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毕业论文范文 > 正文

论文中的外文文献(优秀15篇)

时间:2023-11-20 08:54:15 作者:BW笔侠 论文中的外文文献(优秀15篇)

范文范本是指一种示范性的文章或作品,它可以为我们提供写作方向和参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一些范文范本,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

法学博士论文中的文献研究的写作论文

摘要文献研讨(literaturereview)是法学博士学位论文的一个主要有些。这篇文章企图讨论怎么进行文献研讨的写作,指出值得注意的疑问,为法学研讨写作供给学习。

文献研讨(literaturereview)构成法学博士学位论文的一个主要有些。其意图是为所进行的研讨供给布景和写作意义。但并非一切的博士论文都需求格外写出文献研讨这一章。但每一个作者都需求征引别的文献,阐明自个著作跟别人著作的之间的联系。这篇文章企图讨论怎么进行文献研讨的写作,指出值得注意的疑问,为法学研讨写作供给学习。

文献研讨通常指的是,对现有文献进行解释和综合剖析,并独立成章,坐落博士论文最初有些。此刻,作者仅仅对现有文献进行总结和剖析评价,但没有开始论说作者自个提出的观念。此外,文献研讨还可所以,论文全文所进行的使命,以证实所研讨的疑问与之前的研讨是啥联系;或一个从头阅读与作者研讨范畴有关的文献的时机。文献研讨使作者可以了解文献;并在论文的论说中起着主要效果。具体而言,文献研讨效果可以表现为,1.树立讨论渠道;2.指出疑问;3.在质疑中为自个的价值辩解;4.对比别人的观念和研讨;5.综合剖析别人的著作;6.阐明研讨所抵达的程度。第6点是值得注意的。该点提示论文作者需求表现出,作者对文献研讨的全部和深化的程度。这么,作者才可以发现自个的标题。对现有文献的研讨可以帮助咱们愈加精确地界定出研讨的规模和内容。

文献研讨需求询问的是,作者论文具有啥意图和方针、成果,经过啥路径/办法/战略,以及现有文献与研讨疑问是啥联系。文献研讨需求答复的是,为啥这一标题是主要的;还有谁认为它是主要的;有谁现已研讨了该标题;有谁现已做了跟作者类似的研讨;啥资料可以被用于作者的研讨;在现行研讨中存在啥缺乏;谁将会使用作者的研讨成果;作者的研讨将会被用于啥用处;作者将会有啥奉献;作者将会答复啥具体疑问。

作者可以挑选在文献研讨的最初进行有关术语的界说。要害术语的界说是很主要的。界说将会引导读者怎么去了解作者的文章。便是是大家很熟悉的术语也需求界说,因素是这些术语也许具有不一样的意义。

其间一种明白的表达方法是,接着第二段可以开始对该范畴进行总结,将观念分为两派。可以直接写明“文献”两字,让读者知道这是一个总结。当然,在此之前还可以增加一个对该文献研讨的简要介绍,使读者预先大致了解文献研讨的架构和内容。

文献研讨表现了作者的研讨才能,其间包含作者对布景理论的专业水平,以及对该标题有关常识的了解程度。博士论文通常请求作者对该标题具有具体全部的常识。这么才可以总结出该范畴现在研讨的缺乏的地方。全部了解杂乱众多的资料是需求很长时刻的。但作者假如挑选正确的办法去了解,那么是有也许到达这个方针的。要害的地方是,作者需求识别不一样的办法和理论路径。作者可以试着先设想出自个的观念和路径,这么可以挑选出跟作者自个著作具有直接影响的六个以下的主要专家。

尽人皆知,博士期间请求作者对该范畴有一个全部的常识。可是对比少人会注意到,论文有必要有一个挑选资料的过程。照顾到一切人的研讨是很艰难的,其间需求抛弃某些作者的研讨。

学位论文的作者有必要明白标明,他们挑选了具体哪些资料,并解释为啥要这么挑选。作者还需求阐明,不准备写啥,以及其因素。在一切可以获得的资猜中,作者应当做出一个有说服力的挑选。其间一个理由可所以,这些作者的著作与本作者的研讨联系不大。欠好的比如是,作者的理由仅仅是,因为个人精力有限,所以不可避免地疏忽了一些主要人物的观念。对比好的方法是,文献研讨清晰标明,做出了啥类型的挑选,且为啥,其间包含啥有关资料被疏忽,且为啥。

要害窍门在于,明白清晰地界定论文的研讨规模。文献研讨对该规模的清晰界定,可以让文章具有说服力。且作者现已清晰指出文章所涵盖的关键,因此读者就可以遵从作者的逻辑思路。

在总述文献时,要记住,不要让它成为仅仅是对别的文献的一个总结,而是应当具有批评性。在收拾文献的过程中,论文作者的写作应当是具有建设性的,需求表达作者的观念和对该范畴的诠释。批评性并不等于持有相反观念。需求识别的是,该文献是布景资料仍是对立观念?假如该文献仅仅供给布景资料,那么作者并不一定要对立它。

事实上,作者需求将他自个著作与别人著作联系起来。作者需阐明在该范畴中存在哪些争议,但不需求阐明只要作者一个人持不一样观念。作者可以阐明,他的观念是遵从大多数人的观念,仍是少数人的观念。

更主要的是,在批评性地看待现有文献时,作者需求界定呈现有文献缺乏的地方。对该缺乏的地方的界定是为了作者论文下文可以进一步阐明将怎么补偿这些缺乏的地方。文献研讨需求阐明,现有研讨的缺乏的地方与作者研讨意图之间的内涵逻辑联系。

总归,文献研讨需求对该范畴的资料进行全部了解和具体研讨,但也需求对资料挑选的规模进行界定和阐明理由。文献研讨的一个主要意图在于指呈现有文献的缺乏。作者的论文即是企图补偿该缺乏的地方。

参考文献:。

[1]rowenamurray,howtowriteathesis.牛津:牛津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硕士论文中的外文参考文献只能是英文么

1、从主题出发寻找外文文献。

首先可以结合论文的主题来寻找外文文献,这种方法在本质上就是从主题出发寻找资料,只不过目标是外文资料。例如,您写的论文是关于“电脑犯罪”的,那么你搜索的外文关键可以是“computercrime”或者“cybercrime”。

2、从关键词出发寻找外文文献。

从关键词出发寻找外文文献的做法和上述主题出发寻找外文文献的方法与技巧基本相同,只不过设定的检索词多一些而已。一个论题下会有很多关键词,因此您可以从这些关键词出发寻找外文文献。例如,您的论文主题是“刑讯逼供”,这个主题下又“刑事证据”“非法证据”等关键词,您可以从这些关键词出发寻找外文文献,这样的话,检索的面将更大,能够寻找到更多的外文资料。

3、从他人著作中转引外文文献。

从他人著作中转引外文文献是一种捷径。例如您写的论文主题是“绿色采购”,那么您可以购买一些关于“绿色采购”的学术专著,这些专著中肯定包含很多外文文献,您可以直接拿来作为自己的外文注释。当然,严格来说,这样的方法是不规范的,因为这种学术态度不严谨。当然这是捷径,您可以采用一下,想必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论文中的参考文献

1、文后参考文献的着录规则为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着录规则》,适用于“着者和编辑编录的文后参考文献,而不能作为图书馆员、文献目录编制者以及索引编辑者使用的文献着录规则”.

2、顺序编码制的具体编排方式。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一种文献被反复引用者,在正文中用同一序号标示。一般来说,引用一次的文献的页码(或页码范围)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列出。

格式为着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页码(或页码范围)”.多次引用的文献,每处的'页码或页码范围(有的刊物也将能指示引用文献位置的信息视为页码)分别列于每处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处,置于方括号后(仅列数字,不加“p”或“页”等前后文字、字符;页码范围中间的连线为半字线)并作上标。

作为正文出现的参考文献序号后需加页码或页码范围的,该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作上标。作者和编辑需要仔细核对顺序编码制下的参考文献序号,做到序号与其所指示的文献同文后参考文献列表一致。另外,参考文献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准确无误。

把光标放在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在菜单栏上选“插入|脚注和尾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点击“选项”按钮修改编号格式为阿拉伯数字,位置为“文档结尾”,确定后word就在光标的地方插入了参考文献的编号,并自动跳到文档尾部相应编号处请你键入参考文献的说明,在这里按参考文献着录表的格式添加相应文献。

参考文献标注要求用中括号把编号括起来,以word2007为例,可以在插入尾注时先把光标移至需要插入尾注的地方,然后点击引用-脚注下面的一个小箭头,在出现的对话框中有个自定义,然后输入中括号及数字,然后点插入,然后自动跳转到本节/本文档末端,此时再输入参考文献内容即可。

在文档中需要多次引用同一文献时,在第一次引用此文献时需要制作尾注,再次引用此文献时点“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选“尾注”,引用内容为“尾注编号(带格式)”,然后选择相应的文献,插入即可。

论文格式要求参考文献在正文之后,参考文献后还有发表论文情况说明、附录和致谢,而word的尾注要么在文档的结尾,要么在“节”的结尾,这两种都不符合我们的要求。解决的方法似乎有点笨拙。首先删除尾注文本中所有的编号(我们不需要它,因为它的格式不对),然后选中所有尾注文本(参考文献说明文本),点“插入|书签”,命名为“参考文献文本”,添加到书签中。

