不能成为学生仅动手就能机械完成的手工课,而应在实验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大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建立实验思维。长期以来,各高校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不断进行了各种教学改革的尝试,诸如mooc、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分层次教学等,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短期内难以解决的问题。首先,教学理念陈旧。教师往往局限于传统的教师主体,在实验课上,讲得多,讲得细;他们认为只有教师讲到的内容,学生才能在实验中注意到,学生才能掌握,而没有注重课堂效率。

同时,实验课程的教学模式单一,教师单向输出。传统课堂中,仅突出了教师的中心地位,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压抑了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发展;这就出现了实验课上教师讲得多,学生动得少。其次,实验内容单调。由于各高校实验设备有限,实验项目相对比较单一,多为验证性实验,缺乏创新性实验项目和前沿方向的实验项目,实验项目与理论课程脱节严重;实验教材编写的内容过于细致,仅局限于一个实验上,缺乏实验间、学科之间的联系。最后,学生主动性差。教师往往低估学生的能力,唯恐学生不能完成实验,教师讲解得过细,甚至于手把手地讲授实验操作,而忽视了学生独立思考及动脑分析研究的重要性,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教学理念的改变。

实验课程不同于理论课程,实验课程更多的是动脑动手,熟悉基本的仪器操作和实验方法。学生只有在真正地动脑理解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后,才能指导自己动手。这就需要我们在实验课堂上转变教学理念。(1)突出强化学生主体地位,是学生做实验,而不是教师讲实验。充分利用翻转课堂的优势,将学习资源提供给学生,学生根据各自的学习进度安排自己的学习。特别是在实验课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实验进程,多次重复查阅各种学习资源以达到独立实验的目的。

(2)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将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建立学生的期望值。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完全能够通过自己的学习完成实验内容,所以,教师应当放手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教师把原来的讲课转变为与学生一对一的交流指导,同时通过实验室内的巡视,激发并监督学生的学习,保持学生持续参与在实验课堂中。利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做中学”,建构物理实验的基本实验方法。

3教学体系。

(1)实验项目的规划重整。为了增强学生的有效性学习,首先,我们对实验项目进行了整合,根据实验内容或实验原理等将某个关键因素相同或相似的项目整合在一起,在一次实验课上完成。比如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与使用、干涉法测量线胀系数两个实验整合在一起,学生在掌握迈克尔逊干涉仪的使用后,就能将实验原理或操作方法快速迁移到线胀系数的测量上来,相对降低了第二个实验的难度,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达到了有效学习的目的。类似的整合项目还有:二踪示波器的使用和光纤通讯实验;动态法和静态法测杨氏模量等。其次,根据实验内容的改变,我们重新编写了一套集视频微课、仿真动画的多维度立体化教材。最后,为了适应实验项目整合学生的学习状态,我们将单次实验上课的时间由每次3学时增加为每次5学时,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动手动脑进行实验,培养实验分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信息化资源的建设。传统实验课程的教学中,学生要对教材进行课前预习,但是书本上的文字、图片对于形象具体的实验内容来说非常枯燥,很多学生为了完成预习任务机械性地抄写教材,由于看不到实际的实验仪器和实验现象,预习的效果也就非常差了。随着信息化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几乎每个学生都有智能手机,这也就为实验课程的信息化、网络化提供了发挥的空间。并且视频、图片或仿真软件等多媒体信息化素材相对于文字素材来说,能够给学习者提供更高的学习效率。为了更好地完成实践类课程的预习,我们需要将实验课程中所需要的所有内容进行信息化建设,包括视频、仿真软件、数据处理软件和实验教材等。然后,我们将这些多媒体信息化素材通过二维码与教材、实验室进行有机的结合,学生在阅读教材、实验操作等过程中,如果碰到问题,就可以扫描对应该处的二维码,直接链接到我们服务器上的多媒体信息素材,观看教师的讲解视频、操作仿真软件来进行释疑解惑。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降低学生的使用障碍,与我们的教学结合起来,真正地发挥了信息化的优势。

(3)实验室环境的重新布局。为了提高实验仪器的使用率,提高学生的有效学习,建立丰富的实验室文化,我们对传统实验课堂进行了大的改变,将只有1~2个实验项目的传统实验室改造成为具有10~12个实验项目的“实验超市”。并且,“实验超市”内提供无线网络。学生可以在实验室内看到该学期内所有用到的实验仪器,学生可以在第一次实验课上可以根据兴趣、专业特点等自主选择8~10个实验项目,满足各类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建立起各实验项目之间的关联,触类旁通,充分地理解实验内容。

4教学实践。

4.1课前预习。

为了保证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实验,培养独立实验能力,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我们将几乎所有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课堂上教师不再进行集中授课,只进行单独指导交流。这样就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要在课前完成教师指定的预习任务。预习任务主要由纸质预习报告、网络在线课堂两部分组成。学生需要在课前观看网络微课视频、回答网络预习测试题、完成纸质预习报告,在实验室内教师要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

4.2翻转实验课堂。

学生根据教师安排组合2~3人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在实验课中围绕实验内容进行同步学习。教师在实验课上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学生可以在共同体内进行无障碍的交流沟通,极大地提升了学生主体的自我效能感,建立了强烈的共同参与感,促进了主动性的有效学习。

(1)课内预习。在实验课前10%的时间里,我们要求学生进行二次预习,对照实物将实验原理、内容等进行学习,也可以根据自己预习的情况,将不懂的问题进行生生或师生的讨论。同时,教师进行根据讨论的情况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适时地提出一些小问题,根据学生回答讨论的情况进行预习的评价。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预习和讨论对实验有了整体的把握,逐步把头脑中理论化的物理原理与现实中的实验仪器、内容进行联系,从而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互助交流。学生在完成实验的准备后,独立完成实验,对于简单的问题,教师不再进行回答指导,而是鼓励组内、组外学生的互助讨论,通过分析研究讨论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时,有的学生则喜欢自己解决问题,他们会翻出教材或者打开视频,重复观看,寻找问题的关键。有的学生则喜欢讨论,听取他人的分析或者经验,快速找到办法。有的学生则喜欢延伸思考,找出背后的原理,与教师进行讨论,从根本上理解原理,再来解决问题。事实证明,不管通过什么方式,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找到答案,虽然比较耗费时间,但是学生学习的效果却比教师的直接讲授好很多。通过对实验的操作学生对基本实验方法有了不断的了解、积累和熟练,使得学生逐步形成了借助独立思考以及科学方法获得知识的心理暗示,学生就能以更快捷高效的方法进行实验,提高自身的能力。通过期末的匿名问卷调查可以看出,百分之百的学生都喜欢这种上课方式,他们体会到了努力后收获成功的喜悦,也建立了自信心,他们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实验课。

4.3学习的过程性评价。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评价往往较难。我们采用过程性评价,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实验内容完成的快慢。通过网络平台、课堂预习效果、能力展现等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在实际课堂中,我们也发现了传统课堂中出现的问题。例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完成实验的程度具有较大的差异性。有部分学生通过课前充分的预习,积极动脑思考,能够充分理解实验原理,又快又好地完成实验内容。有的学生对于原理理解不够,动手能力较差,实验内容进行非常缓慢或者根本完不成要求的内容。这时,我们尝试采用了学生助教这种方法,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去帮助后进同学。在实践中发现,对于助教学生来说,教师和同学对他的认可,使得他们的自信心得到了极大提高,不用教师的激励,他们就非常积极地指导帮助其他同学;对于普通学生来说,生生之间的交流帮助比师生交流更加顺畅,在自我效能的驱使下,普通学生也在认真积极地思考,努力完成实验。根据美国学者艾德格戴尔提出的学习金字塔的理论,学生的动手实验、讨论,以及学生助教的教授都达到了主动学习的效果,学习内容的平均留存率相对于传统课堂有了极大的提升。对于助教学生来说,实验课堂完全是他们发挥聪明才智的园地。

5结论。

经过2年多的教学试点,这种新形态的教学体系得到了校内外专家、教师和学生的认可。学生在该教学体系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在交流、监督中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有效的指导作用,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在调研中,学生纷纷表示,通过一个学期的实验课的学习,都有很大的收获。我们认为这种方式克服了传统实验课堂的弊端,大大提高了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可以在各类实验实践类课程中推广。

如何提高大学篮球教学论文

摘要:篮球运动是在我国普及度比较高的一种运动,在大学体育中也是一门比较受欢迎的课程,在当前大学教育体制不断深化的改革过程中,篮球教学也应当进行体制性的改革与创新,以便更好地促进大学篮球教学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关键词:篮球教学;体制性改革;创新;现状。

1。1发展状况。

篮球是当前我国发展比较快、普及程度比较高的一种大众性运动,既能够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又能够在运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和团队竞争的能力,因此受到广大高校学生的喜爱,在广大高校中开设的篮球课程往往受到学生的欢迎。当前我国高校中篮球课程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通过高校体育课程了解这项运动,并积极参与其中。

