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正文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后感(通用17篇)

时间:2024-05-02 00:50:09 作者:ZS文王

读后感是我们对于文学作品的再创作,通过阅读和思考,我们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表达出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一些经典读后感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后感

在去年的圣诞节时分,我的领导送了我们组每人一本《把时间当做朋友》,这本书当时被我束之高阁,今天拿出来看了看,真的是一本好书,从作者的字里行间都能看的出作者的博学和文字的厚重感,差点就错过了这么好的书。

文章以困境开始,举了一个特殊的例子,比如时间不够。这之后你会因为最后期限的到来产生慌乱,但这是你必须解决这个问题,在过程中你会发现时间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真正出现问题的是我们自己。只有学会积累,才能让时间成为自己的朋友,没有什么东西是一蹴而就的。

当困境清晰之后,我们恍然醒悟,我们要解决我们的困境,就要找到方法,而有时我们可能自己都不知道我们知道什么或者不知道什么,没有办法完全控制自己的大脑,这时我们需要解放我们的“心智”,翻身做我们大脑的主人。

心智是什么,它不同于智商,它是我们以往所学知识和经验的总结。不管你是出于偶然还是具有目的性的学习一些目前你用不到的知识,但是说不定将来在某个地方这些知识就会被运用,给你的生活带来便利或者快捷,所以想要真正成为时间的主人,不要放弃学习知识的机会,不管目前他对你来说是否有用。

虽然这是我们都知道的道理,多学总比少学好,但是现实往往是很现实的,现代的人,包括我自己,往往有一个致命的缺点:浮躁,可能将很多事情的成败归于这个词,显得有些不是很恰当,但是快速发展的社会,真的让我们越来越希望快速成功。但事实往往是:不要妄想任何事情的速成,有些事情是没有办法跨过时间的障碍提前被完成的。

如果你不能快速的速成,这就是个死循环,但好在你还有一个技能——交换,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经历是有限的,你不可能一个人学完所有的知识,所以你可以用你已有的换取你没有的,在想获得任何一件东西的同时,请记住:我要什么(这是我的目标),然后想想我有什么,如果你没有,或者你有的不足以换取你要的东西,那么就努力让自己拥有的更多,然后再交换。

今天读了书的短短一部分,觉得收获太多!这本书会慢慢读,细细读,反复读。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后感字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管理自己的时间,只有当自己的心智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会渐渐领悟一些关于时间的奥秘。李笑来老师这本书正是通过引导心智的成长来进一步管理时间。

假如问我这本书,读后最大的感想是什么。我头一个冒出来的不是如何管理时间而是想起一个个鲜活的例子。他们有着不用常人的坚持与耐性,他们不问自己将会干什么?他们也没有过多寻求捷径,他们踏踏实实地一步一步迈向目标。他们或许包括众人熟知的俞敏洪、李阳等人。俞敏洪曾告诉过媒体,他那时也并不知道自己未来能干什么,只是一门心思苦读,后来考上托福,因为没有钱留学。又继续呆在国内,而这时他却萌发了一个好点子,帮助那些想考托福的人培训,而后,他通过非同常人的刻苦努力创造了现在的新东方。我们都曾熟知俞敏洪学习英语的故事,可我们却不敢相信自己也能刻苦像他一样,所以永远达不到那样的水平。

应当认真对待现在的所学,或许现在看起来是那么无用,可未来谁也说不准。李笑来老师在书里一直说明自己现在是多么感谢自己小学学过的计算机编程,大学曾学过的统计学,而刚参加工作的销售这份职业。正是有着这些的无形之间的帮助,他能到现在这么顺利。或许得感慨,现在所抱怨的,所折腾的,在未来总会帮你一把,我们谁都不能预知未来到底是怎么样,好好做好当下,学会积累知识与技能。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后感字

一个对生活充满幸福感的人,一定是一个把时间当成好朋友的人。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李笑来的《把时间当做朋友》。

有些时候如果我们先清楚这本书不是什么,之后可能会更加清楚它究竟是什么。这本书不是时间管理书籍,不是成功学书籍,不是心灵鸡汤式书籍,不是讲大道理的书,不是一本随便翻翻的书。

绝大多数的成功和智商没有任何关系,所有的失败都与且与时间有关。这本书中,作者通过亲身遇到的事例告诉我们:如何打开心智,如何运用心智来和时间做朋友,从而开启人生的成功旅程。

在阅读过程中,我收获了以下几个观点。

1

时间不可管理,我们只能管理自己。

作者认为时间是不可能被管理的。必须开启心智,看清楚,想明白:问题出在我们自己身上。

时间只会以自己特有的速度自顾自地流逝,不受任何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我们真正能够管理的,只有我们自己。

自我管理背后的精力管理和效率管理会让你更高效地处理工作任务并带来成就感。高效工作能让你更自由地安排其它时间,当工作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会给你快乐,快乐会push你持续不断地提升自我价值。

行动建议。

估算时间:做任何事之前先判断其熟悉程度,再根据判断估算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时间。

比如对学习来说,任务陌生的可能性更大,因为学习是一种探索未知的过程,完成学习任务往往需要比我们想象中更多的时间。而对工作来说,任务熟悉的可能性更大,因为工作是一个实践已知的过程。

及时行动:接受任务之后,什么时候开始执行才好呢?比“越早开始越好”更切实的答案是“现在就开始”。

大多数拖延症患者,不是拖延着做事,而是拖延着不开始做事。拖延着不开始的原因在于做事所要面临的做错、做不好的风险以及过分在意外界的评价。

事件-时间日志:尝试在记录的事件后面加上时间。

《奇特的一生》讲述了苏联昆虫学家柳比歇夫如何通过独创的“时间统计法”获得惊人成就的故事。柳比歇夫的日志采用的是基于过程的事件-时间日志如:分类昆虫学—3小时。不同于基于结果的日志如:分类昆虫学。基于过程的记录不仅更详尽,而且当结果不好的时候更容易找到缘由,另外它会使你对时间的感觉越来越精确。

柳比歇夫。

2

学习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行为。

任何知识的获取都是不可逆的。任何一个人如果曾经有最终习得某种技能的经验,不论这项技能多普通,在习得的一瞬间,整个世界都会为之改变。如一个人熟练使用一门外语,那他原本生存的世界就多了一扇门,跨过那个门槛,就是另外一个世界。

获取知识的手段中,最基础的是“体验”,更高级一些是“试错”,再聪明一些是“观察”,“阅读”是对前三者的补充,因为“体验”、“试错”、“观察”局限于自己,而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获得他人的经验。“思考”是获取真正意义上的知识的主要手段,很多人看过许多书但记住的内容寥寥,原因就在于缺乏思考。

行动建议。

如果想要系统的学习,可以选择读书;

如果想要快捷的学习,可以选择网络学习;

如果想要更快捷的学习,可以选择跟人学习;

如果想要事事都有收获,可以选择从做事中学习并及时复盘。

3

崇尚逻辑,追求深入思考。

有时候,尽管论点和论据之间全无逻辑联系,却可以用一种“显然合理”的姿态绑在一起。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星期六的早上,牧师正在准备第二天布道的讲稿。他的妻子有事出去了,小儿子在一边吵闹不休,严重干扰了他的思路。心烦意乱之中,牧师随手拿起一本旧杂志,从里面挑出一幅色彩鲜艳的世界地图,撕成碎片,丢在地上,对儿子说:“约翰,如果你能拼好这张地图,我就给你2角5分钱。”牧师以为这件事会花掉儿子整整一个上午,但没过10分钟,儿子就拿着拼得完完整整的地图敲响了他的房门。牧师对此十分惊奇,他问道:“孩子,你怎么这么快就拼好了?”“啊,”小约翰说,“这很容易。地图的另一面有一个人的照片,我试着把这个人的照片拼到一起,然后把它翻过来。我想如果这个人是正确的,那么,这个世界也就是正确的。”牧师笑了,爽快地付给儿子2角5分钱,对他说:“谢谢你!你替我准备了明天布道的题目——如果一个人是正确的,他的世界就会是正确的。”