这样就把所有的参考文献文本做成了书签。在正文后新建一页,标题为“参考文献”,并设置好格式。光标移到标题下,选“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为“书签”,点“参考文献文本”后插入,这样就把参考文献文本复制了一份。选中刚刚插入的文本,按格式要求修改字体字号等,并用项目编号进行自动编号。

打印文档时,尾注页同样会打印出来,而这几页是我们不需要的。当然,可以通过设置打印页码范围的方法不打印最后几页。这里有另外一种方法,请接着往下看。

选中所有的尾注文本,点“格式|字体”,改为“隐藏文字”,切换到普通视图,选择“视图|脚注”,此时所有的尾注出现在窗口的下端,在“尾注”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尾注分割符”,将默认的横线删除。同样的方法删除“尾注延续分割符”和“尾注延续标记”.删除页眉和页脚(包括分隔线),选择“视图|页眉和页脚”,首先删除文字,然后点击页眉页脚工具栏的“页面设置”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上点“边框”,在“页面边框”选项卡,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本节”;“边框”选项卡的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段落”.切换到“页脚”,删除页码。选择“工具|选项”,在“打印”选项卡里确认不打印隐藏文字。

硕士论文中的外文参考文献只能是英文么

现如今,硕士论文中越来越多的引用到了外文参考文献,而不仅仅局限与中文参考文献,我们平常多见到的是英文参考文献,那么是否意味这硕士论文中的外文参考文献就是英文,而且只能是英文,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英文只是外文参考文献的一种,还有日文俄文等等,下面笔者将做全面分析,让大家有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学位论文外文参考文献

[1]陈军.防范资金风险与资金管理研究[j].财会研究.2009(18)。

[2]孙静芹着.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4]宋倪影.信用“5c”分析法的探究[j].会计师.2009(08)。

[5]曹中新,孙华生,孟晓霖.基于国际化发展过程中的海外资金风险管理--中海油服建立全面的资金风险控制体系的`实践综述[j].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2008(05)。

[6]王之君,杨文静.集团资金管理模式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11)。

[7]袁琳.构筑集团企业资金结算与集中控制的新系统-中国石化集团财务公司资金结算与集中控制案例研究[j].会计研究.(02)。

[8]王珞.石油工程造价分析应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

[9]王俐.石油工程项目物资采购招评标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

试论专利文献中的普通技术知识论文

论文摘要本文探讨了专利文献中所记载的普通技术知识,分析了普通技术知识与现有技术、公知常识之间的关系,借鉴了欧洲专利局关于普通技术知识的定义。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对公开不充分审查中是否应当进行检索,如何看待申请人所提供的证明、公众如何阅读专利文献,以及申请人撰写专利文献的尺度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一、问题的引出。

专利文献是记载专利信息的载体,其记载了技术信息、法律信息、经济信息和战略信息。各类专利文献通过公开其发明的内容以换取社会对专利权的保护。专利文献公开的目的,就是将所记载的各种技术方案进行传播,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因此,专利文献成为情报分析的一个重要内容。为了满足情报分析和研究,各国专利法对专利文献的撰写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总体来说是说明书要公开充分,这也是该专利权是否能够获得批准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但对于一些众所周知的内容是否要记录在专利文献中,常常有不同的看法。

近日笔者在审查工作中遇到这样一个案例:该案请求保护一种基于智能化鼠标控制方法,其能够“使得用户可以使用任意物品迅速到达电视屏幕的任意一个地方,从而大大提高了电视的交互功能”,该案的方案为:(1)通过摄像模块获取位于电视屏幕前的物体图像;(2)识别所述物体的运动轨迹;(3)判断所述物体运动过程中是否有点击命令产生,如果有则进行步骤4,否则结束或者继续判断是否整个过程会有点击命令产生;(4)获取所述点击命令,并根据所述点击命令在电视桌面上运行相应的应用程序。

审查员在审查中认为本案公开不充分,理由为:说明书没有公开“判断所述物体运动过程中是否有点击命令产生”以及“根据所述点击命令在电视桌面上运行相应的应用程序”的具体内容。而上述两个技术特征是本申请所提出的技术方案的关键技术步骤。申请人则在意见陈述中认为上述步骤属于本领域公知常识,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知晓。但审查员认为申请人没有给出相关证据,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无法具体实施上述步骤。

二、问题的分析。

(一)“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分析。

《审查指南》第二部分第四章第2.4节定义了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此不再详述,其对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五个不同的知识面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对于普通技术知识,达到的程度是知晓,即应当知道,了解,洞悉,这是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具备的最基本的技术知识,不需要通过其它的渠道获得。而对于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达到的程度是能够获知,也就是说他仅仅是具备了获取所有现有技术的能力、方法、渠道,而不是知晓所有的现有技术。如果说指南对于普通技术知识规定了达到的程度,那么对于所有的现有技术,指南规定的是“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所有的现有技术方面应该具备的能力。同时,“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这是为了解决某些问题,在某些方面所进行的实验和测试能力。对于其它的两点,强调的是“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创造性审查中所应当具备的能力。不再详叙。

可见,对于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三款的审查中,“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这一虚拟的审查主体是不需要获知该领域所有的现有技术的,也不需要具备从其它技术领域中获知相关的现有技术、普通技术知识和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其仅仅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发明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和具备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

《审查指南》中给出了普通技术知识的名称,但却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或解释。笔者试图将其与公知常识、现有技术比较以进一步的区分普通技术知识。

1.普通技术知识与现有技术和公知常识。

根据《审查指南》的第三章第2.1节的规定,现有技术是指申请日以前公众能够得到的技术内容。因此,普通技术知识属于现有技术的一部分,是一种特殊的现有技术,只是这部分“特殊的现有技术”的掌握程度很高,是知晓。

带着类似的疑问,笔者参考了欧洲专利局关于“充分公开”的法律规定,根据欧洲专利局审查指南和epo申诉委员会的判例,判断文献记载的内容是否构成“普通技术知识”有以下三个原则:(1)基础手册、专著和教科书中公开的技术信息构成普通技术知识;(2)专利文献和经过全面检索获得的技术情报通常不构成普通技术知识;(3)如果技术领域比较新,由于教科书还不能提供相关技术知识,专利文献和科技出版物也可能构成普通技术知识。

原则(1)与我国的公知常识的定义类似,从正面定义了什么样的技术知识属于普通技术知识,原则(2)的内容类似于我国新颖性、创造性审查中所有的现有技术,从反面限定了什么样的技术内容不属于普通技术知识,也就是说经过全面检索的现有技术不属于普通技术知识,而原则(3)是我国《专利法》中所没有的内容,可以视为对原则(2)的突破和补充。这恰好在某种程度上回答了笔者的疑问。由于新领域技术发展较快,已经被技术人员所熟知,而在形式上转变为记载在工具书或者教科书需要一定的时间,对于这类型的内容可以通过专利文献和科技出版物的方式予以弥补。

综上分析,在现阶段国家知识产权局没有明确定义普通技术知识的情况下,可以借鉴欧洲专利局的`经验,“普通技术知识”的内涵应当是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广泛知晓的技术,包含公知常识但又不止步于公知常识,在一些发展较快的技术领域可以参考专利文献和科技出版物,同时为了体现该新技术领域相关内容具备普通技术知识的特点,已经广为传播,应当在文献数量上给予一定的要求。

三、对涉案申请的处理。

这一新领域,可以采用一定数量的专利文献来证明其是否属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在cprs中输入:(鼠标+指针)*摄像头*(智能+模拟),可以得到若干篇在本案申请日前公开了上述具体实施过程的专利文献。由此可见,“判断所述物体运动过程中是否有点击命令产生”以及“根据所述点击命令在电视桌面上运行相应的应用程序”已经在现有技术中被广泛的公开,属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因此,本案的说明书对发明做出了清楚、完整的说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

在明确了普通技术知识可以不用记载在专利文献中后,笔者尝试对专利审查以及专利撰写中所遇到的常见问题进行一定的探讨。

在说明书公开不充分的审查中,审查指南列出了5种可能导致说明书公开不充分的情况。对于第(2)种和第(3)种情况,审查员经常困惑于是否应当进行检索,如果检索应当检索到何种程度。笔者认为,公开不充分判断中“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利用普通技术知识和应用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来判断说明书是否公开充分。而实际审查中,由于审查员能力所限,不可能完全做到通过浏览申请文件即知晓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此时,可以采用各种手段补充普通技术知识,包括检索。因此,在公开不充分审查中不应当把关注点集中是否应当检索的形式上,而应当重点考虑通过检索,相关技术手段是否属于所属领域普通技术知识,说明书是否是清楚和能够实现的。

反过来,申请人在遇到审查员发出通知书质疑说明书部分技术特征不清楚或者没有被公开后,申请人可以递上相关的现有技术的材料予以佐证,如何看待该类证据?如同上文所分析的,应当考虑是否能够通过该材料证明相关技术手段属于所属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如果相关文献仅能证明未公开技术特征属于现有技术,不能认为说明书已经公开充分,否则将降低说明书公开充分的标准。如果一份说明书仅仅公开了现有技术中没有披露的部分,所属技术领域一名普通的技术人员将该说明书付诸实施是非常困难的。

另外,在社会公众方面,当阅读专利文献中遇到一些感觉不明白或者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考虑该内容是否属于普通技术知识,可以通过阅读相关领域的文献以找到具体的实施方式,以帮助理解发明的内容。

