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小学生评语 > 正文

六年级数学解比例说课稿(优秀18篇)

时间:2023-12-06 16:32:05 作者:温柔雨

教案模板的使用需要注重教师个性化,避免走入教案填空式的误区。教案模板的使用应注重教师的自主性和灵活性,避免过度依赖和僵化。

六年级数学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

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2、使学生了解表示成正比例的量的图像特征,并能根据图像解决有关简单问题。

说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说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会举出一些简单的例子,如:

(1)班级人数多了,课桌椅的数量也变多了;人数少了,课桌椅也少了。

(2)送来的牛奶包数多了,牛奶的总质量也多了;包数少了,总质量也少了。

(3)上学时,去的速度快了,时间用少了;速度慢了,时间用多了。

(4)排队时,每行人数少了,行数就多了;每行人数多了。行数就少了。

2、这种变化的量有什么规律?存在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首先来学习成正比例的量。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例题情境图。

问:你看到了什么?

生:杯子是相同的。杯中水的高度不同,水的体积也不同,高度越高体积越大;高度越低,体积越小。

(2)出示表格。

高度/m24681012。

体积/m350100150200250300。

底面积/m2。

问: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不难发现:杯子的底面积不变,是25m2。

板书:

教师:体积与高度的比值一定。

(2)说明正比例的意义。

在这一基础上,教师明确说明正比例的意义。

因为杯子的底面积一定,所以水的体积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变化。水的高度增加,体积也相应增加,水的高度降低,体积也相应减少,而且水的体积和高度的比值一定。

板书出示。

像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子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小学六年级数学说课稿

1、教学内容: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六年级同学的实际水平,可以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观察、比较,让同学概括、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2)认识比例的各局部名称。

(3)学会用比例的意义或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并写出比例。

3、教学重、难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并写出比例。

4、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依照同学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同学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主要让同学在“计算――观察、比较――概括――应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

二、说程序设计。

课堂教学是同学学习数学知识的获得,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我设计了如下的优秀教案。

(一)复习导入。

让同学根据所给信息写出四个比。目的就是为新授进行铺垫,搭建脚手架,同时也为同学后面区分比例和比打下基础。

(二)教学新课。

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教学比例的意义;第二部分,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第一部分:先出示几个比,让同学计算它们的比值,然后通过观察、比较,给这些比分类。通过同学自身的观察、发现,根据比值是否相等来分类。接着追问:“两个比的比值相等,那他们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呢?”是让同学深刻地了解到,只要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就可以说两个比相等。运用黑板上的几个比例式,告诉同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另外结合教材引导学生观察,在一个比例中,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给同学直观的印象,然后列举几个例子,让同学对比观察,引导同学认识比例的外项和内项以及他们之间的一些特点,并适时组织练习。

第二部分:在认识比例的各局部名称后,我借助多媒体课件,让他们自身说说比例里各局部的名称。通过观察讨论总结出比例的基本性质: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揭示比例的基本性质时,我先让同学计算,然后观察发现规律,进一步验证规律,最后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三)巩固练习。

在巩固练习环节中,第1题是用2,3,4,6四个数组成比例,是对基本概念的巩固。第2题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写出比例,这里需要从同学逆向思维的角度去解决问题。第3题是拓展题,让同学根据当前所学的知识猜数,一方面巩固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知识,另一方面,为下节课“解比例”做铺垫: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假如知道了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另外一项,这是下节课要研究的内容“解比例”。最后通过例题和练习进行巩固这节课所学的内容。最后我进行了课堂总结,让学生自己归纳: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疑惑?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在一堂课结束之前,我还安排了一定的作业时间,既当堂检查了教学效果,又减轻了学生的课后负担,并在作业时,我进行了个别辅导,让后进生能得到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

六年级数学《比例的基本性质》评课稿

3月1日在学校的教研活动中,冯老师给我们做了一节精彩的课——《比例的基本性质》,结合本次教研活动主题“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运用”,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1、练习要贯穿整节课的始终,从问题导学开始,冯老师就利用比的意义引入,然后让学生根据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在复习中导入新课;接着老师在新课教学后及时的训练,在合作交流中将练习设计成“试手气,展才气”,将易混、易错的题集中展示给学生,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的辨别能力。