我最初听这个故事的时候不加思考地接受了牧师这个存在明显逻辑错误的结论:如果一个人是正确的,他的世界就会是正确的。而实际上,这个故事是比较符合逻辑地告诉我们:换一个角度,也许我们就能找到很简单的方法来解决复杂的问题。

曾看到过这样一段话:人类中大约80%的人拒绝思考、害怕思考,剩下20%中又有80%常常用错误的方法思考,综合来看只有不到4%的人能用简单且清楚的方式把问题想明白,而这4%的人最终大多数选择了沉默或者成为负面力量的帮凶。人类发展史就是极少数想明白的人不停自我挣扎的同时,被绝大多数的人谩骂、侮辱、陷害、谋杀的历史。我们暂且不论这是否属实,我们只要从现在开始学会思考、正确地思考。

行动建议。

从现在开始,在一段时间里,比如1个月,时刻注意自己或自己被灌输的每一个念头,思考其中的逻辑关系,并进行深入地思考。

4

学会有效倾听。

在书中作者提到,交流的有效有否往往更取决于听者而非说者,失败的交流往往源于听者的疏忽。倾听能力的强弱,几乎能够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因为绝大部分时间里,任何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都依赖听某些人的话以及依赖某些人听他的话。教师在课堂上对下面的学生们教授内容而往往只有少数能准确把握内容要点--倾听能力的差异也许是这种尴尬的最好解释之一。

行动建议。

倾听过程中克制“过早质疑”,就算需要质疑,一定要等到对方把话说完。

“过早质疑”不仅会造成幻觉—对方的论证不堪一击,还会让听者进入排斥状态。

倾听过程中,做好“回顾”。“回顾”即说者刚刚都讲了些什么?

说者的内容可以分为两类:事实和看法。对于事实,我们要花时间想想“他所说的内容真实吗”。对于看法,我们要花时间想想“这个看法的根源在哪”。

倾听过程中,做好“预期”。“预期”即猜想讲者下一步会讲什么?

这个步骤会自动集中听者的注意力、有助于正确把握和组织说者论述的内容、能听到更多原本听不到的内容。

一旦决定倾听,主动帮助说者进入“倾诉”状态。

《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还有许多内容值得读一读,如现实、应用、积累等。对于我来说,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收获是让我开始审视自己并作出选择,是做快乐的猪,还是痛苦的苏格拉底?一切都靠积累,一切都可提前准备,越早醒悟越好,把时间当做朋友,专心打造一个优秀、独立、会思考的自己。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后感

这本书是作者写的博客汇集而成,里面有少部分重叠的内容。如果你刚看完肥皂剧,刚刷完朋友圈,刚无所事事发呆后看这本书,你可能会产生“罪恶感”。

读完这本书你会发现,很多你从来没有意识到的想法正在侵蚀你的时间。比如追求方法、寻找运气、自我证明等。大量的'实践证明,学校所推行的外语基本学习方式——“听抄”、“听写”,其实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看似没有效率,最后却定会产生质的飞跃。万维钢分析过“学习”,他认为,“学习”要放弃“舒适区”要有针对性、目标性、持续性地练习和及时的反馈。比起用功,方法可以忽略不计,与其追求所谓的方法,不如踏实持续地练习。他还认为“相信运气”是自制力差的人的表现,对于毫无准备的人来说,根本不存在机会。有时候人为了避免对自己的怀疑和否定,对比自己厉害的人往往用“运气好”来安慰自己。其实这只是在浪费时间。“‘显得牛的人并不一定真的牛’,‘越是美的人越不知道自己的美’。”这些都告诉我们没必要去证明自己。假如你出色,没必要证明自己,否则反招嫉妒;假如你平庸,更不需要证明自己,否则被人当做小丑。作者提出了“利用时间”的方式就是学习。他认为学习一项技能意味着重生,学一门外语你的世界就会打开一扇窗口,推开窗口就是另外一个世界。同时学习外语同样会像其他知识学习一样,增加脑中灰质细胞的密度,意味着你有“融会贯通”的可能。另外学过的东西会固化在你的思维结构里。例如学过统计学的人一定不会买彩票,因为买彩票会让他认为是在侮辱他的智商。而将毕生投给彩票的人就可能从来没有思考过“概率论”。我们不要想去控制时间,而是控制自己的大脑,让时间成为我们的朋友,当然时间只与努力的人做朋友。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后感

这几天一直在读李笑来的《把时间当做朋友》这本书,简直是爱不释手,废寝忘食。一边读一遍慨叹,好,写的真好,只恨自己没有早点读到这本书。

这本书主要从心智成长的角度来谈自我积累,强调时间管理的焦点,从来不是时间,而是自我管理。书中从我们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困境,现实问题开始娓娓道来,如何学习,思考,交流,自我管理,积累,最终如何应用,去解决我们所面临的困境。当你做到了心智成熟,在漫长的人生马拉松中,永不放弃,坚持到底,自我积累,取得成长和进步的时候,你不在是在追赶时间,时间自然而然的成为你的朋友。

读书过程中,我常常感慨,为什么会喜欢这?略加思考下就明白了,因为书中所阐述的很多现实问题及困境,正是我等普通人日常中所面临的问题,可能自己都没有发现问题,或者发现了无从表达,从未思考,直到作者深入浅出的阐述分析,然后才豁然明朗,原来真的是这样啊。书中讨论了怎样做到心智成熟,如何完成自我积累,问题产生的原因,学习思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这不正是我们所期待已久的吗。喜欢作者深入的思考,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看待问题通透彻底。

全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精彩纷呈。我最喜欢的一部分就是第三章——管理。当我们面对一项任务或者多项任务的时候,首先正确的估算任务的时间,然后做出合理的计划。

当我们做好了计划,什么时候开始任务呢?毋庸置疑的是,从现在开始。很多人明明很焦虑,可是却一直拖延,不是拖延着去做事,而是拖延着去开始做事。但是最终期限不是在那里一直等着里,时间只顾自顾自的流逝,到最后是以加速度的方式朝你狂奔而来。因为你想做的事情越来越多,就会感叹时间流逝的太快。有时候,甚至还没开始,就已经晚了。所以及早行动,能做多少就做多少,能做多好就做多好。

开始行动后,我们要直面困难,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在面临一项任务的时候,任务可分为困难的部分和简单的部分。快速有效的完成简单的部分,然后把时间和精力放到困难的部分,勇于直面困难,不要掩耳盗铃。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看起来很努力,很用功,却没有成效的原因。在简单的任务中反复消磨时光,没有勇气面对困难。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考虑三个方面,内容,原因,方法。内容和原因都显而易见,最重要的是方法。拆解每一项任务,落实每个步骤,分配具体的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最终完成任务。

在管理完成的任务的过程中,思考任务的串行与并行关系。所谓的串行与并行,即是我们物理课程中,的电路的两种连接方式,串联和并联。有些任务只能串行,比如先烧水,才能泡茶,先洗手在吃饭。而有的任务可以同时进行,也就是一心二用,必须在执行一些机械性的任务的同时,我们可以进行另外一项或者多项任务,给自己的大脑打造一个“多任务操作系统,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比如你可以在跑步的时候听英语,在等车的时候看书,在做家务的时候听音乐,在烧水准备泡茶的时候,洗杯子,洗茶壶准备茶叶等等。