最后,从申请人的角度,虽然专利文献中不必要求一定要普通技术知识记载在专利文献中,但为了社会公众能够更好的理解所记载的发明内容,为了更好的促进专利信息的传播,应当鼓励申请人在专利文献撰写时将一些不常见的、以及最新的普通技术知识记载在专利文献中,以降低公众理解发明的难度。

论文中的参考文献说明

文献综述是一种重要的学术论文,它在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课题申报与撰写和科研写作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掌握这门写作技能对于提高科研能力大有裨益。只有依照文献综述的基本特点,重新建构文献综述相关知识的理论体系,才能撰写出思路清晰、内容翔实、语言简练的文献综述,并为开展科学研究提供参考。为此,根据文献综述的概念和特点,笔者提出了撰写文献综述的若干要求。但是在撰写文献综述时,需要先回答以下基本问题:

第一,国内外研究者对某一主题(或内容)进行了哪些研究?回答“研究了什么”的问题。

第二,对于某一主题,国内外研究者是怎样进行研究的?这是回答“怎么研究”的问题。

第三,对于研究结果,国内外研究者的研究之间有什么关联性?即是回答“相关性研究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的问题。

第四,该研究有何突出性的贡献或效果?后世对该研究做出了何种评价?回答“研究怎么样”的问题。

上述的问题是构思文献综述中最核心的问题,如果能比较清楚地回答,那么这篇文献综述的主体内容就基本形成了。但是还要注意以下的若干原则,才能写出高质量和高水准的文献综述。

(一)选文献的“三最”原则。

在撰写文献综述时,收集和选用文献是前提。根据笔者的经验,总结出选用文献时的“三最”原则,即“最权威、最经典和最新的”原则。“最权威”是指当下某个研究领域内最有影响力和最知名的国内外学者、专家和教授的著作、论文、会议论文等各类文献资料,主要是学术论文;“最经典”是指在中外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那些经历了历史和社会的检验的世界名著等,主要是书籍;“最新的”是指近几年来(一般默认为5年)发表的各种文章,而“最新的”资讯主要体现在报纸上,因为报纸信息更换速度和信息承载量都比较大,每日都在更新。

下面以撰写“高等教育学”专业等方面的文献综述为例,“最经典”的文献就是由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12本汉译世界高等教育学名著丛书,比如约翰·s·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诸如此类的名著就是经历过历史和世人的考验的学术专著,那么他们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知识价值就比较大。如果你在思考和撰写文献综述中,连这种非常重要的文献你都没有收集到,那么,你的研究就缺乏重要的理论支撑,其研究结果就可以预想而知了。“最权威”的论文就是《高等教育研究》和《教育研究》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它们代表着这个领域研究发展的现状和最前沿的学术动态。“最新的”的文献就是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在线、教育报、教师报等报纸上传递的教育类的知识或报道。恪守这“三最”原则,就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最珍贵和最有价值的文献资料,有利于研究所用。

(二)读文献的忠实原则。

在选择好文献之后,就是读文献。文献既是研究的.材料,也是评论的对象。阅读文献时,可以采取“史-著-论”的顺序展开阅读,才能更接近于对原文的理解,才能分清谁是作者的观点,谁是前人的观点,哪些是描述性的文字,哪些是议论性的文字。特别一提的是,有研究者提倡“史论著”的阅读法,笔者在此讲三者的顺序略微做了一下调整,提倡采取“史-著-论”的顺序展开阅读。理由如下:“著”和“论”的存在显著差异。著作类原创性更强,知识覆盖面更广,逻辑关联性更强,而论文类知识涵盖量有限,更多作品只是对著作类的解读或释义,算是比较二次性的作品。它研究的基础已经是建立在别人的文献基础之上,而著作类,特别是学术专著,更多地体现出作者的原创性,它更多依赖于长期的教育生活实践,它的研究成果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和作用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研究过程中,某些研究者为了多快好省地发表论文,在对文献资料收集不全的情况下或者对文献资料并没有真正理解其中的涵义的情况下就开始写作,这就违背了对研究中的客观性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忠实于原文原观点。尤其是一些外文资料。要做到忠实原则并不容易。某些主题或学科专业类的文献并不是普通研究者或人士可以获得的最原始或一手的资料。造成这种研究的原因有:一是研究者的身份和地位;二是文献资料的珍贵程度;三是学科专业的特性。由于上述原因,所以来执行和落实忠实性原则时就会大打折扣。

(三)写作时的综述结合原则。

撰写文献综述时要“综”“述”结合。文献综述应有述有评,对所引述文献应做提炼、分析,尽量避免对所引述文献只做一般性简介。在广泛收集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对已有研究成果作出合理性地评述,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方向和依据。有些研究者不是系统化地回顾现有的研究文献,找适合研究的问题或可预测的假设,却宣称某种研究缺乏文献,从而自认他们的研究是探索性研究。这样有选择性的综述文献就带有明显的主观偏见。

“综”即收集“百家”之言,综合分析整理;“述”即结合作者的观点和实践经验对文献的观点、结论进行叙述和评论。只有把两者合理地融合在一起,才算是一篇合格的文献综述。如你所研究的主题是关于德育方面的,通过检索知网、万方、维普、人大复印资料、百链图书馆和goolge学术收索等网站,发现关于德育方面的文献资料就收集全面了。殊不知还有一些重要的文献未能进入你的视野。如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网中关于德育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该网站论文主要是由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主办的《道德教育研究》期刊发表的论文,而这一部分论文及研究成果就不能在上述我们常说常用的网站上查阅到。

(四)写作时的读者意识。

文献综述属于学术论文中的一种,它的读者群体具有特殊性。主要供高校、科研机构、期刊社、研发中心、企事业单位等科研人员或教学人员阅读,简言之主要供同行交流。鉴于这种特殊的读者群体,撰写文献综述时就需要考虑该群体的文化需求,学会换位思考,在恪守学术规范和职业道德的前提下,用专业和平实的语言写作,这样才能让读者理解和明白作者的真实意思。

所谓读者意识,就是写作过程假想读者对象,写作过程倾诉或交流的目标人群。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始终存在着“隐在读者”,这一“读者”存在于作者创作的任何一个环节。写作中的读者意识另一层含义就是学会换位思考。如果我是读者,通过读某人写的文献综述,我能从中收获什么呢?这篇文献综述的新颖和独特之处在哪里呢?有没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呢?有时,你去读别人写的文献综述时,常常能找到似曾相识的感觉,其实,这类文章多半属于低水平高重复的文章。如果在读别人的文献综述时,能找到眼前一亮或者拍案叫绝或读完之后意犹未尽之感,那么这类文献综述就算是比较上乘之作。换位思考,就是在理性分析和对比分析中,站在读者的角度体验自己写出的文献综述是怎样的感觉,试想,它将给读者们留下怎样的第一印象呢?如果我们善于这样的思考,我们就为文献综述的修改找到了方向,从而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论文水平和质量。

综上,撰写文献综述较为妥帖的处理方式就是保持“中庸”———不偏不倚。因为没有人可以完全肯定地说自己的研究是十分完美的,也没有人可以评价他人的研究一点价值都没有。当然,这种“中庸”之道也要注意适度,如果掌握了翔实可靠的文献资料,并且对研究问题做出了理性分析,那么就要勇于打破“中庸”式的平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试论专利文献中的普通技术知识论文

专利文献中同族专利的数量,就是重要的经济情报之一。它明显地反映了发明潜在的技术市场和经济势力范围,披露了其经济信息。如一项比利时专利,先后在联邦德国、荷兰、丹麦、法国、英国、美国、奥地利等国申请了专利,这信息说明,该发明已在世界上占有一定经济及法律地位,并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经济价值。通过专利文献还可以了解某一专门领域内比较活跃的企业,及其技术水平等,从而有助于估计未来的技术、经济和市场范围的竞争等。

试论专利文献中的普通技术知识论文

摘要:合理地运用分层教学法,因材施教突破传统的高等院校学生篮球教学框架,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接受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和辅导,进行不同层次的目标检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为终身体育奠定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分层教学;篮球;选项教学;教学目标;高效课堂。

1、问题的提出。

篮球是普通高等院校学生体育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篮球技战术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等特点,这就决定了篮球教学的内容较多,但我校篮球教学课程时数较少,并且学生篮球基本技战术能力较差的矛盾。因此,在教学时数不能增加的情况下,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篮球基本技战术水平,的确存在较大的困难。在教学时数比较有限的情况下,教学方法的改革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本文力图突破以往常规的教学方法,根据篮球技战术的特点和一般规律,结合分层教学法的优点,将分层教学法协调地运用于篮球教学之中,并开展了积极的实验与研究。

2、分层教学法在篮球教学中实施的理论基础。

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大纲和教材的要求,在教学班内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接受能力,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并针教学目标,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进行不同层次的检测,从而使各类学生分别在各自的起点上选择不同的学习速度、练习难度,以及不同的知识信息,从而体现出素质教育的全体性特征。由于在普通高等院校篮球选项课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学习方式、球感、技战术、个性特征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常规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合当今学生的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篮球选项课的教学质量以及运动参与的有效性,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针对性,我们在常规教学法的基础上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分层教学法,对篮球选项课教学进行了新的尝试。

3、研究方法与实验方法。

3、1研究方法。

3.11文献资料法。广泛查阅国内外现代教育学、篮球运动及其训练等方面文献资料,开拓思路。

3.12函调法和访问法。对有关数据调查取证,并对篮球专家和受试者访问某些情况。

3.13教育实验法。本文设计的实验组在教学中除了用常规教学方法以外,还应用了分层教学法组织教学;而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两组固定训练内容和实验课时总数。

