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调查报告 > 正文

热门高中生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模板14篇)

时间:2023-10-26 17:04:02 作者:灵魂曲 热门高中生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模板14篇)

调查报告通常分为导言、目的与背景、研究方法、结果与分析、结论和建议等几个部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调查报告模板,希望能够为大家的撰写提供一些参考。

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教育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因为现代社会变得十分复杂,价值观多元化,家庭不稳定,还有各种社会思潮无不影响着广大中学生的健康成长,适应社会,学校环境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已经是很困难的事情。从各方面调查来看,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情况令人担忧。据外国学者估计,中学各年级学生中,约有15%的学生具有各类的心理问题,其中男生高于女生,城市高于农村,包括情绪障碍,不良习惯,性格问题等。

中学生心理健康为广大教师提出了一个时代的命题,为能够及时有效地给学生提供心理健康的辅导和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培养,我针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研究,试图探明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规律,以便为自己和其他教师提供一些心理学研究依据。

1、研究对象:张家坡镇初中一、二年级学生。

2、研究方法:采用不记名调查问卷法,个别谈话和召开部分学生座谈会的方法进行比较全面的调查研究(为被调查者学生保密,维护其个人稳私权,体现心理健康调查的原则性)。

世界卫生组织对心理健康的定义是:“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完满的状态。”健康除了身体无病外,还要具备心理的稳定及良好的社会适应性。中学生心理健康是指具备健全的智力,情感和意志,连续统一的人格及对己,对人,对社会的正确认知和良好的适应。

参照世界卫生组织所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我把中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确定为以下几个方面:学习适应性,自我认知与现实感,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个性发展的良好性四个方面。

(1)中学生学习适应性。

一个心理健康的中学生,通常有比较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学习目的明确,学习目标具体,切合实际;学习的自觉性强,善于制定学习计划,并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表现出意志力强,学习信心足;在对待考试问题上,他们沉着冷静,灵活应对。

通过调查学习适应性,大体分为四个类型,第一种类型占26%,从调查问卷中可知:对于无老师看管的自习课他们会自觉学习。而第二种类型占60%的学生会选择小声聊天或讨论学习。令人遗憾的是第三种类型10%和第四种类型4%的学生会选择看杂志漫画或干脆睡觉(以下用a,b,c,d四种代号表示四种类型)。当回答对考试的感受时,a和b学生表示喜欢做些难题,而c学生感到怕,d学生则表示无所谓。当问卷中提出老师讲课出现错误时只有30%的a学生敢于提出来,其它(包括b,c,d)的学生都选择保持沉默或在下面议论。这也可见传统教育中“教师绝对权威专制”的弊端。对于学习的目的性,a学生表示学习一技之长,b,c学生表示如父母所愿,或考上大学有个好出路,而d学生表示不明确。

(2)学习自我认知与现实感。

自我认知指对自己的心理过程与特征及其表现的认识,而现实感则指个人对自己同现实之间关系的认识。心理健康的中学生往往有较强的自我认知能力,他们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自我评价恰当。在对现实的感知能力上,他们能够客观地认识现实,并根据对现实的认识来给自己做出恰当的人生发展定位,有与现实联系紧密的自我价值体系。

通过调查问卷,可以按计分方法把学生分为四种价值类型:踏实型,从众型,功利型和冷漠型。

踏实型的中学生顺从社会规范,积极为社会服务,另一方面,有自律的内控和自我导向表现,重视传统和社会评价。从众型的学生相当顺从社会规范,但这种顺从是他人导向的随波逐流,也有享乐主义,及时行乐的.倾向,顺乎自然生活方式,倾向于保守。功利型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功利主义,对于道义及人情这类价值不甚注意,认为金钱至关重要,追求个人利益而不是公益。冷漠型是不在乎社会规范,回避人际交往,也不注意他人的价值取向,所持的态度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3)中学生人际关系。

中学生人际关系包括同学之间的关系,异性同学的关系,和师生关系。

在我的调查问卷中分数最高为10分,表示人际关系最好;最低为0分,表示最差。调查结果只有17%的学生达到8分以上,表示人际关系较好的类型;40%的学生达到6分—8分数段,表示人际关系一般;有43%是不及格的,人际关系较差,突出体现的问题是:当问及“你喜欢拿别人的缺陷开玩笑吗”时,有81%的学生都答会,当问及“你的好友学习成绩超过自己时,你会真的感到眼红,妒忌吗”时,70%的学生答会的,这是令人心颤的回答。也许只有在心理健康不记名的调查中学生才会说出自己的“丑陋”,但确是非常真实的一面。这些都应该引起我们教育者的高度重视,因此教师不仅要在学习上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做到在精神上成为学生的父母,朋友的角色,这样才有师生之间真正的心灵沟通,帮助学生解除困惑,让他们以健康的心态去对待学习和生活。

(4)中学生的人格特征。

我国心理学工作者修订出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其中把学生人格倾向分为八个方向: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对初一、初二684人调查结果如下:

人格倾向百分比。

学习焦虑43%。

对人焦虑36%。

孤独倾向13%。

自责倾向9%。

过敏倾向2%。

身体症状9%。

恐怖倾向2%。

冲动倾向7%。

3、初中生主要的心理特点。

(1)抽象能力有较好发展,独立性要求高,不愿接受约束与限制。

(2)情感容易激动,心里话愿和朋友谈,但不愿与家长,老师谈。

(3)学习自觉性较高,但也容易表现出独断性,争强好胜,坚持错误,但仍稚嫩。

(4)能根据社会要求约束自己,自我控制力较好。

(5)理想逐步向概括性发展,能够对自己理想中的人物特点加以分析。

(6)对人生意义有了初步的理解,对人生和世界评价带个人人性特点。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通过调查资料显示结果是不容忽视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学生健康心理已成为十分紧迫和重要的课题。为让教师们培养出健康向上,求知进取的二十一世纪接班人,提出以下建议:

1、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健康教育的观念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学校开设心理咨询辅导。

(1)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预防心理障碍产生。

(2)开发学生各种潜能,提高学习的效率。

(3)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鼓励学生创造性学习。

(4)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增强社会适应性。

(5)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自我评价能力。

3、学校内形成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完善的体制与教育形式。

(1)进行群体辅导,个别辅导。

(2)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包括智力发展情况,非智力发展情况,学习成绩,职业兴趣,学习态度方法等)。

(3)组织心理辅导专门活动与训练,进行个案(特殊学生)研究。

(4)严格遵守心理辅导咨询的保密性原则。有合格的心理辅导工作者(高尚的职业道德,全面的知识能力结构,健康的情感和坚强意志,健全的人格特征)。

范文心理健康情况会直接影响我们的社交、生产、生活。本文将介绍2016。201x(1)此次活动以社会学院历史学生......

良好的心理素质有益于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以下是小编为您带来的,欢迎阅读参考哦!一、研究目的高一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关系......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是教育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因为现代社会变得十分复杂,价值观多元化,家庭不稳定,还有各种社会思潮无不影响着......

高中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报告

近年来,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经成为社会焦点问题。因为现代社会的复杂化,价值观的多元化,家庭的不稳定,还有各种社会思潮无不影响着广大中学生的健康成长,适应社会,学校环境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已经是很困难的事情。从各方面调查来看,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情况令人担忧。因此,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引起我们认真重视。因为只有加大社会对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传和教育,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和造就二十一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

我是学思想政治教育,出来以后也会从事教育行业,所以我先要去了解教育这一行业的相关事项,从中把我在学校和社会学到的东西,去社会中实践,并进一步的提升自己。在实践中,我得到许多的感悟!实习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专业课的教育实习,二是班主任的工作实习。在这期间我积极地努力地工作,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同时,我还在实习期间做了一次针对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工作。

为能够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及时有效地给学生提供心理健康的辅导和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培养,我针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调查,试图探明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规律,以便为往后的教育工作提供一些心理学研究依据。

1、调查对象:深圳博明学校七、八年级学生。

2、调差方法:采用不记名调查问卷法,个别谈话的调查研究(为被调查者学生保密,维护其个人稳私权,体现心理健康调查的原则性)。

世界卫生组织对心理健康的定义是:“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完满的状态。”健康除了身体无病外,还要具备心理的稳定及良好的社会适应性。中学生心理健康是指具备健全的智力,情感和意志,连续统一的人格及对己,对人,对社会的正确认知和良好的适应。

参照世界卫生组织所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我把中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确定为以下几个方面:学习适应性,自我认知与现实感,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个性发展的良好性四个方面。

一个心理健康的中学生,通常有比较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学习目的明确,学习目标具体,切合实际;学习的自觉性强,善于制定学习计划,并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表现出意志力强,学习信心足;在对待考试问题上,他们沉着冷静,灵活应对。

生会选择看杂志漫画或干脆睡觉(以下用a,b,c,d四种代号表示四种类型)。当回答对考试的感受时,a和b学生表示喜欢做些难题,而c学生感到怕,d学生则表示无所谓。当问卷中提出老师讲课出现错误时只有30%的a学生敢于提出来,其它(包括b,c,d)的学生都选择保持沉默或在下面议论。这也可见传统教育中“教师绝对权威专制”的弊端。对于学习的目的性,a学生表示学习一技之长,b,c学生表示如父母所愿,或考上大学有个好出路,而d学生表示不明确。

自我认知指对自己的心理过程与特征及其表现的认识,而现实感则指个人对自己同现实之间关系的认识。心理健康的中学生往往有较强的自我认知能力,他们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自我评价恰当。在对现实的感知能力上,他们能够客观地认识现实,并根据对现实的认识来给自己做出恰当的人生发展定位,有与现实联系紧密的自我价值体系。

