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策划书 > 正文

交互设计策划书大全(15篇)

时间:2024-03-24 22:40:06 作者:文锋

策划书包括了对目标、目的、方法、流程和资源等方面的详细说明。请大家仔细阅读以下的策划书例文,希望能够对你们的写作有所启发和指导。

Android4.0界面设计原则交互设计

下面这些原则是由android用户体验团队创建并用以指导他们设计,来让使用者始终保持兴趣,您可以在您的创意和设计理念中来考虑这些原则。如果没有特定原因,建议您在构思创意和设计理念中考虑这些原则。

吸引我。

用令人惊奇的方式取悦我。

一个漂亮的界面、精心设置的动画,或者定时的声音效果都是令人愉悦的体验。这些都有助于让用户感受到操作过程是简单而毫不费力的。

真实的物体往往比按钮和菜单更有意思。

允许人们直接触摸和操作您的app中的对象。它减少了人们认知的成本,并且让人们获得了更多情感满足。

让我拥有。

人们会喜欢添加一些个性化的风格,因为有助于他们感到宾至如归和控制感。提供有意义的、漂亮的默认值,并且也可以考虑提供好玩的、可选的自定义,但不要干扰主任务。

了解我。

随着时间来学习人们的偏好。与其一遍又一遍的询问用户来做出相同的选择,倒不如让用户更简单的使用上次的选择。

让我的生活更简单。

保持简单。

使用简单的词汇和短语。如果一个句子很长,人们通常会跳过。

图片或文本更快传递信息。

考虑用图片来表达创意。它们会获得用户的注意,并且能比文本更有效。

为我判断,但让我有最终发言权。

尽量猜测和行动,而不是总询问。太多的选项和判断会让用户不爽。假使你搞错了,允许“撤销”。

只显示我需要的。

如果人们一次看到太多东西,会不堪重负,

把任务和信息拆分成易消化小块内容。隐藏当前不必要的选项,并且告诉他们如何继续。

我应该总是知道我在哪儿。

给人信心,让他们知道自己所在。让你的app的不同位置区分明显,使用过渡动画来诠释不同界面的关系。对于正在进行的任务过程提供及时的反馈。

别弄丢我的东西。

保存用户花时间创建的内容,并且允许人们在任何时候访问。记住人们在不同手机、平板和电脑间的设置、个人风格和创造。这会使得升级是一件极其容易的事情。

如果他们长得一样,那么操作应该也是一样。

通过显著的视觉差异,来帮助人们辨别他们功能上的差异。避免使用看起来相似但操作却不同的模式切换。

如非重要,别打断我。

就像一个好的个人助理,帮助人们屏蔽不重要的技术细节。人们需要集中注意力,除非遇上严重的或者时间敏感的问题,打断会使得用户沮丧。

让我惊叹。

给我到处都可以使用的技巧。

当人们自己解决问题的时候,他们会感觉更棒。利用人们在其他app中的视觉风格和肢体记忆,让用户学习您的app更容易。比如,轻扫手势会是导航的快捷方式。

不是我的错。

温柔的促使人们改正他们的错误。他们在使用的时候希望觉得自己是聪明。如果出错了,给他们恢复的指引,但是别给予太多的技术细节。如果您可以在后台修复问题会更好。

给予鼓励。

把复杂任务拆分成较小的步骤,来让它更容易完成。在用户操作的时候给予反馈,即使是一个微弱的发光。

帮我完成繁重的部分。

帮助新手用户做他们以为做不了的事情,让他们感觉自己像专家一样。比如,通过结合多种照片效果的快捷操作,只须几步就可以将业余的照片打造出惊人的效果。

让重要的事情完成的更快。

不是所有的操作都是平等的。决定你的app中哪些是最重要的,然后让他们更容易发现和更快的使用,就像拍照界面上的快门键或音乐播放器上的暂停键。

交互设计岗位职责

3、运用合理的设计方法,评估产品上线后的.效果,并提出用户体验改善计划;。

1、本科及以上学历,工业设计、心理学、计算机等相关专业;。