3.14测量法。测试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后达标成绩、技评等数据。

3.15统计学方法。应用ibm微机和excel应用程序,处理各种数据,获得科学依据。

3.2实验条件的`控制。

本实验于2010年9月~12月在我校的篮球场进行,实验时数为4学时/周,共56个学时。为避免各被试组之间实验前存在系统误差,从而影响实验的部效果,本文采用平衡化处理:实验前,将64名研究对象分篮球水平和自身能力差异较小的两组,分别命名为实验组对照组,符合统计学对比要求(见表1)。实验组采用分层教学法和常规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进行教学。

组别人数平均年龄智力(高考成绩)身体素质(达标成绩)球感好坏p。

实验组(x)3218.248678一般0.01。

对照组(x)3218.348877一般0.01。

3.3分层教学法法在实验班篮球教学中的实验设计和实施。

3.31教师根据学生的身体机能状况和协调性、球感、篮球意识、技战术、个性特征等的不同,将实验班分为a、b和c等三个班级的教材内容、教学手段、目标管理等,都要有所区别。

(1)a班的基本教学目标:正确熟练掌握篮球技术,比赛时技战术动作运用合理,要求假动作要逼真、突破、传球、投篮等时机要好,团队意识强。针对a班学生良好的身体机能和协调性、球感、篮球意识强,在教学中就着重对学生的动作技术进行提高改进,加强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2)b班的基本教学目标:能教熟练掌握篮球技术,比赛时技战术动作运用较合理,团队意识较强。在教学中就着重对学生的动作技术进行提高改进。针对b班学生没有特长、学生数量相对偏多这一特点,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她们多创造一些能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树立自信心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c班的基本教学目标:能掌握一些投篮、行进间运球上篮、运球、传球基本的篮球技术。针对c班的弱势群体,在教学中首先要树立学生们学习的信心,多鼓励勤赞扬,注重对篮球运动兴趣的培养,运动技术的掌握要控制在学生可接受的范围之内,不宜过高或太难,但在身体基本素质的练习上可加大一些练习比重,通过这种以勤补的方式逐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基本的学习能力,从而达到与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目的。

3.32分层教学法能最大度地调动学生的潜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为激励学生积极的进行体育锻炼,我们规定每月对同学们进行一次素质测试,c、b班进步快的学生可以升入b、a班;而a、b班退步大的学生则降到b、c班。为学生们营造一个良性竞争的学习环境,促使她们积极的参加体育锻炼,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们的潜在能力。

3.33考核内容的统一性和灵活性。期末时a、b、c班都要篮球专项课的考核标准则相对灵活一些,教师根据各班的分层,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及篮球技术动作的完成质量、教学比赛时,技战术的运用能力等进行师生评价、自我评价、互相评价,使得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能够相得益彰。

4、结果与分析。

表2、实验后两组学生各项指标成绩(平均成绩)。

各项。

指标基本技术技战术运用能力(半场比赛45min)。

罚篮(个)“8”字绕杆投篮(s)理论有效战术组合入球数。

实验组89.7871713。

对照组510.87497。

通过测试,由表2知: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原来同一水平上,经过一个学期两种不同的训练方法,实验组在各项指标上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这说明:实验组的教学效果优于对照组,即采用分层教学方法与常规篮球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加速教学进程。

5.结论。

5.1分层教学法在篮球选项课教学中的运用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学生提高身体素质和正确掌握技战术;有利于根据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同学们的潜能,使每位同学都有进步,能体会到成功带来的乐趣;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提高对教学的“目标管理”。

5.2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能够提高学生运动参与的有效性。使得学生能够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为终身体育奠定了基础。

5.3在高等院校篮球选项课教学中运用分成教学能够使得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落到实处,体现高效课堂。

6、参考文献。

[4]李钟香.如何提高篮球教学效果[j]中国学校体育,2008:(6)。

杜诗中的儒家思想研究的文献分析论文

环境保护档案(以下简称环保档案),是指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及其直属单位,在环境保护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环境保护档案研究文献则记录了我国环保档案工作发展的进程,对环保档案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样本来源,以题名=环境保护and题名=档案or题名=环保档案(精确匹配)检索到的223篇结果为样本,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这223篇文献从作者、机构、期刊三个方面进行简要地分析。由于中国知网检索系统的限制,这里仅对排名前40位的数据进行分析。

1作者分布情况。

从作者分布情况看,作者实际发表文献数量与占比情况,根据著名学者普赖斯提出的计算公式,核心作者候选人的最低发文章m=0.749√nmax,其中nmax为最高产作者文章数量。这里nmax=6,所以m=0.749√6=0.749*2.449=1.83,即发表2篇及以上的为核心作者候选人。中国知网检索提供的前40位作者中,最多发表文献6篇,最少发表1篇,平均发表文献2.25篇,合计发表文献90篇,占全部文献的40.36%。这些作者中,发表2篇以上的29位是环保档案研究核心作者。

按照洛特卡定律,写一篇文章的作者占全部作者的6为左右。如果考虑0%来推算1983年至今的作者总数。经过推算,全部223篇文献的作者应当在134位左右,加上合著因素,实际作者数量应当超过150位。

从前40名作者所在机构看,多数来自环保行政管理部门,40位作者中18位来自环保行政管理部门,发表文献39篇;9位来自环境监测站,发表文献18篇;6位来自研究机构,发表文献16篇;3位来自高校,发表文献9篇;2位来自事业机构,发表文献5篇;1位来自企业,发表文献1篇;1位来自其他,发表文献2篇。环保行政管理部门的作者是环保档案研究的主体。

2作者分布。

从样本文献的机构分布看,文献机构分布情况,根据著名学者普赖斯提出的计算公式,核心机构候选单位的最低发文章m=0.749√nmax,其中nmax为最高产机构文章数量。这里nmax=7,所以m=0.749√7=0.749*2.645=1.98,即发表2篇及以上的为核心机构候选单位。

从上中可见,中国知网检索提供的'前40个机构最多发表文献7篇,最少发表1篇,平均发表文献2.35篇,合计发表文献94篇,占全部文献的10.32%。上述这些机构中发表2篇文献以上的30个机构是这一领域的核心研究机构。

从前40位机构的类型看,多数为环保行政管理部门,40位作者所在机构中22个为环保行政管理部门,发表文献46篇;5个为环境监测站,发表文献15篇;4个为高校,发表文献12篇;3个为研究机构,发表文献10篇;2个为事业机构,发表文献5篇;2个为企业,发表文献2篇;2个为其他,发表文献4篇。环保行政管理部门是环保档案研究的主体。

3文献来源分布。

从文献期刊的来源分布看,发表2篇以上文献的报刊共有38种。38种报刊中发表文献最多的12篇,最少发表2篇,平均发表文献4.03篇,合计发表文献153篇,占全部文献的68.61%,是这一研究领域的主要报刊。

发表文献数量在10篇以上的期刊有2种,分别是《黑龙江环境通报》《山东环境》,38种报刊中档案学期刊有15种,发表文献69篇,占30.94%。其中,档案学核心期刊7种,发表文献37篇,占16.59%。环境期刊17种,发表文献66篇,占29.6%。其他期刊6种,发表文献18篇,占8.07%。

按照布拉德福定律,所有期刊可分为核心区、相关区和非相关区,各个区的文章数量相等(约为74篇)。38种期刊发表的文章大致是全部文献量的2/3,1~10位的10种期刊(74篇)处于核心区之内,11~35种期刊(73篇)处于相关区。

4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从作者、机构、期刊三个方面的简要分析中,可以初步得出环保行政管理研究者和核心研究机构多来自环境保护行政管理机构,档案学期刊与环境保护期刊同为研究的主要媒体的结论。

杜诗中的儒家思想研究的文献分析论文

20世纪大致可以算做中国现代学术的开端。此期的杜甫研究以1922年梁启超的《情圣杜甫》和1928年出版的胡适《自话文学史》为代表。山于未受政治潮流的影响,此期的研究多能发挥学者学术自山之精神,评论杜诗多有创见,至今仍小失经典之论。例如,胡适的《自话文学史》第四章专章讲论杜甫,认为杜诗具有“诙谐风趣”的风格,且这种风格贯穿杜甫诗歌创作的三个时期;胡适还认为杜甫开创了一种“问题诗”的体式;胡适对杜甫第三时期的“小诗”格外重视,这种“小诗”用自山的绝句体,小拘平仄,多用自话,叙述简单生活的小片段、小故事、小感想,小印象,并且和西方的印象主义艺术相联系。梁启超在“诗圣”之外,誉杜甫为“情圣”,“因为他的感情的内容,是极丰富的,极真实的,极深刻的。他表情的方法又极熟练,能鞭辟到最深处,能将他全部完全反映小走样子”。梁氏还举例证明杜甫对妻儿、家庭真挚的感情,展现杜甫温柔细腻的另一面。梁氏对杜甫部分诗作“半写实派”的提法,着一字的讽刺手法,杂揉多种情绪而得调和之美的表情方式,将洗练之功发挥到极致的本领等等的分析,都体现梁氏对杜诗艺术风格细致深刻的体认。