1。2当前存在的问题。

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当前我国大学篮球教学还存在很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当前我国大学篮球的教学理念比较落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偏向竞技体育方面,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篮球技能方面,而对于学生的整体篮球素养却不够重视。其一,教师在教学中过分强调动作技能,缺乏对学生兴趣的引导和鼓励,枯燥、乏味的动作重复和机械化的训练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兴趣降低。其二,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训练,很多学生虽然爱好篮球,但是在经过篮球课程之后,对篮球运动还是所知甚少,尤其是一些理论知识,比如篮球比赛的基本规则等,每到篮球课时教师就让学生自行组织活动,但这种方式不利于学生运动员基本功的练习,上课的效率也比较低下,在帮助学生加强运球、传接球、掩护站位等方面都不能够发挥很好的效果。其次,很多大学中篮球教学的教学手段比较落后。一方面,许多高校的体育教师在上课时还是以自己作为课堂上的主体,在课堂上以自己的讲解和示范动作为主,不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在上课时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不能够很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使体育教学变成了两个独立的过程——一个是教师示范,另一个是学生练习,这两个环节之间缺乏有效的联系和互动,不利于学生篮球运动能力的提高和学生对篮球运动的了解。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是采取“一刀切”的传统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对学生缺乏针对性和具体性的指导,学生对于自己的不足没有很好地加以认识,只是在盲目地进行训练,这样只会导致事倍功半的效果。最后,当前大学在篮球教学方面的投入力度还远远不够,这种不足体现在各个方面。首先,高校在安排课时时对篮球教学非常不重视,课时数量比较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非常大,学生和学校都将主要精力集中于文化课和专业课方面,尤其是大三大四的学生更是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实践和找工作方面,学校在课时上安排就比较少。其次,学校在设施方面的投入不够大,很多学校的篮球场比较老旧,而且数量也比较少,不能够满足学生们的需求,还有的学校缺乏相关的体能训练器材,有的甚至连篮球架等非常基本的器材都老旧不堪,只是勉强能用,不利于篮球教学的开展。此外,在很多高校中对篮球教师的投入力度也不够,当前很多高校的篮球教师都缺乏相关的专业素质,而且年龄结构偏大,教学能力也不强,这一方面是因为学校对篮球教师的招聘不够重视,另一方面则是对篮球教师的再培训不够重视,导致当前篮球教师专业素养不够。

工科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论文

对于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而言,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生物理能力培养的基础平台,包括学生的学习、实践以及创新等能力的培养,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具体来说,物理实验教学的目标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掌握基本测量方法,学会分析误差以及实验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可以对测量结果进行正确评价;二是学会有关实验内容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并可以正确使用常见的实验设备、仪器、器件,对其原理和使用方法,以及相关理论有充分理解和掌握;第三是注重培养学生实验的基本动手操作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结合以上教学目标,分析目前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普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5)进行考试和考核时,因为条件和资源有限,不能同时安排很多人同时进行,这就对实际的考核的公平性和最终的考试成绩产生一定影响。

2.1创新性教学的教学目的。

2.1.1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态度是决定学习效果的首要因素,要想实验教学取得预期的教学目标,就要首先从激发学生的认真态度,向学生重点讲清学生进行物理实验的'价值和意义。作为一门更强调动手能力的课程,学生可以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强化对理论、应用知识,并对知识与技能的巩固有显著作用的综合性训练,也是未来从事相关科学研究必须的基础技能训练,更是学生未来可能从事工作的技能基础。针对具体的实验课程项目,每名学生都要有具体的任务和明确的目标。量化工作量,同时还要将“系统”的理念传达给学生,要让学生们意识到,任何事物成功的背后,都不是某一个因素起作用,每一个动作都有可能决定了实验结果。对实验数据的测量,必须严格准确确保可靠。学生们需要有严谨认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承担起实验每一个数据和结果的责任。

2.1.2引导学生进入一个良好的学习的平台。

(1)开放实验室资源,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便利条件。在非课时时段,比如假期,对物理实验室的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的开放,学生可提前申请,讲明使用的用途和时间段,实验室酌情对其开放,并可提供必要的辅导。每学期实验室可定期开放一到两次,一般安排在刚开学后,时间大概2-3天,主要是让参加实验补考的学生进行再学习,以提高实验补考的效果。在期末进行考试前也可以考虑安排一次开放,时间可暂定为一、两周,以帮助那些某些实验因故缺做的同学来补做或者复习重做实验。还可以对有能力并有兴趣的学生进行实验研究等情况随时开放,给学生尽可能提供学习场地以及需要的实验设备,必要的话,还会有专业的实验教师进行指导。

(2)建设网上教学平台,辅助学生课后学习。在校园网的基础上,给物理试验室增设与教学相关的栏目,并开通在线选课、答疑等功能,由专人收集相关的素材和资料,负责管理并及时更新网站内容。课前课后,都会提前在网上对实验课程进行必要的布置和解答,对实验中的关键内容,做好辅导,充分发挥正式实验课堂的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2.2教学中需注意的事项。

2.2.1防止学生因缺勤遗漏实验。

过去因缺勤而遗漏实验的事情时有发生,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产生不利的影响。为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是要严格考勤制度,授课教师要在课前清查出勤情况,对缺席的学生要了解缘由,登记在案,并利用实验室开放期间,安排缺席的同学补做实验。其次是要严格考试制度,对于有缺做实验的情况,必须补做实验的基础上,才允许参加考试,不允许有任何遗漏实验不影响考试的情况发生。

2.2.2防止实验数据出现错误。

实验教学中,必须明确相关的规定,教师必须准备完整的实验教案,还须做到三点:第一,教师要充分熟悉本次实验的所有操作环节及实验要点,可快速发现实验时出现的设备故障,以及其他意外突发情况,并能够判明原因及时排除故障。第二,教师要充分熟悉本次实验测量数据的基本取值范围,可以从学生实验中获取的数据中判断可能产生的问题及操作错误,指导该学生对数据进行修正或着将实验重做。第三,教师要充分掌握本次实验的准确数据记录以及符合实验目的的结果处理过程,以利于指导实验时作为参考。

2.2.3防止学生课前课后不进行预习和复习。

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对于知识的掌握至关重要,没有充分的预习就需要花费更多的课堂时间熟悉教学内容,降低课堂效率;没有充分的复习,就不能巩固刚学习的内容,降低学习的效率。因此,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方式考察学生课前的预习准备情况,以及课后的复习掌握情况。对于没有做好预习和复习的同学,适当采用必要的措施予以提醒。

3结语。

综上所述,实验教学是大学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全面的科研素质和动手操作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前的物理实验教学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和考核方法,可以有效完成教学目标,提升教学质量。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值得普及和推广的有效方法,合理借鉴,酌情采用,可有效推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大学体育游戏实践教学论文

摘要:在现代教学改革的趋使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也逐步推向深入,“运动项目游戏化”教学模式在营造愉悦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等方面已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主要对运动项目游戏化的内涵,对宁夏市高校体育教学现状、体育教学运动项目游戏化的途径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总结。

关键词:运动项目;游戏化;体育教学。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时代的不断更新与发展,高校学生“手机一族”现象越来越严重,已影响到了体育课程。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越来越弱,且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也日渐淡薄,部分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学习。因此,摆在一线体育教师面前的紧急任务是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有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通过运动项目游戏化的教学来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质量和学生运动的能力,从而达到“要我学”主动变为“我要学”的浓厚学习氛围。

1运动项目游戏化的科学内涵。

运动项目游戏化是集体育运动与游戏娱乐于一体,“以学生为主体”,采取游戏化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掌握运动知识和技能,达到强身健体、陶冶情趣、培养创新能力和团队意识,从而实现了由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向运动项目游戏化教学模式转变,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运动技能,培养了体育爱好和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通过运动项目游戏化的体育教学,一是有利于一线教师突破传统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要从实践出发,充分发挥体育游戏的特点,以实现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二是有利于转变教师传统教学模式,打破单一、呆板、僵硬的教学局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三是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爱好,让学生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学习知识与提高技能,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四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培养学生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竞争意识,同时通过学生的努力,体验获胜的喜悦感,从而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荣誉感。

