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校教学管理制度 > 正文

小学科学课教学随笔(实用18篇)

时间:2023-12-01 02:16:13 作者:纸韵

范文范本是提高作文质量的重要工具,它能够让我们的作文更加规范、准确。以下是一些经典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思路和指导。

小学科学教学随笔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经历观察发现----合作探究----整理数据-----问题分析----推测验证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的方法,并通过连续测量深刻体会到水在自然降温中的规律。

在测量水温之前我与学生讨论和分析了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使学生明白科学探究是一个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的过程,只有掌握了方法后,学生测量水的温度时,才能比较规范和精确。一开始让学生测量四杯不同温度的水,目的是让学生熟练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同时要求学生小组之间互相提示、仔细观察,使学生测得的水温较准确。

在连续测量水的温度时,我觉得整体的教学效果不是很好,因为这个环节对学生可能是存在一定的难度,在课前没有充分考虑到在实验的过程当中学生可能会出现的一些状况,所以学生的一些操作没有得到良好的调控。学生测量都很认真,场面很热闹,测量、记录、交流.但学生们由于对温度计的使用还不够熟练,测量方法不够标准,时间的掌握上没有严格控制,还有一些小组的学生不能很好的进行小组合作。所以在实验的数据上出现了一些偏差,使有些学生不能很容易的从数据中总结出水在降温过程中的规律。

虽然我在实验前做了精心的布置,实验进行中及注意及时的观察纠错,但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有些学生不能坚持长时间的规范性的实验操作,不会从观察的现象中思考一些问题。这样就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这也是我们科学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去思考的问题即:如何在动手的同时引导学生去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课后策略:

科学课程在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时候,重点不在于科学知识体系的传授,而在于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的态度和探究的能力。三年级学生的科学探究主要以系统的观察为基础。在持续测量时,出现的学生操作不规范的现象,原因不是学生未掌握,而是与学生不太严谨的科学态度有关,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采取的是榜样引领和及时纠正的方式,帮助学生强化正确的测量与观察方法。

小学科学教学随笔

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活动是应当充满乐趣的,其中重要原因则在于课堂学习活动的不确定性,或者说课堂学习活动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当然真正意义上的动态生成应当建立在精心预设与学生主体的基础之上。否则,学生的学习活动也就毫无乐趣可言。

在学习《认识光》一课时,为了引导学生弄清楚“光是从哪里来的”这一问题,授课教师引导学生说出他们所知道的各种各样的发光物体,按理说这是一个极其平常的教学环节,但是授课教师却将这个环节复杂化了。

然而,教师课前指导得再周密,叮嘱得再细致,也总有漏洞出现,有那么一、两个学生出乎授课教师意外地说出了“荧光”和“星光”,结果可想而知,授课教师也就无法及时地用幻灯片来展示了。

实际上,没有展示或者无法展示学生回答的.内容并不重要,问题的关键是,这种对于学生的创造性回答与积极的思维活动不置可否的态度,将会对学生造成一种巨大的伤害。然而教师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她所关心的只是如何尽快地将教学活动引向自己的课前预设上面来。因此,也就注定了这样的课堂必定是死气沉沉、按部就班的,学生呢,也就在无所事事的状态中逐渐丧失了学习的快乐。

在学习《四季更替》一课时,授课教师在引导学生研究四季更替的原因之前,让他们猜测其中的原因,其中有一位学生回答说可能是因为地球自转的原因产生了四季变化,接下来,授课教师询问其他学生,“你们都同意他的观点吗?”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其他学生都异口同声地表示同意。

可当笔者看到那位授课教师的教学设计时,却发现了同学们之所以一致认为地球自转是产生四季更替原因的真正原因,教学设计上清楚地写着学生认为自转是四季更替的原因。既然有了这样的教学设计,那么在课前授课教师都对学生做了些什么,似乎我们也就可以想见了。

学生抱着这样的想法,是断然不敢提出公转的猜测了,更重要的是在后来的学习活动中,有好多次学生还真的认为地球自转才是四季更替产生的原因。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快乐,必须建立在积极的思维活动的基础上。也就是说,要让学生感到学习是快乐的,必须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必须让学生进入一种“灵敏的安静”(苏霍姆林斯基语)的状态。显然,授课教师的高度预设也就是控制课堂控制学生的目的追求是不允许学生拥有自己的思考的,授课教师这种绝对操控的结果是,学生变得真的不会思考了。

缺少了思考的课堂,学生从中是断然无法体验到快乐的。

在学习《日食和月食》一课时,授课教师独到的导入设计激发了同学们的参与热情。可是,当同学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时,授课教师却先后三次以“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为由,要求同学们“咱们先交流到这儿”,从而中止了他们正在从事的学习活动。授课教师的这种做法,也表明了他过于注重自己课前的预设,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或者说,教师只是关注于自己课前设计的活动能否顺利完成,却没有顾及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内心体验。

对教师来说,他讲课的内容与方法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值得肯定,学生也只有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况下才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这里的问题是,如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并且教师如何在兼顾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又能做到合理地引导学生向着预设的方向前进,对于教师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其最基本的一点就是教师应该合理地予以引导而不是一味地堵塞,否则,只能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的参与热情。

如此看来,如何切实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仍然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前最为重要的一个问题了,也仍然是需要我们去做与之有关大量的工作的。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随笔总结记录表5

教学。

反思(随笔)记录表姓名年级科目科学时间地点主题《温度与气温》教学反思教学反思(随笔)内容《温度与气温》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的内容。温度对天气的影响是很大的,是天气日历中很重要的一个记录数据。在三年级学习过温度计的使用和读数后,进入本课利用温度计测量气温,可以进一步巩固使用温度计的技能。同时明白,在同一时间里,室内和室外的温度是不同的,室外不同地方的温度也不同,同一地点,一天中的温度也在不断变化。要研究气温的变化,首先要明确平时所说的气温是在什么环境下测定的。