可以看出,以梁、胡为代表的上世纪50年代前的杜甫研究,体现出一种“但开风气小为先”的风格,他们首先在现代学术视野中运用现代学术方法观照杜甫研究,既有革路开创之功,又颇多闪光创见。但是,梁、胡多就杜诗的艺术风格、情感意绪做出评论,未专门论述杜甫与儒家思想的关系。在传统学术研究中,学术难逃成为政治的附庸,而儒家思想长期占据政教主流地位,对文学创作和研究的捆绑约束毋庸赘言。上世纪上半叶,胡适的《自话文学史》作为一而文学界革新的旗帜,意在将中国文学从旧传统中解放出来,儒家思想首当其冲成为要“去除”的部分。在这样的思想背景下便小难理解,梁启超为何更愿称杜甫为“情圣”而非“诗圣”了。总之,这一时期的杜甫研究,打上了深刻的革新和启蒙烙印。

(二)20世纪50至80年代末。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即新中国建国后至“文革”结束后的三十一年,是政治上特殊而敏感的时期,杜甫研究一度遭遇尴尬。这种尴尬随着“文革”的结束、改革开放的到来而逐渐消散,但其余波却影响至80年代。故此处笔者将文献综述的分期从50年代横跨至80年代来论述。

此期杜甫研究的代表有郭沫若、萧涤非、朱东润、傅庚生、金启华等等。学界一般公认,萧涤非先生的《杜甫研究》以现实主义与人民性作为分析评价杜甫的新标准,代表了50年代杜甫研究的最高成就。关于杜甫的思想,肖先生在《杜甫研究》中明确指出:“杜甫确是一个‘儒家者流’。”并认为“山于杜甫一方而能继承儒家思想的若十优点,同时在某些点上又能突破儒家一些老教条的局限,因而终于成为伟大的人民诗人”。“至于道家和佛家思想,在杜甫思想领域中并小占什么地位……在他的头脑中,佛道思想只如‘县花一现’似的瞬息即逝,特别是佛家的思想”。

郭沫若在1971年出版的《李自与杜甫》一书中,对萧涤非先生的一些观点提出批评。该书在《杜甫的宗教信仰》一章中说:杜甫曾经以儒家自命。旧时代的士大夫尊杜甫为“诗圣”,特别突出他的忠君思想,小用说也是把他敬仰为孔孟之徒,新的研究家们,尤其在解放之后,又特别强调杜甫的同情人民,认为他自比契翟,有“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怀抱,因而把他描绘为“人民诗人”,实际上也完全是儒家的而孔。其实杜甫对于道教和佛教的信仰很深,在道教方而虽然他小曾象李自那样成为真正的“道士”,但在佛教方而他却是禅宗信徒,他的信仰是老而愈笃,一自到他的辞世之年。

萧涤非对郭沫若的批评给子回应,继续坚持自己的观点,在1980年修订本《杜甫研究》中肖先生进一步指出:“杜甫的主导思想是儒家,说得具体些是孔孟,这几乎已成定论。”并列举六条说明:。

第一,杜甫以出身于一个“奉儒守官,未坠素业”的家庭为荣;第二,杜甫自始至终都是以“儒家者流”自居(这在书中已举了小少例);第三,杜甫用以教育他的孩子们的是儒家经典,如云“应须饱经术”,并希望他们能成为“七十二贤”式的人物:“曾参与游夏,达者得升堂”;第四,杜甫一贯坚持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和“未达善一身,得志行所为”的从政态度,都是来自儒家的;第五,杜甫作诗的法则也是从儒家来的,所谓“法自儒家有”;第六,杜甫认为唐土朝如果耍恢复过去的业绩还是得用儒术,所以说“周室宜中兴,孔门未应弃”。

时间也许是检验真理的利器。1962年纪念世界文化名人杜甫诞生1250周年时,郭沫若在《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一文中,对他过去所持的观点有所改变,与萧涤非先生的观点更加接近,实际上承认了“扬李抑杜”的偏颇,承认了杜甫“人民诗人”的地位。

从阶级性、人民性角度立论,对杜甫其人其诗进行批评是20世纪50至80年代大陆杜甫研究的普遍模式。尽管萧涤非先生已经做到了那个时代较大限度的持论公允,但也无法完全跳出这个模式。更有激进的“左倾”批评者,认为杜甫“小过是一个趋炎附势,汲汲于想做大官的庸俗诗人罢了。他的一生,并无革命事迹的表现,脑子里充满着忠君、立功、个人主义的思想。”这样的论断在失去了那个特殊的政治背景下立即失去生命力,其偏颇荒谬小待今人言。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大陆,这种从阶级性、人民性角度研究杜甫的方法,并未随着政治气候的改变而立即改变,而是波及至80年代甚至90年代。例如周春韵的《杜甫与儒家思想》认为杜甫“部分地突破了统治阶级思想—儒家思想”,但是“维护土权是所有封建社会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无法突破的局限”。可是“杜甫忧国忧民积极进步的思想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远远超过了他愚忠等消极落后的思想影响。”周文对杜甫的态度几经周转,比较复杂,既肯定杜甫忧国忧民的积极而,又批判其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落后面。

杜甫的人道主义有着非常进步的意义,但和革命的人道主义是小同的。比如在解决社会矛后的主张上,他还是要采取山上而下施行仁政的办法来缓和阶级矛后,而小同意实行山下而上的阶级革命。……所有这些,都说明了诗人小可能认清历史发展的真正方向,他说,“小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忆边老翁错料事,眼暗小见风尘清”,原因正在于此。所以他能清醒地秉儒家思想中积极进步的东西,清醒地批判现实,朦胧地向们未来,而这种批判最终也还是小彻底的。

王亚民的批评更加自接地采用革命战争以及阶级斗一争的思维,俨然混淆了文学和政治的边界,将诗人杜甫完全理解成一个革命立场小坚定的改良派、妥协派人物,将诗歌的内容情感完全等同于诗人的政治觉悟,似乎更加强调了杜甫思想中“小彻底”的那一而。

唐海等的《试论杜甫对儒家正统观念的突破一一杜甫战乱诗新评》一文认为:“他(杜甫)爱国、爱民,但小爱君,因此他也小可能‘忠君’。这一点,是他对儒家正统观念的最大突破。……这就是杜甫其人其诗的人民性一一伟大的、纯洁的、永恒的人民性。”尽管唐文主要论点是强调突出杜甫的人民性,但“忠君”问题,仍然是唐文小愿过多触碰的政治敏感区,因而称杜甫爱国爱民而小爱君。此观点是较为牵强的。

总之,20世纪50至80年代末杜甫研究呈现以下几个特点:其一,研究视角和方法比较单一,从阶级性、人民性、革命性角度立论成为普遍模式;其二,激进的“左倾”研究者对杜甫进行了较为激烈的批判,将文学和政治混为一谈,对杜甫给子了极小公正的评价,这部分评论随着特殊政治气候的消散而失去生命力;其三,以萧涤非、傅庚生等人为代表的研究者,给子杜甫在那个时代最大限度的公允持论,赋子杜甫“人民诗人”的桂冠,在人道主义方而对杜甫的思想给子肯定,但仍小出大的政治背景和研究模式之框架。其四,80年代虽承袭50年代以来的风气余波,但如50年代“左倾”研究者那般猛烈批评杜甫的声音小复存在,褒扬杜甫人民性、爱国爱民的积极方而的声音更多。

(三)20世纪90年代至今。

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杜甫研究开始跳出阶级性、人民性的框架,运用西方的接受美学、结构主义、语言学等理论,跨学科运用比较、统计等方法,对杜甫其人其诗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全而深入的研究,呈现出中西融合,学科交叉的丰富形态。政治气候的回暖,使得儒家思想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对杜甫思想的研究也更能从学术角度给子正常化的研究和公正的评价。此期杜甫研究者众多,代表人物有莫砺锋、张忠纲、祁和晖、葛景春、刘明华、段师炳昌等等。

莫砺锋先生的《杜甫评传》较能代表此期杜甫研究转变的一个侧面。莫先生在本书后记中说道:“所以本书在把杜甫当做一位文学家进行评述的同时,必须着重阐明他在思想方而的建树,而且必须对杜甫与传统思想文化的关系子以特别的关注,而这正是其他的杜甫传记注意得小够的地方。”重视杜甫思想方而的建树,并将他与传统思想文化积极联系起来,是莫氏传记的一个特点。对于前一个研究时期杜甫遇到的小公正待遇,莫氏一针见血地指出:。

长期以来,学术界养成了一种习惯:在评论古代文学家时,要小厌其烦地指出其“局限”—阶级的、时代的,等等。似乎这样做便小具备现代意识、体现理论深度。于是,杜甫便常常因“忠君意识”而受到种种责备,更其甚者,有人竞指责他没有为解决封建社会固有的社会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我对此一向感到困惑。……仿佛越是把古人的“局限性”说得痛快淋漓,便越能显示论者自身的高明。我认为这种做法是对主体诠释和现代意识的极大误解……文学史研究当然是应该体现现代意识的主体诊释,但在具体的`诠释过程中却必须时时有着对象的“历史”性质。也就是说.我们应该做的是用现代意识去理解、诠释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地位,而小应该用现代意识去指责历史人物与现代的差距,因为后者事实上是没有意义的。莫砺锋先生的上述这段话已经分清楚自接地指出前一个研究时期解读杜甫思想的误区。思而知来者,这预示着淡化、摆脱政治意识形态对杜甫思想研究的钳制,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研究杜甫思想,细致、深入、多方位地研究杜甫思想,成为此期的主调。刘明华的《杜甫研究论集,上编》专讲杜甫思想研究,论述了杜甫的忧患意识、批判精神、政治理想、“忠君”表现形态等问题,是在杜甫思想内部的一种细分解读。而赵海菱的《杜甫与儒家文化传统研究》则试图打通杜甫与儒家诗学、美学、士文化、经史传统等的文化血脉,可作为杜甫思想外部研究的一种思路尝试。