笔者向宁夏市8所高校的部分师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发放教师问卷32份,学生问卷1600份,回收问卷1598份,回收率97.9%。问卷设计到对体育教师教学观念、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师资力量、运动设施、学生对体育教学的认识、学生的运动能力等方面。2.1体育教师教学观念有待提高据调查显示,54.2%的教师没有参加校级以上体育教学改革的相关培训学习,导致部分体育教师教学理念滞后,教学水平停止不前,一直沿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单一,课堂基本采用灌输式教学,致使有些学生被动地接受单调而乏味的运动技能,从而忽视了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天真与烂漫,使学生极易产生厌学、逃学的情况。2.2体育场馆及经费投入不足调研的8所高校中有7所没有体育馆,一些对天气要求较高的项目,如羽毛球、乒乓球、健身操等项目不能如期开设,从而降低了学生运动技能的广泛学习面。另外,学校在体育运动竞赛上的经费也投入不足。每年全区高校大学生球类运动会、田径运动会等竞赛项目,由于学校费紧张,个别学校不能如期组队参赛,从而也影响到了体育教师及学生的'运动积极性。2.3体育教学职业特性不明显尤为突出的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职业特性不突显。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的重担,因此,体育教学内容的开设应与专业发展相稳合,要有鲜明的职业性,要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如机电类专业,通过球类运动、武术等运动项目培养其四肢协调能力和动手能力等。2.4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不统一据调查显示,18.9%的男生和68.6%的女生选择不喜欢体育课,36%的学生对体育课的教学不满意或认为一般,特别是94.8%学生认为体育教学应从教学内容上进行改革。这些数据为我们一线体育教师敲响了警钟,学生出现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这一现象,就说明了我们的体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制约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另外,通过近2年的实践教学研究发现,同内容的教学,游戏化的教学模式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3高校体育教学运动项目游戏化的途径。

3.1要实现对传统体育教学理念的突破。

一是实现体育课程理念上的突破。要求体育教师要打破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创设性地将体育游戏引入到高校体育教学中。二是实现传统授课模式局限性的突破。游戏化的教学模式不但实现了学生对运动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三是实现体育教学内容编排上的突破。当前的体育教材大都以竞技项目来分类和编排的,过多地强调了运动技能,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以游戏化的形式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四是实现体育教师教学水平的突破。创新体育教学不仅要求教师要以全新的视角和理念来设计教学方案,还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课堂教学素养,灵活运用体育游戏,增强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创新性和实效性。

3.2要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制订教学目标。

高校体育教学是要让全体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并在运动技能上得到锻炼与提高,从而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让学生收获成功与喜悦。因此,教师在实施“运动项目游戏化”的过程中,就要从学生实际入手,一是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形成阶段性的教学目标,即每节课、每章节、每学期、每学年,由小目标而逐渐形成大目标。二是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要让学生在学习运动技能的同时,要体验快乐与健康,只有让学生对课堂感兴趣,才能实现学习技能的提高。三是通过课堂教学知识的传授和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实现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意识和能力,树立终身体育运动的思想。四是通过创设游戏化的情景教学,让学生融入到快乐体育教学的氛围中,从而逐步实现“要我学”主动变为“我要学”。五是在快乐学习氛围中不但能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协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竞技性是每一个运动项目的基本特性,但将竞技性的运动项目通过游戏化教学,容易使学生掌握其基本动作技术和技能。例如,田径教学的短跑项目可采用分组竞赛,中(长)跑可采用缩短距离变速跑,投掷项目可采用降低投掷物质量等;篮排足球运动是集跑、跳、抢、投等动作于一体,动作技术、战术、规则要求高,可适当降低难度,增加人数,改变规则等;体操教学中,创设音乐环境,改编运动套路,降低器械高度、难度等。

3.4要根据不同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特别是职业院校专业技能特征分明,学生在掌握必要的运动技能的同时,要有侧重点地培养和发展其相关运动能力。例如,机电类专业学生其未来工作环境要求其四肢有力、手脚灵活,因此要注重学生四肢的力量性练习和球类技术的掌握;财会类专业学生长时间静坐且要求手指灵活,因此要加强体操和球类项目的培养;师范类学生将来面对的是孩子们,因此要全面加强体操、体育舞蹈、球类等项目的发展;医学类专业学生要求身体协调,手指灵活,因此要加强舞蹈,体操和球类运动等。

参考文献:

[1]杨芳芳体育游戏促进团队凝聚力建设的作用及对策研究――从集体性运动项目视角出发》[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3).

[2]赵希记.高校体育教学“运动项目游戏化”研究[j].辽宁行政学辽学报,(12).

[3]周雨龙.试析高校体育教学“运动项目游戏化”[j].科技、经济、市场,2014(10).

[4]袁海强.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运用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15(3).

大学学术英语课程教学论文

大学英语课程是我校所有的非英语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它服务于该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的专业培养目标,服务于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需要。课程遵循“应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凸显其基础性地位和工具性作用。它既符职业教育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的基本培养目标,更是体现中国加入世贸之后,就业市场对职业教育培养高等双语应用型人才所提出的更高目标。

2、课程目标。

我校大学英语课程的基本教学目标是既要使学生掌握实用的英语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书面和口语的信息交流,同时要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具体量化为以下三个方面:

(2)能力目标,主要是指英语语言的五大基本技能:听说读写译以及英语等级证书考试的应试能力。而后一项能力,主要根据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要所设定的。

(3)素质目标,以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内容的一项认知性目标。

3、课程设计。

我们在课程设计上主要体现三个结合:

首先,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相结合,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充分发挥开展课外教学活动的优势。

其次,基础教学与等级考试相结合,为了增加学生就业时的竞争力,将课程安排与等级考试同步进行。

最后,基础英语与行业英语相结合,课程实施注重工学结合,将基础英语与行业英语结合。

二、教学内容。

1、内容选取与序化。

我校大学英语课程选用的是以教育部立项的大学英语课程的《新视野大学英语》的系列教材,有《读写教程》和《听说教程》两条主线:《读写教程》由学生用书,教师用书和《综合练习》组成,《听说教程》由学生用书和教师用书组成。

结合我校学生的基础和特点以及教学的工作安排,我们将教学内容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序化:

空间顺序即普通教室与语音室交替使用;

过程顺序既包含“基础-应试-职业能力”这个培养过程,又包括每次课堂的教学活动的合理序化教学活动的过程。总之,在对该教材的具体教学内容教学选择时,以实用性为依据,开放性和综合性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为目的。

2、表现形式。

为了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教学任务的完成,在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上必须坚持齐备性,适用性,先进性和特色性。我校主要是采取的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室和设备以及网络资源为辅助的表现形式,同时根据具体内容的特点和需要辅以实物展示,模拟,游戏等各种形式。特别是针对学前教育的学生,可以让学生们模拟课堂教学和游戏环节,从而找到与专业知识的联系点。

三、教学设计。

1、教学模式。

紧紧围绕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特点,结合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主要选用了以下三种模式:

传递---接受式,探究式和自由学习模式。基本教学程序是:复习旧课—激发学习动机—讲授新课—巩固练习—检查评价—间隔性复习。主要用于于知识目标的教学任务。

探究式教学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注重学生的独立活动,着眼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基本程序是:问题—假设—推理—验证——总结提高。它主要应用于完成能力目标教学任务,而且教师要建立一个民主宽容的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掌握学生的前认知特点实施一定的教学策略。

最后是自由学习模式,基本教学程序是:设置情境——激发动机——组织教学——应用新知——检测评价——巩固练习——拓展与迁移。教师在利用这种模式的时候,要时常提醒学生进行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要考虑各种步骤的组成要素,根据不同情况有所侧重。这是完成素质目标所需要的模式。

2、方法手段。

根据其对学生要求的程度变化,由易入难,依次有四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法,任务教学法,交际互动教学法和头脑风暴法。其中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最早是精神病理学上的用语,指精神病患者的精神错乱状态而言的,现在转而为无限制的自由联想和讨论,其目的在于产生新观念或激发创新设想。这个方法只有当学生的语言能力达到一定水平,用以拓展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的一种方法。主要使用于课前主题导入和课后发散思维。而合作学习法,任务教学法和交际互动教学法,都是教学中常见的用于讲解,使用和巩固知识的方法。

3、保障条件。

学院拥有一支具有能胜任本课程教学需要的专兼结合的教学队伍,而且也从各个方面积极着手于能够满足实训要求的校内外的实训硬软件建设。我们的教师队伍有教龄长达20多年的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全部都具有大学以上学历和助教职称,还有三分之一的教师已取得讲师职称。而且教师们不断采取集体备课,互相听课,研讨学习等方法以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效果。外聘教师中既有英美籍人士,也有旅居海外多年的博士。同时,坚持讲课程讲授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丰富的第二课堂和英语学习活动相结合,英语角、英语歌曲竞赛、英语演讲竞赛、英语试教竞赛、英语学习方法讲座、原版英文电影、英语广播等不仅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英语语感,还能提高学生应用英语的水平。更加充分的利用网络资源,建立教学资源库,加强英语视听练习和口语技能的提高,也是我们今后教学的努力方向。同时我们也在考虑是否可开设多门英语相关内容的选修课供学生选择,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