2、本节课的练习集中体现了课堂教学内容的精华,整节课高密度高容量的练习,容不得学生有丝毫的懈怠,这也是冯老师长期训练的结果。

3、冯老师的练习设计体现了层次性,关注了所有的学生,真正让所有学生每天都有一点进步。

总而言之,冯老师的这节课给我们起到了引领示范的作用,值得我们学习。

建议:如果能在拓展练习中设计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到比例的基本性质在生活中的运用,就更好了。

六年级数学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

认识成正比例的量这一局部内容是在教学过比和比例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着重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关系是比较重要的一种数量关系,同学理解并掌握了这种数量关系,可以加深对比例的理解,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同时可以进一步渗透函数思想。我在教学中注重以下几点:

一、从观察中考虑。

小同学学习数学是一个考虑的过程,“可以说,没有考虑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本课教学中,我注意把考虑贯穿教学的全过程。我出示书本例1的表格后,引导同学进行观察,并考虑:表格中的两种量怎样变化的?两种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你发现了什么?从而得出:两个相关联的量,初步渗透正比例的概念。这样的.教学,让全体同学在观察中考虑、在考虑中探索、在探索中获得新知,大大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二、在合作交流中感悟。

三、在生活中运用。

归纳总结出了正比例的意义后,我布置了让同学说说生活中的一些正比例关系,并判断一些量是否成正比例,培养同学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

小学六年级数学《成反比例的量》说课稿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教学了比和比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比例”知识的深化,是后面学习“用它解决一些简单正、反比例的实际问题”的基础,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阶段比例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教学时先复习一些基本的数量关系,使知识间发生迁移,在此基础上探求新知,最后深化新知。

《新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学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应以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和态度四方面来阐述,使学生得到充分、自由、和谐、全面地发展。因此,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小学数学教材编排意图,基于此,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认识反比例关系的意义,理解、掌握成反比例量的变规律及其特征,能依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成不成反比例关系。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学析、综合和概括等能力,让学生掌握和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反比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同时在教学中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4.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反比例的意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研究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首先通过对正比例的复习及练习,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反比例的意义),通过例题(1)、例题(2)的学习,要抓住以下三个问题:

1..表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

2.一种量怎样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

3.每两个相对应的数的乘积各是多少?

这三个问题通过学生讨论交流、自主探究在教师的引导概括出反比例的意义,然后进一步抽象概括反比例关系式:

x×y=k(一定),接着通过“想一想”来运用反比例的知识,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的量,最后通过“练一练”与习题进一步加深对反比例关系的认识。

我在教学时就充分相信学生、尊得学生,改变传统的填压式教学模式,把学生由被动听转化为主动学,放手让他们主动去探索出新知识,最大限度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主动性。从而使学生学到探究新知的方法,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如通过直观图示,让学生充分感知、比较、归纳、概括总结是反比例的意义,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进渡到抽象思维,采用引探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能做的尽量让学生自己做,学生能想的尽量让学生自己想,学生不能想的,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想,学生能说的尽量让学生自己说。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围绕着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之中。

六年级数学《解比例》说课稿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六年级数学《解比例》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解比例》教学设计紧紧抓住“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与简易方程之间起到桥梁作用这一点展开,较好的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很多参与教学过程、展示才华的机会,从而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课时教学目标分三个围度:

1、认知:使学生认识解比例的意义,学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2、能力: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比和比例的意义,进一步认识比例的基本性质。

3、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认识解比例的意义。

2、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课前准备了教学多媒体;采用了尝试教学法、练习法、讲解法和自学辅导法等。

复习引新。

1、做第32页复习题。出示复习题。让学生先思考可以怎样想。[可以用求已知比比值的方法来确定()里的数;也可以用比的基本性质,把已知的一个比的前项、后项同时扩大。]让学生根据思考的方法在括号里填上数。指名口答结果,老师板书括号里的数。

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下面的比例改写成积相等的'式子。(口答)。

4:3=2:1.5=x:4=1:2。

提问;根据积相等的式子,你能求出最后一题里的x吗?