通过调查问卷,可以按计分方法把学生分为四种价值类型:踏实型,从众型,功利型和冷漠型。

踏实型的中学生顺从社会规范,积极为社会服务,另一方面,有自律的内控和自我导向表现,重视传统和社会评价。从众型的学生相当顺从社会规范,但这种顺从是他人导向的随波逐流,也有享乐主义,及时行乐的倾向,顺乎自然生活方式,倾向于保守。功利型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功利主义,对于道义及人情这类价值不甚注意,认为金钱至关重要,追求个人利益而不是公益。冷漠型是不在乎社会规范,回避人际交往,也不注意他人的价值取向,所持的态度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中学生人际关系包括同学之间的关系,异性同学的关系,和师生关系。

在我的调查问卷中分数最高为10分,表示人际关系最好;最低为0分,表示最差。调查结果只有17%的学生达到8分以上,表示人际关系较好的类型;40%的学生达到6分—8分数段,表示人际关系一般;有43%是不及格的,人际关系较差,突出体现的问题是:当问及“你喜欢拿别人的缺陷开玩笑吗”时,有81%的学生都答会,当问及“你的好友学习成绩超过自己时,你会真的感到眼红,妒忌吗”时,70%的学生答会的,这是令人心颤的回答。也许只有在心理健康不记名的调查中学生才会说出自己的“丑陋”,但确是非常真实的一面。这些都应该引起我们教育者的高度重视,因此教师不仅要在学习上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做到在精神上成为学生的父母,朋友的角色,这样才有师生之间真正的心灵沟通,帮助学生解除困惑,让他们以健康的心态去对待学习和生活。

我国心理学工作者修订出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其中把学生人格倾向分为八个方向: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对初一、初二人调查结果如下:。

人格倾向百分比。

学习焦虑43%。

对人焦虑36%。

孤独倾向13%。

自责倾向9%。

过敏倾向2%。

身体症状9%。

恐怖倾向2%。

冲动倾向7%。

(1)抽象能力有较好发展,独立性要求高,不愿接受约束与限制。

(2)情感容易激动,心里话愿和朋友谈,但不愿与家长,老师谈。

(3)学习自觉性较高,但也容易表现出独断性,争强好胜,坚持错误,但仍稚嫩。

(4)能根据社会要求约束自己,自我控制力较好。

(5)理想逐步向概括性发展,能够对自己理想中的人物特点加以分析。

(6)对人生意义有了初步的理解,对人生和世界评价带个人人性特点。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通过调查资料显示结果是不容忽视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学生健康心理已成为十分紧迫和重要的课题。为让教师们培养出健康向上,求知进取的二十一世纪接班人,提出以下建议:

1、在中学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如心理卫生常识讲座,心理调节问题答疑,焦点问题讨论等,在心理知识的学习中明确认识、矫正观念,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心理冲突。也可以举行一些趣味的活动训炼课,这是在中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为有效的方法。活动内容包括:小品表演,角色模拟游戏互访互问,以及其他活动形式,掌握一些诸如: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

2、优化第二课堂,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开阔学生的知识领域、思想境界,提高文化修养,扩大社交范围和心理容量,发展学生个性。学生通过校内外实践才能发现开拓自身的潜力。

1、鼓励学生养成课外爱好,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有时如果心理压力过大,可以尝试看半场球赛,下棋,喝茶等等来缓解心态,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课外爱好,并且在课余生活中经常付诸实践,这样的话,学生能够在课余生活当中养成良好的习惯,陶冶自己的情操,并且也能暂时转移中心,达到发泄压力,抒发情感的享受,这无疑对于减压,应试,都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1、本次活动的准备工作其实并未做好,无法在学校范围内展开广泛的活动,也无法造成较大的影响,为学校留下有意义的东西。这证明了我未团结各方力量,人际交往能力仍然存在有一定问题。

2、本次活动第一次采取了问卷调查,难免有一定错漏,问卷本身虽然经过多次的检查修改,但仍有不完善之处。这给了我们下一次做问卷调查良好的经验教训。

3、问卷发放和收回做的并不很好,由于本次活动比较仓促,所以收回的问卷也难以形成最终成文的具体报告,留下了遗憾。

高中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报告

健康的一半是心理上的健康,不久前有人预言,心理疾病将是21世纪之患。中学生作为21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心理健康将直接影响着国家的昌盛、民族的振兴,让孩子们掌握文化知识的同时让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是教育工作者们的神圣职责。

中学生。

我于2012年9月份,对一所重点中学的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1、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第四中学进行,共发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70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调查显示,大部分中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大学,16%的中学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青年人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高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

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45%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学到较多的、实用的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工作有所帮助。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高中毕业后的打算,99%的学生有读大学愿望。

调查显示,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的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中学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中学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

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思想、言行、举止都会给学生带来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要求教师不但要拥有较高业务知识,还应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教师还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在教育教学中时刻以“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员”的身份深入学生的心灵进行教育。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只有无私地对学生倾洒爱的甘露,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学生只有在教师真心、真情、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才会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之中。

作为教师,不但要重视学生的学业发展,还必须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虽然掌握了一些心理学知识,但还不能很好地了解学生心理,大多数教师认为中学生心理问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迎刃而解。其实,中学生有他们自己的特殊心理,他们的心理要比成人敏感、脆弱。工作中一些老师遇到“问题学生”时,首先想到的是家庭原因,把问题移交给家长,而不是蹲下身子与学生进行直接交流,这样往往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使他们失去自信,变得沉默、孤僻,从而直接导致学生心理出现问题。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不但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还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保障。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思想得到认同,心灵得到沟通,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规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在愉悦的氛围中学得懂、学得好。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只有学生主动走近老师,和老师成为朋友,才能拥有健康的心理。

合理满足学生正当需要,是中学生形成和保持健康心理的基本条件。中学生的合理需要主要包括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需要、安全需要、交往和爱的需要、尊重信任的需要等,中学生合理的需要如果得不到适当的满足,就会影响其正常的成长,就不可能有健康的心理。因此,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尽可能地为中学生创造条件,提供机遇,满足其需要,在中学生满足需要的同时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方法积极引导,使之基本能对事物的善恶、美丑、是非进行判断、甄别。中学生由于缺乏判断力和自制力,很容易在满足需要的冲动驱使下,受到不健康或不正当诱因的影响,采取不恰当的方法和途径求得满足,从而导致错误行为,这就要求我们从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员和班主任都能根据有关方面的知识,善于识别,及时发现,及时有效地给予调节、治疗和引导,让学生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健康成长。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一两位专业教师的事,它还需要全体教师的重视和参与。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楷模,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较大影响。我认为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还要做到以下几方面:1、教师要尊重学生。

1、教师不可有私心。

这“私心”指的是班主任对待学生要公平、公正,不能感情用事。成绩好的学生都受老师的青睐,但是我们教师不能因为某某学生成绩好而偏心偏爱他,甚至做出不公平的决定。

2、教师要讲诚信。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尤为重要。这意味着,老师不仅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还应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辅导员,承担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务。

[1]马传张,张广节.浅析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08(08)。

[2]堵惠娟,胡永萍.江西省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j]江苏教育学院学5报,2003(04)。

[3]邱丽芬.浅论教师素养对中学生个性心理发展的影响[j].中等职业技术教育,2008(26)。

[4]陈夏飞.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与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08(08)。

[5]张明.成为合格教师: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6]刘闽阳.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学科渗透[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11)。

[7]林崇德主编:《学习方法》,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8]傅道春编著:《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此次活动以社会学院历史学生为样本,进行抽样调查,以问卷调查为形式,以安徽师范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情况为调查目的,共发放问卷96份,回收90份,回收率为93.75%,其中有效问卷81份,有效率为90%。报告从有效问卷采取抽样的方法,选取20份作为样本进行分析,现将结果公布如下:

在此次调查中,学习问题是同学最为关心、也是反应最为突出的问题。例如,第33题“将下列几项所带来的心理压力由大到小排序”,其中有44%的同学认为,学业所造成的心理压力最大。这说明刚刚进入大学生活,有近一半的同学对大学生活不适应,尤其对大学学习方式不适应,感到心理压力很大。从紧张的高考中走过,许多同学不能适应大学开放宽松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或过于精神紧张死扣书本,不能从高中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或感觉生活空虚,整日无所事事,荒废了学习,虚度了年华。再如第29题“上大学后,你觉得你最大的挫折是什么?”其中33%的同学选择“学习成绩不理想”,由此可见,大一学生在学习上急需得到指导并寻求得到心理上的成就感。

在所调查的学生中,有45%的同学感觉大学生活自由开放,同学也比较重视学习,学习自觉性较高,其中56%的同学在第3题“你业余时间主要做什么?”中选择在业余时间上自习或听课,与此相反,只有10%的同学选择上网玩游戏或谈恋爱。但这也从侧面反应了同学心理上的学习压力依然很大。

如今大学生在经济生活方面基本没有太大困难,在第6题“你每个月的生活费用够用吗?”有67%的同学基本够用,更有11%的同学有剩余,与此同时,在第7题中“你认为每个月生活费对自己是否是一种负担,造成心理压力?”有60%的同学认为没有压力。以上都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生活水平也在提高,由于经济生活造成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情况明显下降。

在第1题“你觉得现在学校与你理想的大学有多差差别?”中,有56%的同学选择“很大”,这反应了同学同学理想中的大学与现实中的学校还是有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在13题“你觉得自信吗?”,有69%的同学选择了“不自信”或“有时不太自信”。在第5题“现在自己在大学生活中,你认为自己哪些方面最差?”有57%的同学认为自己缺乏自信,这两题都反应了我们的同学对自己没有足够的自信心。然而在第23题中“关于自己的烦恼有口难言吗?常常觉得自己是失败者吗?”只有20%的同学认为自己没有这方面的问题。在第26题:“你总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吗?你在为之不懈奋斗吗?”只有31%的同学认为“是”。这两题又都体现出同学们对于自己的未来并没有明确的目标,对自己的明天没有信心。以上的几题分别从不同角度说明同学在心理上并没有达到平衡,理想总是与现实存在差距的。

人际交往问题是在本次调查中反应较为突出的问题。在第33题,“请将以下几项所带给你的心理压力由大到小排序”,有33%的同学认为“人际关系”所造成的心理压力最大。而在第8题,“与一群朋友在一起,你常感到孤独或失落吗?”有79%的同学选择“是”或“有时是”,这反应了当代大学生与他人交往的能力欠缺。同样,在第29题“上大学以后,你觉得最大的挫折是什么?”