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比较容易。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主要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和思维习惯。为了规范科学实验,课前我就以复习的形式,让学生首先温习三年级时学过的关于温度计的知识。通过图片及实物温度的测量,以投影的形式,全班正确读数,强调如何科学地使用温度计读数。随后我让学生自己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试一试、测一测等方法掌握温度计的用法,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对于温度计的用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目的在于希望学生通过经历科学的探究过程,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诸方面都得到提高和发展。

在学过温度计的知识后,我将学生按照小组合作的形式,组长监督管理自己小组成员,测量并记录科学作业本中各个地点的温度。对于每个小组活动开展的范围,教师应提前做出规划,以免学生过于活跃,难以控制纪律。这样的引导下,孩子们可以认真进行实验,效果也非常明显,探究的兴趣也很高。本课中的另一个活动,通过测量同一个地点不同时间段的温度得出一天中气温的总体变化趋势,由于时间及管理上的限制,开展起来较困难。尽管课后我安排同学们回家自行测量记录,进行探究。但是,真正能够持续趋观察的同学毕竟还在少数。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孩子们不仅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让孩子们在知识和探究的相互作用下,科学学习得到了真正的价值体现。

小学科学教学随笔

中午饭时间到了,今天的午餐非常丰盛,有孩子们最喜欢吃的大盐水虾,分下饭菜后孩子们都津津有味的吃着,我们大班的孩子自理能力比较强,大部分的孩子都会自己剥虾皮,不过也有几个孩子不太会,我估计这几个孩子平时一定是家长代劳,很少自己动手吧。在我的引导下让这几个孩子也自己动手学着自己剥虾皮。忽然听到郭晶晶小朋友说:“老师,侯雨辰吃屎”,我走到她们面前,看看是什么情况,原来侯雨辰小朋友吃虾的时候没挑出虾线,虾线也就是郭晶晶所说的“屎”,我忍不住扑哧一笑了,还没等我开口说话郭晶晶又紧接着说:“吃屎有营养对吧”,她那一副认真的表情让我想到,平时教育幼儿不能挑食,并且讲解有关饭菜营养的知识,目的是让孩子们多吃饭不挑食没想到这帮孩子用上啦,让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摸了摸这两个天真可爱的小脑袋并告诉他们,虾背上的这条褐色的线叫虾线,吃虾的时候最好把这条虾线挑出来不吃。

通过这件事让我看到了孩子们稚嫩、可爱,同时也让我又进一步知道了做一个老师的职责,其实老师说的每一句话在孩子们幼小心灵中都是哲理,所以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平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让学生在鼓励中成长小学科学教学随笔

可能每一个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都经常使用“表扬”这一方法,或激起学生学习热情,或给学生更多自信,但表扬真的百用百灵么?表扬适合每一个孩子么?尤其是对于那些成绩不好,各方面都不突出的孩子,当表扬别的同学时,他们会鼓起勇气还是更加自卑呢?一个电视节目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不久前我看了中央电视台的一个谈话节目,特邀嘉宾是著名作家毕淑敏,她也是著名的心理咨询师,这期节目探讨的是“表扬与鼓励”。我一看这个题目,想“表扬与鼓励”不差不多么?看完节目我才发现自己想得多么肤浅,当我们表扬一个学生时可能是“你的字写得真棒!”但当我们鼓励一个学生是可能会使很多种情形,可能是“你真的练得很认真!”或是“你这个练字的方法真灵,真管用!”也或是“虽然你的字还不够好,可你的练字计划定得好极了!坚持下去!”等等。用一句话说,当我们表扬的时候,点到的大多是一些孩子的共性,而且更多的是孩子做事的结果。而当我们鼓励一个孩子时,他的个性,他独特的一面、他的努力的过程得到的肯定,对他而言,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更大。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一面。在节目前,毕老师还亲自做了一个试验,让四十名同学每人拿一片看起来完全一样的树叶,仔细观察,找到自己手中叶子的特点,然后再将这些叶子混开,同学们很快就找到了自己那片叶子。是的,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而每个人也都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做事情时思考、计划、方法等也不会完全相同。

从另一个角度说,当鼓励孩子时,可以帮助孩子认识他们自己的能力,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就他做的某件事进行鼓励,那么接收鼓励之后,他会干得更好更多。而表扬是一种有条件的爱,它所传送的信息是不利于树立孩子们的自信心的。

比如,当8岁的孩子自己洗了衣服,妈妈应该怎样鼓励他而避免弊端呢?妈妈可以说:“你自己把衣服洗干净了,叠好了,放好了。我真高兴,你自己开始动手做自己的事情了。”妈妈说上面的话着重于事情:衣服洗干净了,自己动手做自己的事情。妈妈并没有说儿子做得太好了,只是说他所做的事情,妈妈鼓励了儿子,而不是表扬他。区分表扬与鼓励的一个方法是:“你做得太好了!”这是表扬,“你做了这件事太好了!”这才是鼓励。