2、工作经验:3年以上交互工作经验,有app产品案例更佳;。

4、能对产出负责,最好有一定的团队管理能力(优先考虑);。

情感与设计交互设计

最近,总是在想思考自己的目标,ux(ue)的发展,却总听到有人提到概念设计,给用户传递情感,让用户爱上自己的品牌。我不尽汗颜,在一个团队里,如果设计流程和质量还无法保证高效、顺畅、一致,纯属空谈。换句话说,活才勉勉强强做完。开会的时候,不是想如何提高质量、效率。而是空谈什么概念设计、传递情感,就只能说说而已。

在我的记忆里,我总是听到那些提概念设计、传递情感的人,言必提苹果公司。确实苹果公司设计上的成功有目共睹。但是不知道,那些空谈概念设计和传递情感的人有没有读过苹果公司10多年前写得。

文档里说明了小到一个icon该怎么设计设计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没有在团队里确立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团队里的设计师一个人一个风格就连一个按钮的样式和文案都没统一也没有专门的设计文档说明和记录设计思路天天靠开会来沟通上线了也没有人持续根据上线后的数据(就看上线后一周)。还空谈什么概念设计、传递情感……笑谈吧。

本文来自:/。

情感与设计交互设计

市面上现有的主流手机操作系统有一些优秀的体验,比如android从顶部下滑出的通知中心,palm的contextmenu从屏幕下部的感应区呼出。nokian9就更为纯粹,把justswipe——从侧面滑动切换手机态视为核心的设计理念。仔细看还挺邪门儿的,从顶部向下,从底部向上,从侧面向内——它们是如此热衷于边缘,以至于当我们想再这么做的时候,发现四周都被它们用光了:)。

为什么是边缘?我想到两个原因,第一个记忆成本,第二个fitts定律。

画了三张图,试着每张图停留5秒钟,记住黑点的位置:

事实上可以将黑点理解为界面中需要定位的信息,随机摆放的情况下,5秒钟的时间很可能一个也记录不下。

下一张,仍然是5秒钟的时间。

同样是5秒钟的时间,结果确有所不同。原因就在于本来一个黑点对应两个信息(x,y),但再这张图中,其中一个信息被大大简化了,以至大体能记下一两个点的位置。当我们真的用到边缘的时候,情况还更简单一些,比如下一张图,同样是5秒钟时间。

显而易见的一个结论是边缘的记忆成本要低一些,道理也很简单,如果黑点在屏幕内,每个点有两个维度的信息,x,y,而在屏幕边缘时,因为边缘只有四个,很容易区分,以至这个维度的信息几乎可以忽略,这样自然更容易定位了。

套用到fitts定律上,目标点的位置实际上是边缘的一些像素及边缘之外的全部面积,这个目标点就足够大了,以至fitts定律因为一个分母的增大而使得界面的效率提高。如下图。

另外还有一些我曾经做过的设计作为案例,比如下面的解锁界面,上边为概念稿,下边是我们再产品正式开发前改进的稿件,这个设计可以在现在市面上的腾讯定制的手机上可能到。

右图中的小字为“拖动图标到屏幕边缘解锁”。这个设计充分利用了屏幕的四个边缘,出去可以从fitts定律解释的效率提高外,同时有的优点包括:可以盲解锁(解锁键在屏幕正中,感应区域也较大,容易定位),进而可以不用看到屏幕既可完成解锁甚至还可以进入到你想要的应用(屏幕四周对应四个常用界面),也就是说在你从口袋里拿出它的这个过程,从解锁到选择应用一并完成了。

当然,不论什么设计都不是完美无缺的,比如这个设计也受到一些挑战,诸如:“为什么有四个入口,一个不是挺好,移动端设计力求一个页面完成一个功能,不用这么复杂”。这点我不认同,也涉及到另外一个有关交互密度的话题。移动端的设计虽然力求功能简洁明了,但不能一概而论。100个功能不可能安排100个页面来完成,交互密度需要和用户熟悉程度相关。画了下面的图标,但只是感觉而已,未经论证:

在nokia工作的时候,一个设计师说起他们的调研结果:用户每天在手机屏幕停留的时间,大约60%-70%以上在主屏幕(homescreen)上,这一结论好像那个直接导致了我们看到nokian97刚上市时那个繁华的过了头的主页面,先不论这个设计的好坏,数据上是比较客观的(3年前的数据)。对于用户非常熟悉的界面,我们虽然不必像n97的主页面一样排满功能,但在功能,内容布局中将密度提高一些是可以接受的,这样有利于用户有效的提高操作效率。也一并解释上述设计中四个入口的问题。

摩托罗拉在去年年末推出了一款新的手机,界面上和我们之前的设计非常相近,并非想说moto抄袭,应该只是个偶然,因为腾讯也经常要面对抄袭的指责,可能大家都是中国人,习惯这个词了,但是设计上并没有那么多抄袭可言。好的想法是可以碰撞的。总的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很烂的设计。

关于边缘及交互密度,在桌面软件中有很多应用,mac,win7系统中有很多相关的优秀体验。最近我们在qq的概念稿中也有充分的体现,短时间内不便放设计稿上来,终究它能带来一些不错的体验,值得实践一下。

交互设计岗位职责

4、协助产品和开发人员,保障设计方案高水准还原,推动产品最终落地;。

5、撰写交互规范并持续不断维护、优化规范。

1、统招本科以上学历,交互设计、艺术设计等相关专业;。

3、熟练运用交互设计各种方法,对交互设计理念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4、对用户体验和易用性有敏锐的把握能力;。

5、大型互联网公司、互联网教育领域经验优先。

为设计这个交互设计

电话和手机用了时间才积累到1亿用户,但facebook做到这点只用了9个月,越来越多的人被在线社交网络连接起来,并且这个网络好像还在呈指数增长。但现实情况是,社交网络很少增加我们的联系人数量。社交网络上大部分的联系人我们以前就见过。我们已经在线下和这些人发生联系了,社交网络只是简单地让这种联系可视化。例如,我们经常和上学时的老朋友联系,并通过墙贴(wallposts)联络感情。但是一旦建立联系,我们很少进一步交流,时间长了我们会忘记这个联系的存在。事实上,facebook的用户与50%的联系人从不发生联系。当我们研究人们如何在社交网络上互动时,我们发现大多数互动发上在我们与联系人中很小一部分群体之间。

facebook上的平均朋友数量是130人,很多用户拥有更多的朋友数量。尽管有上百的朋友,大多数玩facebook的人只固定地与4到7个人产生互动。对90%的facebook用户来说,20%的朋友占了他们全部人际互动的70%。我们在电话使用上也发现了这一点。我们的电话联系人中有成百个号码,但是80%的电话是打给相同4个人的。我们知道很多人使用skype,但是80%的skype电话是打给2个人的。即使当人们玩在线电脑游戏时,多数情况下他们也与以前线下认识的人玩。

我们也会与不太熟悉的人进行各种各样的互动。我们寻找新工作,不通过我们的朋友而是通过朋友的朋友;当我们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减肥时,我们也减肥了;我们浏览ebay,从不认识的人那儿花成百上千的钱买东西,并且可能再也不会和他们打交道。

我们与生活中的人有各种不同的关系,但是互联网并不能很好地支持这一点。

在facebook(左图)上,我所有的“朋友”都被同样处理。我会看到一个很长的按字母排序的列表。其中有些人是我最信任的密友,有些人我仅仅见过不超过五次。但是他们都被分在一个大的“朋友”组里。facebook上的“朋友”有很多是我不想称为“朋友”的。我可能会把他们叫做熟人或者同事,甚至家庭成员,但他们不属于我最亲密朋友的范畴。