选择“不适应宿舍生活”的同学占到33%,与选择“学习成绩不理想”的人数相当,这体现了学习方法与人际交往是与此次调查中同学们反应最为严重的两个问题。

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来自农村地区。在以前的日常生活中焦急范围较窄,与人交往的机会也较少,初到大学,面对如此开放自由的环境,面对如此多的同学。面对如此多的公共场合,一下子不知所措,乱了阵脚,于是羞于表达形成内向性格。而在城市中长大的同学,来自独生子女家庭,难以体会农村地区同学的情况。于是形成隔阂。与此同时,在第20题“你觉得大多数人都不可信任吗?”有78%的同学认为“是”或“偶尔是”。这更反应了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本次调查充分反应了以社会学院历史班同学为典型的当代大学生存在的一系列心理问题。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真是、丰富的资料和鲜活的事例,达到了此次活动的目的,活动较为成功。本次活动得到了各个方面的大力支持,特再次向海星调查研究社和历史班表示衷心感谢!

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1、调查对象:本院150名青年医务人员,年龄18—35岁。

2、方法:测量工具症状自评量表(sci-_90)为国内外广泛应用的一种真实性较高的自评量表,该表共有90项有关心理和精神方面症状的条目,分为9个基本症状因素。被调查者根据自己最近1周来的情况和症状严重程度采用五级评分法(0一4),得分越高,说明心理健康状况越差。问卷调查在开始评定前,由工作人员把总的评分方法向被调查者交代清楚,再让其以不记名的形式作出独立的、不受任何人影响的自我评定。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41份,有效率为94%。

青年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显示其总均分及各因子分均较一般人群低。本研究还发现部分被试表现出一定心理问题,最常出现的症状依次是强迫、人际敏感、抑郁和偏执,该人群中出现最多的是强迫症状。而与身心健康高度相关的生活事件是“常觉有压迫感”、“生活单调乏味”、“对现职工作不满意”、“看到不正之风”,以及“饮食、睡眠等生活规律改变”等,而与强迫症状最相关的是“常觉有压迫感”、“对现职工作不满意”和“饮食、睡眠等生活规律改变”。

1、工作量大、心理压力大、环境复杂、经常接受病人死亡和濒死现象的刺激是导致青年医务人员心理状况不佳的主要原因。

2、救死扶伤的愿望与医疗水平发生冲突,对危重疑难杂症的病人抢救无力可能使青年医务人员缺少工作应激因素(应付能力、工作满意感和职业应激源)对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影响。

3、医院的工作性质比较特殊,需三班倒,突发事件多,经常需加班,无节假日,这些都使青年医务人员没有正常生活规律及睡眠习惯,而且很多时候都无法保证正常的睡眠时间,容易使他们产生烦躁、不满及身体不适感。

4、恋爱、婚姻、经济困难、购房压力大等也易给青年医务人员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青年医务人员都面临结婚、买房等现实问题,随着房价不断上涨,带给他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尤其对农村出身的青年更是如此。

5、紧张的医患关系,近年来日益多见的医闹事件,也是影响青年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长期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滞后,医疗资源供给不足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之间的矛盾突出,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呼声强烈。同时,中国正处于一个在社会转型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结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暴露凸显。而医院作为一个与百姓生命息息相关的“窗口”行业,自然最容易引燃社会情绪的导火线。医学是一个高技术、高风险的行业,发生医患纠纷,不足为奇,但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很多患者往往不愿意诉诸法律,而更喜欢“以闹取胜”。而相关部门对该类事件的处理也多是抱着医院花钱买平安的态度,这样必然会对青年医务人员产生不良的心理影响。研究发现青年医务人员发生纠纷后的心理变化,高年资人员易出现迁就心理,低年资人员易出现愤怒和抑郁心理。

针对我院青年医务人员心理现状和现代医学的发展要求,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青年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

1、培养树立正确、客观的成才观。青年医务人员由于各种原因而具有痛苦与憧憬并存、彷徨与进取同在的心理特征,团组织应重视对其成才观的培养,激励其进取,同时引导他们学会客观分析环境和形势,树立明确可及的人生目标。

2、积极开展各项文体活动,如拔河比赛、跳绳比赛等,这样不但可以缓解他们的工作压力,还可以培养团队精神。

3、创造继续深造的优良条件。青年医务人员临床经验不足,学校学到的医学知识往往不能与时俱进,因此团组织应发挥纽带作用,争取医院加大对青年人才培养的投入,为他们创造进修、学习的机会,鼓励送出去,迎回来,对学成归来的人员实施奖励和重用,这样不但有利于青年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而且激发了工作热情,对青年医务人员的心身健康大有益处。

4、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医院可以培养兼职心理医师,经常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定期出有关心理健康的板报,订阅心理杂志,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服务。根据本研究结果重点放在男性、未婚以及初级职称的青年医务人员,因这部分人群心身压力相对较大,容易出现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另外,团委还可以通过建立qq群等,加强青年人的联系与沟通,及时发现他们的心理动向和工作、生活中的困难,积极帮助解决,缓解他们的压力。

4、妥善解决医疗纠纷。发生医疗纠纷后,如何稳定青年医务人员情绪、维护他们的职业自尊心及注重对青年医务人员心理素质培养等管理措施,对他们在纠纷发生后这一特殊时间氛围内能够以积极稳定的心态进行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5、合理调配人力资源,改善工作环境,减轻工作疲劳,降低心理压力。目前各家医院缺编严重,尤其是临床护士,人员少,工作繁杂,质量要求的提高都使临床护士长期处于紧张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中,易导致身体疲劳,心理负荷加重,造成身心疲劳综合征,还有基层医院硬件设施一般也较差,所有这些对青年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无疑是严重的考验。增加人员配置,改善工作环境,降低工作风险,可促进青年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

总之,青年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与医疗质量密切相关,团组织应切实重视青年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发挥团组织的作用,积极服务青年,并经常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采取各种措施给予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使青年医务人员保持情绪饱满、心情悦愉、精神振奋的健康心态,可以有效预防医疗过失的发生,促进他们坚守救死扶伤宗旨,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目标。

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

为了了解当前幼儿心理健康状况,帮助家长正确地认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本人于3月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调查地点:航天幼儿园。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大、中、小班幼儿家长,主要内容有家长对幼儿心理健康的认识和关注,幼儿出现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幼儿出现心理问题后家长的解决办法,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困惑问题,家长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接受情况。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共发放问卷167份,回收148份,有效问卷144份。

调查人:刘淑华。

幼儿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人格和心理品质形成的重要阶段,个性、情感、态度和很多心理品质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观的影响,大多数家长、甚至是教师,更多的是注重幼儿的知识技能、体格发育和智力水平,而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却认识不到位或不重视。尤其随着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父母对幼儿的期望值不断上升,使幼儿承受越来越重的心理负担,进而产生了异常的行为。因此,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更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

本次对3~5岁的幼儿做了一次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发出调查问卷167份,收回有效问卷144份。

家长反馈中最常见的幼儿心理问题:性格情绪问题占60%、社会行为方面占18%、人际交往问题占15%、认识方面的占7%。突出表现为任性、胆怯、多动、脾气暴躁、敏感脆弱、自私、独立性及社会交往、合作能力和意识弱、受挫能力弱等不良个性。

从调查的结果反映出家长欠缺对幼儿心理健康足够的准确认识,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及早纠正,将可能影响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目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培养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开始逐渐受到教师、家长和社会的重视,但在教育过程中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尽管幼儿园或多或少地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但缺少系统的教育大纲和教材,教育内容涉及面较窄,内容分散、零乱,缺乏系统性。

2、在操作层面上,缺乏明确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途径,而且绝大多数幼儿园没有专职的心理辅导教师,因此教育效果不明显。

3、大部分家长虽然能认识到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但由于他们缺乏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教育能力,于是把这个责任推给幼儿园,家园达不到教育一致。有的家长对幼儿心理健康的认识尚模糊,一方面希望孩子听话就好,一方面又鼓励自我个性的发展,甚至放纵和溺爱,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表现出执拗、孤僻、胆怯、自卑等心理特征。

1、应给予孩子充分的抚爱和陪伴。它能带给幼儿满足与温暖,使幼儿体会到生活充满幸福与阳光,从而心情愉快,积极向上,并且也会将这种情感带给别人。但如果过于溺爱,不加要求一味迁就,反而容易造成幼儿骄横、倔强的个性。

2、尽可能地丰富孩子的生活。孩子的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如学习、游戏、运动,劳逸结合。有的家长忙于工作,对孩子更多的关注物质生活,其他方面则很少关心;有的家长则过于重视知识和技能,忽视幼儿的心理健康,致使孩子精神紧张,兴趣偏狭,生活能力差,影响人格的健全发展。

3、为孩子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和谐的家庭环境、有益的学习环境对幼儿心理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平稳安定的环境,对幼儿心理的冲击力较小,容易适应,不至于产生不健康心理。反之,处于逆境中的孩子往往缺乏教育引导,而在心理上受不住冲击,出现反常心理。如:父母争吵、单亲家庭等会使幼儿心理发生变化,产生紧张、焦虑、悲伤、恐惧、消极、自卑等心理。