而且,不恰当的表扬还会造成事与愿违的结果。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挫伤孩子的自信心。在上面的例子中,如果你的孩子是个要求尽善尽美的孩子,你表扬他把衣服叠得很整齐,他会认为你在嘲笑他。他会想:我叠得不好。别人比我好叠得好。他可能因此而负气,从屋子里跑出去,一天不理你。你可能不明白为什么表扬儿子,他反而大发脾气,因为你还没有察觉儿子在和别人竞争。他认为自己永远比不上别人,永远达不到父母的要求。那么父母对他的表扬是在低水平的基础上,并未将他放在与别人同等的水平上进行评价。对此他会认为很伤他的自尊心,而且觉得父母是不公平的。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表扬与鼓励是有本质的不同的。首先,鼓励与表扬所针对的对象不同。被鼓励的学生包括那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也包括那些学习较困难的学生;而被表扬的则往往是那些学习较好的学生,所谓表扬先进就是这个意思。其次,鼓励与表扬的目的不同,因而做法也不相同。鼓励者往往是站在被鼓励者的角度,从促进其自身的进步出发,其做法是对学生的言行做出肯定性的评价,以促其继续进步。而表扬者往往是站在表扬者自己的角度,不但对学生言行的本身做出评价,而且明确表示自己的态度,以便让学生按照表扬者所示意的“标准”与“好恶”去行动。如有位同学的学习取得优异成绩,鼓励者的语言往往是:“考得不错,证明你的汗水没有白流,希望你继续努力!”而表扬者的语言则是:“考得好,我很高兴,我向你祝贺!”第三,鼓励与表扬所产生的效果不同。受鼓励的学生,不管是学习好的,还是学习困难的,他们得到的是成功的喜悦,是继续学习的信心,是前进的动力。受到表扬的好学生,则可能会从此骄傲起来,同时变得唯表扬者的好恶是从,而学习困难的学生,是难以得到表扬的。

因此一名教师,要懂得表扬与鼓励的不同效果,灵活运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只有这样,才会培养出个性飞扬的学生,成为一位成功的教师。

人们常说,对孩子要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我要说,对孩子要多表扬,更要多鼓励。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不足,制定自己的目标,感受到老师的肯定,在鼓励的春风里快乐成长!

作者邮箱:yuchen1122@。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随笔总结记录表1

教学。

反思(随笔)记录表姓名年级科目科学时间地点主题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反思(随笔)内容在本次活动中,我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出发,把学生“拉”进熟知的生活情景中,极大地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感觉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从而大大增加了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然后让学生通过操作实验发现新的现象,从而激发学生去积极体验和探索,体现了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习惯、科学认识和科学素养的宗旨。我设计的本课三个主要活动是这样的:

1、观察更多的物体是沉还是浮。首先让学生对桌上的材料进行预测。根据学生的预测和实验结果进行板书。让学生在进行比较的过程中进行自己的初步判断:物体的沉浮和它的大小、轻重有关,大的物体会怎样,重的物体会怎样等。

2、实验:物体的沉浮和它的大小、轻重有关吗?请学生再放入水中进行实验验证,汇报时,教师再次把学生的实验结果板书在黑板上,并让学生对比,结果学生得出:物体的沉浮跟大小、轻重又无关的结论。

3、再次进行实验验证跟大小、轻重的关系。控制一组变量,(轻重)研究大小,控制一组变量(大小)研究轻重。最终得到结论:轻重一样的物体,沉浮跟大小有关,在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大小一样的物体,沉浮跟轻重有关,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

从这三个活动的安排上来看,第三个活动是第二活动的发展,第二个活动又是第一个活动的发展。所以从这一点上看所开展的活动是按学生的思维发展循序渐进地展开,有认知上的矛盾冲突,有利于学生认识和思维的发展,这个活动的价值就比较高。

整个教学活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简入繁,层层深入,体现了教学的层次性,达到了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之成效。探究过程中学生充分运用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并通过讨论使学生不断地去思考,物体沉浮和物体本身大小、轻重的关系。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合作意识,以及尊重证据、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养成严谨求真的习惯,经历了“发现——否定——再否定――再发现”这样一个不断冲突、不断修正的科学探究过程,从而达到了科学探究的目的。

板书不够整洁规范;

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多样,不够精彩;

还有个别之处活动不够充分,有些急于求成等等,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都需要不断地进行改进。

小学科学教学随笔

水的对流是一种相对比较抽象的现象,如果不借助于其他的物体,学生很难看到具体的实验现象,也就很难理解水这一种进行热传递的方式。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尝试过使用木屑或者对流实验器来进行教学,但发现使用木屑等实验时间太长,而使用对流实验器虽然实验比较成功,但是因为这是一种非平常形式下的水的对流,学生并不能完全理解,而且实验的`准备工作和课后整理相当烦琐,在相邻两节课中间的十分钟,很难做完准备工作。在今年的教学中,我尝试着用高锰酸钾来进行实验,发现只要为学生提供1~2颗高锰酸钾,就可以轻松地化抽象为形象,教学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具体做法如下:

1.准备好酒精灯、石棉网、三脚架等实验器材,倒一杯冷水,架在三脚架上。

2.在冷水中投入1~2颗高锰酸钾固体颗粒,观察高锰酸钾颗粒在水中的位置,可以看到高锰酸钾颗粒划出一条紫线后就停留在杯子的底部,紫线也基本不动。观察半到一分钟左右,可以发现高锰酸钾的位置及形态基本没有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并推断此时杯中的水基本不流动。

3.用酒精灯加热。大约几秒钟的时间就可以看到高锰酸钾紫线由底部升起,缓缓上升,到达水面后转向外侧,继而改为向下运动,一直到达烧杯底部。就这样周而复始,水受热之后的运动过程在高锰酸钾的帮助下可以看得非常清楚,实验时间很短。而且由于采用烧杯作为实验器材,烧杯的形状与其他如水壶、锅等有类似之处,因此学生在理解了烧杯里水的运动后,也就理解了生活中其他地方的水热起来的情形。

实验的注意点:

1.高锰酸钾的用量宜少不宜多。

2.在实验中,如果放入的高锰酸钾颗粒超过一颗,或者在放入时导致出现很多条紫线时,要引导学生盯住最先升起的紫线,目光跟随一条紫线活动。

3.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运动,在看到的现象中理解紫线运动与水的运动之间的关系,又能在抽象的现象中分析其因果关系,从而真正理解对流运动。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随笔总结记录表7