在我的手机(右图)里,所有联系人都被同样处理。我会看到一个很长按字母排序的列表。我最好的朋友的显示像素大小与另一个我5年没通话的人相同。也许我可以通过“常用联系人”标签来找到最常联系的人,但这里面的人同样按照字母排序,就像那些我从不联系的人一样。在linkedin(右图)上,我所有的联系人都被同样处理。虽然其中一些人每天跟我工作了好几年,但是另一些人我仅在一次会议上见过。

我们的社交互联网工具必须开始理解连接强度,即我们与一些人有很强的联系,而另一些人则不是。基于这些知识,社交工具需要做些调整。

三种类型的关系连接。

•强连接:我们深刻关注的人。

•弱连接:我们被松散连接的人,类似朋友的朋友。

•临时连接:我们不认识但与之临时产生互动的人。

我们来看看每一种类型的连接,以及如何为它们做设计。

大部分人的强连接少于10个。

在过去很多年里,人们一直在谈论由强连接和弱连接组成的社交网络。想想你生活中的人,想想你最亲密的朋友或者你家庭中最亲密的人,这些都是强连接的例子。强连接是你最关注的人。人们经常提到的强连接是处于他们“信任圈”的人。强连接对人们的决策往往具有最大影响力。

大部分人只有很少的强连接,通常少于10个。一项对随机选取的3000个美国人的研究显示:美国人平均只有4个亲密的社会联系人(4个强连接)。大多数美国人的强连接数在2-6个。人们的强连接来自各种地方。大约一半强连接是朋友,另一半包括配偶、同伴、父母、同胞兄弟、孩子、合作者、俱乐部追随者、邻居,以及职业顾问8。在和2007两年里,一项对1178个成年人的研究发现:人们平均有10个朋友是至少每周都见面或者交谈的9。因此,当我们为强连接做设计时,我们是在为小团体做设计。

有些人认为情况正在发生变化,因为互联网正在让我们与更多人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10,但研究显示结果与此相反。社交网络上的绝大部分使用都发生在强联系之间。如前面提到,人们在facebook上通常与4-6个人互动,手机上是4个,skype上是2个。当人们和其他人玩在线电脑游戏时,经常与他们认识的人玩,经常与距离自己住所数英里以内的人玩。技术被用于强连接之间的交流,这种模式并不新鲜。当电话被发明时,它更多被用来扩展和强化强连接而不是削弱它们。上世纪70年代的一项研究表明大部分电话被打给距打电话者住所5英里以内的人11。

为强连接做设计时:

•考虑他们已存在的交流方式,例如打电话、发短信、发邮件等。必须支持强连接已使用的互动方式,不要试图用我们的消息系统进行替换。

•多显示10个最亲密的人的信息可能比单纯显示许多人的少量信息更有价值。

•避免使用类似“朋友”的通用术语,这样做可能会导致过于庞大的群组并减少其相关性。

•建议使用者联系他人,但是要告诉他增加一个新联系的后果。

人们保持与150个弱连接的信息同步。

让我们把关注点从你最强的连接移开,考虑一下你的朋友的朋友。这些人跟你并不太熟,这是弱连接的例子。弱连接是你知道但是并不关注的人,这些人和你存在松散联系。弱连接是那些你在电梯里遇到不会感到身体不自然,但是又不会有很强烈的亲近感的人。

在上世纪70年代,社会学家marcgranovetter发表了一篇关于弱连接力量的经典论文(seminalpaper)。他总结出弱连接相对强连接往往是更好的信息来源。因为我们的强连接是一个很小的圈子,弱连接可以作为一个更有力的信息和建议来源。研究表明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只能保持与150个弱连接的信息同步。这种模式在过去几千年一直是正确的。新石器时代的村庄一旦达到150个居民就会倾向于分成两个;罗马军队每队分成150个人以便每个人都互相认识12。直到今天这仍然是正确的——无论线上还是线下。我们被超过150个弱连接联系起来,但是不与他们发生接触。我们在facebook可能有几百个联系人,但是让我们说出任意一个人的生活情况则是很困难的。