1、转变教育观念,制定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模式、教育目标和主要内容与途径,充分认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对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2、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及个别差异,注意教育方法的灵活性、形式的新颖性、多样性、实际性,坚持个别教育与集体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促进幼儿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协调发展。另外要以游戏为主,寓教育于游戏之中,对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通过幼儿所熟悉的'动画人物、故事、游戏等来贯穿活动。

3、在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要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自由宽松的活动环境,尊重幼儿,关注幼儿,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尽力给每个幼儿创设成功的机会,满足他们的成就感。

4、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是幼儿教师和家长。因此,有必要对幼儿教师和家长普及幼儿心理健康知识,进一步提高教师、家长的心理健康水平,以使他们从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出发,适时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条件若允许可以配置专业的心理教师,对幼儿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和人格。

5、社会环境因素是影响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会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儿园应利用家庭、社区以及一切可能的社会力量,为幼儿创设一个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如:利用家长会、开放日活动、家长学校等活动向家长宣传幼儿心理健康知识、指导家长学习培养幼儿心理健康的方法,并且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统一方法。

良好的心理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关键,健康的心理是幼儿成长的基石。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幼儿的心理素质,不是解决幼儿心理问题;是面向全体幼儿进行教育,而并非针对有心理问题的幼儿。家长、教师要重视和关心幼儿的心理健康,共同配合进行教育和有效引导。

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现在,人们对女性的关注不仅局限在婚姻、教育、就业等传统领域,还逐步延伸到心理健康这类体现女性生活质量的方面。女性的健康问题特别是农村女性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农村,女性同胞既要忙于农活,又要包揽家务;既要照顾老人,又要教育子女,不仅劳动强度,还要扮演社会与家庭的双重角色。并且长期以来,农村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不高,她们整日为家人的起居饮食而忙碌,沉重的生活负担使她们局限于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妯娌关系和邻里关系等小范围的社交关系中。这种压抑的环境很容易引起心理问题,并且很难找到合适的排解对象。再加上女性妊娠、生育、更年期等一系列特殊时期,让她们承受着更重的心理负担,久而久之,广农村女性就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一)农村妇女文化程度不高,法律意识薄弱。

当农村女性的家庭、婚姻出现问题时,她们不知道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往往采取简单直接甚至极端的方式解决问题,这种方法不仅解决不了矛盾,而且很容易让妇女同胞产生抑郁、焦虑、狂燥等不良情绪,当这些不良情绪得不到及时缓解时,便容易引发心理问题或更加严重的`后果。

(二)家庭关系不和谐,对农村妇女伤害。

广农村女性多以家庭成员为中心,认识不到自我的重要性,男权观念在农村依然根深蒂固,家庭也时有发生,受害者免不了总是身为弱者的女性。加之婆媳关系紧张,妯娌关系不和等问题,愈发加重了女性的心理负担。

(三)家庭经济压力,负面情绪无法得到释放。

农村妇女常常被家里的经济问题所困扰,日常开支、子女教育和结婚、照顾老人等,面对自己无力改变的家庭经济现状,压力会愈积愈。

广农村妇女存在的心理问题,将会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消极影响。社会的和谐离不开家庭的和谐,而家庭和谐的前提是人的身心健康。要使农村妇女能够真正健康地生活,必须全面提高她们的心理素质。

首先,加强心理健康宣教。由于农村妇女心理健康意识薄弱,各级妇联组织要有针对性地利用各种宣传媒介,系统地广泛地对农村妇女进行心理知识的教育宣传和培训。

其次,引导妇女积极参加社会活动。通过宣传教育让农村妇女能够主动积极地去学习新的职业技能,提高她们的谋生能力,降低她们对家庭及他人的依赖度,增强立性,减少来源于经济问题的心理压力。

再次,助妇女改变观念,积极寻求外部助与支持。通过讲座和培训的形式加《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一系列法律的宣传教育力度,让女性学会面对家庭,要学会善于避让,如果避让不了,要积极向亲友、妇联或者司法机关求助,取得法律的保护。最后,充分发挥妇联组织作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基层妇联要经常组织农村妇女参加集体活动,与广妇女建立有效的沟通,通过沟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2、调查地点: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扬州、镇江、泰州。

3、调查方式:网络问卷、纸质问卷、qq交流、实地访谈、文献资料。

4、调查对象:大三、大四学生(以大四为主)。

5、调查内容:毕业生的就业心理。

6、调查目的:就业可以说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去面对的一个问题,虽然我们还是大一学生,但是时间过的是很快的,只有提前准备,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了解毕业生的就业心理,才能更好的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将这些收获与成果运用到实际中,将来更快地让自己融入到社会中,找到一份合适的职业。

1、调查数据说明。

本次调查问卷通过邮箱在网络中投发250份问卷,实际收回有效问卷102份,以纸质问卷形式投发40份,实际收回有效问卷38份,通过qq在线交流发送24份问卷,实际收回10有效问卷,最终得到有效问卷共计150份汇总成电子稿。在这些问卷中,大三升大四的大学生占10%,剩余90%为大四毕业生。其中,在男女比例上,男生占84人,女生占66人。

2、调查结果分析。

不用的就业心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毕业生的职业选择,有的会选择去试试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公务员,有的另辟蹊径去找一份竞争压力较小、踏实稳定的工作,也有的依靠自身能力自主创业。根据调查的问卷,大致可以得出毕业生就业的一些心理特点:

第一,倾向于稳定舒适的工作。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接近81.5%的毕业生更倾向于一些舒适并且稳定的工作,比如说在这81.5%的人中有42.6%想要从事公务员、企事业主管、部门经理等职务。他们给出的原因也很简单:这些职位薪水待遇高,工作相对轻松。

第二,先就业、后择业。就业与择业一直都是比较困扰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问题。在调查中有几道是关于就业与择业的取舍问题,我们通过汇总发现,73%的人在毕业后愿意找一份工作先做着,哪怕专业不对口,他们愿意凭借自身努力在以后的道路上等待合适的实际找一份适合于自身的工作,这是令人欣慰的。

第三,掌握合适的解压方法和积极地就业态度。在调查中接近84.2%的人,在遇到就业压力时愿意和父母、朋友分享,并且可以利用网络的优势,选取合适的发泄途径。不仅如此,92.3%的调查者表示他们对于就业有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即使在投简历或者面试过程中碰壁,也愿意继续寻找工作,不会因此放弃,都有着很强的独立观念,想要自己养活自己。

第四,就业方式比较的单一。通过调查我们看到73.5%的调查者找工作都是通过人才市场、招聘会等方式。不可否认这些方式都是就业的重要途径,但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需要的职位就那么多,但是应聘的却很多,因此一大部分要被淘汰,一轮又一轮的淘汰、筛选浪费了求职者的很多时间不说,最终还不一定能找到工作。而在调查中,只有31.2%的人能够将大型招聘与网络招聘相结合,既节约了时间,也增加了成功率。

第五,期望过高,好高骛远,倾向于稳定舒适的工作。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接近81.5%的毕业生更倾向于一些舒适并且稳定的工作,比如说在这81.5%的人中竟然有高达有42.6%想要从事公务员、企事业主管、部门经理等职务。他们给出的原因也很简单:这些职位薪水待遇高,工作相对轻松。调查还显示,57.5%的毕业生都要求工资在2000以上,只有22.1%能够接受1000-2000这个范围。可见毕业生在就业方面存在过高的期待,不符合现在的实际状况。

1、毕业生调整心态,选择合适自身的工作。

薪水高、待遇好,这是人人都想要的,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的,而且这些工作往往也意味着自身责任的加大,作为毕业生,是否有这个能力担当这么大的责任?同时,高薪也意味着压力大,竞争大,是不是都能适应这样快节奏的节拍?这是我们应该根据自身条件好好考虑的一个问题。而不是一味的好高骛远,在等待中浪费了我们的青春与激情。

2、政府应当出台相应政策,支持大学生多种方式就业。

由于教育的不断改革,现在,更多的学生能够进入大学,成为一名本科生,这也就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大学生水平与能力参差不齐的现象。但是,随着政府职能的完善,政府应当为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公平的就业环境,让有能力的大学生能够得到更多机会去得到一个良好的职位。同时,应当鼓励学生多种方式就业,比如自主创业等等,而不单单是鼓励学生找到一份工作,养活自己。

3、社会传媒做好导向工作。

我们都看到现在的传媒行业已经越来越具有影响力了,正因如此,传媒行业应当承担起社会责任,多制作一些励志的作品,多报道一些正面积极的新闻,以生活点滴为基础,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毕业生的价值观,让他们更加懂得生活的不易,积极对待工作,对待生活。

这次的调研,作为负责人,从问卷设计到投发,再到汇总,最后到总结,我参与了其中的每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让我意识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毕竟,问卷的投发和汇总的工作量可以说是极其大的,光靠个人根本不能完成,正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明确的分工,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原本很多的工作。

不仅如此,在这次调研中,还让我对毕业生的心理有了很多新的认识,原来我总是认为大多数的毕业生都存在很多消极的想法,都是在等待中浪费青春。经过调查,经过这写数据我深刻认识到,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多数的毕业生能够积极面的求职中遇到的困难,应对着就业的压力。他们还对自身有着很客观的看法,知道自己适合什么职业,不适合什么职业,善于反省自己。以上就是我们的调研成果,我们也会将这些调研成果运用到未来自身的就业当中,树立正确观念,找到一份适合自身的工作。

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自信心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心理品质,是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幼儿的身体健康和谐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我国颁布的《幼儿工作规程》,明确地把培养幼儿自信心作为重要目标,为此我针对幼儿自信心发展的状况进行调查与研究。通过对许多幼儿的观察与了解,发现绝大多数孩子或多或少都存在着的信心不足的问题。以下是我这次调查的一些情况。