3、引入新课。在上面两题里,第1题是求比例里的未知项。(板书:求比例里的未知项)从第2题可以看出,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里另外一个未知项、这种求比例里的未知项,就叫做解比例。(板书课题)现在,我们就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比例。

教学新课。

1、教学例2。

出示例2。提问:你能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比例,求出未知项x吗?自己先想一想,有没有办法做。再试着做做看。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第一步的根据是什么,并向学生说明解比例的书写格式。

2、教学例3。

出示例题,让学生用比例形式读一读。让学生解答在自己的练习本上。指名口答解比例过程,老师板书。让学生说一说解比例的方法。指出:解比例一般按比例的基本性质写出积相等的式子,再求未知数x。

3、教学“试一试”。提问已知数都是怎样的数。让学生自己解答。学生口答是怎样做的,老师板书。

4、小结方法。提问:你认为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要怎样解比例?

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

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两道题,做在练习本上。

2、做练习六第8题。让学生做在课本上,指名口答。

3、做练习六第l0题。学生分两组,每组一题,做在练习奉上。要求写出检验过程。指名口答x的值和检验过程,老师板书检验过程。并说明检验时把x代入原来的比例,看两边比的比值是否相等。

4、做练习六第11题。学生口答、老师板书,看能写出多少个比例。

讲解思考题。

课堂小结。

这堂课学习的什么内容?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怎样解比例。

布置作业。

虽然本课教学中紧紧抓住“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与简易方程之间起到桥梁作用这一点展开,较好的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很多参与教学过程、展示才华的机会,从而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由于自身的语言没有激情因而课堂气氛还有点沉没,以后我会在这个方面努力。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反比例说课稿

本年级共有51名学生,常住户口居多,从上学期学习情况来看,总体上说,对一些基础的知识大部分学生能扎实的掌握,并且能灵活地运用。但是由于这些学生两极分化较大,有个别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弱,学习基础又不扎实,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比较粗心,马虎,而且学习态度较差,对提高全班整体成绩有比较大的难度。

二、本册教材:

(一)、本册教材内容及编写特点。

本册六年制第十二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比例,圆柱、圆锥,简单的统计(二),整理和复习。

(二)本册教材的教学要求:

1、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2、能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并会组比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认识线段比例尺;并掌握用线段比例尺求实际距离的方法,能进行线段比例尺与数值比例尺的互相改写。

4、使学生理解成正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5、使学生认识圆柱,了解圆柱体各部分名称,掌握图柱体的特征。

6、理解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运用公式计算出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7、使学生知道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并掌握求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应用公式计算圆柱体积。

8、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它的特征,学会测量圆锥的高。

9、使学生学会制作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的方法。进一步掌握制表步骤。

10、使学生能看懂统计表和指出这个表所说明的问僵,掌握制作带有百分数的统计表的方法和步骤。

11、使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用途。

12、学会看条形统计图。知道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13、初步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

14、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会看条形统计图,了解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

15、使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单式折线统计图,能指出单式折线统计图说明的问题,初步学会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

16、认识折线统计图,理解折线统计图的意义与用途,初步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学会制作折线统计图。

17、使学生了解扇形统汁图的意义和用途,会看扇形统计图,掌握它的特点,学会制作扇形统计图的方法,学会制作扇形统计图。

18、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19、.能比较熟练地读、写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数的改写。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数的大小比较。

20、掌握整除、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1、掌握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以及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

22、加深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会用字母表示数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23、掌握比和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4、进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

25、通过复习、整理已学过的——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运用这些数量关系自编简单应用题,进一步提高学生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6、掌握相邻两个的长度、面积、体积、重量和时间等单位之间进率的规律,提高学生使用这些计量单位的熟练程度。

27、掌握各种平面图形(直线形)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8、知道所学立体图形的名称、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目标。

1、年级期末学科检测笔上学期有较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高。

2、教学中积极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推行“自主、合作、探求”的教学方式,尽可能提供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初步体验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创新思维的能力。

3、培养学生比较、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迁移等能力。

4、多方调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掌握学习方法。

5、通过教学,寓教于乐,渗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教育。

6、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7、对学生进行“读书有用”的教育,并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科社会实践活动。

四、具体措施:

1、走进新课程,决胜新课程。认真搞好课堂教学研究工作,找课堂要质量。

2、教学相长,多阅读与教学有关的书籍,报刊、杂志,多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提高。

3、多与家长联系,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反馈信息。

4、放下架子,与学生打成一片,尊重学生的权力,做到师生互动。教学做到因材施教。

5、采用‘一帮一“互助活动,成立学习小组,让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评比,培养优生,鼓励后进生。

6、重视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中学习和理解教学。

7、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8、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9、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