在社会化网络中,弱连接有时是很有用的,

例如,linkedin上面的联系人能帮你找到新工作,一个朋友的朋友能在特定领域给你建议。但有时,弱连接能导致令人尴尬的社会情境。例如,从你并不是很熟悉的人那里得到不情愿的facebook邀请。

当为弱连接设计时:

•考虑沟通和信任之间的平衡。弱连接可能了解更多我们感兴趣的东西,但是我们可能不太信任他们。此种情况下很重要的是展示我们共同的其他连接,或者暴露他们的知识来源,因为这有助于我们增进彼此信任。

•让人们能方便地将他们的网络暴露给他们信任的人。这将显示弱连接是如何构成的,而又不侵犯用户隐私。

•允许弱连接之间存在适当的沟通管道。一个可能比较好的做法是浏览或者突出显示共同的强连接。

互联网正在增加我们与临时连接之间的互动。

当我们思考在线人际关系时,仅有强连接和弱连接是不够的。我们需要一个新的连接分类——临时连接。

临时连接一直都存在,但互联网正在将其带入前台。考虑那些你仅接触过一次的人。你并不真的知道他们是谁。一个商店店员,一个呼叫中心接线员,一个你在ebay上遇到的卖家,这些都是临时连接的例子。临时连接在线上比线下更常见。他们是以前跟你没关系,但是临时因为某个原因而互动的人。一旦任务结束,临时连接不大可能继续互动。除了他们打出来的字,你并不了解这些人,不管他们的在线个人资料怎么写的。随着在线用户产生内容的增多,临时连接正变得更加重要。

下面是4种常见的临时连接类型:

•人们有时会为了获取信息而与临时连接互动。需要信息的人寻找知道答案的人。一旦信息需求获得满足,在这些连接之间的互动往往会终止。你可能会在街上向人问路,或者在雅虎上向别人寻找信息。这种临时连接类型对将来的互联网搜索正变得越来越重要。人们正在通过寻找其他人而不是其他业务来回答特定问题。

•临时连接同样存在于人们需要临时互动以完成某项任务的情况下。一旦任务完成,互动即终止。例如,在商店与一个售货员互动,或者让水暖工进入你家修理泄露管道。许多这样的任务现在都发生在线上。例如,与呼叫中心客户代表互动以便排布导线,或者从ebay上的某个临时连接那里买东西。

•临时连接能围绕一个正在发生的共同兴趣(例如一个体育队或者某项爱好)而形成。互动常常发生在社区网站,例如某个体育队的论坛上。这些连接的真正身份可能仍然未知。经常在网站上发帖的人会逐渐认识并了解彼此行为。尽管可能从未谋面,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临时连接逐渐变成弱连接。临时连接在线上互动,在线下见面,这样的例子正在逐渐增多。

•人们经常与和自己拥有相同物理空间的人形成临时连接。这些连接可能简单到1分钟街头谈话,或者复杂到在某个音乐节上连续三天断断续续的交谈。尽管不在相同时间,技术现在能让我们与和我们共享相同物理空间的临时连接进行交流。我们可以使用自己的电话看到谁曾经去过我们想起的餐馆,他们点了什么,以及是否他们觉得还不错。

因为我们没有与临时连接建立联系的历史(不像强连接和弱连接),展示真实性和信誉对成功的互动就至关重要。我们需要知道ebay卖家是值得信任的。我们需要知道我们正在阅读的药物建议是来自一个真正的医生而不是假装医生的人。我们需要知道餐馆评论是来自懂得食物的人,亚马逊的评论不是某个公司雇员写的。

在雅虎问答中,人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建立他们的信誉。在左侧,“messykat”正在通过尽力提供最准确的答案来获得信誉。她可能在20%的案例上有帮助,但是我们对她作为3个特殊领域(猫、狗、婚礼)的专家资格仍所知不多。在右侧,“ruthann”正在通过宣称她“40年的驯狗经验”来建立自己的信誉。这仅仅增加了一个表层的资格证明,但我们不确定它是否真实。