一、调查的一些基本情况。

调查时间:xx年9月20日到11月20日。

调查地点:重庆市开县敦好镇桃溪小学附属幼儿园,正坝小学附属幼儿园。

调查内容:幼儿自信心不足的种种表现和原因。

调查形式:采访部分幼儿老师座谈会,走访家长,听课和幼儿一起游戏等。

二、幼儿自信心不足的种种表现和原因。

通过对许多幼儿的观察与了解,了现绝大多数孩子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自信心不足,问题和形式的原因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幼儿自信心不足的种种表现。

依恋父母,用较长的时间才能适应新的环境,惧怕陌生人。上课时不敢或很少发言,不敢在集体面前讲话,回答问题时手足无措,声音轻。不敢主动要求参加活动或其他小朋友的游戏;对自己的活动结果或过程缺乏自信心,经常要求成人的肯定,“老师我做得对吗?”“老师是不是这样?”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害怕与别人相比,特别是被别人笑话。;不敢主动地与小朋友交往,常常畏缩,退缩、回避,独处或独自游戏。缺乏主见,总是跟在能力强的小朋友后面,听众他人的安排;遇到问题,常常害怕、退缩、回避、容易放弃,而不能努力解决。害怕尝试新事物、新活动,在活动时总是选择那些比较容易的活动,而逃避那些可能有一定难度的或有挑战性的新活动。

(二)幼儿自信心不足的原因。

导致幼儿自信心不足的有因有很多,我通过访谈调查,发现成人过度的包办代替、过多的接受外界否定评价、教育方法的不当,是造成幼儿自信心不足的主要因素。

1、过度的照顾。

幼儿期,是孩子们学习各种技能,培养幼儿发展能力的重要阶段,外界各种大量的信息无时无刻地刺激着幼儿生理,心理上的机能,不断促进其功能的运转。而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不少家长溺爱、娇惯孩子,事事包办代替。有的孩子做事太慢,或反而给自己惹麻烦,大包大揽;有的过分偏重智育,忽视孩子能力的培养;有的孩子被同伴欺负,不让他出去与别的孩子一起玩,忽视孩子与同伴交往的正常需求,导致孩子对新环境感到陌生、不安和无助。许多老师也有同样的行为,认为孩子是弱小的,需要我们的帮助,因此在教学中尽自己所能为幼儿做各种事情,解决各种问题,这种过度的照顾、过分的保护,实际上剥夺了幼儿锻炼的机会,使他们不仅缺乏必要的生活处理能力、游戏能力、而且缺乏活动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会与人交往、缺乏独立性、依赖他人,一遇到困难就不知所措、畏缩退避,而这更易遭受挫折、失败、而形成自卑。

2、过多否定。

幼儿的自我评价往往缺乏独立性,他们更容易轻信和接纳成人的评价,而不少成人不注意自己的评价对孩子发展的影响,经常随意批评、否定孩子,甚至指责、排斥孩子。由于爱不正确的儿童观和观的影响,成人习惯地认为我们给予孩子的都是合理的、正确的,而孩子应该是无条件地接纳我们的给予。于是要求孩子事事听从自己的安排,“这个不行”“那个不能动,你会弄坏的。”“你不会还小呢。”用这种毫不遮掩的态度来怀疑孩子的能力,使他们形成对自己错误的认识。过高地要求也会影响孩子自信心的形成,很多父母由于自己志愿未能实现或是社会潮流的影响,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对他们提出过高的要求,而孩子由于年龄特征和各方面能力所限,常常难以达到成人的高要求,为此受到批评、否定甚至训斥,这种经常性的挫折感和消极否定,会使幼儿产生已不如人的感觉,得不到自信心形成所必需的成功体验,反而使他们经历失败走向自卑。

3、要求太严格。

很多老师由于爱教育观、自身教育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在设计教育活动时,不考虑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对全体幼儿提出一个共同的目标,这就使许多能力弱的幼儿经常不能达到设定的目标,缺乏成功体验而经常体味挫折感,另外有不少成人习惯性对孩子进行横向比较,以其他孩子的优点与自己孩子的缺点相比,如“瞧亮亮画得多好,看看你画些什么呀!”“人家有八颗五角星,你才三颗,真让我失望!”“看小朋友都去玩了,你也去呀,这孩子什么都不会。”这种比较会使幼儿认为自己有很笨,很差,怀疑自我的价值,这会严重影响他们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自信心的形成。

三、如何增强幼儿自信心的一些建议。

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我的充分认识,它与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尤其是幼儿自我评价水平密切相关,自我评价是自信心形成的关键。所以,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一)给幼儿以鼓励和肯定。

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就要善于鼓励幼儿,“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鼓励的条件下,其自身潜力的发挥是平时的2至3倍。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唤醒与激励。因此,对于幼儿的任何进步都要给予热烈的赞扬。正确的表扬可以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减少心理紧张。其做法是对事不对人,要对活动过程中孩子所作的努力进行评价,让幼儿明白真正值得表扬的是什么;而不是简单地给孩子贴上“好孩子”标签。例如:“当孩子主动地向老师或客人问好时,正确的表扬应该是:“你真有礼貌!”而不是”“你真是个好孩子!”其次,表扬要诚心诚意,不要参杂批评的成分,如“今天画得不错,可你不如豆豆画得好。”老师的本意是鼓励孩子的进步,可孩子却觉得老师在批评他。使自信心受到伤害而放弃努力。结果只能是事与愿违。成人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闪光点,特别是要给予发展慢的孩子以关心和鼓励,让孩子懂得人人都有长处。让孩子从成人的赏识,夸奖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他就会觉得“我能行”“我一定能干好”。

(二)给孩子创设成功的机会。

自信心实际上是对自己的一种认识,幼儿时期正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想让幼儿从自身获得信心,感受到自己实力,成人就必须给幼儿以充分的信任,帮助幼儿通过亲身实践经历产生对自己能力的正确认识与评价。如:对身体素质差的孩子,成人要多鼓励帮助,陪伴孩子参加各种体育锻炼;对处理能力差的孩子要多给机会练习;对手工、绘画、舞蹈技能差的孩子要耐心指点。使孩子逐渐树立对自己的正确评价。在日常生活中,成人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多做一些易完成的事,使孩子有机会获得成功的机会,成功后再增加难度。当孩子取得成绩时,应及时表扬,充分肯定进步。即使孩子失败了,也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让他再试一试,使他们知道通过努力能获得成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从而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在培养孩子能力时,成人不能包办代替,使孩子失去锻炼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同时也不能操之过急而责备孩子,否则对孩子树立自信心不得利。

(三)调整对孩子的期望值。

现代情绪理论认为:在一般情况下,一个人的自信心与他的成功率成正比,成功越多,期望值越高,自信心越强,反之失败越多,期望值越低,自信心越弱。儿童的阅历和能力是有限的,在许多事情上容易面临困难与挫折,因此,成人一定要了解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切不可拔苗助长。我们提倡的教育方法是重视孩子发展区的需要,提出的要求应是循序渐进的,成人对孩子的期望值要与孩子的身心发展及所处的客观条件相适应,必须是孩子经过努力就能达到的。如发现这一期望值不适合孩子的发展状况时,应及时调整,避免孩子经常处于踮着尖还够不到苹果的处境。因为多次的失败会降低对自己能力的评价,丧失信心。

(四)增强幼儿的耐挫力。

在生活中,任何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一帆风顺,怎样评价自己,怎样对待失败,不同态度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正确分析孩子的情况,尤其是当孩子遇到困难与挫折时,应珍视孩子的努力,帮助孩子正确对待不足和失败,要让幼儿明白,做任何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战胜困难,只有不断战胜困难的人,才能进步。如有的孩子遇到失败只会伤心难过,这时成人要主动接近他,帮助他分析失败的原因,鼓励他通过其他补偿方式来弥补弱点以获得自信。有的孩子智力发展一般,但社会性发展较好,能关心集体,热爱劳动,成人要帮助他们发扬长处获得自信。成人还要教育孩子看到自己和他人各有长处,当自己获得成功时要关心帮助弱者,当自己失败时也不自卑。成人要经常展示孩子的强项,使孩子获得自信。

四、调查后的一点体会。

通过本次调查,我自己也受到了很多教育,我认为自信心真的是一种动力,可以推动孩子在成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自信心是一洲新绿,散发着勃勃生机;自信心是一面风帆,鼓动理想之舟抵达胜利的彼岸。如果家长和教师能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用因材施教的科学方法教育孩子,从小为其播下自信的种子,那么交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并能为他们今后适应社会生活,在事业上不断开拓进取,获得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事件频频发生,这一现象引起了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多数苦读三年的高中生而言,步入大学校门无疑是一件喜事。而随着大学生活的开始,每个人都面临着一个崭新的环境,心态也会因此有所改变。大学正处于青春期,青春期是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也是心理发展的重大转折期,这一时期的大学生们往往在各种互相矛盾的心理状态中挣扎,如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自制性和冲动性的矛盾、渴求感与压抑感的矛盾等等。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尤其值得关注。

关键词:大学生大学生活矛盾心理健康。

我们围绕大学生心理健康这一话题为主题,利用网络、实地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对我们身边的同学进行了心理健康调查。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面对着崭新的生活,无论是在生活上、学习上还是情感上,很多人都曾有过一段迷茫的时期。而近年来,关于大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的悲剧报道也日益增多,所以我们希望通过对同龄人的调查,总结出大家目前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提出宝贵的意见,向身边的同学宣传关注心理健康的必要性,帮助身边的同学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健康快乐地度过自己的大学生涯,并为将来步入社会做好准备。

1.7月1-9日:准备阶段。

组员集中,分配任务,内部交流,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相关资料,谈论自己对大学生心理状况的看法,提出问题,制作调查问卷。

校内调查:(1)口头询问,在宿舍、班级、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作为初步参考资料。(2)问卷调查,在校园内随机派发问卷进行调查。