四、教学效果评价。

教学评价:受到开设此课程的各系领导和学生的广泛好评。特别是中文系有部分学生在完成三级,四级等级考试后,成功冲刺六级,极大地增强气自信心和就业竞争力。

社会评价:在每年的社会实践和教师招聘中广受关注和好评。每年毕业时,都会收到来自各企业的用人订单。

五。特设与创新。

紧紧抓住职业教育的特点和需求,突出两个结合:基础知识与行业知识的结合;培养人才与社会需求的结合。

工科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论文

摘要:大学物理实验是依据大学物理而设置的实验课程,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在物理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通过实验操作和分析,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大大提高。本文以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激光波长的实验为例,在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等方面,探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尝试,在现有人力、物力的情况下,更好的配置大学物理实验资源,使大学物理实验在服务理论课程学习和培养实践动手能力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大学物理实验在培养理工科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可以把课堂上学习的物理学基础知识进行实验验证,用严谨的数据或直观的图像描述物理原理,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物理实验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不仅对学生的物理课程学习,而且对学生毕业后的工作生活等,都会有巨大的辅助作用。然而,长期以来形成的重理论轻实验的观念导致实验教学质量和效率低下。本文以迈克尔逊干涉仪测激光波长为例,讨论如何高效运用现有实验室资源,提高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

一重视实验过程,提高实验操作效率。

大学物理实验大部分都是验证性实验,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数据验证物理定理的正确性。在此过程中,教师往往更关注于实验数据的准确性而忽视实验操作过程。然而,在验证定理的基础上,实验过程更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需在重视实验过程的基础上提高实验操作效率。

(一)深刻理解仪器原理,教师要下工夫。

大学物理实验教师不仅要掌握需要验证的物理定理和定律,还要深刻理解所用仪器的结构和测量原理,这样才能达到对整体实验了如指掌,解决实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或障碍。这一过程要求教师花费精力研读仪器使用说明和原理图纸,熟悉仪器的安装调试,并能对仪器进行简单的维护和维修。以迈克尔逊干涉仪为例,设备调节螺钉较多,由于操作不当极易引起螺丝损坏,教师在实验中不仅要教给学生实验知识,还要做到维护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

(二)讲解多做设问,不照本宣科。

高校大都设置实验岗位,大学物理实验教师一般每人负责固定的几个实验教学工作。由于多年从事相同实验的教学,在积累教学经验的同时,也容易产生保守的教学观念,不适合现代大学生的认知特点。如同理论教学不能照本宣科一样,实验教学也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采用启发式教学,在讲解实验的过程中做到步步提问、引人入胜,摒弃那种直接将实验过程演示给学生,然后由学生记录数据的机械式教学,更不能把学生培养成数据记录者。比如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激光波长的实验中,在光路调整、仪器调零、干涉图样形成等过程中多问学生为什么比教会学生怎样做更重要。

(三)多种手段相结合,充分利用多媒体。

在大学课程的教学中,往往理论课程更强调教学手段问题,实际上,实验课程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可以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并节省教师板书时间。实验教学不单单是操作实验仪器,还包括实验原理和实验过程的'讲解,一堂精彩的实验课应该是理论与实验的有机结合。然而,由于实验场所的限制,高校实验室很少设置多媒体等教学设备。近年来,随着高校对实验教学的重视,很多实验室也配置了多媒体,多媒体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专有设备。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实验原理、仪器使课程与教学用、注意事项等做成课件,以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效果,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不增加实验课时的基础上,节约更多时间供学生动手实验,从而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大大提高实验效率。特别是对于迈克尔逊干涉仪等光学实验,可将光线传输、干涉仪器原理等抽象的物理图景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仪器操作中更具针对性。

(四)适时添加相关知识,拓宽学生视野。

不能简单地将实验理解为使用仪器的课程,面对静态的仪器,实验课程同样可以生动有趣。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多收集与实验相关的课外知识,如该实验的历史起源、该实验在本领域的地位、该实验与日常生活中现象的关联等,讲解过程中多穿插此类课外知识,一方面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知识面,拓宽学生视野。比如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激光波长的实验中,教师可以讲解激光的发现及特点、激光在医学、国防的应用,甚至可以结合新闻报道,谈谈国际上激光武器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拓展知识时间不必过长,但要把握时机。

(五)加强师生互动,实现教学相长。

实验教学本身就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比理论课程更具交互学习的优势,实验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互动的特点,与学生共享实验数据验证物理理论的过程,体验物理学家探究真理的历程。在实验中,教师是学生的引导人,学生是实验的主导者,实验教学过程体现着人人参与、师生互动、平等对话,成为富有创新性的实践过程。教师在解决学生问题的时候,自身的水平也得到提高,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同样,在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实验中,应摒弃那种教师先讲解、学生做实验、教师改报告的陈旧教学方式,在实验过程中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既完成了实验教学,又增进了师生友谊。

二革新考核方式,不唯数据结果论优劣。

考核是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必备环节,是检查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实验考核一般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按比例构成,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多个物理实验的平均成绩,期末成绩则为期末实验操作考试的成绩。与其他专业课考试类似,通过考核可以定量地评价学生对实验的掌握情况。然而,大学物理实验应该更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考核结果不能单单以数据论优劣。

(一)平时成绩中重视实验操作。

大学物理平时成绩是某一学期所有实验成绩的平均值,包括力学、电学、光学等多个实验。平时成绩一般由预习报告、实验操作、数据处理三部分组成,其中,实验操作应是最重要的过程,包括实验仪器的调整以及实验数据的记录,考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通过考核结果引导学生重视实验操作,真正意识到在理工科学生中设置大学物理实验的目的和任务。

(二)强化数据处理过程。

大学物理的验证性实验较多,大都要求通过观察的实验数据验证物理定理或定律。在实验结果中,能够准确地验证相关定理固然重要,但往往由于实验仪器的老化或误差,最终结果与理论相差较大。实验教师在考核过程中更应该看重数据处理的过程,了解学生是否会对测量得到的数据正确处理,而不仅仅是能够通过数据验证定理。明确告知学生,应该尊重原始数据,完全没有必要为了得到想要的结论,对数据进行有意筛选,实事求是地对待实验结果,认真分析产生错误或误差的原因。

(三)考核方式多样化。

实验过程包括预习、操作、报告等多个环节,因此分数不能成为判定学生成功的唯一标准,在实验中,教师需要灵活掌握判定尺度,把学生操作能力和理论水平的提高作为考核是否合格的标尺,探索符合实际的实验课程考核方式。比如,在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实验中,由于仪器差别,学生得到的波长与激光实际波长会有偏差,教师应注重产生偏差的原因,不能以偏差大小作为学生成绩的标准。同时,如果学生能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应成为其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记录到最终的学习成绩中。

三结论。

大学物理实验是理工科学生必修的实验课程,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承载着锻炼学生实践创新的重任。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效果关系着普通物理等自然科学课程的学习,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实验操作过程,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上多下功夫,实行切合实际的多样化考核方式,引导学生在实验中获取知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2]朱楠,朱光涛,王英.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背景及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07):36.

大学学术英语课程教学论文

面对当前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存在文化教育的不足的现状,我们首先要在思想加强文化教育在大学英语课程的重视,然后在思维习惯的差异、词汇的内涵差异、礼仪习惯的差异、典故风俗等四个方面内容渗透文化教育,以及采取课前的背景介绍、中西文化对比和运用多媒体手段等方法进行文化教育。

当前,大多数的大学生花在英语的时间和工夫都非常多,可是事倍功半,他们英语水平却还没有成倍地提高。我们是否有需要反思一下如今的大学英语课程,到底存在着什么问题呢?面对这个问题,原因是多方面、多层次。在这里,本文想重点考察一下文化教育与大学英语课程的关系,希望能在某一程度上找出前面问题的原因。

长期以来,我们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往往过分地强调对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学习和传授,因此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师在一线教学岗位上,则往往采取一种以教师为中心,以语法、翻译法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模式,即是让学生在课前进行地毯式的查字典,课堂上则由教师全堂灌地分析句子结构、语法规律,并逐句进行翻译。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的最大弊端,就是忽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忽视了英语学习中的文化教育,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师在教授英语词汇、语法的过程中,没有把英语国家的民族文化、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介绍给学生,从而令学生难以摆脱母语文化的影响,无法从根本上提高英语的使用和运用水平,成为哑巴英语,从而无法达到跨文化的交际。

为什么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中会出现文化教育的不足呢?首先在思想上,我们缺乏对文化教育应有的重视。

我们要充分地认识到任何一种语言都不是孤立的,语言首先是存在于人们的社会交际中,传播着沟通的信息和内容,然后一部分语言脱离人们的口头,渐渐地上升到书面文学的层次,经过日积月累,语言最后凝聚成承载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的文化了。简单地来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容,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特定的文化形态的负载体,是文化的结晶,是反映文化的一面镜子。