10、改进教学评价方法。

11、认真落实作业辅导这一环节,及时做好作业情况记载。并对问题学生及时提醒,限时改正,逐步提高。

12、正考风,严肃考纪,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树正气,树标兵,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杜绝学生的侥幸心理。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小学六年级数学说课稿

1、教学内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人教版数学第十二册第三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比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比的知识”的深化,是后面学习解比例知识的基础。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阶段学习比例初步知识的一项重要内容,分两段来进行教学:第一段教学比例的意义,通过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概括了比例的意义,第二段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比例中两个外项与两个内项的和的关系。这样便于加深学生的印象,最后学习比例的基本性质。为此,教学时先复习比的基本知识,使知识间发生迁移,再在此基础上探索新知,最后深化新知,为以后学习解比例等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观察、比较,让学生概括、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2)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3)学会用比例的意义或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并写出比例。

3、教学重、难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并写出比例。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主要让学生在“计算——观察、比较——概括——应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

三、说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获得,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先复习比的一些知识,什么叫比?什么叫比值?然后出示四个比让学求比值。揭示课题。

(二)教学新课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教学比例的意义;第二部分,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第一部分:先为学生提供四个实际情景图:天安门升国旗仪式、校园升旗仪式、教室场景及签约仪式。情境中都有国旗,各个图都标出了国旗的长与宽。让学生写出比,再计算它们的比值,然后观察、比较,发现比值相等,问:“那他们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呢?”是让学生深刻地了解到,只要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就可以说两个比相等。运用黑板上的几个比例式,告诉学生象这样的式子就叫做比例,给学生直观的`印象。教学比例的意义后,及时组织练习。第一个是判断导入部分的四个比能否组成比例,(p33做一做)并说明理由。第二个练习是,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运用了比例的意义,而且对比的性质也有一定的运用,以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个练习是给出2、3、4、6四个数,让学生组成不同的比例。三个练习,每一个都在逐步的延伸,意在达到熟练运用比例的意义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部分:在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时,我让学生看课本自学,然后让他们自己说说比例里各部分的名称。

在揭示比例的基本性质时,我先让学生计算,然后观察发现规律,进一步验证规律,最后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接着就做些练习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及应用。特别强调了已知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利用这个式子改写成比例。

(三)巩固练习。在巩固练习环节中,第1题是三个判断题,是对基本概念的巩固。第2题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写出比例,这里需要从学生逆向思维的角度去解决问题。第3题是用四个数组比例,这题学生在组的过程中没有方法和顺序,那么在交流过程中就需要教师去引导学生发现方法,总结规律,使学生不仅把题做对,而且指导自己更好解决问题。第4题是拓展题,让学生根据当前所学的知识猜数,一方面巩固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知识,另一方面,为下节课“解比例”做铺垫: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知道了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另外一项,这是下节课要研究的内容“解比例”。

(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运用了哪些学习新知?还有哪些问题没解决?

六年级数学比例教案

在上面的数量部系式中,如果加工零件总数一定,每小时加工零件和加工时间是什么关系?如果应付的总钱数一定,每本书的价钱和本数是什么关系?如果总产量一定,每公亩产量和公亩数是什么关系?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反比例的意义(板书)。

六年级数学比例尺的课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

2、使学生经历比例尺产生过程和探究比例尺应用的过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结合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出比例尺。

难点:

教学内容:

一、情景导入,明确比例尺用途。

师:同学们,我国国土面积有多大?(960万平方公里)。

大家知道吗?我国的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这么大的面积,我可以现在就展示出来,大家相信吗?(大屏)我是怎样做到的呢?(缩小)在现实生活中有时根据需要把图形放大或缩小若干倍再画到图纸上。那么大家猜猜:这张图把中国领土缩小了多少倍?(100000000)。

二、归纳概念。

师:1:100000000中的1表示什么?(图上距离)那么,100000000呢?(实际距离)这两个距离是以什么形式出现的呢?(比)我们赋予这个比一个新的名称------比例尺。(板书课题)那么,比例尺怎么求呢??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板书)我们还可以把它写成比的形式。(板书)。

理解1:100000000的意义。(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0000000厘米。)同桌互说。出示习题。