在ebay(左侧)中,“jmjenkins”正在通过过去与他打过交道的临时连接的积极反馈中建立信誉。其中一些人还在他的资料中留下类似“货物符合描述,安全完好送达,谢谢!a++”的积极评价。

在亚马逊(右侧)上,“dominey”正在通过提供有帮助的评论(全部711个案例中的665个)来建立信誉。他也通过使用真实姓名以及共享自己所处的位置来建立信任。然而,就像“ruthann”在雅虎问答上一样,我们无法知道“dominey”对这些评论的话题有多了解。我们无法确认他的资格。

大多数人帮助他们的临时连接的动机都不是钱。你无法用金钱奖励创建一个了不起的临时连接社区。yelp尝试过这么做,给每个评论者1美元奖励,后来他们尝试用15美元1小时的奖励让人们评论旧帖或者发表新评论。yelp最终得到了许多低质量的评论1314,以及许多不好的压力。临时连接的一部分真正动机包括被当做专家的被认可感、利他主义、以及觉得他们属于一个社区。所有这些行为需要在我们的社会化web设计中加以理解和考虑。

支持临时连接对商业很有好处。一项研究表明“对一款手机产品的积极评价的增加经常比该款手机的市场占有率增加早一到两个月15”。另一项为期7个月的研究显示当在线促进活动(一个在线聊天者的评估很可能会导致一个推荐)增加的时候,销售额也接下来的一个月也跟着增加;当活动减少时,销售额也减少16。

当为临时连接设计时:

•优秀的系统应优先建立信誉。允许人们互相给予反馈。

•鼓励人们暴露能增加他们真实性的内容。这包括真实姓名,真实照片而非头像,或者能证明他们资格的东西。

•优秀的系统应优先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这可能包括突出显示共同联系人、共同的群组,或者共同的兴趣。

•不要用金钱刺激人,要刺激他们建立自己的信誉。

结论。

社会化web设计将变成每个交互设计师的重要技能之一。为了做好它,我们将需要理解一些基本的人类关系。如果你的用户集中在强连接,你需要作出与集中在临时连接的用户完成不同的设计。理解强连接、弱连接和临时连接之间的不同将有助于我们建立更好的在线社会化体验。

原文链接:/view/designing-for-social。

作者:pauladams译者:finger。

本文来自:/?p=2034。

交互设计岗位职责

3、协助进行产品易用性和功能性分析,进行用户研究,优化用户体验;。

5、与开发人员共同完成产品的最终实现,并负责产品的持续优化;。

6、为gui设计师提供交互设计指导,良好的表达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1、设计类、计算机、软件工程或相关专业本科以上;。

5、主动积极、认真负责、能团队合作、并能独立作业;。

7、面试时可带过去的uiflow应用相关成品与资料。

Android4.0界面设计原则交互设计

豆瓣电台听了41000多首歌,猜中喜欢的概率不算高,但通过电台发现了很多歌曲,这也体现推荐系统要平衡多样性和精准度,不像我之前吐槽的那样,依赖于播放已喜欢的歌曲,有了精准度,但是多样化不够。比较同类产品虾米,以播放热门歌曲为主,选择的成本较大,推荐长尾歌曲的力度较低。

对于内容的喜欢是会随着时间和心情改变的,早期我会倾向于热门内容,在手机端听红心频道时会选择某些歌曲不再播放,最近红心频道听烦了,私人兆赫中推荐的歌曲比较相似,换个口味改听爵士或其他用户编辑的专辑。

电台在不断增加频道(也就是兆赫)、”专家用户“制作的专辑和风格,谨慎地为用户提供多维度的推荐,而风格中歌曲也是根据用户的选择生成。

个人以为食神摇摇的推荐理由文案还够好,对于这样以推荐为核心的产品,文案的视觉不够突出。

在电台出现之前,豆瓣已经有了音乐评分等用户反馈,用户提交更多的反馈,系统才有可能算出用户的喜欢。反馈可以是喜欢,也可以是商品的购买或、页面停留时间和视频的观看时长。一方面界面需要分析用户行为,另一方面界面本身要有利于用户反馈。手机版大众点评的界面中提交反馈的操作成本很高,需要评分和写几十字的评语,很不利用系统的推荐,所以界面中信息量较大,不利于快速选择。