校外调查:将问卷以邮件的形式发送给其他大学的同学进行问卷调查。

在扬州大学农学院进行实地调查,分小组行动并且讨论调查情况。

将通过调查总结出的大学生主要面临的心理问题咨询相关的老师,听取他们的意见,并进行信息汇总。

小组成员一起讨论整理材料,各自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以书面报告形式进行总结。

1.调查背景。

近年来,关于大学生由于心理健康问题而引发的负面报道越来越多,这一现象引起了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结合到我们的实际大学生活,我们也确实面临着学习压力、严峻的就业压力还有复杂的感情问题。

2.调查目的。

我们想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从中寻找出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一些比较普遍的心理困难,向大家宣传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为大家提出一些适当有效的生活学习以及情感建议,帮助大家克服那些出现在我们多姿多彩大学生活中的小阻碍,为我们的健康成长提供动力与信心。

3.调查对象。

本校的同学和江苏省其他各高校的一些大学生。

4.调查方法或工具。

主要是问卷调查,通过网络以及实地调查两个方面进行实施。

5.数据分析或问题与现状分析。

(1)您认为您目前所在的大学与高中的整体氛围相差很大吗?

a.特别大b.很大c.差不多d.无差别。

分析:12%的同学认为相差的氛围特别大,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48%的同学认为相差很大,主要实在学习氛围和生活习惯上,大学的学习相对轻松而且老师也不会总是督促学习,大学都是住宿生活而很多人都是到了大学才离开家开始住在学校,这一方面很多人表示一开始真的很不习惯。40%的同学认为差不多,虽然大学与高中相比是一个崭新的环境,但他们表示自己很快就适应了这样的生活。0%的同学认为无差别。

(2)您对目前的大学生活适应状况如何?

a.很好b.还可以c.较差d.差。

分析:调查显示15%的同学认为对大学生活状况适应状况很好,而25%的同学对大学生活适应状况感觉较差,绝大部分的同学乐观的认为适应状况还可以。这说明大部分同学(60%)生活态度非常乐观他们懂得调节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然而小部分同学则值得注意,他们对生活中的事情处理的不是很乐观,由于他们思想太重,压力太大,所以他们需要更多的帮助和鼓励。

(3)您认为压力在您的学习生活中对你的影响怎样?

a.正面影响,学习的动力b.没影响c.有点影响,影响情绪d.负面影响,无心学习。

分析:有58%的同学认为压力是一种正面影响是他们学习的动力,这表明这些同学面对压力是有着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他们化压力为动力为自己的人生增添光彩,32%的同学认为有点影响,但并不严重,这样说明他们也能够逐渐地找到处理压力的方法而不是受挫沮丧,10%的同学认为压力是负面影响,会导致他们无心学习,这说明他们的心理素质还不是很好。

(4)当您出现学习效率底下的情况时,您会觉得心烦气躁吗?

a.经常会b.偶尔会c.很少会d.不会。

分析:调查表明有63%的同学认为偶尔会,20%的同学认为很少会,7%的同学认为不会,这表明绝大多数同学能够乐观地处理自己的学习问题,有着良好的心理素质,而10%的同学表示他们经常会觉得心烦气躁,他们需要加强锻炼。

(5)您认为宿舍是否有利于您的学习?

a.非常有利b.比较有利c.一般d.比较不利e.非常不利。

分析:从调查中发现没有同学认为宿舍非常有利于他们的学习,25%的同学认为比较有利,32%的同学认为一般,而38%的同学认为比较不利,5%的同学认为非常不利。这说明大多数同学还是把学习放在第一位的,但宿舍的学习氛围不是很好,所以大多数同学表示他们还是倾向于去图书馆或者自习室学习。

(6)您是否对学校或者教学质量产生过不满心理?

a.经常有.b.偶尔有c.很少有d.没有e.未考虑过。

分析:调查发现15%的同学经常有不满心理,说明他们时常在思考自己,反省自己,但又从未去试图改变现状,改变自己,有50%的同学偶尔会产生不满心理,说明大多数同学是乐观的,只是学习任务和不幸偶尔让他们心烦,只有20%的同学很少会出现不满心理,13%的同学从未不满,5%同学从未考虑过这一问题,这说明他们的心理素质非常好。

(7)您与同学相处的状况是否让你感到压力?

a.经常会b.偶尔会c.根本不会。

分析:从调查中发现有12%的同学经常会有压力,说明他们非常重视同学之间的友谊,但出于某些客观原因使他们对自己的友谊表示不满,有60%的同学偶尔会存在压力,这说明他们的交际能力和心理素质是很好的,而28%的同学则认为根本不存在,说明他们在交际上都是很乐观,总体来说同学们的交际交友都没有什么大的障碍。

(8)遇到压力你会最先向谁求助?

a.家人b.知心朋友c.专业人士。

分析:据调查有42%的同学遇到困难会找家长,说明他们的依赖心理还是很强的,缺乏独立思考生活的能力,有58%的同学认为找知心朋友更好,这类同学适应性比较强,自己生活能力比较强,他们不想让父母担心最先想到的是知心朋友。

(9)您赞成大学生谈恋爱吗?

a.赞成b.不赞成c.有时好就可以谈了d.完全没有必要。

分析:有33%的同学赞成谈恋爱,他们觉得不管以后能不能走在一起,都会给自己留下美好的回忆,62%的同学认为有时好就可以谈了,这说明这部分同学会根据自身的条件状况来决定谈与不谈,而5%的同学认为大学生的任务仍然是学习,应该把学习放在首位,而且大学生的经济来源都是父母,谈恋爱需要花费,也会浪费学习的时间,影响学习。

(10)您失恋后会伤心吗?

a.不会b.会c.看情况d.无所谓或一点都不伤心。

分析:对大学生失恋问题,13%的同学不会,5%的同学认为无所谓或一点不伤心,谈恋爱只是在找异性朋友,失恋也许是对方的不足,或者是自己的缺点,而42%的同学认为会伤心,毕竟双方都是真心的最后如果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能在一起还是很难过的,40%的同学认为要看情况。

从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1.心理素质方面,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在困难与挫折面前,很容易束手无策、茫然,面对学习生活中的种种压力,不能调整好心态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他们。

2.人际关系方面,冲动、不能平静地考虑问题是许多大学生的共同问题,缺乏沟通,不能融洽地与同学相处也是一部分同学的困难所在。

3.情感方面,当面对学习生活中的一些挫折时,许多同学都会出现不良情绪,有些人能够正确地对待它们,而有些人却会因此造成人生的悲剧。同样在大学生最敏感也最普遍的恋爱问题中,有些同学可能无法面对失恋最终自己堕落。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

1.客观原因。

1)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大学更加强调独立自学、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像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日日跟随。

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进入大学,宿舍成为主要的生活区,生活需要自理,对于那些没有寄宿经历和依赖父母的同学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

3)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五湖四海,大家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语言、习俗等,形成了陌生的交流环境。

4)对待社会工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大学强调的是学生的自己管理,除了学习之外,还需要参加一些社会工作来锻炼自己的能力,有些同学面对这些倍感压力。

2.主观原因。

1)盲目自满与自己陶醉。考上大学之后很多人都不由自主地懈怠了下来,一方面大学里没有了中学里的学习压力,另一方面许多同学自认为中学里自己是个佼佼者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却不知大学里的人才比比皆是。

2)失望与失宠感。很多同学都觉得目前的大学与自己理想中的大学相差甚远,因此产生了失落感,同时在大学里一下子不再是家庭与老师的重点保护对象也不免觉得有些失宠。

3)畏首畏尾。面对崭新的环境以及激烈的竞争,很多同学此时却失去了信心,他们不敢表现自己展现自己的才华,久而久之还会产生自卑心理,这给自己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6.解决方法。

(一)开展相关心理讲座,设立心理咨询室。

校方应充分发挥作用,积极引导同学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心理问题的出现很可能是由于同学们对自己和社会的认知不够,心理教育一方面可以向学生灌输正确的观念,另一方面也可以纠正大家过去的错误观念,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走出心理阴影,沐浴阳光。

(二)积极参加活动,保持良好心态。

多数同学认为自己并不快乐,其实快乐隐藏在生活中的许多角落里。保持良好的心态,首先需要相信:快乐是自己寻找的。自己暗示也是一种有效方法。时刻相信自己是快乐的`,就能在无意中将阴霾无限缩小直至消失。积极的参加社会活动,能够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将自己的不快乐与快乐都学会与身边的人分享,困难时寻求朋友的帮助,失落时寻求朋友的安慰,在这样的氛围中自己也体会到了助人为乐的快乐,进而形成乐观的生活态度。

(三)降低压力,促进良性竞争。

现代的大学生虽然还没有步入社会,但是沉重的压力却已经在他们身边蔓延开来,就业压力,各种各样的竞争压力,来自父母老师的压力等等,这么多的压力往往压得许多人透不过气来。因此,一方面学生应学会自己调整,学会怎样把这种激烈的竞争环境转化为源源不断的动力,另一方面,学校与家庭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与鼓励,而不是一味地施加压力。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过多的压力压垮学生,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

大学对于许多人来说都是一个满载梦想与希望的园地,大学也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在这里我们不断积累,在这里我们不断成长,在这里我们不断感悟,所以我们应当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正视一切困难,坚定自己的决心与信心,只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才能让我们更好地感受大学生活的美好,感受大学生活的多姿多彩,为自己的未来插上飞翔的翅膀。

在这次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的社会实践中,我们受益颇多,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天,但是这十天里的经历却是一分宝贵的财富。