师:比例尺是一个大家族,他们是一对孪生兄弟。左面的这个比例尺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由于他们是数字组成的,我们称他们为数值比例尺。右面的这个比例尺所表示的意思是图上距离1厘米,实际距离50千米。也可以用它(大屏)表示。他们是由线段组成的,我们称为线段比例尺。在画线段比例尺的'时候要注意线段的长度要是1厘米。在最后面的数字末尾加一个单位名称。

师:在生产中,有时由于机器零件比较小,需要把实际尺寸扩大一定的倍数以后再画到图纸上。

师问:你知道2:1是什么意思吗?(图上距离2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前项大于后项。这个图形比实际的要大。(比例尺前项比后项大时,就表示放大。)。

师:请看大屏,仔细观察这2个比例尺,你发现了什么??(总有一个数字是1)(小结:为了计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

三、讲解例题。

1、出示例题,指名读题。

2、结合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列式。

3、强调:比例尺在计算的时候要统一单位。比例尺没有单位名称。

四、习题练习。

2、填空。

(1)()和()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2)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为()的比。

(3)比例尺分()比例尺和()比例尺两种。

(4)比例尺表示图上1cm的距离代表实际距离()km,转化成数值比例尺是()。

3、判断。

(1)所有的比例尺的前项都是1。()。

(2)一幅图的比例尺应根据图纸的大小来确定。()。

(3)一幅图的比例尺是8:1,这幅图所表示的实际距离大于图上距离。()。

(4)地图上量得5cm的距离表示实际400m的距离,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80。()。

(5)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500000厘米。()。

(6)比例尺就是一把尺子。()。

六年级说课稿比例尺

这节课是在学生学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反比例的意义”后安排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有关地图、工程图纸的计算的基础比例尺在生活中也有广泛应用,学好它也很有现实意义。

(通过练习使学生更加明确比例尺概念的外延,加深对比例尺意义的理解。

(2)求实际距离。这是比例尺应用最常见的问题。因为北师大版不再用解比例的方法求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所以必须让学生运用比例尺意义,进行解答。

我分步出示题目,边出示边引导:“在一幅比例尺是1:6000000的中国地图,深圳到上海的图上距离是20.3厘米,深圳到上海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呢?”。提醒学生计算结果的单位名称,然后总结方法。

(3)求图上距离问题。有前面的基础,学生可以尝试着自己解答。所以这里教师出示相关条件后让学生自己解决。然后师生共同进行评价。题:“深圳到上海的距离是1218千米,在一幅比例尺是1:9000000的中国地图上,深圳到上海的图上距离会是多少呢?提醒注意单位统一。在这个基本运用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

(1)出示一张老师的照片(没有背景,纯人像),让学生猜测比例尺,然后讨论用什么方法求照片的比例尺。

(2)拿出准备好的中国地图,测算你的家乡到北京的实际距离。

解答这两个练习,既使学生加深对比例尺的理解和运用,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总结全课:开始老师拿的是比例尺吗?什么叫比例尺呢?它有什么用呢?这样照应了开头,解开学生心中疑团,也概括了主要内容。

板书反应出比例尺产生的过程,突出了比例尺的特点,便于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启发学生总结学习内容。

5

六年级数学比例教案

学生思考回答(挖掘学生生活经验)。

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说明同学们平时认真观察,是个有心人。

二、引导探究,自主建构。

活动一:探究比例的意义。

1.你了解到哪些关于国旗大小的知识?

学生交流,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机会。

(1)猜测。

预设:生1、长和宽的比值相等;生2、宽和长的比值相等,

(2)小组验证。

每个小组任选两种规格国旗,验证一下每种国旗长和宽之间存在的规律。

(3)展示交流小组验证结果,学生到黑板前板书得出结论。

预设:每种国旗的长和宽的比都是3:2,他们的比值相等。

每种国旗的宽和长的比是2:3,他们的比值相等。

怎么判断两个比是不是成比例?

试一试,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2:3和6:94:2和28:405:2和10:420:5和1:4。

活动二: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2.小组内验证猜测结果。

3.展示验证猜测情况。得出结论,

预设: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相乘的积就等于两个内项相乘的得数”。

“在比例里,把两个外项乘起来,再把两个内项乘起来,它们的得数是一样的”。

教师归纳总结。

同学们说得对,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

谁能用分数形式表示以上比例?怎样求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的积呢?(分子和分母交叉相乘)。

三、强化训练、应用拓展。

同学们学习了比例的意义与性质,那么能利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吗?