当你做任何事情之前,可以尝试把即将要做的事情的整个过程在大脑里预演一遍或者很多遍。这个世界上,天才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人可以通过不断的积累,勤能补拙来弥补,高效的完成任务,在一项领域中取得成就。需要执行的任务越重要,这种预演就越关键。只有经过大量的预演或者练习,我们才能在实际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有出色的表现。万事可提前准备,万事皆要提前准备。很多优秀的演讲家,难道他们一开始就能在讲台上舌灿莲花,取得成功吗,无疑是经过了充分的准备,无数次的演练的。

书中感兴趣的内容很多,学到的东西也很多,以上也只是书中的一个小篇章而已。好的书本值得反复去读,每一次的感受都不尽相同。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后感

昨天刚刚把这本书读完,现在尽可能的记录下来自己的读后感。

看这本书算是经历了三个阶段:简直是说出了我的某些不敢承认的行为模式----怎么说的这般绝对,不赞同甚至有些讨厌----其实说的很多还是很有道理的,需要平和的甄别、接受。其实这本书看到中间是有些反感的,可能是由于有些不愿意碰的甚至有些透着腐烂气息的晦暗创口揭露的太直白甚至有些刺伤,平静下来再看一下,再回看自己沉下来细想想,很多事情不过是自己可笑的“自尊”或者说自负不愿意去正视罢了。

其实非常喜欢书里的一句话:相信我,你并不孤独。大多数时候我都希望自己是独特的,即使事独。可是总会在自我质疑的时刻听到“同道”的声音,所以在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有些心安。

在看到第二章----现实的时候,算是吸收到两个事情:

1.虽然理智上知道速成是不现实的,但是潜意识里速成这个想法其实在很多时候一直支配着我的心理和行为,而接受现实对我来说确实是难以接受的一件事情,不论是从心智还是行为模式上,这不是一时就可以完成的一件事情,可能需要好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去接受这件事情或者验证这个事情。但是“给自己多一些耐心,告诉自己:我有不足,我需要时间,我没办法一蹴而就”这件事情我想我可以慢慢尝试一点一点做到。

2.换个思维,用交换的思维去前进可能在现阶段会更适合我。或许是思维定式,或许是拖延症的借口,我洗好收集资料越大越全越好,但是搜集过的资料如果不是第一次就已经阅读完毕以后就很难有读完学完的那一天,而对于一直没有搜集到的资料哪怕是没有那么重要的资料会一直耿耿于怀,可能一路上早忘了初衷。其实很早之前就注意到这个事情,但是不敢深想也没有足够的勇气或者决心改变这个事情。书中确实给了一个好的方法,我也准备慢慢尝试,用行为去改变自己这个有些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拜托这个死循环的方法只有一个——给我什么我就用好什么,积累到一定程度再去换能换的东西。

第三章——管理对我来说应该是对我实际行动最有帮助的一章,对于时间的估算、记录和管理确实是我一直在关注的事情,也尝试过书中记录时间的方法,现在也在进行,但是总是会断断续续的,对于时间的记录总会被各种事情打断,是否是大脑在刻意回避这个事情慢慢深究,但是这个记录会持续下去,至少我也想客官的知道生活中的自己到底在干嘛?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客观的直视自己会很疼,但是对我来说确实非常重要。

关于时间的感知这方面,在这里给自己立一个约定,从今天开始起,三个月之后再整理记录一篇自己的时间记录感知心得。

后几章都过的很快,与其说学到很多道理不如说认同很多道理,但是作者的高明之处也是我最欣赏的地方在于能够去身体力行的实践这些道理。而我还需要自身行为的很多改变才能体会到开启新视界的妙处。所以还需要更多的体验和积累,后几章的道理对我来说才能真正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还有值得提的一点是,作者提到的26岁的顿悟我看到了其实很有同感,我也曾有这样的经历,或许顿悟的内容不同,但是顿悟那一瞬的豁然开朗我很明白也很怀念。初中那会儿特别厌学,成绩也算是印证了我的厌学,差的我都不敢再回首,那时我最好的朋友告诉我:学习时间快乐的事情。你好好的想一想这句话,想明白了成绩自然就上去了。最初听到这句话我是很难理解的,甚至觉的很荒谬,可是我记在心里。已经不记得当初思考这句话的心路历程,可是我永远记得初二升初三的那个暑假某一天再回想这句话当时那种拨云见日的感觉,那种似狂喜又很平静的感觉一直到现在都铭记在心。后来的成绩也确实像坐在火箭上上升一样,我没法分清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改变,但是非常希望能够再体验一次这样顿悟的感觉,至少对我来说会是一次真的心智转变。潜心积累,静静等着这一天的到来吧。

这篇读后感终于写完了,没有结构可言,但是可以看做我改变的一小步吧,慢慢持续下去,期待一年后不一样的自己。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后感

在看这本书之前,没有看过任何李笑来的文,习惯性的去百度,百度百科这样介绍他,李笑来,原新东方名师,自称“中国首富”,多本畅销书的作者,著名天使投资人,情非得已(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致力于让一部分知识分子先富起来。虽然不懂什么是,也没看过他的畅销书,但直觉上来讲这人是个大咖,成功人士,他的书有看头。

《把时间当做朋友》这本书是他多本畅销书中的一本,豆瓣评分8.5,算高分了。作为读资(读书资历)不高的我来说,看书都是挑高分的,大咖推荐的,因为我不会选书,只能通过大家的眼睛来选,毕竟空闲时间就不多,能不浪费就不浪费。

这本书首先讲了心智的力量,当我们面对困境时心智决定了,未来我们是开心还是痛苦,如何开启心智,然后运用心智来和时间做朋友,最后理解时间管理的意义,在时间管理上取得突破,进而用心智开启自己的人生成功之旅。

这其中对我来说帮助最大的是,时间管理这一节,因为我之所以时间不够用,多是我自己不会安排,不会管理,没有计划。也不曾持续坚持做过什么,更没有一个长久的学习习惯或者个人一个好的习惯,当我看到精确感知时间那一节时,作者介绍他通过事件记录帮助记忆,以及通过记录做的那一件事情,所需要耗费的时间,来进行调整自己的可用时间,经过调整后会发现有些事情就是在浪费时间,可以直接不做,这样我们就能节省一部分时间去做重要的事情。对于我是那种没有安排的人,随意随性,看着这节之后,我有了很大的收获,可以合理的取舍利用时间,而不用像以前一样,因为要做的事情过多,导致最后完成率很低。

还有一节就是讲到学习新技能,很多人觉得,这个跟我们学习,工作不搭边的技能,学的再好也没用,还记得有句老话“艺多不压身”所以当有机会学习新鲜知识时,不要觉得跟你的专业,或者工作不搭边,就拒绝学习。谁也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所以当你有机会学习时尽最大努力去学好它,总会用到的,学到自己肚子里的都是宝贝,说不定哪天它就发热发光了。

借用书中的一个故事来结尾,就是雄鹰与蜗牛爬金字塔的故事,雄鹰展翅高飞就能到顶端,蜗牛却可能要用一生的时间来爬,最后他们看到的好处风景是一样的。一个是用勤奋,一个靠的是自己的坚持努力,如果雄鹰不够勤奋地练习飞翔,蜗牛不够坚持,他们都将看不到顶端的风景,只要我们够勤快够执着总会成功。