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这个概念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己拨动尺子来探索,通过教学,学生也在短时间内准确找到了用力大和用力小的两种情况下拨动尺子,尺子所发出声音的变化和用眼睛看到的变化。目标很快达成。

第二个教学目标略有些困难,特别是听不同水位音高低变化的时候,学生很难判断。我把这个最难听出音高的实验放在最后来做,先做简单的不同大小铁片的音高变化规律,然后做琴弦的变化规律,再做铁钉的变化规律,通过这些例子无非是想让学生能。

总结。

出这些物体发出声音的高低的规律跟物体的大小有着直接的关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的能力非常强。总结出同样的物体,大物体发出声音低,小物体发出声音高的规律。

由此来判断不同水位高低的情况,学生大部分能推测出音高低的规律,但是真正听的时候其中有2个班的学生基础较好,大部分都能听出准确的音高变化规律,另1个班的学生只有一半的学生听出音高的变化,只有在我宣布正确的答案之后,让学生再次听仔细,学生才领悟,才听清楚变化的规律。由于没有铝箔和尼龙绳,这个听声比较音高的实验只能纸上谈兵,很可惜。

小学科学老师教学随笔

“朱老师,教室漂亮吗?”班中最调皮的林一帆把我的思绪拉了回来。

“是我们自己装扮的,我觉得还可以用千纸鹤拼出‘六一快乐’这些字,来庆祝大家的节日。”

“我觉得小星星和千纸鹤可以穿插着粘,这样不会太单调了。”

“对对对,还有,我发现用双面胶的话,以后会撕不掉的,用胶水粘的话比较容易撕下来,我建议用胶水粘。”

“朱老师,其实我们都能行的,呵呵。”

听到这些,一种异样的情绪油然而生,这是平常总是念在嘴里的那群不懂事的小家伙吗?一年前的他们,同样激动地盼望着“六一节”的到来,看着我忙忙碌碌地布置教室,他们顶多也就打打杂什么的,因此,直到这次“六一”前夕,我还是打算自己挥手大干一场,让学生帮个小忙,可事实上……他们的能力确实不容忽视。

仔细回想一下,曾经不也犯过同样的“错误”吗?!记得以前班中的黑板报多数是由我来画框架,然后让学生抄抄文章、涂涂颜色什么的,顶多让几个孩子留在旁边看看出板报的流程,有一次,突发奇想把这个“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交给了他们,看着他们写了擦,擦了写,心里又着急又烦躁,恨不得把活都揽过来。可最后还是忍住了,干脆来了个眼不见为净,嘿,等下午走进教室,那板报还真出得有模有样的呢!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创造能力,不要抹煞了孩子的这种能力,放手让孩子们去做,他们能创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不要压抑了孩子,又苦了自己!

小学科学老师教学随笔

通过几十年的科学教学与探究,我觉得上好科学课应该抓住这几点:

课前我给学生布置了预习的任务,每个小组都有明确分工,此时,他们是学习的主人,所以干劲十足。他们在课前准备试验材料时,在查阅相关资料时,会发现许多有趣的、搞不清的问题或者许多新奇的事,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很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很想知道个究竟。学生天生就好奇、好动,这些实践对他们最有吸引力和凝聚力,所以课前预习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径。

实验过程前对教学资源的筛选、加工、处理,能反映出一个老师驾驭课堂的基本功。

什么是科学?恩格斯说:“科学就是用理性的方法去整理感性的材料”。而学生的现状是掌握的“理性的方法”不多,层次不高,往往是简单地用经验去对待生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我们的教学任务就是在他们现有的基础上、通过探究的实践养成他们用“理性的方法”对待生活、解决生活中面临问题的习惯,逐步丰富和提高他们的“理性的方法”。我们的教学实践,包括设计每个环节,选择每种材料,采取每一种教学方法,都要从这里出发来考虑,都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实施,这就是教育观念的转变,是解决“怎么教”这个问题的出发点。特别是我们科学老师,有时我们要的材料没有,只能自己用土办法解决,只能自己在生活中随时注意处处留心,有时办法简单,学生容易找到身边的材料,实验效果反而更好,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用教材教,教材只是一个范本,一个载体,只要能过滤,我们可以用不同的实验方法分离,只要有效,就能达到我们所要的目标。

前苏联心理学家提出了活动内化的理论和皮亚杰等的.建构理论都指出学生基于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进一步升华,这就要学生亲自去观察、操作、记录……学生必须亲身经历、才能得到他应该得到的东西。

看来,科学课究竟怎么教,具体方法固然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中:紧紧抓住学科的基本目标去设计教法。最关键的要把握两条:根据学科和内容的目标确定教学的基本思路,思路一偏,整个课就错了方向;根据教学的基本思路找准训练重点和最有训练的内容。沿着这个路子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一定能收到满意的,理想的效果的。

小学科学老师教学随笔

通过几年的科学教学与探究,我觉得上好科学课应该抓住这几点:

课前我给学生布置了预习的任务,每个小组都有明确分工,此时,他们是学习的主人,所以干劲十足。他们在课前准备试验材料时,在查阅相关资料时,会发现许多有趣的、搞不清的问题或者许多新奇的事,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很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很想知道个究竟。学生天生就好奇、好动,这些实践对他们最有吸引力和凝聚力,所以课前预习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径。