除了专著,相关的期刊论文也纷纷涌现。具体篇数因数量庞大小可胜数,笔者聊将知网查到的50余篇相关论文分为若十类型,举其中代表性篇章言之。

1、杜甫与儒家思想文化研究综论性质的论文。这类论文的代表作有吴新生的《杜甫对文化的继承》,莫砺锋的《论杜甫的文化意义》,吴明贤的《杜诗中的儒家情怀》,等等。吴新生认为,“在儒家文化中,对杜甫的政治思想起着最主要影响作用的,无疑要算是仁政和民本思想了。”“崇尚和奉行人道主义,这是杜甫接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又一突出表现。”

莫砺锋认为“杜甫的意义只有在文化的大范畴内才能得到比较充分的理解”。杜甫对儒学的最大贡献在于“他以整个的生命为儒家的人格理想提供了典范”。儒学在本质上是一种实践哲学,杜甫“小但在忧国忧民这种大事上体现出儒家的人格风范,而且在待人接物等日常琐事上也同样体现出儒家气象”。将儒家的道德标准贯穿日用人伦,杜甫用行动证明了“人皆可以为尧舜”的可能性。莫文还指出,“杜甫的另一个贡献是他以实际行为丰富了儒学的内涵,尤其是关于‘仁’的内涵”。在民族性格的塑造上,杜甫那种始终以天下为己任的忧患意识和对小同文化的宽容兼纳的态度成为中华民族性格的重要特征。

吴明贤则认为,“儒”小过是杜甫实现理想的阶梯和完成事业的手段,他强烈的事业心建立在对儒家思想的虔诚信仰之上,而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又小断激励着他的功名欲望。笔者认为此说值得商榷。简单认为“儒”只是杜甫用以晋升、求取功名的手段未免失之明辨,杜甫对“儒”的态度应该用动态发展的眼光、分阶段、分具体情况加以辨析,起码在他后期颠沛流、食小果腹的情况下,很难再认为这时的“儒”对杜甫还意味着功名欲望。同时,吴明贤还认为,主张仁政德治是杜甫儒家情怀在政治上的表现。“致君尧舜”的政治思想和“自比翟契”的大臣怀抱是杜甫儒家情怀的又一具体体现。

2、以儒家核心词汇仁、圣、和谐、忧国忧民、民本思想、中庸思想等为核心,探讨杜甫与儒家思想中的某一而的关系。这方而的代表作有张忠纲的《恻隐之心为仁一一杜甫儒家思想一瞥》,建国的《杜甫诗歌对儒家思想核心“仁”的经典诊释》和《论杜甫的民本思想》,葛景春的《杜甫怀乡忧国的思想情结》和《杜甫审美思想的和谐理念》等等。

张忠纲将杜甫得儒家思想上推至孔孟时期,认为“他是原始儒家思想即孔孟思想的继承者和实践者,他的阐释和恢复原始儒家道统的思想,远在韩愈之前”。如果说张忠纲之文着重谈杜甫对孔孟儒家的继承,那么建国的论文则从“治人之仁”、“为人之仁”、“待人之仁”三个方而,谈杜甫立足当时的社会历史现状,对孔孟儒学尤其是“仁”学的选择性、创造性阐释,形成自己的一套诗化的“仁学”思想。

综观杜甫思想研究走过的一个多世纪,基本上经历了从个别大师级人物的启蒙性、奠基性研究,到同声从阶级论、人民性角度立论,再到将诗歌还给诗歌、将文艺还给文艺的转变。近年来学界越来越注意到杜诗在艺术形式、审美心理等方而与儒家思想的关系。今后的杜甫儒家思想研究,应也是在这个方向继续发展,进一步深化和细化对传统儒家思想的理解,在多学科交叉的领域范围,对杜甫儒家思想做出更加精微、深细研究。然而,关于对儒家经典以及杜诗诗歌文本的阐释一时间难以突破前人之见,所以容易出现文献材料和研究观点的陈陈相因。我们希冀这种一定程度的僵局能被打破,在前人研究成果上推陈出新。

试论专利文献中的普通技术知识论文

韩国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依照儒家文化的思想内容建立国家的文化基础、词汇语言,在韩语的普通词汇中可以折射出浓厚的儒家文化。韩国语言主要包括固有词汇、汉字转化词汇以及外来传入词汇,其中韩语普通词汇在词汇中占据的数量较小,但仍然具有深厚的儒家文化内涵。语言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载体,通过对韩国语言进行分析,了解韩国语言包含的内涵,有利于了解韩国的发展历史,加深对韩国文化的了解程度。

一、韩语普通词汇中折射出儒家文化的长幼有序。

在我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中,长幼有序是体现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其表达的内容是年长者与年幼者之间要有先后尊卑的顺序。韩国文化深受我国儒家文化的影响,在家庭相处中首先要遵循应有的孝道,长幼有序是社会发展的基本道德要求。在韩国文化中孝道主要体现在尊老上,不只是尊敬家庭的长辈,还应尊重社会上比自己年长的人。韩国表现尊老孝道的方式多样,其中各种年节与习俗都充满了孝道精神。例如,在韩国过新年时需要统一穿着韩国的传统服装——韩服,首先向祖先进行祭拜,然后向家长长辈行礼,晚辈在行礼时需要行韩国的跪拜大礼,其中男女行礼的方式有所不同。在韩国,人们极其重视年龄,晚辈在与长辈沟通时必须在词尾说敬语,表达对长辈的尊重。在问及他人的年龄时,需要按照被问者身份采用不同的韩语词汇,向年长者提问使用“高寿”;向女子提问使用“芳龄”;向年轻人提问使用“青春”等。称呼年长者时不可以称呼他人姓名,要像在家里一样按照辈分名称进行称呼,不存在家庭内外区别。在学校中,低年级的学生会称呼高年级的学生为“前辈”,不可以直呼对方的姓名,直呼对方姓名是一种极其不礼貌的行为,对于不礼貌的人前辈是可以进行管束的。由于韩国文化深受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韩国人与人相处时较为热情,从对他人的称呼中可以看出韩国社会如同家庭一般相处,从而使国民能够形成长幼有序的文化意识,增加人民之间的凝聚力。

二、韩语普通词汇中折射出儒家文化的男女有别。

我国的儒家文化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产物,在春秋战国时期处于一种男尊女卑的社会状态,韩国受儒家文化影响巨大。在现阶段的社会中,韩语的诸多词汇依然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体现出男女之间的不同,导致男女有别的思想一直存在于韩国文化中。例如,在韩国的传统社会中,男女有别的思想观念极其牢固,丈夫称妻子为“内人”、妻子称丈夫为“外子”,而韩语中夫妇称为“内外”,这与儒家文化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完全一致。在韩语中对妻子的称谓多有贬低的意思,而对丈夫则使用充满尊重色彩的称呼词。韩语中,男性称呼哥哥的词语与女性称呼哥哥的词语就有所不同。在韩语普通词汇中折射出男女有别的词汇还有姐姐、嫂子等。儒家文化对女性有较强的约束力,要求女性要“三从四德”“温良贤淑”,韩国女性的名字多使用“淑”“贞”“顺”等。在韩国文化中,女子嫁人后要严格按照夫家的要求进行活动,女子在家庭生活中多成为男性的附属品,在家庭的发展中并没有较大的话语权。韩国女子多为家庭中遭受迫害的一方,在韩国许多影视作品中也得到体现。随着社会不断进步,韩国社会对女子的要求不再那么严苛,但仍有一定程度的男女差异存在,故此,韩国普通词汇中能够深刻地折射出儒家文化的男女有别思想。

三、韩语普通词汇中折射出儒家文化的尊卑等级。

在春秋韩国时期,我国具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儒家文化在建立时受等级制度的影响,体现出相应的尊卑等级。韩国引入儒家文化时也体现了尊卑等级。韩国人在沟通时会使用敬语、自谦语等显示尊卑等级。敬语是在沟通中对他人表示尊敬的词语,而自谦语是通过贬低自身表现尊敬他人的词语。例如,一般会在提问他人时在前面加上“贵”字,问年龄是“贵庚”,问地点是“贵宝地”,问工作单位则是“贵公司”等。在自我说明时会添加“本”字,“本国”“本公司”等。除了在前面添加词语表示尊敬外,还可以在词语后面添加后缀,表达对他人的尊敬。在与他人沟通时,可以在他人的职位、名称后面添加词语,用以表现对他人的尊敬。在韩国文化中,在与他人沟通时可以使用敬语和平语,通过将两种语言进行转换,用以体现对他人的尊重。在与他人进行沟通时,需要表达尊敬的敬语进行沟通,不需要使用敬语的一般语句进行沟通。其中韩国语句中由于需要使用敬语,故此同一词汇会出现一般表现式与敬语表达两种方式,根据表达尊敬的方式与程度不同,同一词语会出现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韩语普通词汇折射出深远的儒家尊卑文化,在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时,需要采用适宜的语言方式,避免在沟通中出现不礼貌的行为。韩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等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要采用合理的语言进行沟通交流,体现韩国文化的儒家思想内容。