我相信这本书将是你未来阅读书单中的一本,因为它是值得阅读。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后感字

刚开始听到这本书的名字,还以为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教我们学习一些时间管理的好方法,以更好的利用好时间,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但读了书的内容后,发现本书主张时间不可管理,一切都靠积累。更进一步地说,本书主张一个人必须在开启心智、提高思考能力之后,才能够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也就是教会我们如何真正了解自己,如何精确地感知时间,如何通过管理自己最终与时间作为朋友。

一、开启心智。本书第一章写的是“心智的力量”,初看时心中有点疑虑,心智怎么与管理时间拉上关系,好像有点牵强。带着疑虑看下去,才逐渐明白,心智更像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无时不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行为、思考,最终决定着每个个体的价值取向,自然顺理成章地影响着我们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工作,如何管理好我们的时间。相对于认识心智的力量而言,开启并有效控制自身的心智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思维、控制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不良欲望,使得自己变得更为理性,更加成熟,只有拥有成熟心智的个体,才能合理安排时间,才能理性决策即将发生的行为。

二、掌握技巧。在平常提到时间管理,多数人很容易区分重要也紧急和不紧急也不重要这两种极端情况的处理原则和时间安排原则,但对于紧急不重要和重要不紧急却往往满头雾水、一筹莫展。读过《把时间当作朋友》一书后,尽管书中没有直接谈及这个问题,但我们应该明白如何分配时间去完成。这是一个二八原则的典型例子,我们应该将80%的精力花在重要但不紧急的事上,20%的精力花在紧急但不重要的事上。中国有句古话“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很好地诠释了多记多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用于记忆数据、事情等等,从而可以从容地节省大量的查阅时间,进而利用了节省的时间。

三、付诸行动。老话说“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就是说的这个道理,不论我们的计划做的多完美无缺,如果没有动作、没有具体的行动,所有的一切都是空的。行动起来是管理好时间的重要保证,只有那些将计划付诸行动的人才有可能取得成功,才有科学合理管理好时间的机会。很多人是“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热衷于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但是却止步于开始行动,到头来没有什么成果。

《把时间当朋友》读后感

很久没有再读一本这样关于时间管理的书了。

市面上很多这一类型的书,看多了需要每次都给自己做个时间列表,因为看太多,所以根本就不会给自己做。

很长时间,都认为自己是个有计划的人,每次要开始一项工作或者一件事之前,都会想很多,很多,已经不止三思了,可能n思都有。

后来,世界变化太快,生活充满太多意外,终于发现自己的计划总是不知觉的被什么给打断,于是放弃了许多长期的计划。

再后来,经历太多事情后,发现自己苦于被计划所圈住,于是开始享受无计划的生活,虽然还是有时候还是觉得自己在浪费着一些时间,觉得抓狂,但是也得到了些许快乐和放松不是。

毕竟自己并没有完全放纵自己,还是每天都在进度一丁点。

看了此书三分之一,说不上茅舍顿开,却也有些豁然开朗。

毕竟也是个新东方的牛人的亲身体会。

有些确实很生活很实际,甚至是说到了一些我们不愿意承认却又是在每个人身上都会看到的陋习。

书店里畅销榜的书架上永远放着那么些貌似排名很高的书,内容多是被千万人说腻了的`道理,食之无味。

一时间我还找不到什么词语形容这本书的语言风格,调侃式?诙谐式?反正是会让你很虚心很认真的去接受他说的建议。

下面是摘录的一些比较好的句子。

“如果一个项目不超过7个的话,那么完全可以在我们的大脑中进行。”

“我们不是计划着去失败,而是失败地计划。”

“一个人失败经历得多,经验就相对更丰富,而后就少犯错。”

“长期计划是需要通过实践才能习得的能力。”我终究也明白这个道理,制定一个长期计划,并坚持到底的实践去完成,这也是一种能力,现在的我还没有能力去做这么一个计划。

笑来童鞋引用了崔健的一句话“计划总是没有变化快。”应该也是ibm的一句广告词,后半句印象中应该是“所以要将变化写到计划中。”至今我都记不起当时是谁和我说过的这句话。

但是无论变化有多快,有多少变化,计划总应该是有的。

有些计划,比如运动,跑步,一个词就可以让自己明白,也没必要去规定一个期限。

一辈子亦或是几天,想起来就可以去做。

“缺乏行动的计划是肯定没有任何意义的。”

“很多时候,没必要做计划的原因有两个:除了前面提到过的‘大多数计划其实非常简单’之外,另外一个是“初始状态下,我们往往实际上并没有能力去制定合理有效的计划。”

“如果你想改变你自己,或者你目前的处境并不令人满意,那就一切从简--找一个你觉得该给你带来改变的行动,然后去做就是了。

不要怕碰壁,不要怕失败,那是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

“很多人正是因为没有目标才不停地‘学习’。”说的就是我。

因为对未来的恐惧,因为缺乏应有的安全感,我想在确定目标之前总不能白白浪费时间,坐以待毙吧。

于是不停地学,最后忘记了去指定一个真正的目标书一定要自己去读,书摘一定要自己去做。

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大脑的“选择性输入”机制控制我们听我们爱听的,看自己喜欢的,写我们爱写的。

笑来童鞋26岁的时候不小心发现自己竟然不会思考,今天26岁的我早在去年就知道自己不会思考,一直挣扎到现在,到现在发现自己的精神世界貌似极度的空虚。

“事实上,买回来的一本书里,哪怕有一句话给我们带来惊喜、带来思考、带来改变,就已经值回书价了。

所以,有些时候,要注意自己的心态。”这几天一直徘徊在买书和不买书之间,现在不是新出的书,在verycd一般都能找到电子版,很省银子,对于我这样多无产品待业青年来说。

就现在看的这本书也还是电子版,犹豫了好久。

但是书有书的好处,拿着,看着,做记录也方便,徘徊中。

“爱迪生是否是一个特别努力的人,本质上与我们没什么关系,我们该努力还得努力,不应该仅仅因为别人努力或者不努力,我们就放弃努力。”

“心理健康的人不仅应该有能力看清真实的世界,还应该有足够的能力感知真实的自我”

看到后面发现这位童鞋和我一样对励志书籍有相同的观点:“励志肯定没有什么错,因为人就是需要鼓励,但不能胡说。

随着年龄的增加越来越痛恨许多的励志书籍,甚至觉得很多时候,“成功学大师”干脆就等于“江湖骗子”。

并且某种意义上,他们比江湖骗子还可恶,因为骗子最终只不过是骗走你一样东西,如果你聪明的话可能不会被骗,或者就算被骗了,也可以想办法弥补损失。”

“换句话讲,尽管运气确实存在,但我不能相信运气,或者完整地说,我不能相信运气与我有关。”

“生活的智慧就在于,集中精力改变那些能够改变的,而把那些不能改变的暂时忽略掉。

专心打造自己,把自己打造成一个优秀的人,一个有用的人,一个独立的人,比什么都重要。”这话的某些部分好像在某个地方见过,似曾相识。

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

大三时买来放在床头,没有耐心看完(可能用来助眠了),这次终于看完了。巴菲特在《成为沃伦巴菲特》纪录片里说:“赚钱这件事里最重要的是时间,你不需要特别聪明,你需要有耐心。”这句话大致就描述了本书的核心思想吧。知识的积累需要耐心,能力的提升需要耐心,获得好身材需要耐心,找工作需要耐心,投资理财需要耐心。而“所谓耐心,就是甘于把时间投入到简单、枯燥但是最终会意义非凡的重复当中去”。“一切都靠积累,一切都可提前准备。”