因此,语言的学习和教学离不开文化教育。要真正掌握一门语言,我们不但要学习语言的外在表现的形式,而且必须要了解这种形式背后所蕴藏的丰富社会文化和社会内涵,否则,我们不能熟练地掌握这种语言的文化背景,就不能从根本上学好这种语言。

1、文化教育的内容。

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我们不妨从思维习惯的差异、词汇的内涵差异、礼仪习惯的差异、典故风俗等四个方面渗透文化教育。

(1)思维习惯的差异。

中国人的思维是重视整体性和综合性,西方人则相反,重视个体和分析。而且在宗教方面,中国人基本没有宗教意识,坚持天人合一,人和神是和谐统一的,西方则完全相反,宗教意识比较浓厚,人和神的关系是对立的,人对神要绝对服从,顶礼膜拜。

两种思维习惯不能说孰好孰坏,只能说两者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我们要跨文化地学好英语,必须首先要了解两者的区别,并且融合两种思维方式。一般情况下,英语文章的用词非常具体,例子也较多,显得有点琐碎凌乱,这大概都是由于西方人重个体、重分析的思维习惯所造成的。我们中国人在学习和阅读英语文章时,应该要学会适应这种行文风格,排除不必要的干扰,同时也要加强西方思维的训练,例如重视分析、重视个体等。

(2)词汇的内涵差异。

英语著名语言学家威尔金斯在1972年曾说过一句名言:“没有语法不能很好表达意思,而没有词汇则什么也不能表达。”由此可见,词汇在语言的学习中占有绝对地位。由于每个地方的文化背景存在不同的差异性,因而同一样事物在不同的国家和社会中会有不同的认识,这就造就了词汇内涵具有差异性。

以动物为例,不同的民族,赋予动物不同的文化含义。例如,喜鹊(magpie)在中国人的眼中它是“报喜之鸟”,但在苏格兰人眼里则把喜鹊代表“死亡”;龙(dragon)在中国代表着“尊贵”、“权威”、“王权”,而在英美国家则把它看作是“邪恶”的代名词。

以人为例,中西方对某些人群的定义范围是不太一致的。例如“intellectual(知识分子)”这一个词,在中国“知识分子”一般包括大学教师、大学生以及医生、工程师等一切受过教育的人。但在美国和欧洲,intellectual只包括大学教授等有较高学术地位的人,其范围要比中国所指代的要小得多。

因此,要想真正掌握词汇,不能想当然地把自己的文化乱套在别国身上,必须在理解词的文化内涵上下足功夫,坚持不懈地大量阅读有关资料,研究其文化差异,切忌望文生义,闹出笑话出来。

(3)礼仪习惯的差异。

文化教育肯定离不开西方礼仪习惯的了解和学习。掌握一定的礼仪习惯,是跨文化成功交际的必要前提。

例如,英国人喜欢在见面时,谈论天气,经常地说“lovelyweather,isn’tit?”之类的话,我们无必要直接翻译出“好天气,是不是啊?”,而是根据英美的礼仪习惯,我们判断这是一句普通的见面问候语,可以翻译为“你好啊”。这种情况类似我们中国人见面一般会说“吃过了吗?”一样,说话人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十分关心对方是否吃过饭没有,而是一种打招呼的方式而已。

又例如,在宴会上,中国人喜欢推让、谦让,作为一种有礼貌的表现。英美人则不喜欢在餐桌上过分推让,否则会让人生厌,起到相反的效果。

(4)典故风俗。

在英语的学习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看似简单,实际上饱含丰富文化内涵的短语,不了解其文化背景的出处,根本无法深刻地理解其含义。

例如,“meetone’swaterloo”表面意识是“遭遇滑铁卢”,要知道其内在含义必须要知道其源自一段历史故事。滑铁卢(waterloo)是比利时中部的一个城市,18拿破仑军队在此大败,从而结束了法国与欧洲其他国家连续23年的战争。后来,人们就用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惨遭失败、一败涂地”意思。

又例如“judaskiss”,直译为“犹大之吻”,该成语源自《圣经·新约》。耶稣带领十二门徒在犹太各地传道,深得人心,因而引起犹太教上层人物的嫉恨,他们想暗杀耶稣,耶稣的门徒犹大为了30块银币出卖了耶稣,为了使捕捉耶稣人认出耶稣,犹大便以接吻为暗号,他吻谁,谁就是耶稣。因此,judaskiss就表示“伪善、不安好心”、“笑里藏刀”的意思。

也有一些词语源自生活习惯或民间风俗。例如“honeymoon”(蜜月)一词出自德国古代条顿民族的“抢婚”习俗。丈夫为了防止抢来的妻子被对方夺回去,就在新婚期间带着妻子隐居在外地,每日三餐都喝蜂蜜制作的饮料,一连30天,故称“蜜月”,现在用来比喻初次或婚后的“甜蜜时光”。

2、渗透文化教育的方法。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下面简单地罗列三种主要方式作为参考。

(1)课前的背景介绍。

在讲解每一篇文章之前,我们教师都应该有意识地加强该课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政治体制、地理环境、宗教信仰等有关文化教育方面的知识,向学生进行补充介绍,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全文。

(2)中西文化对比。

“有比较才有鉴别”,只有通过对比,才可以让学生切身地体会到母语和外语的文化差异,渐渐地就形成一种跨文化交流的文化敏感性,最终提高英语的水平。

(3)运用多媒体手段。

通过幻灯片、电影、录像等多媒体的形式,形象地向学生展示一些外国风土人情、社会风俗的等,让异国情调生动轻松地融入学生的思维当中,从而加强学生对异国文化的认识。

如何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这个问题还是值得大家进一步探讨。限于水平有限,笔者搁笔于此,希望本文能达到抛砖引玉之用。

参考文献:

[1]邓炎昌.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2]庄恩平.东西方文化差异与对外交流[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3]金钏.文化导入在外语教学中的探讨[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3).

[4]刘华.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目的语的文化因素导入[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

[5]姜涛.以文化为中心实施高级英语教学[j].外语学刊,(3).

谈大学英语分级教学论文

白扩招以来,高校人数不断增加.由于学生生源分布广、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在选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感到越来越困难.因此,因材施教,进行分级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但作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新事物,分级教学还有待完善.本文对分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分析,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作者:汤欣作者单位: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外语系,北京,100000刊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zhoukan年,卷(期):2008“”(26)分类号:h3关键词: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因材施教

谈大学英语分级教学论文

(一)两分法。

信息工程大学作为“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院校”一直走在教学改革的前沿,于9月开始采用分级教学。最初采用的是两级分法,即高级班(40%)和普通班(60%)两个级别。高级班和普通班分好之后,四学期学员原则上不再流动。后来有些问题逐渐凸显,我们发现该模式的分级标准略显简单:教学目标等级区分不明显,无明确要求、规定或对照参考标准;普通班学习好的学生很少有机会升到高级班,高级班程度较差的学生也不会降到普通班,这样下来很多学生就产生了懈怠情绪,缺乏学习英语的动力和积极性。

(二)三分法。

9月我校开始采用了三分法模式,即按照学生的英语成绩由高到低分成三个级别教学且三个级别的学生可以流动进行升降级,这三个级别分别是高级班(30%)、普通班(60%)和基础提高班(10%)。学生人数的比例是两头小、中间大。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为什么增加了基础提高班:我校是一所综合性军事院校,学生来自五湖四海,英语水平差别巨大。有一小部分战士学员以及少数的来自边疆的少数民族学员,他们英语基础非常差,有的甚至只有初中水平。针对这部分学员,我们划出了基础提高班,采用不同的培养模式、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三)四分法。

“因材施教”的另外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培优、培养精英人才。对于一小部分英语能力特别突出或有志于在英语上持续发展的学生,应该在后续课程中进一步培养。而我校之前的分级模式对英语特长生和尖子生的`特殊培养还不够,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模式,因此3月在12级试点实践了“四分法”,即在以前“三分法”的基础上增加了“精英班”,所占比例为5%。“四分法”具体实施如下:我校的本科学员在入学时即进行统一、科学、正规的英语综合能力测试(包括笔试和口试),测试借鉴cet、pets、托福、雅思、托业等国内外权威考试的题型和难度划分,以学员入校时实际的听、说、读、写、译各方面的综合水平作为教学分级的主要依据。层级的划分借鉴《欧洲标准》中对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三等、共六个级别的界定(参考:《欧洲语言教学与评估框架性共同标准》[5])。打乱学员队的界限,以学员的入学笔试成绩(占70%)和英语高考成绩(占30%)作为分级的参考指标。选取成绩排名在年级后10%的学员编入a级班(基础班);选取成绩排名在年级前40%的学员进行一对一口语测试,根据学员的口语水平,选取排名在年级前30%的学员,再参考其高考理科成绩,最终选取排名在年级前5%的学员编入c级班(精英班);余下排名在年级前25%的学员编入b2级班(高级班);最后将其余学员编入b1级班(普通班)(占总人数的60%)。在编班的过程中,为便于实施分级小班个性化教学,应考虑学员的个人兴趣以及专业,各班人数应限定在40人以下,其中c班15人左右。经过实践,我们发现“四级”分级教学模式适合我校校情,更为科学合理,更有利于在各个层级的分班教学中实现因材施教,进一步优化了综合教学效益,尤其是那些程度较好的学员,他们有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更大的发展空间,有更多的时间培养综合英语能力和学习军事英语知识。