实验过程前对教学资源的筛选、加工、处理,能反映出一个老师驾驭课堂的基本功。

什么是科学?恩格斯说:“科学就是用理性的方法去整理感性的材料”。而学生的现状是掌握的“理性的方法”不多,层次不高,往往是简单地用经验去对待生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我们的教学任务就是在他们现有的基础上、通过探究的实践养成他们用“理性的方法”对待生活、解决生活中面临问题的习惯,逐步丰富和提高他们的“理性的方法”。我们的教学实践,包括设计每个环节,选择每种材料,采取每一种教学方法,都要从这里出发来考虑,都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实施,这就是教育观念的转变,是解决“怎么教”这个问题的出发点。特别是我们科学老师,有时我们要的材料没有,只能自己用土办法解决,只能自己在生活中随时注意处处留心,有时办法简单,学生容易找到身边的材料,实验效果反而更好,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用教材教,教材只是一个范本,一个载体,只要能过滤,我们可以用不同的实验方法分离,只要有效,就能达到我们所要的目标。

前苏联心理学家提出了活动内化的理论和皮亚杰等的建构理论都指出学生基于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进一步升华,这就要学生亲自去观察、操作、记录……学生必须亲身经历、才能得到他应该得到的东西。

看来,科学课究竟怎么教,具体方法固然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中:紧紧抓住学科的基本目标去设计教法。最关键的要把握两条:根据学科和内容的目标确定教学的基本思路,思路一偏,整个课就错了方向;根据教学的基本思路找准训练重点和最有训练的内容。沿着这个路子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一定能收到满意的,理想的效果的。

小学科学教学随笔

三年级科学作为小学科学课的起始年级,学生们对这门课充满了好奇心。而科学课作为一门实验新课程,它是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研究性学习中保持或发展儿童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其转化为学习的问题。

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价必须伴随于教学过程之中。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必要的,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的评价。

总之,通过开展科学课堂观察评价,强调了对科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重在学习过程,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重在亲身参与探究性实践活动获得的感悟和体验,重在学生的全员参与,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这样的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它不是完成某种任务,而是一种持续的过程;这样的评价旨在发展,是为学生服务的;这样的评价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建构个体发展。最终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科学素养的养成和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

作为学生科学探究的引导者,在课堂上我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探究目标,寻找达到目标的最佳教学方法,通过引导、激励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进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我觉得只有这样,教会学生探究的方法学生才有兴趣进行科学课的学习活动,他们才能在自己的探究活动中去发现和领会科学的乐趣,如在学习蜗牛一课时,课余我让学生抓蜗牛,课堂让学生观察蜗牛的身体和爬行,学生通过观察知道了蜗牛的身体有头部、腹部、尾部三部分。头部有两对触角,长触角上有一对眼睛。蜗牛是用它的腹部爬行的,蜗牛的腹部就是蜗牛的足,蜗牛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是因为它在爬行中留下黏液。这样学生产生成就感,增强了学习科学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自信心。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了,那么接下来的学习过程将会是一件很愉快的事。通过一个学期的.小学科学教学,我深深体会到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老师一句激励性的评语、一个充满爱意的眼神、一个鼓动上进的动作;都会对学生的学习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例如,我在教《神奇的水》一课时,我向学生提问:“如果老师将手中的纸巾放入红色的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纸巾会被融化”,“纸破了”,“纸不见了”,“水会沿着纸上升”等等,尽管学生们是根据自己的想象去回答问题的,并且有的学生回答的问题并非正确,可我仍适当的给他们一些鼓励性的评价,并进一步引导他们去耐心观察和试验,来得出正确的结论。

通过对学生的评价,让同学们在积极、愿意探求新知识的心情来学习。不但使学生自主参与,而且使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不同见解,树立了自信心,同时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把课堂变为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舞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初中科学教学随笔

初中科学牵涉面比较广,所以在教学中要时常反思。下面是本站小编精心为你整理初中科学教学随笔,一起来看看。

《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理科课程,综合了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的有关知识,内容多,知识面广,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内容的整合和联系,要从自然界整体性的存在和变化过程中看待每一个知识内容,从而理解科学原理的统一性和普遍性。那么,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是引导、激发和深化学生活动的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三种角色是在师生互动中实现的,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架,为他们的活动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引导学生投入到活动中去,并在活动中支持他们的各种尝试。

《科学》的本质是科学探究,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提出问题、建立假说和猜想、制定实验计划、获取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怎么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让他们把被动的学习转化为主动的学习呢问题情景的形成是整个探究活动的起因,问题得出的好坏与否,将决定着探究活动的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它将决定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因此,问题的提出是课堂探究能否顺利完成的前提。由教师引导,创设问题情境,可以直接切入主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产生一种探究的动力,支持他们不遗余力地自已去探索。如:在讲解“物质溶解性”时,教师可以先问学生:在一定量的水中,不断增加蔗糖,蔗糖是否都能溶解呢又如:把两个鸡蛋分别放进装有水和醋的杯子中,鸡蛋会下沉还是上浮呢学生一般都会回答下沉,然后教师做演示,发现鸡蛋在水中是下沉的,而在醋里的鸡蛋先是下沉,蛋壳表面产生大量的气泡,然后会慢慢上升,最后浮在液面上。学生对这一现象感到奇怪,产生了探究的欲望,心里就想要了解两者的区别。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通过实验现象可以引发很多问题。如:在讲解“物质变化’’时,事先准备好澄清的石灰水,然后让学生用嘴通过玻璃管向里面吹气,学生发现‘‘水”变得白色浑浊不清,学生看到明显的颜色变化会产生极大的兴趣,想要问明白其中的道理。要留意学生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细心呵护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观察、思考身边的自然现象,引导他们自觉地提出疑问,激发探究的兴趣。