但是有些道理,过于偏于李老师的个人感悟总结了,毕竟大家性格不同,做事方法不同,而到最后都可以殊途同归。而且文字里“一切”“只有”“所有”“一定”此类绝对化的词语太多,容易煽动人心,但是缺乏实证,比如”所有的学生提问都是源自于所有人共有的.弱点:懒惰“,真的吗?”人生就像是马拉松长跑,最后的胜者是那个最能坚持的人“,何谓”胜者“?长寿?有钱?有很多子嗣?坚持什么?学习?健身?赚钱?看到这种没有数据或论据支持的表述不太舒服。

读《把时间当做朋友》有感

他崇尚逻辑,追求深入思考,认为这是一个知识可以轻松变现的时代—当然,前提是,那知识是正确的,那逻辑是严谨的,那思考是深入的。这不仅是他所想,他所说,更重要的是,他竟然可以做到用行动和结果证明这个论断。所谓知易行难,可最难的事情,他已经做完了。

他就是这样一个难得的人,做着难得的事情,写出难得的书,与你分享难得的经验与思考。

《把时间当朋友》读后感

不知朋友有没以下的困惑,有些速成的宣传,当真正试用并未发现能速成,原因何在?方法与持续坚持孰更重要?运气和因果在面临关键抉择时更应该去侧重哪个?发现受挫时是“躺平”还是去让时间陪伴在奋斗的你左右,书中可能真的可能为现实的你指点下迷津。

把时间当朋友从困境,现实,管理,学习,思考,交流,应用和积累进行阐述。提到想要让朋友成为“敌人”还是“朋友”,也许就在一念之间。

给我印象很深的如下:(1)学会倾听,尽管“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百人誉之不加密,百人毁之不加疏”,也更要关注对象的需求;(2)学着深入地挖掘根因,避免经验之谈,力争实事求是。学会独善其身,以不给他人制造麻烦为美德,用自己的独立赢得尊重。(3)在应用上减少急躁,合理的把控开源节流,把自己经营发展好,如健康及哪怕只是某一方面的特长。

具体行动上,一方面持续提升自身能力,相信运气的存在,但也明白运气与我无关,我要做的是坚持积累,通过持续地在某一个方面(如阅读)输入和输出,相信最终会把它变成我能为之自豪的兴趣。鼓励身边的人,帮助自己进入一种他人无法想象的状态,罗列自己觉得重要的事情,从中挑出一件认为最重要的事情,然后做个时间表,并保证自己在未来的一个星期里每天专注2小时于这件事情上。这就要求在工作和生活上学会适当拒绝。制定工作计划要适当量力而行,给出弹性的时间区间。

另一方面主动经营人脉,建议定期联系家人和朋友,并适时提供关心和帮助。这并不功利,如果能够帮助到他人也是一种价值,如果后期需要他人的帮助也能及时寻求到帮助。学着接受平凡,认识边界,去掉理想化的东西,精炼非对称优势且“定而钻”下去,过分地强调索取,只会没有人脉。要学着去拓展自己的社交圈,不论专业还是友谊,通过不断的与周围的一切互动来建立联系,让行动计划更细,让眼界更开阔,忘我地享受当下,让时间始终陪着自己精益精进。

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认真做,认真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创新做。把握生活和工作的节奏,才可能有所成,节奏的把握首先就要放弃速成的思想,随时调整节奏对做任何事情都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养成不怕麻烦的性格,因耐心是在任何工作,学习上获得成功的前提。正如结尾俞敏洪在09年写的序,在开始之初都没有明确的五年计划,顺其自然,风雨兼程,勇往直前,当然不可以图快,到今天再看新东方因政策在骤变,业务也是在不断探索。人生不确定性太多,一切可提前准备,越早醒悟越好。遇到麻烦时,先梳理清楚自己的思路,90%的时间用于思考+10%的时间解决问题,从简单步骤开始行动,因行之明觉精察处也是知嘛。

加油,希望大家把时间邀请到身边做朋友,认知,坚持!从现在起,独善其身,控制好自己的心态,摆脱大脑情绪的束缚,让浑身充满力量,兴趣引导,投入投入再更多的投入,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把时间当朋友读后感

这是一本好书,这本书中让我意识到心智力量对人影响的深远。每个人都想成功,有不少成功人士和成功学大师传授他们所谓的“成功秘诀”,不管他们说的再多,无非也就是梦想、勤奋、坚持这些概念上的东西,再比这强一点的就是教给你一大堆的方法,什么时间管理方法、学习方法等等,到底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为什么有的人就能做到,有的人就做不到呢?道理和方法都摆在这了,如果还说做不到,那就是人品有问题了。有人不高兴马上会跳起来说什么是因为自己毅力不够,不感兴趣之类的话为自己辩解,还是算了吧,人品不行没什么丢人的,丢人的是自己竟然没有意识到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因为自己心智力量不够强大造成的!那么什么是心智力量呢?我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一直在试图寻找答案,读完这本书我似乎是对心智力有了一定的了解,心智力说白了就是理智、理性,那理智又是什么呢?理智是一个人用以认识、理解、思考和决断的能力,或辨别是非,利害关系以及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说的通俗一点就是拥有正确的思想和观念,做出合理的行为的能力。

如果要想让自己心智力量更加强大,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懂得控制欲望,推迟满足感。说到满足感我就想起了“欲望”这个词,说到欲望我就想起了人和人生。人到底是什么?人就是一堆奔跑着的欲望。人生又是什么?人生就是一个人一辈子不断产生欲望,满足欲望的过程。

2、做到理智,不被情绪所左右。了解“情商”的人一定知道情绪这东西是可以控制的。情商高的人一般性格比较乐观,他们能正确感知自身情绪,并能很好的控制住自己的负面情绪。他们懂得“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他们懂得和别人比起来自己并不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人,他们懂得如何调节压力,让自己心态平和等等。总之,他们懂得用各种方法和策略让自己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做到不被情绪所左右。

3、不被兴趣所支配。一直以来我们过分强调兴趣,经常听见有人说我自己对某某专业不感兴趣,所以成绩很差,因为自己对某项运动不感兴趣,所以我不擅于这项运动。事实上恰好相反,正是因为你不擅长做某件事才导致你对它没有兴趣,相反我们常常看到某个人很感兴趣的事是他擅长做的事。

4、可持续发展,坚持的策略。每个人都知道坚持的重要性,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坚持的走到最后,有人会说不能坚持是因为没有毅力,没有耐心,事实上,这是结果,不是原因。坚持是什么?坚持=策略+重复,没有一个好的策略和计划,要想完成一项比较大的任务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没有人能忍受住长时间没有回报和看不到终点的投入,所有长时间的坚持都来之科学合理的计划。当然制定计划也是很值得研究的,比如说运动,你不能一下活动得筋疲力尽的,那样会让你吃不消,只会让你对它产生恐惧,甚至放弃,你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安排。方法得当了,这样才能持续。

把时间当朋友读后感

《把时间当作朋友》整本书所运用的事例都非常新颖独特,有作者的读书所得,也有亲身的经历,透露出作者对这些问题深入的思索和自身的睿智;即使是我以前看过的故事作者也讲解出新意。

像所有励志类、成功学或教授学习方法的书一样,读《把时间当作朋友》并不需要去推理论证作者的观点,需要的只是信仰作者的观点,并且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坚持不懈地实行。