四、韩语普通词汇中折射出儒家文化的家族文化。

韩国文化的发展历程与我国的发展基本相似,受封建文化的影响,家族文化内涵丰厚,家族观念极强。韩语普通词汇受儒家文化的影响颇深,这在家族文化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以个人为基础,构建全民是一家的社会氛围。例如,在韩国文化中,有一个较为特殊的量词“寸”,是专门用来计算亲戚之间远近关系的。其中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最近,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次之,其他亲属之间的关系进行类推计算。韩国使用“寸”来计算亲属之间的关系,最远计算为8寸,寸的数量越小,代表亲属之间的关系越近;寸的数量越大,则亲属之间关系越远。在韩国文化中,韩国人较为重视观念意识,即以我为基础,包括我在内的若干关系较为紧密的人,一般是说“我们家”“我们丈夫”等内容。“我们”的思想充分体现了儒家文化中个人属于集体的大家庭思想,我是家族的小部分,家族是文化体现的重要部分。韩国人在称呼自己家里人时依然如此,通过表现浓烈的家族色彩发扬韩国人的全民家人的思想观念。从韩语普通词汇可以看出韩国文化需要个人服从整体,整体的权益远高于个人的权益。在我国儒家文化中乐群贵和是重要的思想内涵,韩国人以家族文化为主旨,放低个人的想法观念,全面服务于家族文化,从而体现了韩国文化的重要思想。

五、韩语普通词汇中折射出儒家文化的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韩国文化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对民族文化极其重视。每一代韩国人都深受民族文化的熏陶,热爱自己的祖国,以自己身为一名韩国人感到自豪。例如,韩国的民族文化在于韩国人民对韩国的热爱,韩国人对于自己国家的一切传统事物都极其热爱,其中包括韩服、韩国传统食物、佛国寺、石窟庵、韩国文字、跆拳道、假面具、宗庙祭礼乐、雪岳山等。韩国历史悠久,在发展自身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精髓,包括艺术文化内容等。韩国人们在发生好事情或要为某事而奋斗时会大声呼喊“大韩民国万岁”,体现了人们对国家的信任以及热爱之情。韩国人民在做任何事情时都以国家的利益为重,在做出冒犯国家的事情时会受到全民抵制,失去民众的信任。同时,韩国的春节、端午节等词语都充分体现了儒家文化的思想,从而形成了韩国的民族文化。韩国人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建立相应的民族文化内容,通过在普通词汇中融入儒家文化的思想内涵,使人们在学习语言词汇时形成民族文化,增强人民对民族的`热爱之情,建立人民为国家付出的思想。韩语普通词汇折射出儒家文化,可以使人民更加深入地了解韩国文化的思想内涵,增加人民的民族使命感。

六、韩语普通词汇中折射出儒家文化的成语表达。

成语是中国文字的特有表现形式,在儒家文化中有许多表达思想内涵的成语,韩国文化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在韩语普通词汇中也有相应的成语表达内容。韩语通过成语表达儒家文化的思想内容,能够深刻体现儒家文化的成语是“孟母三迁”“夫唱妇随”“过犹不及”。“孟母三迁”讲述的是孟子母亲的故事,为了将孟子教导为有思想、爱读书的人,孟母根据住所的周边环境搬了三次家,最后选定在一所私塾旁边定居。“孟母三迁”的故事体现了儒家文化对教育的重视。“夫唱妇随”是儒家文化中对夫妻关系的重要体现,表达了在家庭中妻子需要听从丈夫的指令,通过服从丈夫实现夫妻之间良好相处的氛围,体现了儒家文化中三纲五常的重要内容。“过犹不及”表达了人们在待人处事中对“度”的把握,无论是做得不够还是做的过多都是不可取的,从而体现了儒家文化中的中庸思想,恰到好处方是为人处世的上策。通过学习韩语普通词汇的成语内容,韩国人快速掌握儒家文化的表达内容,了解儒家文化中“天地君亲师、仁义礼智信”的内容,不断提升个人的素质,为韩国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综上所述,在韩国文化的发展中,儒家文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韩语普通词汇中可以明显看去,儒家文化对韩国文化、文字、思想有着深远影响,儒家文化是韩国文化的中心内容,对韩国的发展有重要作用。词汇是见证国家发展的重要内容,从韩语普通词汇中折射出的儒家文化可以看出,掌握儒家文化的思想内涵是学好韩语知识的重要内容。儒家文化体现在韩语普通词汇中,在与他人沟通时根据儒家文化思想可以为掌握韩语普通词汇提供便利。

论文中的参考文献怎样标注【】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经济的研究从亚当·斯密开始,便发展成了一门系统的科学。

而在后人的不断努力之下,当今经济学研究的主要进路有两条:一条是市场分析进路:一条是组织分析进路。

而波斯纳把经济学的市场分析应用到了法律的有效性研究当中,形成了法律的市场分析,从而造成轰动影响,令法学界的后来者争相效仿。

然而,大家却只看到了法律的市场分析的成功表象,却并有仔细去考虑导致这种成功的更深层次的原因,进而更加无法认识到,其实法律的经济分析还有另外一条理论进路,那便是法律的组织分析。

而这两种经济分析对法律的有效性分析的作用是不相同的,故此,本文就根据对经济分析中的市场和组织这两条进路进行的分析比较,探讨了市场分析和组织分析在法律有效性研究中的不同作用,指出了法律的经济分析应该是在两条进路上同时进行。

关键词法律的有效性经济分析市场分析组织分析。

法律的作用是对人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故此对人的行为的研究才是法学研究的基础。

然而,在西方传统的法学研究当中,却忽视了这一点,其普世主义的主张更加倾向于相信有一种如道德一般的客观因素会对人的行为进行规范,而且这种规范具有着普适性跟有效性。

所以,在传统的法哲学当中,人们更多的是研究所谓的普遍适应精神与一般规则,而非是通过研究人的行为把法律制定地更加科学合理,故此,便就导致了法学研究最后变成了一种道德哲学,从而完全忽视了对人的行为的研究。

因此,从传统法哲学中总结出来的规范分析法,也即是现今法学理论中的主流分析方法,并没有涉及到对人行为的研究,从而导致了法学研究脱离了其根本,成为一棵无根之树,看似繁盛,实则随时有被风吹到的可能。

一、人的行为逐渐在法学研究中引起重视。

虽然法学研究对人的行为的忽视由来已久,甚至形成了一种默认的研究前提,但是,终究还是有研究者通过深入的探索,发现了这个巨大的漏洞,提出要重视起对人的行为的研究。

就如法学大家霍姆斯提出的主张,法律存在于经验,而非存在于逻辑。

试论专利文献中的普通技术知识论文

威客英文为witkey,是thekeyofwisdom的缩写,指通过互联网将自己的知识、技能、经验转化为实际收益的人,他们在互联网上通过帮助别人解决学习、生活、技术、利一学、工作中的问题从而让自己的知识、技能、经验体现经济价值,获取收益。

在威客、网站发展至今将近十年的时间内,人们对威客、网站不断改进,其中“石设计网”将威客模式与专利的推广、转换功能相结合,致力于让更多的专利进入生产实施,这与威客的核心思想—出售自己的智慧,转化成社会经济价值如出一辙。本文从将从交互设计的角度以“石设计网”为例,探讨如何将专利推广功能与威客、网站更好的结合,让网站的用户体验更为良好。

一、交互设计的定义。

交互设计(interactiondesign)在20世纪80年代由丁dfo的一位创始人比尔·莫格里奇提出并命名,是“设计支持人们日常工作与生活的交互式产品”2。交互设计的原则是关于行为、形式与内容的普遍适用法则,促使产品行为支持用户目标与需求,创造积极的用户体验3。本文探讨在威客、网站中引入专利推广功能模块的交互设计方式的研究,提高网站的可用性、易用性,从而达到更好的用户体验。

二、交互流程优化。

在威客、网站中以目标为导向的设计应该成为其主导的设计思想。在既有的威客模式中任务流中引入专利推广模块需要让行为发生合情合理,流程的引导顺畅快速。一个网站正如一个网罗众多景点的地图,如何让用户快捷、舒适的到达目的地,交互流程就像一条一条的路线及引导,因此,好的交互流程是提升网站用户体验的首要步骤。

1.雇主的操作流程优化。

(1)在威客、网站中,雇主确认需求后,主要通过两个途径来获得方案。一种是参考同类产品的发布信息来确定任务的价格,然后直接发布需求。还有一种是雇主在威客网找到等级较高或者雇主认为值得信赖的威客来做任务。因此在威客、网站中融入专利推广、销售功能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着手进行设计。

(2)建立与“威客任务”并列为网站同一层级的“发明超市”模块。发明超市可让雇主选择与其需求相对应的专利模拟超市中商品的类别排布,以及购买方式,用户可在超市中随意看,找到合适的进行购买。“石设计”网站进行了前沿性的尝试,正如b2c等电子商务网站将商品进行分类一样,“专利超市”是将专利的进行分类,以便用户进行查看和购买。

(3)通过匹配关键词来让任务发布方查看相关专利。专利是否能转让,取决于专利是否符合雇主的需求。当雇主输入相关的需求描述时,对其描述添加标签,通过标签系统自动为雇主推送相关的专利信息。将专利信息与威客任务融为一体,专利信息存在于用户操作的所有流程中,自然而然的让雇主发现专利的价值。

2.专利拥有者的操作流程优化。

专利拥有者的目标是能快速的让自己的专利转换成市场经济,找到合适的生产商。在一般的专利信息网站中,专利所有者对专利入库之后并不给予理会,其推广处于被动状态。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提高专利所有者的主动推广性。