另外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听学生说:能听懂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例题和相关知识,但自己做题时却无从下手,也就是不知道应用哪些概念,定律等。有时勉强应用某一知识,但并不了解应用这些知识的根据,方法和目的。这就说明学生没有真真地理解、弄清、概念规律的来龙去脉。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例题的时候,不但要教给学生解题的方法,步骤,更重要的是把解题过程中大脑是如何进行思考的,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了解教师解题过程中是怎样思考的。如:思考什么?思考的方向对不对?如果不对,怎样调整方向等一系列思维的方法。把教师内隐的思维过程展示在学生面前,有利于学生解题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时刻记住培养学生学习科学“思”与“问”相结合的好习惯。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充分指出了学与思的密切辨证关系。告诫大家在学习中要重视积极思考,才会有收获。科学课程并不象有的课程那样,记住几个概念,几条结论就能解决很多问题,仅仅靠死记硬背,生搬硬套是行不通的。科学不是看懂的,也不是听懂的,是想懂的。科学内容来源于自然现象及生活实践,是研究自然规律的,光靠死记硬背没有多大用处的,必须深入理解,弄清、概念规律的来龙去脉。

总之,科学课是一门全新的综合性学科,我们不能仅仅把学习科学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唯一内涵,更重要的是要全面地把科学课理解为一种特殊的探究自然的活动,这也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科学素养的过程。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去尝试、去体验,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意识和应用能力。

学教学反思的十个“着力点”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实践的过程。但繁忙的日常工作和各自的狭隘经验,极大地影响着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理论视野,使教学成为开始时承袭他人、后来重复自己的一种机械运动。如何走出这一怪圈?教学反思犹如一位向导,引领教师走出机械运动,走向专业发展。而找准教学反思的十个“着力点”,是教学反思成败的关键。

1、反思成功预设。

课前教师精心预设,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资料、备练习、备可能出现的意外等为课中有效生成。反思成功预设就是将达到预设目的、引起教学共振的做法,如巧妙的新课导入、形象贴切的比喻、合理的时间分配、机智灵活的回答、典型新颖的案例、默契的合作交流、精辟的归纳概括、完美的课堂小结等精彩片断回放、记录,以备后用、改进提高。

2、反思失败之处。

课堂教学复杂多变,难以准确无误地预设,教师也不是圣人,不可能保证每堂课不出一点失误:预设目标脱离学生实际,不成功的演示实验,处理不当的重点难点,安排不妥的教学内容,某种原因对学生积极性的挫伤,讲到某问题时被卡住,教具准备不充分,表达不清、令人费解,举例不当等。而我们就要反思这样的失误,引以为戒。

3、反思教学方法。

讲授、演示、探究、体验、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客观上没有优劣之分,只有教师选用是否恰当之别。选用什么样的教法、怎样指导学法,取决于教师的理解、领悟、驾驭、实施能力,因师、因生、因时、因教学内容有很大的不同。教师可以不断探究、反思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4、反思教学机智。

课前预设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学生思维活跃,不可能总被老师牵着走,冷不丁冒出一个你怎么都想不到的问题、突然间闹个恶作剧等,都需要教学机智。不回避又合理巧妙地解决问题,教育影响往往更大。

5、反思学生表现。

个性迥异的学生带着各自独特的知识和经验走进课堂,常常会有令人拍案叫绝的见解,拓宽教师思路。另外,学生的失误、偏差、疑问、困惑,是真实的思维过程,反映了构建知识过程的障碍。教师应从课堂发言、提问、讨论、练习、作业、检测、考试等过程中,寻找学生表现出困难的蛛丝马迹,整理记录,对症下药。

6、反思教学细节。

老子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对教学细节的处置,蕴含、折射着教师的教育理念、文化底蕴、教育策略和人格魅力。提出问题指向不明,“误导”学生;认为“拖堂”是无足轻重的“小事”;教师“是不是,对不对,就是说,什么”等简单、低层次问题,看似活跃的课堂,其实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还有“啊、啊,嗯、嗯”等口头禅,频频看表,摸鼻尖、摸嘴唇等小动作,教师的“美丽”因此而打“折”……这是师生共同的遗憾。

7、反思媒体运用。

成功的多媒体运用有利于学生展开联想,将原来说不明白的问题说明白,难以观察、体验的知识或现象让学生直观感受,将静态的对象变为动态发展的对象,并留给学生探究和交流的机会。但并不是所有的多媒体运用都能做到恰到好处的。

8、反思板书设计。

运用书面语言、画图、记录表等形式将教材内容分类、编码、重组,提纲挈领地展示给学生,便于理解、掌握。板书不是教材内容简单的缩写摘录,而需要对教材内容高度精炼和浓缩,根据知识间的内在逻辑层次、因果关系,短小精悍地呈现出来。

9、反思习题设计。

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训练。但大量机械、单一的常规练习,学生学会的只是“复印”知识,高分低能。新课程强调训练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因此,常规练习要适量,问题设计应有开放性,富有新意、真实生活气息的问题应更多进入课堂。

10、反思再教设想。

经过上述全面回顾、反思,找到实际与预设的差距,最后进行必要归纳取舍,对原预设修改完善、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使课堂教学走上高效循环之路。

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听学生说:能听懂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例题和相关知识,但自己做题时却无从下手,也就是不知道应用哪些概念,定律等。有时勉强应用某一知识,但并不了解应用这些知识的根据,方法和目的。这就说明学生没有真真地理解、弄清、概念规律的来龙去脉。

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例题的时候,不但要教给学生解题的方法,步骤,更重要的是把解题过程中大脑是如何进行思考的,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了解教师解题过程中是怎样思考的。如:思考什么?思考的方向对不对?如果不对,怎样调整方向等一系列思维的方法。把教师内隐的思维过程展示在学生面前。有利于学生解题思维能力的培养。

科学教学随笔

“老师,我的黄豆开花了,你看呀!”上课前我提前去教室,一进教室就被一个小女孩喊住,并兴致勃勃地拉着我去看她刚开花的黄豆。随着我身后的是一群孩子,他们见我去看刚开的黄豆花,纷纷向我作汇报,一个男生还把边上长势茂盛的凤仙花捧过来让我看。

“我的凤仙花长得这么高了。”

“老师,我第一次种的花死掉了,现在种的还很小了,什么时候才能开花呀?”