我这么说并没有要贬低它的意思,作者也说“更重要的是行动”。

阅读起来,作者在强调这样一个事实:出身、家势、人脉、智商对于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影响是微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人对自己的控制,提前的准备和计划,坚持不懈的行动。

而这一切都是可以通过自我训练而习得的。

全书给我最大震撼的一句话是:“我们竟然可以用我们的大脑控制我们的大脑。”作者故意用一种坚定不移、众所周知、平静的语气说出这句话。

我不知其他人是否如作者所暗示的那样也知道这个道理,但我是从来没有这么想过更没这样做过的。

一个人活到一定的年纪当然知道什么事是正确什么事是不该做的。

十几岁的少年也应该知道天天打游戏是没有前途的,但却完全管不住自己。

而一旦认为“你不应该录属于你的大脑,而应该是你拥有你的大脑,并且应该控制娃娃亲的大脑”时,问题就由“不能天天打游戏”转化成“你要控制你的大脑”,作者又明确地告诉你,你可以控制你的大脑。

只要有一次成功的事例,控制自己的大脑将在所有的类似问题发挥作用。

原本是理智与天性(懒惰)的斗争,变成了控制大脑的游戏。

《把时间当作朋友》副本书共七章。

整本书所运用的事例都非常新颖独特,有作者的读书所得,也有亲身的经历,透露出作者对这些问题深入的思索和自身的睿智;即使是我以前看过的故事作者也讲解出新意。

我比较喜欢前四章,不只带给我很多新奇的观点,更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这点事实上比观点更重要。

比如说在第三章讲到要记录时间的开销,获得时间的感知能力。

读完这一章我才知道怎样去获得精确感知时间、做时间预算的能力。

第五、六章主要在矫正一些错误的观点,但可能我极少看“成功学”方面的书,没有这些错误观点,觉得没有前几章吸引人。

第七章在进行最后的催眠,写得很有力度。

如果硬要给这本书挑个毛病,那就是,虽然作者也强调正确的目标的重要性,但整本书几乎没有提及如何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一个正确可行的目标。

当然这不是一本全方位教你成功的书,这只是本讲如何“运用心智获得解放”的书。

不用太苛求,何况完美的书这世上本就没有。

读完本书对我的心智肯定是有所触动的,但能否得救,还得看我自己的努力。

这是一本很有趣的关于时间管理的书,不仅有趣,还很实在,作者李笑来曾在新东方当过老师,现在在做留学的事情。

时间管理不是一种技巧,从更高的层面上来说,时间管理的本质是人生管理。

而人生是可以管理的吗?这大概也是个很诡异的命题。

作者提到的“心智”跟《少有人走的路》中的观念如出一辙,根本上来说,要开始管理时间其实就是向自己的根本心理弱点开炮,挑战那些未知的区域,去面对乃至习惯自己的恐惧。

就我个人来说,自己也有很多次下定决心要把自己的时间管理得更有效率,因为总是有如此多的事情在做:读书、上网、运动、练习音乐、社交……有时候兴致勃勃的制定了一堆计划,执行了不到一两个星期又扔下来了,最后不得不感叹“男人要对自己狠一点”(这是三年前在南富士参加gmc培训时曾让我留下印象相当深刻的一句话),在不甘于承认自己不是个男人的同时,又安慰自己说,还是要对自己好一点。

而这些心理过程,在作者的案例中都有很清晰的展现。

作者对于很多常人思维出现的偏差做了一些分析,是些挺有趣的闪光。

比如,“自己知道的和不知道的”与“别人知道的和不知道的”的组合;“实际上正确和实际上不正确”与“以为正确和以为不正确”的组合;“真的重要和真的不重要”与“显得重要和显得不重要”的组合;“出色否”与“有无理想”的组合……凡此种种,都在平常的思维里,使用矩阵组合的方式,把思考前进了一小步,而带来的启发确是巨大的,这恐怕也是作者自己展示的心智力量吧。

“相信我,你并不孤独”在书中多次出现,大概最能安慰人了,当我们惊诧的发现自己很多奇怪的可羞的心理习惯和弱点在书中被清楚的表明,不免有豁然开朗之感,不过关键是这并不见得是什么好事。

我们要走出一些误区,仍然需要我们付出心智的成长和努力。

书中关于懒惰的分析多少都说中你我的软肋,我也是一次次在问别人问题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懒惰;然后又在别人发问的时候对别人的懒惰而无语。

不过作者传递的态度来说,也不过不可妄自菲薄亦不可狂妄自大。

关键在于行动。

此书中,最值得我们直接去实践的,在我看来有:

二是时间花销的记录,以及“事件-时间”日志。

这差不多是我认为最为有效的方法。

这一项如果加上用在晨间日记当中,可能就更加威力无穷了。

在我自己实验的过程中,亦有多次让人惊诧的体会。

德鲁克的书中也提到过这个方法,当初看到这个方法后,我尝试后,惊异的发现自己有一段时间竟然每天看电视超过两小时,而我是一个天天批判电视的人,因为电视如此的破坏着人们的思考,于心智提升并无多大帮助。

当我从我的时间开销中发现这一点的时候,情况就改变了,不管是为自己找的什么理由,从那以后,我就对这一项时间有了更清晰的觉察。

当然了,现在我几乎不看电视。

三就是关于那些最平常的关于睡眠、运动还有准备等等的建议。

有时候真理就是“妈妈的唠叨”,光说不做,毫无益处,而有些事一旦做了,不仅有乐趣,还往往有意外的惊喜。

尤其是“用传授给别人来实践”这一真知卓见,正好再次响亮的重申《与神对话》中所说得“你教的正是你所需要学的”。

最后,补充说一句,说到灵修、宗教等等中所谈的“没有时间亦没有空间”的境界,另当别论。

很久没有再读一本这样关于时间管理的书了。

市面上很多这一类型的书,看多了需要每次都给自己做个时间列表,因为看太多,所以根本就不会给自己做。

很长时间,都认为自己是个有计划的人,每次要开始一项工作或者一件事之前,都会想很多,很多,已经不止三思了,可能n思都有。

后来,世界变化太快,生活充满太多意外,终于发现自己的计划总是不知觉的被什么给打断,于是放弃了许多长期的计划。

再后来,经历太多事情后,发现自己苦于被计划所圈住,于是开始享受无计划的生活,虽然还是有时候还是觉得自己在浪费着一些时间,觉得抓狂,但是也得到了些许快乐和放松不是。

毕竟自己并没有完全放纵自己,还是每天都在进度一丁点。

看了此书三分之一,说不上茅舍顿开,却也有些豁然开朗。

毕竟也是个新东方的牛人的亲身体会。

有些确实很生活很实际,甚至是说到了一些我们不愿意承认却又是在每个人身上都会看到的陋习。

书店里畅销榜的书架上永远放着那么些貌似排名很高的书,内容多是被千万人说腻了的道理,食之无味。

一时间我还找不到什么词语形容这本书的语言风格,调侃式?诙谐式?反正是会让你很虚心很认真的去接受他说的建议。

下面是摘录的一些比较好的句子。

“如果一个项目不超过7个的话,那么完全可以在我们的大脑中进行。”

“我们不是计划着去失败,而是失败地计划。”

“一个人失败经历得多,经验就相对更丰富,而后就少犯错。”

“长期计划是需要通过实践才能习得的'能力。”我终究也明白这个道理,制定一个长期计划,并坚持到底的实践去完成,这也是一种能力,现在的我还没有能力去做这么一个计划。

笑来童鞋引用了崔健的一句话“计划总是没有变化快。”应该也是ibm的一句广告词,后半句印象中应该是“所以要将变化写到计划中。”至今我都记不起当时是谁和我说过的这句话。