1.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1)6:9和9:12。

(2)1/2:1/5和5/8:1/4。

(3)1.4:2和7:10。

(4)0.5:0.2和10:4。

2.判断。

(1)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0.6:1.6与3:4能组成比例()。

(3)如果4a=5b,那么a:b=4:5()。

3.填空。

5:2=80:()。

2:7=():5。

1.2:2.5=():4。

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内项是6,另一个内项是()。

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是12,其中一个外项是2.4,另一个外项是()。

4.写出比值是5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

5.根据3a=5b把能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四、自主反思、深入体验。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年级数学复习正反比例

加深认识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的意义,进一步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方法,进一步掌握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一、揭示课题。

1、做复习第4题

思考:各成什么比例,并说明理由

2、整理正、反比例的意义。

说说:正反比例的'意义各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异同?

判断:正、反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3、做复习第5题

1、整理解题思路

(1) 做复习第6题

说说:各成什么比例的应用题,为什么?

(2) 小结: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应怎样想?

(判断正、反比例=找出对应数值=列出等式解答)

在解题看法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综合练习

(1) 做复习第8题

提问:药粉和水的比是1:500你是怎样想的?这两道题成什么比例,为什么?

这道题还可以怎样做?

(2) 做复习第10题

要求列出不同解法的式子。

评讲:说说各是怎样想的。

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谁来说一说这节课你掌握了哪些知识或方法?

六年级说课稿比例尺

(一)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为六年级下册的《比例尺》。这节课是在学生学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反比例的意义”后安排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有关地图、工程图纸的计算的基础。比例尺在生活中也有广泛应用,学好它也很有现实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比例尺产生过程,培养学生用比例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比例尺、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

难点: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四)说教学理念。

借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充分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理解掌握利用比例尺可以把一些实物按照一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美学教育,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课程理念。

(五)说教学具准备:课件。

对于意义理解部分主要采用尝试法。对于运用比例尺进行相关计算时,主要用引导发现法。学法: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大胆设想、自主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必要时进行合作交流。

(一)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比例的知识。比例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用途呢?请同学们看一看我们的教室有多大,它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米?如果我们要绘制教室的平面图,若是按实际尺寸来绘制,需要多大的图纸?可能吗?如果要画中国地图呢?于是,人们就想出了一个聪明的办法: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时,把实际距离按一定得比缩小,再画在图纸上,有的也把一些尺寸小的物体(如机器零件等)的实际距离扩大一定得倍数,再画在图纸上。不管是哪种情况,都需要确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这就是比例知识在实际生活中一种应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二)新课教学。

1、比例尺的含义。

(1)师:因为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时,经常要用到“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我们就给他起一个名字叫“比例尺”。(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有时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板书:实际距离分之图上距离等于比例尺)。

引导引导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指出:图上距离实际上是比的前项,实际距离是比的后项,比例尺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最简单的整数比。

(2)出示比例尺不同的图纸和机器零件图纸给学生看,让学生说出他们的比例尺各是多少,表示什么意思。

(3)引导学生弄清求比例尺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它是一个最简单的整数比,不应带有计量单位。

(2)求比例尺时,前、后项的单位要一致。

(3)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为1的比。

2、线段比例尺与数值比例尺的改写。

出示例1:把教材第48页右图的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说一说方法。

改写。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1cm:50km。

=1cm:5000000cm。

=1:5000000。

3、教学例2.

出示例2.

(1)怎样求它的实际长度是多少?

小结:因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要求实际距离可以用解比例的方法来求。

(2)学生尝试解决,指生板演。

解:设地铁1号的实际距离为x厘米。

10:x=1:500000。

强调:求出的实际距离要换算成以千米为单位。

教学例3.

出示例3,提问:我们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学生讨论得出:首先确定比例尺,然后根据比例尺确定图上操场的长和宽。最后根据求出的长和宽的图上距离,画出平面图。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三、练习设计:

1、一栋楼房东西方向长40米,在图纸上的长度是50厘米。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2、一种精密零件实际长度5毫米,画在图上长4厘米。求这张图纸的比例尺。

3、判断:

(1)比例尺是一种尺子。

(2)比例尺可以带单位。

(3)一幅图的比例尺是1:20000,则图上的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00米。

(4)将一个2毫米的零件画在图纸上长10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50。

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案

教科书第63页的例2,“练一练”和练习十三的第4、5题。

1。能用“描点法”画出表示正比例关系的图像,帮助学生初步认识正比例的图像,进一步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

2。使学生能根据具有正比例关系的一个量的数值看图估计另一个量的数值。初步体会正比例图像的实际应用,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估计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的'习惯。

能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

利用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解决实际问题。

多媒体。

一、复习激趣。

1、判断下面两种量能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数量一定,总价和单价。

和一定,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比值一定,比的前项和后项。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的表格。

根据表中列出的两种量,在黑板上分别画出横轴和纵轴。

你能根据表中的每组数据,在方格图中找一找相应的点,并依次描出这些点吗?