“我昨天发现我的凤仙花好像有一个花蕾,快开花了。”

“老师,我没种凤仙花,我种的是黄豆,它长这么高了。”

……。

孩子们一边说着还一边比划着,一个劲儿地要把自己种植物的发现告诉我,让我分享他们的收获与快乐。

这是《植物》单元上好种一棵凤仙花后的一个多月。这一段时间,由于植物生长需要时间,我一直让学生课外观察的。他们也每隔一段时间向我汇报一下,让我分享他们的喜悦。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标准》)。探究是一种实践的过程,一种体验的过程,也是发现和创造的过程。当学生们在种凤仙花的过程中就是在体验在经历这一探究过程,这期间蕴含的不仅仅是科学知识,更是一种对生命的热爱的积极情感,而我也正是想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是一个过程,不仅仅是一个最终的定论。

小学科学教师随笔

1.教师自身要充分准备(深入教材,吃透教材,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教师要做好每一次“下水实验”)

3.实验规则要提前建立

(1)实验小组合作规则

每学期开学初,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

学生的分工定期轮换一次,让学生在尝试不同的角色中锻炼不同的能力。

(2)汇报交流倾听规则

4.指导学生规范实验操作

(1)学生认识仪器,知道使用方法。

很多仪器的使用有着严格的操作方法及要求。例如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有很多要求,如液泡不能碰到杯底和杯壁,不能将温度计拿出水面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相平等。

(2)教师规范演示,不做反面示范。

(3)学生明确目的,自觉进行实验。

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实验效果就会很好。如《比较水的多少》学习量筒的方法,问学生,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量筒?通过讨论,学生知道量筒的用途非常广泛,那他们在学习它的.使用方法时会更加的投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提高实验的效率。

(4)教师巡视实验,确保有效进行。

学生小组实验并不意味着我们采取了“放羊式”的教学模式,这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甚至特发事件,以免造成课堂的混乱。

3.指导学生规范实验记录

方法很多,除了文字以外,用一些符号、图画、简单的词语进行记录

记录大部分可以用科学作业本里的记录单,如果作业本里的记录单不合适,教师就要自已设计实验记录单。

在汇报交流后,教师要让学生对部分记录不规范的记录进行修改。

4.指导学生规范材料整理

玻璃仪器,要轻拿轻放,石棉网加热后不能用手碰,必须用夹子夹取放到指定的地方。实验完毕后,材料的整理也是一种学问。合作较好的实验小组进行表扬,激励学生规范地整理材料。

科学教学随笔

在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电磁铁》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紧扣新课标要求,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按照这样的理念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充分地经历“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制订计划——分组实验——得出结论——交流评价”这一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理解科学概念。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在研究电磁铁南北极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充分放手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计划、自己的想法自主探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并且给学生们适当的引导。让学生感受到老师也是他们中的一员与他们共同观察。这样学生就有浓厚的兴趣想要成功、想要发现别人没有看到的现象的愿望,所以探究的热情也就异常的高涨。学生在分组活动时,观察、探究的很仔细,提出了很多我都没有想到的问题。每发现一个问题他们都会很兴奋的告诉我,让我参与到他们当中,在他们发现的问题中有很多缺少研究价值的,这时我也没有加以阻拦。而是引导他们发现其它有价值的问题,充分保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自己的经历、自己的成功。

在教学中,我尽量不过多地干扰学生,也不领着学生一问一答得齐步走,直奔结论,而是把有结构的材料交给学生,让他们尽可能地发现各种现象和规律,经历像科学家那样去认识事物的探索过程。比如在教给学生铁钉电磁铁制作方法后,我就把准备好的导线、铁钉、电池、大头针发给学生,让他们动手制作电磁铁,制作好后玩一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了“通电产生磁性,断电磁性消失”、“电磁铁两端吸的大头针多”等现象,从而引发新的问题:磁铁两端磁性最强,一端叫南极,一端叫北极。电磁铁有没有南北极呢?使他们产生自主活动的冲动,激起了探究的欲望。接着,又发给学生指南针,进行电磁铁南北极的研究,从而使研究引向更深一层。

在本节教学中,我采用了合作探究的方法突破本节的难点。比如在设计电磁铁南北极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时,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智力挑战性的活动。让学生把所有的不可变因素准确的讲述出来是比较困难的,在实际教学中,学生通过小组内的交流与合作,班级内组与组之间的相互补充,竟然完整的探究出来,这不仅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惊喜,更重要的是为下一节课“电磁铁的磁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听会忘记,看能记住,做才能会,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为学生创造了动手做的机会,给了学生尽量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科学探究。整堂课探究氛围浓郁,较好地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增强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科学教学随笔

学生们纷纷举着小船来上课(这是《沉与浮》单元的最后一课《造小船》)。课前我已布置好造一艘小船了,这节课是要来比一比各自的小船:哪艘运得多。

我把装的物体分发到每个小组,先小组里比一比,选出一艘船来代表小组比赛,看着学生兴致勃勃地试着小船,我也观察到几个细节:

“不行,不行,船漏水的。”这是第八小组里的学生在喊道。“把它用透明胶粘一下。”说完,小组里其他成员早就帮起了忙,小船一下子改进好了。

“你放慢点,两边都要放,要不船会倒了,水就会进去了。”这是第五小组在试小船。“为什么要在船的两头一起放货物?”我问道。“因为放了一边,小船容易倒,要进水的。”“是啊,我们刚才就是这样,小船沉下去了。”原来他们是经验之谈。