二、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问题。

(二)建议。

针对以上分级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笔者提出一些建议:一是,科学合理地设计笔试和口试内容,深入研究笔试试卷的形式、题型、分值和内容,可以让四个层级的学员统一一张试卷,采用复合试卷的形式(共性的水平测试题+个性的本册所学课内知识),使四个层次级别的同学在统一一张试卷的基础上,以共性的客观水平测试题为区分度,提高成绩区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口试采取全年级统一测试,使用相同的题目和标准。二是,固化试卷成果,建立难度恒定的试题库,以便跟踪对比各个学期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并形成一套适合本校的大学英语测试体系。三是,分析研究当前分级教学的特点规律,合理分配学员平时考核成绩、期末笔试、口试成绩在整个考核体系的权重,每学期期末考试后严格执行升降级滚动制度,根据学员英语水平的变化对其进行相应的层级调整。四是,在划分层级前要对学员进行必要的宣传和教育,使其理解动态管理模式,适应竞争,促使他们产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升降级后教员要对学员的心理变化和适应情况进行跟踪辅导,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五、结语分级模式是一种有效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只有进一步优化它,才能使其更为科学合理,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信大”大学英语一直走在教学改革前沿,在分级教学的道路上我们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本文着重介绍了我校“四分法”分级教学模式,希望这种细化分级模式能对大学英语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谈大学英语分级教学论文

[摘要]如何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每一位地理教师应该探索的问题。针对当前大学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构建有效的教学体系,提高大学地理教学质量。

[关键词]大学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当前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大部分学生对地理这门课程都存在着一定偏见,对地理专业知识并不感兴趣,认为在今后的从业道路上并不会用到现学的地理知识。因此,学生在地理课堂上看小说、聊天、玩手机,这些五花八门的现象屡见不鲜,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课效果自然不佳。

(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现如今的高校课堂中,大部分教师还是采用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占据主体地位,过于注重自己的讲课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堂上经常出现这样一幕,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课,学生在台下死气沉沉地听,教师只是希望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将无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填鸭式的讲课方式,只会降低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与学习欲望,产生疲劳感,不愿意主动思考问题,课堂氛围死气沉沉。即使教师将有关知识讲解完后,学生依旧不知所云,并没有体现出教学的实效性。

(三)缺乏地理实验教学。

综合性是地理这门学科本有的特征,它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只有进行必要的实验学习才可以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但有些教师受到科研工作的影响,几乎不开展地理实验教学,这对学生掌握全面的知识十分不利,学生也无法形成成熟的地理思维。即使开展相关地理实验,所采用的也是分析解读类、观测类的验证实验,具有创新性的实验少之又少,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与创造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丧失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

二、提高大学地理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一)优化地理学科学习方式。

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校人才是当前高校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是其中的主要环节。在具体教学当中,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创新能力与理解能力,保证智力与思维得到不断发展。教师可以不断创新讲课方式,让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质疑、辩论、探究等环节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见解,再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为学生提高地理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二)提高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就是以掌握到的相关知识经过分析、解决之后来解决与地理相关的各种问题。总而言之,就是要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对复杂的地理现象进行分析,认识到不同要素之间的关联。例如在学习开展资源、交通、劳动力等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时,让学生明白德国的鲁尔地区为什么可以成为一个在全球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工业区。人的思维能力具有高度的概括特点,思维能力的提高能够认识到无法直接感知的事物,加强学生的地理知识运用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

只有不断增加感性的认知,才会突变成为理性的认知,这就是所谓的思想。地理思想就是让人们通过地理现象来认清事情的本质,不但是对地理学科内在规律的认知,还是对地理知识的高度总结概括。正确的地理观念会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保证地理思维的有效性。由此可以看出帮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地理思维观念,是高校对学生进行地理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帮助全体学生树立一个基本的地理观念,培养学生的习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地理教学。

(四)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

地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广泛,所以丰富地理教学手段,可以增加学生对地理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假如在地理教育中依旧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一支粉笔加一块黑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感到枯燥乏味,也难以在心中建立起立体形象,课后再加强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记忆就难上加难。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在课堂上看到相关的知识与视频,在头脑中产生一个立体画面,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五)改革以往考试制度。

对以往考试制度的改革也是保证大学地理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尽管考试制度决定着学生今后的就业,是评判一位学生优秀与否的依据。传统的笔试考试已经无法满足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如今,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更要拥有动手操作能力。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进行综合考核,完善考核制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总而言之,提高高校地理教学的有效性至关重要,为了顺应当前的教育趋势,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教育方法,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加强地理理论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地理素质,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动手实践操作的平台。着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技术能力,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出理论与技能兼备的复合型地理人才,使其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

参考文献:

[1]宁长春,陈天禄,张辉杰,等.构建大学物理教学团队,促进大学物理教学[j].大学物理,(6).

[2]贺健,张庆国,陈庆东.高等院校少学时大学物理教学方法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3).

[3]张俊吉,祝启涛.对于大学物理教学的几点建议[j].科技创新导报,(3).

大学通识教育教学论文

根据问卷发放统计,大一的学生数为108人,占总数的13.04%;大二的学生数为267,约为总数的32.25%;大三的学生数为339,为总数的40.94%;大四的人数为114,占到总数的13.77%。

从总体上看,文、理、工科均有涉及,样本分布较为合理。

1.1公共体育课程开设情况。

山东大学〈威海〉开设的公共体育教育课程种类较多,包括篮球、排球、沙滩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健美操、武术、散打、健美操、瑜伽、柔力球、铁人三项、轮滑,却唯独没有田径课程。

田径运动的本质是健身、强体,是促进人们获得更快、更高、更强的人体基本运动技能。

田径运动的普及和提高对大学生的体魄的增强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从近几年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可以有直观的反映。

1.2公共体育课程任课教师。

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师从数量上来讲,呈现比较匮乏的状态。

近30名体育教师要负责7200多普通学生的体育必修课程,平均每人次每周要上8次课,每次课1.5小时,也就是说一周要不间断上4天课,如果课程分布分散,要上5天课程。

由于学生的专业课程安排的冲突,大学公共体育课程只能安排在周末,为了满足学生的通选课程的选课,每名教师要身兼数职,教授不同的课程,专业性不强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

1.3学生对公共体育课程的态度方面。

问卷调查中各高校在校大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态度。

认为很有必要的有361人,占总数的43.7%;持无所谓,可有可无态度的有436人,占总人数的52.85%;同时还有28人认为是没有必要开始公共体育课程的,占到了总数的3.39%。

1.4公共体育课程面临的问题。

1.4.1对公共体育教育的重要性认识。

尽管通识教育理念已被人们所广泛接受,但是各高校对公共体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还比较片面,这在公共体育课程的开设数量和门类上有明显体现,主要停留在迎合国家政策文件的层面。

尽管学校针对有关政策,课程设置按部就班,但是没有将实施公共体育教育提高到发展学生全面素质的自觉行为层面。

山东大学〈威海〉有关领导也认识到这一问题,将于2015年5月18日,为帮助师生深入理解通识教育理念,推进我校通识教育工作,教务处邀请台湾中原大学黄坤锦教授来我校做关于通识教育的专题报告,进行《大学通识教育:what?why?how?》的专题讲座。

1.4.2公共体育课程的可选性不强。

课程内容的可选性非常有限,例如规定:每名教师每学期只能申报两门通选课,并且规定通选课程的数量不能超过两次,导致严重的减少了公共体育通选课程的种类和数量。

学生每学期只能选择一门体育类课程,并且不能重复选择,多选不仅学分无效而且会丧失一次选课机会,这样的规定大大地限制了学生对公共体育课程的选择性,限制了学生学习体育的机会。

1.4.3学生缺乏对公共体育课程学习的兴趣,选课功利性过强。

在调查中,有79.33%的人选择了愿意选修对就业有辅助性作用的实用课程,例如cad制图,java、word操作、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等课程,仅仅只有6.72%的人选择了公共体育课程。

由于高校扩招和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压力与日倶增。

学生中普遍表现出了“科学技术至上”的思想,选课的功利色彩比较浓厚。

同时,学生普遍认为接受高等教育只是为了找一份体面的工作,将大学教育当作就业的手段和工具,从而强化了高校教育的功利性质,而忽视了受教育个体的全面素质发展,使得高等教育的人文属性渐渐淡化,高校学生人文素养普遍缺乏,以至于公共体育课程不受欢迎。