2、学生尝试画出正比例的图像。

3、展示、纠错。

每个点都应该表示路程和时间的一组对应数值。

4、回答例2图像下面的问题,重点弄清:

(1)说出每个点表示的含义。

(2)为什么所描的点在一条直线上?

(3)你能根据时间(路程)估计所对应的路程(时间)吗?你是怎么看的?

借助直观的图像理解两种量同时扩大或缩小的变化规律。

三、巩固延伸。

1、完成练一练。

小玲打字的个数和所用的时间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根据表中的数据,描出打字数量和时间所对应的点,再把它们按顺序连起来。

估计小玲5分钟打了多少个字?打750个字要多少分钟?

2、练习十三第4题。

先看一看、想一想,再组织讨论和交流。要求学生说出估计的思考过程。

3、练习十三第5题。

先独立填表,再根据表中的数据描出长度和总价所对应的点,把它们按顺序连起来。

组织讨论和交流。

4、你能根据生活实际,设计出两种成正比例量关系的一组数据吗?

根据表中的数据,描出所对应的点,再把它们按顺序连起来。

同桌之间相互提出问题并解答。

四、反思。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六年级数学评课稿

复习课它既没有新授课的“新鲜感”,也没有练习课的“成就感”。但是听了陆老师执教的《平面图形的复习课》一节课,让我们受益匪浅。

这节课陆老师以一句“生活中的图形无处不在,那么其中哪些是我们学习过的平面图形呢?”引入,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说出学过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以及各图形面积的推到过程,老师只是在学生讲解时出示相应的图形面积推导的多媒体动画,让其他学生更好的回顾。体现了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

小组活动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将课前剪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贴在大纸板上,形成知识网络,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乏味的复习课充满活力,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在练习设计上形式多样,既有基础练习,又有拓展练习,既重视数学知识的练习,更重视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特别是最后一道题:这是学校校园平面图!

在这道题讲解中陆老师巧用电脑,让学生在画图板上通过对图形的切割重组,更好的理解,让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互相结合,这既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内化,也有利于学生发展思维,提升应用能力,同时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中体验、感悟数学知识的价值。

总之,陆老师的课前准备充分,课上合理分配时间,把握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不仅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更是以学生为之主体。是一节很成功的示范课。

当然,我们的老师的课都不可能达到100%的完美,所以就这节课个人有以下几方面意见:

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是平面图形的一个重点,本节课却没有提及周长,应该让学生明确知识的形成,以便更好的掌握与运用知识。

课堂中运用几何画板过程中环节过渡不够自然,以后有机会老师和学生应多运用。

六年级数学评课稿

本课是在学习了分数除以整数和整数除以分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初步感受到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时要变除为乘,去乘除数的倒数。这节课则是进一步丰富分数除法的内涵,扩展到分数除以分数,并由此统一分数除法的法则。

教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引导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得出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用不同的策略来验证此猜想是正确的。然后再进行归纳总结出分数除法的统一计算法则,最后再经过一系列的练习让学生在充分感性的基础上加以巩固。

课始让学生先来编几道分数除法的算式,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进行分类,这样既对已学的分数除以整数和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梳理,又很自然的过渡到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重点,并为探究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做好了铺垫,同时深化了学生对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

在出现了分数除以分数的题目之后,教师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并且凭借自己的感觉和猜想直接尝试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学生兴趣盎然地接受挑战。然后再组织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测。正因为教师相信学生有这样的能力,才有这样的设计,才有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和交流。最终证明了同学猜想是正确的,让大家体验了成功的快乐。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信心无疑会得到增强,并乐于在今后的学习中运用“观察比较——提出猜测——探索验证——解决问题”这样一种学习策略。