“老师,借块干抹布。”“用来干吗,是不是不小心把水溅开来了?”我边问边把抹布交给第七小组的同学。“不是,我们小组的男生放小船的时候太重太快了,把小船翻了,全湿了。”“湿了没关系啊,我们的船是用铝片做的,不怕水。”我有点好奇,因为其他小组放的时候也有学生会不小心弄翻了湿掉。“但是船舱里湿了,有水滴,货物也全湿了。这样有水的,就比原来要重了,可能会有影响的,船更容易沉了呀。”哦,原来这样,看他们小组是求胜心切了,不过还真够细心的。

……。

看着学生们试小船、改进小船,发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在亲自动手研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才是具有真正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科学探究的过程是一种实践的过程,是一种体验的过程,也是一种发现和创造的过程,看学生造小船,我也深切体会到:科学不是一个定论,只是一个过程。

科学教学随笔

台湾魔术师刘谦在央视2009年春晚亮出绝活后,一时风光无限。不少网民开始疯狂追捧这个眼睛亮亮、嘴角常挂几丝坏笑的年轻人,并对他的一切充满好奇。其实魔术成功的奥秘和道具密不可分,还有给人印象特深的是魔术师的一双灵巧的手。由此我想到了我们小学科学课,我是一名小学科学课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仅靠实验室里的配备仪器来上科学课是有一定局限的,为了上好科学课,吧学生带进神奇无比的科学探索殿堂,我也和魔术师一样有一只装着可以充当实验材料的“百宝箱”和一双和魔术师一样的“灵巧手”。

说它“百宝箱”,其实是一只半米来高、近半米宽的木头箱子,其貌不洋,里面装的东西更是普通,有空牙膏皮、消毒筷的纸套、一次性桌布、一次性注射器、香皂的包装盒、玻璃小药瓶、铝箔药板、空的易拉罐、小木板、泡沫板……。

“百宝箱”里的东西在他人眼中可能是垃圾,但在我心里它们是宝贝。只要经过我一双“灵巧手”摆弄,它们就变成了一个个启迪智慧、点燃自信、培养志趣的小精灵,使科学课课堂成了师生享受成功、共同成长的乐园。

我领着同学们用香皂包装盒、废弃胶片、线头、小石子制作太阳高度测量仪;利用一次性桌布、透明胶制作“孔明灯”;让消毒筷纸套卷曲成“纸龙”探索空气占据空间;用小药瓶装不等量的水听声音高低,研究它在水中的沉浮;把晒干的菜籽、稻谷、芝麻、小麦装进铝箔药板中成了种子标本;……。

同学们看见自己的“孔明灯”冉冉升空,玻璃药瓶中不同液体在热水中徐徐升高,卷曲的“纸龙”经口一吹,鼓胀伸值,一块块易拉罐皮在水中沉浮自如,同学们欢呼雀跃,眼中闪着智慧的光。

每学期开学的第一节课,给同学们一半时间自由阅读新课本,找找自己最喜欢的内容。另一半时间由我为同学逐一介绍每一课应准备的物品,不外乎有一棵白菜、一段线、一杯加盐的冰块、一只蜗牛、几粒蚕豆……。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参与实验准备,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对要研究的物品了解更全面,积累了许多感性认识。例如:捉蜗牛时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找蚕豆时知道了蚕豆的用途和味道等等。

现在,不但我有一只“百宝箱”和一双“灵巧手”,而且我的学生也都有一只“百宝箱”和一双“灵巧手”。课后,一家三口共同观察饲养的小金鱼、乌龟、小猫、小狗的生活习性;同栋楼的孩子用自制的观星箱寻找星座、观察记录月相;指导父母认识植物的蒸腾作用等。同学们不但自己学科学兴趣浓,还带动身边的人加入到探索大自然奥秘的行列。

相关范文推荐

    汽车车位出租合同(模板19篇)

    汽车是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它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提升了生活品质。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汽车总结案例,以便大家在写作时有更多的借鉴和参考。合同编号:_________

    平安建设述职报告(优质22篇)

    这是一份关于我们在工作中付出和取得成果的正式总结,可以用来展示我们的能力和努力。以下是我为公司撰写的述职报告,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一是树立为民服务宗

    电梯维保检讨书(热门22篇)

    检讨书不仅是一种自我反省的形式,更是一种道德修养的表现。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写一份检讨书,下面是一些范例供大家阅读和学习。甲方:乙方:为明确甲乙双方的权利和

    员工有病写申请书(优秀21篇)

    申请书的成功与否往往会影响到我们的个人发展和机会获取。阅读这些申请书,了解他人的成功经验和突出之处,能够帮助您在撰写申请书时更有针对性地展示自己。尊敬的领导:随

    学术推广心得体会总结(实用20篇)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我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一、引言:啤酒是一种广受欢迎的饮品,因其独特

    商务谈判与沟通技巧的心得(模板19篇)

    我们不断经历着各种各样的事情,对这些经历加以总结和概括,可以更好地指导未来的行动。通过阅读下面的范文,我们可以对心得体会的写作方式和技巧有一个更直观的了解和认识

    以上是我的心得体会(实用20篇)

    写心得体会是一个提炼和梳理思维的过程,通过文字记录可以更好地整理和表达自己的思考和观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发和借

    培训心得体会民宗及收获(实用24篇)

    培训心得体会是在参加培训活动后,对所学知识、技能和经验进行总结和反思的一种表达方式。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优秀培训心得体会,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停止供货协议书范文(23篇)

    供货的效率和准确性对于客户的满意度和企业的声誉有着重要影响。供货是指供应商向客户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过程,它是商业活动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我们需要找到可靠的供货商

    财务安全隐患自查报告(优质17篇)

    自查报告是对自身工作、学习情况进行全面检视和总结的一种书面表达方式。以下是一些成功的自查报告范文,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思考和创新意识。5月1日和2日,我们学校对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