但是无论变化有多快,有多少变化,计划总应该是有的。

有些计划,比如运动,跑步,一个词就可以让自己明白,也没必要去规定一个期限。

一辈子亦或是几天,想起来就可以去做。

“缺乏行动的计划是肯定没有任何意义的。”

“很多时候,没必要做计划的原因有两个:除了前面提到过的‘大多数计划其实非常简单’之外,另外一个是“初始状态下,我们往往实际上并没有能力去制定合理有效的计划。”

“如果你想改变你自己,或者你目前的处境并不令人满意,那就一切从简--找一个你觉得该给你带来改变的行动,然后去做就是了。

不要怕碰壁,不要怕失败,那是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

“很多人正是因为没有目标才不停地‘学习’。”说的就是我。

因为对未来的恐惧,因为缺乏应有的安全感,我想在确定目标之前总不能白白浪费时间,坐以待毙吧。

于是不停地学,最后忘记了去指定一个真正的目标书一定要自己去读,书摘一定要自己去做。

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大脑的“选择性输入”机制控制我们听我们爱听的,看自己喜欢的,写我们爱写的。

笑来童鞋26岁的时候不小心发现自己竟然不会思考,今天26岁的我早在去年就知道自己不会思考,一直挣扎到现在,到现在发现自己的精神世界貌似极度的空虚。

“事实上,买回来的一本书里,哪怕有一句话给我们带来惊喜、带来思考、带来改变,就已经值回书价了。所以,有些时候,要注意自己的心态。”这几天一直徘徊在买书和不买书之间,现在不是新出的书,在verycd一般都能找到电子版,很省银子,对于我这样多无产品待业青年来说。

就现在看的这本书也还是电子版,犹豫了好久。

但是书有书的好处,拿着,看着,做记录也方便,徘徊中。

“爱迪生是否是一个特别努力的人,本质上与我们没什么关系,我们该努力还得努力,不应该仅仅因为别人努力或者不努力,我们就放弃努力。”

“心理健康的人不仅应该有能力看清真实的世界,还应该有足够的能力感知真实的自我。”

看到后面发现这位童鞋和我一样对励志书籍有相同的观点:“励志肯定没有什么错,因为人就是需要鼓励,但不能胡说。

随着年龄的增加越来越痛恨许多的励志书籍,甚至觉得很多时候,“成功学大师”干脆就等于“江湖骗子”。

把时间当朋友读后感

《把时间当做朋友》这本书是李笑所著,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书的开始就有阅读说明,告诉读者,这不是一本随便翻翻就可以的书。作者写到"随便翻翻就可以的书,不值得读。如果您拿到本书,只是想随便翻翻,那我劝您算了罢,因为那么做没什么意义。"。

我个人比较喜欢读有深度的和书,需要让人思考的能够引起人的深思,继而提升自己的思想。所以拿到这本书后,就开始逐字逐句的读。这本书中有很多关于如何更好的和时间当朋友的方法,这里选取几个和大家分享。

在第三管理的第五个小点中,作者提到了并行串行的问题,其实指的就是把两个任务并行做,作者李笑给出建议是,将一个非机械的任务和一个机械的任务搭配起完成。比如:在跑步的时候听英语,在写的时候听音乐,在等班车的时候看书等等。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办事效率,且可以收获更好的效果。我认为,这种高效率的时间观念是很多人包括当代大学生很容易忽视的好方法。

在第三管理中,作者还给出了将时间做出预算和记录开销的建议。即将每天要做的事情做列表,这样就可以明确一天的任务,继而更好的做出一天的时间分配和规划。在一天结束时,再记录今天时间的开销,比如:早上9点到11点,图书馆看书;下午点到点,拜访朋友。这样的记录使自己可以明确时间到底用在了哪里,为自己以后更好的管理时间做铺垫。

在第五思考中,作者给出很多思考的方法,并且对逻辑方法给出了他自己的建议,如:对立论证、相关命题、因果关系等,都是对思维很好的训练。

以上是我在读《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中感觉到有所启发的感触。时间是个很神奇的东西,作为正值青春年华的大学生更应该知道时间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很好的珍惜时间、利用时间。最后用书中一句话结束这篇,"无论是谁,都最终在某一刻意识到时间的珍贵,并且几乎注定会因懂事太晚而多少有些后悔"。

《把时间当朋友》读后感

“相信我,你并不孤独,”文中如是说。

孤独感随着时间在生命中堆积而与日俱增,但是我们真的孤独吗?我的答案也是否定的。孤独只是我们没有学会如何跟自己进行和谐相处的一种感触反应罢了。而且,孤独在一个人的时间里面占据很多比重,这种情况下,时间就已经不是朋友,而是敌人。

似乎我们总会有这样一种感觉,觉得自己一直被时间追着跑,而且是被追得死去活来。近一年多来,自己的这种感觉体味的淋漓尽致,时间长了,自己便成了时间的奴隶,不知自己从何处来,却又要归于何处。在时间的长河里面,我迷了路,游荡着。竭尽全力想把时间当作朋友,可它很蔑视的不屑与我为伍。但是生命总是会在平淡中给人以微微提醒,以便告诉我们生活还是存在希望的。

偶然的机会,偶然的邂逅,翻阅了《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作者,李笑来。这本书首先没有从大道理上告诉应该怎样的去压缩时间,没有像中学老师一样像念经般的告诉“时间就是海绵里的水,只要用力去挤,总是会有的”,更没有像某些书籍说只要按照所罗列的内容一项项做好,便会拥有大把大把的时间。而它,是这样说的:

“承认了吧,你对时间的流失无能为力。”朴实的话语,却告诉我们必须面对这像手中沙一样流逝的时间,无可奈何,无计可施。改变的前提,是先要承认及正确的面对问题,兴许只有这样才能让生活做出一点改变。

“共有的弱点:懒惰。”这个观点跟我的思想很相称,我从来不认为人的本性是“真善美”。懒惰、贪婪、欲望等等,这些才是构成人本性的东西,而活着便是为了修行,在时间与自我努力的过程中,一点点的趋向完美。

“长期来看,我们都是要死的。”精辟犀利的文字,时间给与我们的,也会在呼吸停止的那一刻被统统收回。有点严肃,有点庄重,有点让原本多彩的世界变得黑白的感觉。不知道你看完有没有,反正我有这种感觉。

摘录这三句并进行了一定的自我点评,是因为这三句话告诉了,我应该好好面对我所存在的这个客观世界。看到光明的时候也应该看到它背后的黑暗。也正是可以正视了对时间的流逝无能为力,人的本性就是贪婪及我们终将会死去这几个事实后,才能做出一些决策,改变一些。文中继而有陈述了以下几句话:

“一切靠积累,一切都可以提前准备,越早醒悟越好。”对的,所有的别人眼中看到的你的一切,都是由你的时间堆砌而成,你怎样运用时间,时间就会把你洗涤成为怎样的人。我把醒悟理解成,对自己短暂的生命开始负责,是愿意用这一生为社会、为自己做一些事情,还愿意面对时光等待多年以后的垂垂老矣。无论怎样,都要经过时间的双手,改造而成。