十天里锻炼的是我们的能力。在实地问卷调查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小困难,例如遇到有些同学的不配合,成员之间的意见分歧等等,但是我们都认真耐心地去解决这些小困难。我们总是带着诚恳的微笑去与每一位接受我们调查的同学进行交流,我们总是心平气和地进行小组讨论,我们总是积极地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去。这十天我深刻地意识到与人交流沟通的重要性,沟通是人与人和睦相处的重要平台,沟通也是人与人之间互相了解的重要工具,沟通更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磨合的润滑剂。与朋友的沟通,与陌生人的沟通,与老师的沟通,面对不同的对象,需要的是不同的沟通方式,但无论怎么样,真诚的心平静的态度都是或不可缺的金钥匙。这十天我也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力量,团队合作不仅仅体现在学校体现在班级里,它还是我们步入社会的一个重要考验。作为小组的小组长,我担负着使组员默契配合的重要责任,团队里既要体现团队合作的精神,也要发挥每一位组员的能力。

十天里帮助我们树立了积极乐观的态度。参加问卷调查的同学都是我们身边的同龄人,对于近年来频繁发生的由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发的悲剧我们也深有感触,自杀、伤害他人这些原本不该出现在多姿多彩的大学生活里的事,只因为同学们的一念之差而酿成了千年之恨。通过我们自己的实践调查,大家对身边的朋友同学以及自己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充分认识到了拥有健康的心态,快乐的心灵对于自己生活学习的重要性。

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感悟生命——生命可以如此美好”此阶段为大家展示了我们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从结婚生子到安享晚年这一漫长人生历程的所有美好瞬间,同时让同学们自由发言,诉说自己生命历程中最希望被定格的瞬间,带领同学们重温生命中的美好时光。意在让大家感受我们人生中那无穷尽的美好,启迪大家感悟生命的真谛,热爱生命,憧憬人生,去体味生命中每一个美好的瞬间。

“感悟生命——生命因坚强而美丽”此阶段为大家播放了“渐冻人王甲”一只手书写坚强的生命、武汉大学三名女学生为救助重病室友省吃俭用,靠卖废品赚钱的感人新闻、以及为纪念汶川地震四周年制作的感悟生命之100个坚强瞬间的视频,在视频的播放过程中,很多同学潸然泪下,那一刻,他们流下的泪,是对坚强生命的敬畏,是对民族大爱的震撼、也是对生命中那些无法预知的未来的辛酸无奈......

“生命很坚强,却也很脆弱”此阶段向大家展示了近年来全国各地高校频发的大学生自杀、凶杀案例,一幕幕残忍的画面绷紧了在场每位同学的.心。我们在校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处在踏入社会前的过渡阶段。生活上,从依赖到相对独立;学业上,从填鸭式学习到自主性学习,经历着巨大的身心调整和变化。

大学生所面临的压力与日俱增,因此大学生群体成为抑郁症的易发人群,抑郁症也成了当下大学生心理的隐形杀手。在播放过此视频后,我们展示了一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数据,通过多种方式让同学们了解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紧接着让同学们做了一项包含40个小题的心理测试,并随机抽查测试结果,结果发现部分同学有一定的心理障碍。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缓解心理压力,我们让部分同学分享了自己的减压方法,并向大家展示了大学生心理调节法以及面对心理问题的各种应对措施,鼓励同学们积极面对心理问题,加强交流,培养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心态,正确的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找寻真正的自我。

“珍爱生命——拒绝不良嗜好”我们大学生中存在的不良嗜好如抽烟、酗酒、聚众斗殴等是影响其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此向大家播放了拒绝不良嗜好的教育片。通过播放视频以及随后的分组讨论,小组回答等环节,让同学们了解到不良嗜好的危害,让其明确身为当代大学生的使命,帮助其更好的认清自我,拒绝不良嗜好。

第五阶段:展示班级微电影《拥有》为配合我校第十二届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我班以“感悟生命,寻找真我”为主题拍摄了微电影《拥有》,此片讲述了一名普通的师大女生捕捉生命美好,找寻真我的故事。通过此电影让同学们对生命的美好有了更深层的了解,启迪同学们以一种健康的态度和方式去面对生活,充实自我。

1、提高同学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水平,引导其树立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培养心理素质,锻造做人的品格。

2、帮助同学们纠正不良嗜好,改变不良习惯,认清自身优缺,更好的了解自我,发展自我。

3、引导同学们学会珍惜,学会感恩,珍爱生命,为美好的明天不懈奋斗。活动成效此次活动主要以播放视频的形式进行,在每一阶段的视频展示中都给大家带来了心灵上的洗礼,让同学们进一步体会生命的美好,提高心理健康知识,积极面对心理问题;帮助同学们改正不良嗜好,培养做人操守;引导同学们认清自我现状,明确自身责任。与此同时鼓励同学们写活动感言,微博互动,以现代大学生应有的方式传递温馨,传递感言,为此次活动画上圆满句号!

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针对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历史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抽样调查。共发放96份问卷,回收90份,回收率为93.75%,有效问卷81份,有效率为90%。本文从20份有效问卷中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果:

调查结果表明学习问题是同学最为关心、也是反应最为突出的问题。在第33题中,有44%的同学认为,学业造成的心理压力最大。这表明刚刚进入大学生活的同学对大学学习方式不适应,感到心理压力很大。这些同学需要得到指导并寻求心理上的成就感。此外,在第29题中,有33%的同学选择学习成绩不理想作为大学生活中最大的挫折。因此,大学一年级的学生需要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在所调查的学生中,有45%的同学感觉大学生活自由开放,同学也比较重视学习,学习自觉性较高。在第3题中,有56%的同学选择在业余时间上自习或听课。相比之下,只有少数同学选择上网玩游戏或谈恋爱。但这也说明同学心理上的学习压力仍然很大。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在经济生活方面基本没有太大困难。在第6题中,有67%的同学认为他们的生活费用够用。更有11%的同学有剩余。在第7题中,有60%的同学认为他们的生活费用对自己没有造成压力。以上结果都反映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生活造成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情况明显下降。

在本次调查中,人际交往问题呈现出较为突出的现象。在第33题中,33%的学生认为人际关系所造成的心理压力最大;而在第8题中,79%的学生表达了在一群朋友中感到孤独或失落的情况,这反应了当代大学生在与别人交往方面的能力欠缺。同样,在第29题中,33%的同学表示无法适应宿舍生活,这与选择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人数相当,体现了学习方法与人际交往是此次调查中同学们反应最为严重的两个问题。

在大学生群体中,许多人来自农村地区,与此前的生活方式相比,他们的焦虑范围较窄,与人交往的机会也较少。初到大学时,面对自由、开放的环境和众多同学,他们往往感到乱了阵脚,羞于表达,并在心理上形成了内向性格。城市出生的同学则难以理解农村地区同学的相对困境,从而产生了隔阂。同时,在第20题中,78%的学生认为大多数人都不可信任,这更进一步反映了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在心理平衡方面,第1题的结果显示,56%的学生认为现实中的学校与理想中的大学存在很大差距;在第13题中,69%的学生选择了不自信或有时不太自信;而在第5题中,57%的学生认为自己缺乏自信心。这两个问题都反映了学生们缺乏自信心这一突出问题。另外,在第23题中,只有20%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口难言的烦恼或不会常常感到失败;而在第26题中,只有31%的学生认为自己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并为之不懈奋斗。这些问题都彰显出学生们在心理上尚未达到平衡,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差距。

本次调查将以社会学院xx历史班同学为代表的当代大学生存在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尽显无遗,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真实资料和生动事例,达到了此次活动的预期效果,活动较为成功。活动得到了各方面的大力支持,特此向海星调查研究社和xx历史班表达衷心感谢!

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此次活动以社会学院历史学生为样本,进行抽样调查,以问卷调查为形式,以安徽师范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情况为调查目的,共发放问卷96份,回收90份,回收率为93.75%,其中有效问卷81份,有效率为90%.。报告从有效问卷采取抽样的方法,选取20份作为样本进行分析,现将结果公布如下:

在此次调查中,学习问题是同学最为关心、也是反应最为突出的问题。例如,第33题将下列几项所带来的心理压力由大到小排序,其中有44%的同学认为,学业所造成的心理压力最大。这说明刚刚进入大学生活,有近一半的同学对大学生活不适应,尤其对大学学习方式不适应,感到心理压力很大。从紧张的高考中走过,许多同学不能适应大学开放宽松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或过于精神紧张死扣书本,不能从高中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或感觉生活空虚,整日无所事事,荒废了学习,虚度了年华。再如第29题上大学后,你觉得你最大的挫折是什么?其中33%的同学选择学习成绩不理想,由此可见,大一学生在学习上急需得到指导并寻求得到心理上的成就感。

在所调查的学生中,有45%的同学感觉大学生活自由开放,同学也比较重视学习,学习自觉性较高,其中56%的同学在第3题你业余时间主要做什么?中选择在业余时间上自习或听课,与此相反,只有10%的同学选择上网玩游戏或谈恋爱。但这也从侧面反应了同学心理上的学习压力依然很大。

如今大学生在经济生活方面基本没有太大困难,在第6题你每个月的生活费用够用吗?中,有67%的同学基本够用,更有11%的同学有剩余,与此同时,在第7题中你认为每个月生活费对自己是否是一种负担,造成心理压力?有60%的同学认为没有压力。以上都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生活水平也在提高,由于经济生活造成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情况明显下降。

人际交往问题是在本次调查中反应较为突出的问题。在第33题,请将以下几项所带给你的心理压力由大到小排序,有33%的同学认为人际关系所造成的心理压力最大。而在第8题,与一群朋友在一起,你常感到孤独或失落吗?有79%的同学选择是或有时是,这反应了当代大学生与他人交往的能力欠缺。同样,在第29题上大学以后,你觉得最大的挫折是什么?选择不适应宿舍生活的同学占到33%,与选择学习成绩不理想的人数相当,这体现了学习方法与人际交往是与此次调查中同学们反应最为严重的两个问题。