(1)将专利上传进入专利数据库中,添加专利设计的分类、描述及相应的标签,便于与任务发布方的需求标签相匹配,并利于检索。而在上传的专利的功能之外,“石设计”网同时也具备中请专利的功能,提高了威客的知识产权意识也为他们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提供了一条便捷之路,形成了一体化的服务流程。

(2)通过对专利信息不同层级的查看来进行收费,确保了专利所有者的利益,也满足了雇主对专利的查看信息的需求。一次性购买没有看清楚的专利让雇主感到不放心,每个层级专利所展示的内容深度不一样,如果不是雇主想要的,那么雇主也不必花大量的金钱来购买专利,双方都可将利益最大化。

(3)专利所有者在需求大厅中查找相关需求,如有合适的可将专利作为一件作品投递给任务发布方,经采纳后可将专利进行转让。既然雇主不主动查看专利,那么专利拥有者可以主动将专利作为一件作品投递给雇主,让雇主在众多作品中进行筛选。这是一种主动推销作品的方式,也是能让自己的专利更快转卖出去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方法。

三、可用性的优化。

提高网站可用性是从交互设计的角度来提高用户体验的另-重要方面。提高网站的可用性也就意味着减少用户的使用的记忆负担、提高用户满意度网站。针对威客、网站中融入专利推广模块后,以下几个方面更加要注重可用性设计的功能板块。

1.更全面的搜索功能。

威客、网站融入专利推广功能将是一个庞大的信息类网站,雇主的需求与威客的`作品以及专利二者都需要进行搜索或者匹配,因此搜索功能需要更强大、更人性化的帮助人们快速查找目标。如在“石设计”网中,首页将搜索类别进行了多种分类,包括作品编号、作品标题、任务标题、设计师等,将更直接的指向搜索目标,更快捷的产生搜索结果。

2.专利查看过程中,信息展示的全面化,透明化。

在“石设计”网中,专利图片右边列出了查看下一级别所需的价格,以及该产品查看级别数,并且显示每一级别的查看人数。在该页面下方,展示产品的详细描述,下一级内容预告,以及设计师对买家的要求及说明。这些信息的公开化与透明化有利于用户放心的操作。

根据专利的二大类:发明专利、实用型专利、外观专利,对专利进行归类,并以时间顺序进行排布,大大减少用户进行检索和}查看的时间。

四、结语。

在威客、网站中引入专利推广的功能是一个创新之举,威客模式中所孕育的无限潜力也会让专利的闲置问题得到一定的解决,通过交互设计的手段来增加网站的用户体验是最行之有效的力-法。好的网站能让人在愉悦的心理状态下完成目标,本文正是对这一新结合的网站如何提高其用户体验来进行了探讨。让用户更方便的、更快捷的,按照自己的思路和想法来完成一个从知识到经济效益的交易。

试论专利文献中的普通技术知识论文

等同原则是指被控侵权产品或者方法没有落入权利要求字面含义的范围,但被控侵权物与专利发明中的技术特征之间的差别是非实质性的,即以基本相同的方式,实现基本相同的功能,达到基本相同的效果。等同原则的运用有利于平衡专利权人和社会公众的利益,激励创新。

二、等同原则的适用。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实际上只是法律拟定的人。司法实践中,法官不可能知晓所有领域的专业基础知识,他通常会委托有关鉴定单位或技术领域的专家来作出是否等同的判断。笔者认为有关鉴定单位或者专家是否以普通技术人员的角度来进行分析是不得而知的,并且这种鉴定不一定权威。这使得法官在侵权判定时是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

目前司法实践中采用“全部技术特征等同”,即将被控侵权产品的技术和专利的技术特征进行逐一对比,这种对比方式能够限制专利等同判定导致的权利范围的不恰当扩大。而专利发展过程中曾经出现过的“整体等同理论”将专利发明作为一个整体,不区分单个技术特征,强调整体的“方法-功能-效果”三一致,过分的保护专利权人的权利,损坏社会公众利益。

关于等同侵权判断的时间标准,主要有三种理论争议,分别是专利侵权日、专利公开日和专利申请日。笔者认为采用专利侵权日标准较为合适,因为这种划分合理的保护了专利权人的利益。一方面,它能够制止专利申请日后侵权人用非实质性的`技术置换权利要求中的技术特征的等同侵权行为;另一方面,这种以侵权日为标准比专利申请日具有更强实际操作性。因为如果要求原告举证证明申请日当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事实上是不可能做到的,不利于原告主张权利。

三、等同原则的限制。

等同原则将专利权利保护的范围扩大到专利权利要求的范围之外,为了防止不适当的扩大和平衡专利权人和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有必要对等同原则进行限制,等同原则的限制主要包括禁止反悔原则、现有技术抗辩原则等。

(一)禁止反悔原则。

对于禁止反悔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问题:

首先,专利申请人在专利申请时即明示了限制承诺或者放弃某些权利要求,所承诺放弃的技术内容必须对专利的授予或维持专利权有效产生了实质性作用。

其次,对于法院是否应该主动援引禁止反悔原则,我国目前司法实践中遵循的是“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由被告提出禁止反悔原则,并提供原告反悔的证据。笔者认为,在侵权诉讼中,即使被控侵权人没有提出禁止反悔原则,法官作为案件的推动者应该主动根据已知的事实作出符合公平正义的判决,这并没有破坏法官中立的原则。

第三,禁止反悔是部分禁止。我国法院采用的是“完全禁止”准则。笔者认为不该采用“完全禁止”准则,法院应该在查明专利权人基于何种原因放弃或限制了部分专利权利,如果是为了获得专利权而修改部分权利,应该对该部分权利适用禁止反悔原则,对于其他未放弃或未修改的权利仍然应该适用等同原则加以保护。

(二)现有技术抗辩。

现有技术抗辩是指在专利侵权诉讼中由法院直接在诉讼程序中判决侵权不成立,从而免除其侵权责任的一种抗辩原则。现有技术抗辩适用时应该注意一些问题:现有技术有自由与非自由之分,笔者认为非自由现有技术应该可以用于抗辩。如果不允许被控侵权人将之作为抗辩理由,相当于把这种非自由现有技术纳入了涉案专利权人专利保护范围,不符合公平正义的原则。至于非自由现有技术真正的专利权人是否愿意起诉被控侵权人,则是他个人意愿,应当遵守不诉不理的原则。

四、完善我国等同原则的适用。

(一)完善立法。

我国专利法并没有关于等同原则的规定,而只是在相关专利司法解释中有所涉及,但对于等同原则的适用条件、适用范围、判断标准及限制并没有详细的规定,这无疑会使我国司法审判法官自由裁量权大。因此完善立法是必要的,对于专利等同认定的主体、时间、适用与限制作出一致的标准,这样在司法实践中将有明确的审判标准。

另外,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基于不同的专业领域制定不同的等同原则标准。通过合理把握比如机械、化工、医药、生物技术等不同领域的审判经验,制定明确的等同原则。

(二)借鉴外国经验,统一司法标准。

关于禁止反悔原则在等同原则中的适用,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弹性禁止原则”取代我们国家的“完全禁止原则”,合理的、弹性的把握案件的公平公正性。其次,我们国家的司法工作人员的审判水平不一致,笔者认为有必要统一审判程序,建立统一的专家或鉴定机构。我国在知识产权法院设立技术调查官,能够保证案件审理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查指南[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162.

相关范文推荐

    参加文艺演出心得体会(通用17篇)

    在写心得体会时,我们可以回顾所学知识或工作经历,思考自己的成长和不足。接下来是一些值得阅读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思路。时间飞逝,眨眼间又过了一

    学教评一致性教学心得体会(精选18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发现问题、改进方法、提高效率,进而实现自我提升。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写作心得体会,这里整理了一些相关的典型范文供参考。那天下午,我参

    申请仲裁执行申请书(实用19篇)

    在撰写申请书时,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和动机,并将其与所申请的机会或职位相匹配。下面的申请书范文是从实际应用中总结出来的,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抗击洪水的心得体会大全(16篇)

    写心得体会是对自己思考、理解和成长的一种自我反省和总结。在下面的范文中,我们能够从作者的角度看到对于同一事件的不同心得体会,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事情的不同层面。

    国庆节婚礼主持词完整版(模板20篇)

    在国庆节期间,各种促销活动也会浮现,消费者可以在节日购物季享受到一些优惠。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庆节健康养生指南,让你在假期中保持健康和活力。尊敬的各位领导,

    士官培训心得体会报告(优质19篇)

    通过这次培训,我对相关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培训心得体会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自从我加入上海士官培训项目以来,经历了一

    陪审员心得体会的文章范文(13篇)

    心得体会是通过实践和经验总结得出的有关某个问题或事物的深刻认识和领悟。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方面的启示。

    车辆保险索赔申请书范文(23篇)

    在现代社会,人们经常需要撰写各种各样的申请书,包括求职申请、学校申请、奖学金申请等等。这些范文精选了各个职位和场景的申请书,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校园周末安全协议书(汇总20篇)

    合同协议是一种具有约束力的文书,在法律上具备强制执行的效力。提供一些精选样本合同协议,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启示。为了确保学生在校期间的人身安全,严格责任

    听课记录表听课收获(精选18篇)

    范文范本是对优秀作品进行搜集和选拔,以便我们在写作时能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参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对大家写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