“我知道我现在要学习、要努力,这个没问题。问题在于,学习也好,努力也罢,就好像投资一样,都是要投入时间、精力,甚至金钱的。如果在我根本不能确定我现在的学习究竟能给我带来怎样的结果的情况下,我就投入时间精力、精力和金钱,那我不就是连傻瓜都不如了。所以,你必须告诉我,学这东西有什么用处?没有用的东西我才不会去学。”不知道你会不会有这样的感觉,这样的教育制度下我们应对方法似乎只有机械般的学习,考试,取得优异成绩,顺利毕业,找份好工作,然后,这一生就过去了。由于年少自己的反叛,很愿意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与之抗衡,但是,我败了。所以,现在最想做的事就是在完成自己所谓正当事业的同时,活出真实的自己。这段话与也存在着自己的问题,思想偏开放,与现实有些不相符合,不建议绝大多数优秀的同学汲取。只有做好了我们应该做的事情,我们才有能力去做想做的事情。

“与其不停的寻找更好的方法,还不如马上开始行动,省得虚度更多的时间。”做好这件事情究竟对自己有没有意义?如果有,那就要努力做,直到做好为止,没有其他选择。对的,当我与时间为伴的时候,明白很多古人所说的话。原来不懂的,现在懂了;原来蔑视的,现在敬畏了;原来异想天开的,现在踏踏实实了。往往并不是有兴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兴趣。所以,兴趣不仅仅来自我们内在的心灵,更会有一定比例来自外界,别人对你所做事情的评价和你所做事情给别人带来的影响。多行动比自己多想来舒服的多。

与时间为伴吧,少点游戏,少点微博,少点发呆,那么应该你会拥有个精彩的人生,我们从时间中来,也会回时间中去。最后也用一句话结束本篇文章“平静接受并且正确认识自己的天性,是改变天性的第一步。

读把时间当做朋友有感

暑假前,有位朋友送我一本书,书名是《把时间当做朋友》。看到书名的时候,我并没有迫切想要阅读是欲望,我以为不过是讲些如何管理时间,如何提高做事效率,如何在有效运用时间等等。虽然这些也确实是我需要了解的,但对于陈词滥调的讲述我真的是没兴趣,越励志越鸡汤的话,带给我的只会是越来越沉重的自责和不自信,虽然短时间激起了我奋斗的热情,却在执行中变成谴责我自己的工具。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书不看也罢。

第一章标题“醒悟”开篇第一节就讲了“孰主孰仆”的.问题,它告诉了我们一个几乎每个人都忽略或是没想到的真相,“你的大脑不是你,你的大脑(属于)你的大脑”。听起来是不是很拗口?它告诉我们,要运用心智获得解放,不再让自己跟着感觉走,成为大脑的奴隶,而是要翻身做大脑的主人。只有意识到这个真相,我们才能开启心智,开始对自己的管理。

而何为心智?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过往获得的一切经验和知识的总和,包括基于这些知识和经验造就的思考方法,思考模式。人们通过心智进行或正确或错误的判断,然后不断调整,巩固,或否定,重建。这些对一个人的行为选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很简单的一个例子,关于学习一项技能对自己是否有用这个问题,被问的人答案大多是不知道。同样是不知道,有些人把他当成了不学习的理由,有些人把它当成了学习的原因。选择不学习的人,没有机会知道习得新技能的好处,所以会遇到未知的领域就没有动力去探索学习,心智就没有机会得到很好的提升。而选择去学习这项技能的人,一定有机会得到技能给自己带来的巨大好处,尝到甜头的他就形成了经验积累,会保持对学习的热情,不断得到回报,心智会不断得到提升,上不封顶。

醒悟之后就要勇敢面对现实。在第二章中,书中就为读者详细介绍了现实的残酷。首先,速成绝无可能。由于人们的欲望想要马上得到满足,加上人们的心浮气躁,很多时候,人们都在寻找一种成功的捷径。但事实是,任何事想要成功,都有它不可跨越的阶段,不可能有一蹴而就的事。只有认清这一个现实才能为做好一件事做好铺垫。

其次,交换才是硬道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说的就是交换的道理。“我要”的欲望,要通过“我有”的资源来交换。而生活的本质往往是你想要什么,它偏偏不给你什么。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它给你什么,你就用好什么,积累足够多的资源再去换能换的东西。这样你拥有的东西越来越多,你交换的就越来容易。但生活中往往出现没有的一个劲儿的要,越要越得不到,越得不到也想要这样的恶性循环。要识别生活中的死循环和恶性循环,及时跳出去。一旦有“我想要什么”的念头的时候,马上提醒自己,花费一段时间去思考“我有什么”。这会让自己瞬间转向“脚踏实地”。

然后,就是完美永远不存在。越是能力差的人,越是由种非常不现实又很脆弱的完美主义倾向。他们不现实,是因为他们不懂。因为不懂所以要求离谱的高,因为要求高所以很脆弱,很容易受伤。因为容易受伤,所以他们选择不做。理由却很冠冕堂皇“做不好的事,我不做”。其实,只要做事就会出错,做的越多,出错的可能就越多。只有什么都不做,才不会出错。

另外一个现实是,未知永远存在。而且,未知的永远比已知的大的多。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承认自己的局限,在未知中继续前行。还有个现实,现状无法马上改变。越是不满现状,越是急于改变现状,越是难以改变。唯一的出路就是,接受现状,有什么做什么,有什么用什么;做什么就做好,用什么就用好。不要总觉得苦,要想到在任何情况下找到情趣——快乐是种本事。

承认了以上的所有现实,采取了最优策略,我们就可以与时间做朋友了。方法很简单: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首先判断一件事是否正确最核心的标准只有一个:是否现实。我们已经知道了以上五中现实,只要我们一一对照就可以知道答案。所有愚蠢的行为都是因为逃避现实,否定现实。

相关范文推荐

    基督教圣诞晚会结束语主持词(热门15篇)

    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和鼓励,我将全力以赴,保证今天的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主持人工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和技巧。合:愿耶稣与你们同在;愿上天恩

    教师节颁奖串词主持词(优秀15篇)

    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座谈会,我将担任主持人,期待与各位一起进行深入的交流。在这里,我将向大家分享一些写作总结的技巧和方法,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尊敬的领导、亲爱

    门面改造合同(通用16篇)

    合同协议是一种法律约束力的文件,双方应当履行其中的各项条款。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合同协议范本,供大家在撰写合同时参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合同法,经甲乙

    实用的工程合同(通用23篇)

    合同协议的签订是合作双方为了共同利益进行的自愿行为。合同协议范文的分享可以促进交流和学习,提高整个行业和社会的合同管理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中华人

    小学生活课教案范文(24篇)

    编写小学教案是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份小学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1、指导学生朗读并背诵课文。2、引导

    幼儿园区域活动工作计划(通用16篇)

    幼儿园工作计划还可以作为教师与家长沟通的重要依据,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学习内容和进展情况。随着幼儿园工作计划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我们搜集了一些最新的范文,与大家分享。

    终止商铺合同协议书(精选17篇)

    合同协议可以明确交易的条件和限制,减少风险和不确定性。接下来是一些国内外常见的合同协议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出租人(以下简称甲方):承租人(以下简称乙方):甲

    幼儿园小班班务工作总结(汇总20篇)

    幼儿园工作总结可以对工作目标和计划进行修正和调整,使工作更加有针对性。下面是一些成功幼儿园工作总结的实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灵感。愉快而紧张的一学期生活即将结束了

    接收函办理委托书范文(23篇)

    接收函的主要目的是提供证据,证明某个物品或信息已经顺利到达目的地。下面是一些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分享的接收函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院学生工作组:一、本人兹委托__代

    幼儿园九月班务总结(热门17篇)

    范文范本可以为我们提供参考和借鉴,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写作技巧和规范。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的总结范本,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帮助。本月我们开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