2高校公共体育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通识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人便是他的固有性质和特征。

通识教育相对于专业教育而言,最根本的区别就是他的非功利性质。

我们必须认识到,通识教育关注的是学生个体作为完整的人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公民基本素养,教给学生的是那些具有普遍性意义的,直接指向人的的发展的知识和理论,以此来锻炼学生的判断能力和理解能力。

纵观各个大学的本科生培养计划中,强调更多的是英语、计算机等课程的学习,具有很强的功利性,这些课程在通识教育课程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从学分设置上来看,公共体育课程学分远远小于其他学科课程的学分,正常学期通选课程学分为1分,小学期体育通选课为0.5学分,而其他专业课程通选学分有的达到4学分。

教育目标的定位决定着课程的设置状况,通识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一门技能,而是教会学生思考的方式,使学生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培养具有高素质的社会公民,同时对学生进行基本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具有合理的能力结构,培养大学生的高雅情趣和完美的人性。

但由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传统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具体教学的实践中,通识教育的目标却难以体现。

作为大学,首先是要向社会输送人才。

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大学一方面肩负着培养实用人才的压力,另一方面又要顺应国家教育理念与政策的要求,与国际接轨。

于是,通识课程便只能通过选修课的形式来实施,变成了不重要的“第二堂课”,使得通识教育变成了学校迎合政策,学生完成学分的工具,人为造成了通识教育目标的偏离,使得大学无法在信息时代科技至上的洪流中准确把握通识教育的目标,无法保持大学自身的独立与自主。

开设的体育课程具有很强的功利化性质,从主观认识上限制了公共体育课程的发展。

调查发现:学校过分追求知识的功利性,普遍忽视了学生人文素养和价值观的培养。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辅相成,不能忽视任何一方。

但是,在大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普遍存在失衡,不管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没能很好把握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之间的关系。

要实现某种文化的平衡,包括哲学在内的人文学科的重要性必然会逐渐增加而不是减少。

人才是大学的基础,教育不仅仅要使人学会“做事”,更重要的是要使人学会“做人”。

由此可见,把握好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关系,不偏废任何一方,做到二者的有效整合,是公共体育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

3结论与对策。

研究表明,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师资队伍、学生态度等方面与实现通识教育理念有较大差距。

本文借鉴国外公共体育教育思想和经验,从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校园文化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

摒弃过去“学而优则仕”的落后观念,将教育真正回归到育人的目的,提高公共体育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帮助学生体会人生的意义、目的和价值,达到思想与行为的统一,从而更好地达到通识教育课程目标。

3.2创建和规范公共体育课程评价机制。

理解体育课程评价的实质、目标,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反映通识精神,评价的重心应该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之中,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以及体育修养的形成,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评价的过程中来,使其成为评价的主体,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而不是将考试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

3.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专与通的融合。

公共体育教育不同于专业教育,所面对是非体育专业的在校大学生,教师要能够用通俗的语言把最基本的专业知识讲清楚,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这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3.4积极推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注重隐性课程的发展。

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部分,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对学生体育素养的熏陶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发挥第二堂课的作用,注重隐性课程的发展,对公共体育教育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使学生能在茶余饭后切身感受体育的魅力,便能在耳儒目染中对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产生影晌。

作者:郑志磊单位:山东大学体育教学部。

文档为doc格式。

大学语文教学论文

:高职高专院校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把专业技能课放在突出位置本无可厚非,但被忽视的人文教育带来的后果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可回避和忽视的。尤其是茶文化专业这种带有浓重传统文化特质的学科,人文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而实现这一途径的最佳方式就是加强大学语文课程建设。

:茶文化;人文教育;大学语文;职业能力。

新学期我校茶文化专业的大学语文课程设置为大一新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每周两课时。扣除新生军训及入学培训,学期授课时间为13周,那么茶文化专业学生在整个大学学习的三年期间大学语文的总学时只有26节课。再放眼整个学校,除少数几个师范专业仍开设大学语文,其他各专业都相继取消,大学语文前路堪忧。

茶文化从广义上可定义为茶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两方面,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与茶相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的总和。从狭义上讲,我们研究茶的人文科学,主要是茶的精神和对社会的功能。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发现了茶,从鲜叶咀嚼生吃到煮食、饮用,经过漫长的历史岁月,饮茶的方式经历了煮、煎、点、泡的发展与变化过程,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生活水平及文化品位的提升,饮茶早已不是满足生理需求,更多的茶人关注的是这个过程所体现的茶文化。

影响我国思想文化最广泛、最深远的是儒、释、道三家学说。赖功欧说:“道家的自然境界,儒家的人生境界,佛家的禅悟境界,融汇成中国茶道的基本格调与风貌。”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与茶文化的关系也最为久远、深刻。道教的自然观,导致淡泊超脱的品性,与茶的自然属性吻合,也凸显了茶文化虚静恬淡的特质。从发展角度看,茶文化的核心思想应归于儒家学说,即以礼为基础的“和”的思想。饮茶可自省,清楚地看待自己,继而正确地对待他人。以“和”贯穿,是一种博大精深思想的体现。如果道教体现在源头,儒教体现在核心,佛教则体现在茶文化的兴盛和发展上。中国茶文化以其特有的方式体现真正的“禅风禅骨”,禅佛在茶的种植、饮茶习俗的推广、饮茶形式传播及美学境界的提升诸方面,贡献巨大。没有禅宗,很难说中国能够出现真正意义上的茶文化。而儒、释、道三者共同特点都是:追求质朴、自然、清净、平和。中国茶文化可以说是极大限度地包容了儒、释、道的思想精华。中国是茶的发源地。

4-5世纪传入高丽;9世纪传入日本;15世纪,销往西方;17世纪销往英国,中国的茶叶与丝绸、瓷器成为中国的代名词。日本茶道精神———和、敬、清、寂的思想本源皆来自中国禅宗。韩国茶礼以和、静为根本精神,尊重传统,尊重礼仪,同样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英国饮茶之风长盛不衰,人均茶叶年消费量居世界第二位,享誉盛名的英式下午茶首选便是祁门红茶,形成英国红茶文化。马晓俐将英国茶文化精神概括为贵、雅、礼、和,也无不打着中国文化的烙印。茶文化是我校新开设专业,从20xx年开始招生。

其培养目标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茶叶鉴定、茶饮服务、茶艺表演、茶会策划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具有创新、服务、敬业精神和茶楼、茶叶经营管理素质的高端应用型技能人才。其职业岗位核心能力为:茶饮服务能力、茶艺表演能力、茶叶鉴定能力。其中茶艺表演要求正确配置茶艺茶具;能够按照不同茶艺要求选择和配置相应的音乐、服饰、插花、熏香等。这就要求茶文化专业学生是全方位、高品质的。既要具有比较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和茶文化知识,又要具有高雅的艺术欣赏水平和鉴别能力。

国家教委高教司于1996年已明确将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作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也明确指出:“在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高专人文素质教育教育部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中科院院士杨叔子教授认为:“人文文化具有重要的基础地位,它关系到民族的存亡,关系到国家的强弱,关系到社会的进退,关系到人格的高低,关系到涵养的深浅,关系到思维的智愚,关系到事业的成败。”人文素质是指社会的人文知识、人文精神经过环境、教育等途径内化于人的身心所形成的一种稳定的、基本的、内在的个性心理品质,它又外化为人的理想、志向、道德、情操、文化修养、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人之为人应起码具备的基本品性,它是一切素质形成的基础与前提。

而大学语文可以说是是实践人文素养的有效方式。大学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特征。它的工具性体现在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母语运用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的实用性,日常生活的沟通、交流等基本的语文素养方面。它的人文性则体现在传承传统文化上,引发学生对历史、哲学、文化、人生的思考,形成健康高雅,乐观向上人生观、价值观,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精神境界、人生追求和价值标准将产生巨大的影响,是形成大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基础。当我们读诸子百家,可以读到政治,可以读到哲学,可以读到军事,可以读到谋略;我们感受观点的鲜明,言辞的犀利,感受学派纷呈,学说丰富。即便同是儒家,孟子“人性本善”,而荀子“人性本恶”则教会我们辨证看待事物的不同方面。当我们读《离骚》,透过千年历史,在瑰丽的想象中遭遇屡遭流放而至死不渝的爱国诗人屈原,我们懂得什么是忠诚,什么是坚守。当我们读苏轼《赤壁赋》,在清风明月间体味儒、释、道思想对知识分子的浸淫,让我们以旷达胸襟容纳人生的起起浮浮。当我们读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我们看到什么是“真的猛士”,怎样在残酷现实中直面人生,奋然前行。