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来自农村地区。在以前的日常生活中焦急范围较窄,与人交往的机会也较少,初到大学,面对如此开放自由的环境,面对如此多的同学。面对如此多的公共场合,一下子不知所措,乱了阵脚,于是羞于表达形成内向性格。而在城市中长大的同学,来自独生子女家庭,难以体会农村地区同学的情况。于是形成隔阂。与此同时,在第20题你觉得大多数人都不可信任吗?有78%的同学认为是或偶尔是。这更反应了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在第1题你觉得现在学校与你理想的大学有多差差别?中,有56%的同学选择很大,这反应了同学同学理想中的大学与现实中的学校还是有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在13题你觉得自信吗?,有69%的同学选择了不自信或有时不太自信。在第5题现在自己在大学生活中,你认为自己哪些方面最差?有57%的同学认为自己缺乏自信,这两题都反应了我们的同学对自己没有足够的自信心。然而在第23题中关于自己的烦恼有口难言吗?常常觉得自己是失败者吗?只有20%的同学认为自己没有这方面的问题。在第26题:你总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吗?你在为之不懈奋斗吗?只有31%的同学认为是。这两题又都体现出同学们对于自己的未来并没有明确的目标,对自己的明天没有信心。以上的几题分别从不同角度说明同学在心理上并没有达到平衡,理想总是与现实存在差距的。

本次调查充分反应了以社会学院xx级历史班同学为典型的当代大学生存在的一系列心理问题。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真是、丰富的资料和鲜活的事例,达到了此次活动的目的,活动较为成功。本次活动得到了各个方面的大力支持,特再次向海星调查研究社和xx级历史班表示衷心感谢!

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当不太了解,又想弄清某一情况或事件时,务必需要展开调查,并将获得的成果展现于调查报告中。好的调查报告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家整理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的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助到家。

社会变化的损失,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发生了巨的变化。从而影响到了孩子们的学习目的也发生了变化,父母的逼迫、学校的压力都使得孩子们厌学、学习焦虑、孤僻等心理疾病不断增加。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现在的心理健康状况,也为以后能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助,我们课题小组对两个年级的小学生进行了随机的心理健康现状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对我们了解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把握其心理动态、分析心理问题成因,寻找合理对策提供了有益助。

(一)对象。

三、四年级的小学生。

(二)调查方法。

调查问卷是由小学生心理健康课题组设计的问卷,共18个小题,均为简单易行的判断题,由学生按问卷各题的要求,根据自己的情况逐一实情回答。

座谈会,是在班上组织,要孩子各自发言,说说自己的烦恼。

小学生问卷调查、学生座谈会,在果园小学三、四年级进行了两种形式的调查,结果表明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虽然题目简单易行,是非明确,但是在统计过程中,我们还是发现学生在学习兴趣、家庭感情、自信心方面存在着各种问题,同时也发现学生普遍存在自卑、厌学、缺乏安全感等心理问题,部分学生表现的更为突出些。

(一)多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但厌学情绪明显。

调查统计表明:多数学生在学习兴趣方面表现出了很明显的厌学,厌学表现表现在听课过程中。小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注意力始终不集中,打哈欠,东张西望,很容易被其他动静所吸引。在学校集体活动中,自行其事,同学的跟自己无关,即使有关联,也不当一回事,自己一个人做自己的事。和老师、家长产生对立情绪。他们中的.一些人,有的可以表现为兴奋过度、躁动不安、容易、好哭闹;有的孩子则相,他们萎靡不振、胆怯、动作迟缓、做事半途而废、缺乏信心、智力水平低、不集中、杂乱、观察问题不仔细、不准确,思维的逻辑性和灵活性较差。害怕作业,做作业依赖家长,考试前及考试时顾虑重重,致使脑呈抑制状态,出现了明显的焦虑症状。

(二)部分学生自信心不足,有少部分学生由于自卑引起了抑郁的症状。

调查统计表明学生的自信心呈现不稳定状态,表现为上课不敢或很少主动举手发言,不敢在集体面前讲话,回答问题紧张、不流利,不敢主动要求参加其他同学的小组或集体活动;不敢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惧怕参加竞赛活动,害怕与别人相比,特别怕别人笑话;对自己的活动结果或过程缺乏自信心,常要寻求别人的肯定,不敢放心胆地活动,不敢在他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成果。遇到别人质疑时,不能肯定或坚持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常常害怕,退缩,易放弃,而不能努力解决。惧怕尝试新事物、新活动,在活动时总是选择那些比较容易的活动,而逃避那些可能有一定难度或挑战性的新活动。与他人发生矛盾时,常缺乏主见,不能自己想办法解决,而是依赖他人助,向老师告状或回家告诉父母。

(三)少部分学生表现出严重缺乏安全感。

表现一胆小,比如遇到生人会害怕不敢说话,受人欺负会不敢抗,不会求助等等。表现二表面强悍、内心脆弱,不听家长和教师的劝导,故意对着干;当得不到教师和集体的重视时,用恶作剧来显示自己。但又对别人的议论十分敏感,非常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不愿与同学深入交往交流,内心自我封闭。

在所调查的学生家庭中,有概60%的家庭父母忙于生计或直接是父母双方或单方在外工作,孩子长期处于家庭不完整的状态,孩子的学习基本上完全指望学校老师的指导和督促,现在孩子又基本上都是生子女,家中长辈生活上百般呵护,不愿让他们受一点屈,经历一点风雨时间长了,孩子自然形成了"唯我尊"的心理,当他们走进学校,走向社会同他人交往,遇到挫折时,便不能接受,也不知道怎样调整自己的心态。生子女家庭中,家庭教育往往陷入"爱的误区",对子女过高要求,过度期望,过分保护,过度溺爱。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把所有的希望全寄托在孩子身上,对孩子的学习要求过高只要学习好就言听计从,有求必应。而一旦失误就挖苦讽刺,棍棒相加。使子女形成抗、疑惧、胆怯等消极心理品质,诱发心理问题。

家庭不和谐也是诱因之一,离婚的父母,有的没人要子女,有的过于溺爱,都使子女放任自流,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心理,更有严重的,仇视社会,嫉妒他人,心理阴暗。在家庭矛盾的环境中成长的儿童有心理问题的比例很,研究证明,父母关系的和睦是直接影响到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同时老师评价学生,社会衡量学校,理论上是全面发展,实质上是分数和升学率。为了追求升学率,加班加点,题海战术,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这种局面使学生疲于应付,心理极度紧张,导致他们用脑过度,皮层机能降低,从而影响学习效率,造成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或者产生焦虑、苦闷、压抑、恐惧等不良心境,久而久之,部分学生就会不同程度地产生心理障碍。

加之小学儿童他们年龄小、阅历浅、知识少,不善于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绪,感情不稳定,因此,这个阶段的孩子经不起外界的诱惑,在社会上一些消极因素影响下,容易形成狭隘的意识、不良的心态。

我们应采取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课内外、校内外双向联动的教育模式,建立一个以预防教育为主,心理监控、治疗为辅的立体教育体系。除了日常的心理辅导教育,我们还让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日常的语文课堂中。在语文教材中,有量的文章蕴含着积极向上的正面因素,如为生命的意义、做人的道理等。因此,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积极思想有利于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内容,并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摆在学生良好心理行为的训练和引导上,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咨询指导,矫正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自立、自理、自主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使学生带着健康的身心投入到学习生活中。

很多家长的忙碌使他们无法担当起对孩子成长的辅导责任,甚至从来都不过问孩子在学习和生活情况。因此我们要求父母要经常看一些有关家庭教育书刊,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每天抽一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阅读。布置孩子写日记,并要求家长阅读写批语,已起到一个交流作用。也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升的一个非常好的途径。

相关范文推荐

    优秀学生助教申请书(通用17篇)

    优秀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出色的学习能力,能够迅速吸收新知识。以下是一些成功学习者的习惯和行为特点,不妨借鉴一下,或许能够帮助我们实现学业上的突破和进步。

    最热申请工伤赔偿申请书(通用19篇)

    更多申请书是用于向机构或组织申请或请求某种事务或资源的书面材料,它具有明确的目的和内容,是表达自己需求的有效方式。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写一份申请书来争取机

    最优计量经济学心得体会总结(模板13篇)

    在写心得体会时,要着重突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和感悟,而不仅仅是描述事情的发生和结果。8.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在写作中带来一些新的思路和触发。

    最热村委委员的心得体会范文(15篇)

    心得体会可以成为自己的宝贵财富,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下面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范文选集,希望能够激发大家写作的灵感和创造力。农村委员是乡村治理的

    热门红色教育文化心得体会范文(12篇)

    通过总结和概括自己的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能力。接下来,我们将阅读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精选文章,一起来感受一下吧。沾益红色文化教育是指通过学习和传承红

    热门教育情怀培训心得体会(汇总15篇)

    通过写培训心得体会,可以激发思考和反思的能力,促进个人成长与发展。以下是一些关于培训心得体会的范文,我们可以从中汲取经验和借鉴他人的观点。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

    2023年抓制度作风建设心得体会及感悟范文(17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生活中的思考和感悟的总结。以下是一些老师的心得体会,他们在教育教学中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作风建设各项规章制度一、“十个严禁”

    最优幼儿园园本培训计划表范文(16篇)

    通过制定培训计划,可以使员工在特定时间内接受系统性的培训和学习。学习培训计划的范文,可以了解一些企业在培训计划制定和执行中的经验和教训。《基于农村资源融入集体教

    实用宿舍劳动实践心得体会(汇总16篇)

    心得体会是指个人在学习或工作中的亲身经历和感受的总结。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写心得体会的经典范文,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受益。第一段:引入宿舍劳动的重要性(200字)宿

    优质保证金三方协议(通用14篇)

    -在合同协议中,必须明确约定各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以避免后续的纠纷和争议。以下是一些合同协议的案例分析,希望对大家理解合同的重要性有所启发。甲方:(出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