不管是在导入部分学生编题得到的除法算式,在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的探索验证中,在后面的每一个练习中,甚至是在课堂小结中,教师都是先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在前后或小组内进行交流,再进行集体交流,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个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

例如:先计算再比一比的题目安排,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方法运用这一层次,而是引导学生建立一种宏观视野,在熟练运用计算方法时,探讨分数除法中的规律,这是一种更高的系统化。

建议:

1、对于学生每次做题的结果应该及时进行评价,让所有的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特别是在学生自己独立猜想方法尝试解决了分数除以分数的题目之后,应该重点鼓励,让他们感受快乐,增强信心,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下面的学习中去。

2、教学中引导的语言如果能注重一些细节主,效果就会更好一些。

六年级《比例尺》说课稿

一、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为六年级下册的《比例尺》。这节课是在学生学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反比例的意义”后安排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有关地图、工程图纸的计算的基础。比例尺在生活中也有广泛应用,学好它也很有现实意义。

教学。

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更加明确比例尺概念的外延,加深对比例尺意义的理解。

(2)求实际距离。这是比例尺应用最常见的问题。因为北师大版不再用解比例的方法求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所以必须让学生运用比例尺意义,进行解答。

我分步出示题目,边出示边引导:“在一幅比例尺是1:6000000的中国地图,深圳到上海的图上距离是20.3厘米,深圳到上海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呢?”。提醒学生计算结果的单位名称,然后。

总结。

方法。

(3)求图上距离问题。有前面的基础,学生可以尝试着自己解答。所以这里教师出示相关条件后让学生自己解决。然后师生共同进行评价。题:“深圳到上海的距离是1218千米,在一幅比例尺是1:9000000的中国地图上,深圳到上海的图上距离会是多少呢?提醒注意单位统一。在这个基本运用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

(二)拓展延伸。为了拓宽知识面安排如下拓展练习。

(1)出示一张老师的照片(没有背景,纯人像),让学生猜测比例尺,然后讨论用什么方法求照片的比例尺。

(2)拿出准备好的中国地图,测算你的家乡到北京的实际距离。

解答这两个练习,既使学生加深对比例尺的理解和运用,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总结全课:开始老师拿的是比例尺吗?什么叫比例尺呢?它有什么用呢?这样照应了开头,解开学生心中疑团,也概括了主要内容。

五、板书设计:

板书反应出比例尺产生的过程,突出了比例尺的特点,便于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启发学生总结学习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建筑法律与法规心得体会范文(17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培养我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在思维和语言上都有积极的影响。在写作心得体会时,可以参考以下范文,以获得一些写作技巧和思路。近年来,我国建筑业

    居委会主任辞职申请书(实用17篇)

    辞职申请书是我们对过去工作的总结和对未来发展的规划,需要我们认真对待。这里有一些辞职申请书范文的链接,点击可以查看详细内容。尊敬的公司领导:。从xx年11月份至

    研发技术员工作总结(优秀23篇)

    技术工作总结是对过去一段时间内的技术工作进行概括和评估的一种方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技术工作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

    酒吧光棍节活动策划方案(模板22篇)

    策划方案是在进行某项工作或活动之前,经过全面考虑和综合分析,为了实现最佳效果而制定的一份详细安排。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成功企业的策划方案,从中汲取经验和教

    存量房屋贷款买卖合同(实用17篇)

    消费者在买卖中应该理性消费,根据需求和预算做出明智的选择,避免盲目跟风或被不良商家欺诈。最后,祝愿大家在买卖中取得丰硕的成果,收获成功和满意的回报。

    节能减排绿色生活心得体会(优质19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成长经历的一种回顾和反思,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改进自己。小编整理了一些写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参考,促进大家的思考和提高。

    初中生五项管理心得体会(精选17篇)

    心得体会是对思考和经验的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我、反思问题和改进方法。阅读以下范文,我们可以学到一些撰写心得体会的写作技巧和方法。为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

    观景心得体会(优秀14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下面是一些优秀心得体会范文的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视频成为了传

    六五环境日宣传工作总结(模板15篇)

    月工作总结是对工作目标的达成情况、工作方法的优化以及团队协作的评估的一种方式。在这里,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月工作总结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世界环境日期间是

    中国民风民俗心得体会(实用21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回顾自己的经历,总结经验教训,并更好地应对未来挑战。小编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内容丰富、观点独到,值得一读。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其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