这些不是空洞的说教,更不是精神毒品的心灵鸡汤,它们如此鲜活,如此充沛,给予我们生生不息的力量,强大我们的内心,以应对漫长人生的荣辱浮沉。所以就一篇文章来说,大学语文可以说是最便捷全方位地接受多种知识,得到多方面的文化熏陶,占用课时少而收效大、进行学科综合化的最有效途径。当然,更重要的一点是,大学语文教材选用的作品都是古今中外经过时间考验的经典文章,代表着人类文明的精华,人类智慧的结晶,其思想的深度、广度,表现人性的精准、永恒,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也是其他教育活动所不能取代的。

大学语文和茶文化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对人文素质的培养上可以说是殊途同归。但大学语文因其价值是隐性的,不能给学生带来即时的利益,长期以来不被重视,甚至课时也是不断被压缩。但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可如此短视,将学生如流水线的产品一样复制输出。大学是培养具有综合素质能力人才的地方,决不可沦为职业技能培训所。只有将学生的人文素养与职业能力相统一,将学生的能力发展与人格完善相统一,才能达到人的全面均衡发展,造就与时俱进的高素质人才。

〔1〕张馨予.茶文化的弘扬与发展.青岛大学,20xx.5.。

〔2〕赖功欧.茶哲睿智———中国茶文化与儒释道.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

〔3〕陈力群.茶艺表演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20xx.1.。

〔4〕马晓俐.多维视角下的英国茶文化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xx.。

〔5〕唐骋帆.我国大学语文教学研究现状述评.柳州师专学报,20xx.2.。

〔6〕曹丽萍.发挥大学语文的育人功能提高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5.07.

大学生识字教学论文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优化识字教学,提高识字效率,对中、高年级语文教学,甚至学生的终身教育都是大有益处的。让多媒体技术合理地融入识字教学,以声音、文字、图画、动画、视频等形式合理组合的技术,创造出生动有趣、对多种感官形成刺激的环境,使汉字信息从多种感觉通道输入记忆系统,就能够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正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之一。多媒体的识字课件有色彩鲜明、生动有趣的动画形象。它把汉字的演变过程简单明了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深深吸引住孩子,不知不觉中识记汉字。例如在教学汉字“日”时,屏幕上首先出现一个火红的圆圆的太阳,接着圆圆的红太阳就逐渐演变成了一个色彩鲜艳的.“日”字。学生看到这奇妙的变化,在兴奋的同时也在脑海中完成了这一由形象到抽象的演变。多媒体手段在识字教学中的运用,有效地唤起了学生的无意注意,在创设乐学情境的同时,优化了识字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突破识字难点。

多媒体课件还能将复杂的合体字都分成部件,用不同的颜色对比显示。例如“辩”字对低年级学生而言结构比较复杂,多媒体课件将“辩”字进行部件的分割。三个部件分别以不同颜色出示,再整合为一个字,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同时将重点笔画和部件用红色或闪烁等方法标识。鲜明的色彩,强烈地刺激着学生的感观,突出了汉字部件及其部位,学生很快学会了利用部件识记合体字。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规范汉字书写。

在识字教学中,多媒体手段能将汉字的部件和笔画不断移动变化,把学生在写字时可能出现的问题一一展示,有利于指导学生把字写正确,写美观。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的颜色、动画效果强调书写顺序,能够对汉字的笔顺规则印象深刻。例如:教学“肺”字。如果采取黑板板书教学“肺”的笔顺,教师会花很多时间在黑板上把“肺”的笔顺一步一步地分步骤分开板书,学生认得也费劲。多媒体课件的逐笔演示和“闪烁”功能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视线,使他们很快发现这个字的第八笔是“竖“,这比枯燥的教师讲解有趣的多。

让多媒体技术融入识字教学,有利于把识字和听、看、写结合起来;有利于加强汉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通联:443600湖北省秭归县实验小学)。

大学体育教学论文

在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影响教学方式比较传统、比较单一,教学评价缺少科学的依据,对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使他们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提高体育锻炼能力在某种程度上还是纸上谈兵状态,缺乏实践基础的。这种缺乏体育理论知识的培养,不能够使学生在根本程度上对体育思想意识的转变,不利于学生接受健康教育和良好习惯的养成。

高校体育教学要把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作为主要目标。在常规体育教学中,根据实际将品德教育融入其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养成热爱集体,团结向上,遵纪守法的品德作风,同时培养学生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树立集体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是为将来他们走入社会打好坚实的基础。高校体育教学要实现身心和谐健康发展,需要坚持"健康第一"的健身理念和教学原则。

(1)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素质教育哲学的观点是意识能够决定行动,是行动的指南。高校体育改革的观念不从根本上彻底扭转,就无法实现全面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和应变能力的提高。素质教育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全面发展的途径,素质教育的实施与推行是今后教育工作们的工作重点所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要围绕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作为基础。大学体育必须遵守这个原则,在此基础上发挥优势,抓住教育的重要环节,提倡"终身体育"理念,推行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坚持"终身体育"的理念,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和体育锻炼的思想意识。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很少有集中活动,团队协作的课堂目标任务,时常是学生各自占据自己的活动场地,缺乏与同学和老师之间的交流互动、共同完成任务的机会。这种现象往往造成学生的自私心理,缺乏互助与集体的意识。在现代体育教学中,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活动,都具有实践性、技能性的特点,需要协作才能完成活动。学生只有分别担任不同的运动角色,并按体育运动规则等共同完成一个任务。最后,由教师针对不同团队完成的课堂任务情况在公平、公正、民主和合理的基础上给予适当的评价。这种交流与互助,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提高授课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及其学习兴趣的了解和掌握。

(2)"以人为本",注意教学内容形式的多样化任何形式教育的推行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来进行,素质教育也在遵循这个规律和原则,它必须是可以为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发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各方面知识的积极主动性。现代素质教育必须要从传统的体育知识与技术的传授方法中挣脱出来,努力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方向转变,向终身教育的方向转变。在理论基础方面,我们更要注重培养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在课外实践中,应该增加适合的体育活动内容,例如:乒乓球、游泳、滑冰等项目。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和发育时期,将不同性质的体育活动项目进行更好的融合,使体育教学更好地满足大学大生活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从而增强大学生的体育运动意识和健身能力,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实现体育教学"终身体育"的目的。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要组织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多种形式和类别的体育活动,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够同样的学习和锻炼,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体验体育的乐趣,增强体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3)加强教师的学习与培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适应新形势下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高校体育教师需要不断吸收新知识、更新观念。高校应该采取形式多样的技能培训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根据实际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参与校内外的培训学习,也可以鼓励进修学习,或者选择继续深造等。另外,还可以通过政府教育部门的支持举办研讨会,增加交流学习,共享教育资源。学校还应鼓励教师在教学之余搞好体育科研工作。所以我们要重视提高体育教师的科研工作,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和能力,以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

相关范文推荐

    天津端午节放假通知(通用20篇)

    通知的内容应该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以满足特定的需求和目标。请大家注意,以下通知范文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修改和调整。各新老用户,公司各部门:根据国家

    二年级格式讲解(模板21篇)

    优秀作文是独特的艺术品,展现了作者的个性和独特的视角。6.作者在这些优秀作文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使作文更有感染力。亲爱的爸爸:亲爱的爸爸,您没日没

    三年级充实的一天(专业20篇)

    优秀作文是以生动的语言、贴近的观点和精彩的结构展现了作者扎实的思维和独特的见解,让人读后赞叹不已。马上就要展示给大家的是一些具有一定水平的优秀作文,希翼大家会喜

    车祸警示片心得体会(专业19篇)

    写心得体会是对于自己所经历过的事情和感受的一种总结和概括,能够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在下面的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人对于心得体会的理解和表达方式。

    伟大的梦想读后感(汇总24篇)

    读后感既是对作者思想的理解和赞赏,也是对自己思考的一种反馈和总结。读后感是一个展示个人思想与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它能够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和他人。在写读后感时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读后感(热门17篇)

    读后感是对作者写作风格以及文字表达能力的评判和思考。如果您在写读后感时感到困惑,以下是一些范文供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老师经常教导我:"多读书,读好书。"最

    创业大讲堂心得体会(热门22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某一特定经验或事件的总结,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深层含义和教训。这些心得体会范文内容丰富,观点独到,值得我们认真品味。任正非创业大讲堂是华为

    医院社会调查报告(模板18篇)

    调查报告的重点在于收集数据和分析问题,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揭示问题的本质。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调查报告的写作方式和技巧,以下是一些经典的范文供大家参考。

    解除餐厅同协议书(优质20篇)

    合同协议是商业交易中的一项重要文件,具有约束力和法律效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合同协议参考文本,仅供您参考和学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十三章424

    四个自信的收获与体会(精选18篇)

    心得体会是一个自我反思和评估的机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总结和挖掘自己的潜能。希望大家能够认真阅读以下的心得体会范文,相信其中的思想和观点会给你带来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