推荐系统需要内容品质一致,否则用户反馈和内容对应关系不一致。早些时间豆瓣电台中有演唱会版本的歌曲,声音非常噪杂,最近没有再出现过,可能淘汰了低质量内容或者内容获得推荐的概率已经大幅降低。内容质量、呈现方式、界面布局和交互都可能影响用户的选择。

推荐系统的可以提高粘度和提升关键系指标,交互上可以减少操作成本,比如降低用户搜索、查找步骤和界面之间的跳转次数,界面架构中可利用推荐来避免产品的同质化。

《交互设计精髓》About

前文回顾:

差异化设计之一:同质化竞争与差异化设计。

差异化设计之二:差异化设计的例子。

差异化设计必须依据用户的需求。

很多时候,设计师都是在设计被白鸦称作是“大便”式的设计,自己设计起来很爽,但是用户用起来就很郁闷,设计差异的时候更是这个样子,很多设计师都为自己能设计出一个很有特点的产品而高兴,但是这个产品到了用户那里,却变成了难以理解和使用的东西。

设计要求有不同是不错的,但是这个不同必须在用户需求的前提下,否则就是在空白的增加成本,甚至是在画蛇添足。好的设计应该是平凡的,当一个网站能按照用户的需求,老老实实的作设计的时候,自然他就是有特色的。

客户的需求永远无法被完全的满足,也不用完全的去满足。

很多时候,作设计的思路是很多,甚至各种的老板,同事,用户,朋友可以给我们提出各类的意见;我们也可以从实际的使用中发现很多用户的需求,所以设计出来的东西也比较多,以至于页面上放什么样的东西成了我们一个很大的问题。

这里兰思的一个原则是,所有人的意见都应该考虑,但是并不一定都要作,甚至是不需要给出说明。满足用户核心和重要的需求就好,甚至是要尽可能用简单的方式去满足。对于那些不是重要的需求,让别人去满足好了。

不能严重增加自己的成本。

钱花在设计实现上和在推广的过程中,反正都是花了。

同时这一条还体现在技术上,技术成本往往是一个比较难用钱去衡量的东西,但是却对设计的实现是非常重要的支持。很多时候,我们设计的差异,如果对于技术的压力非常大的情况下,可能等到找到合适的技术实现出来的话,黄花菜都凉了。

要规避对自己不利的因素,或者要造成自己在某一方面的优势。

在一个公司没有特别壮大以前,一定有一些“软肋”存在,作为一个设计师,有责任避免这些弱点。设计师应该是视角最宽广的一群人,应该看到公司的方方面面。同时,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避免自己的弱点,有利于更好的实现自己的设计。

这里引用上篇文章中的例子,那个cs网吧并没有作一个魔兽的网吧,原因不是那个时候玩魔兽争霸的人不多,而是要避免一个让他们更换机器的不利局面。

在避免弱点另一个方向上,要造成自己在某个方向上的优势,一个公司在一定的事情,总有比较强的团队和比较弱的团队,在大部分的时候,设计要发挥公司的优势,技术能力比较强的公司,可以采用技术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市场比较强的公司,可以直接用市场人员去解决问题。

要从用户群中分离用户而不是去创造用户。

当然,这是针对一般中型以下的公司去说的,如果你能找到一个很有价值的用户需求,那么这一点是不存在,但是我详细那将是一个全新的设计,而不是差异化的设计。

我们常常想培养用户的需求、培养使用的人群。如果您是一个大的公司或者是有n年长远的规划,这个是很好的而且利润很高。但是对于一般的公司来说这个体现的都是成本。培养一个用户所产生的费用往往要通过几年才能赚回来。所以我们能做的是在已经有的用户中划分出自己的用户群,其实这样的成本依然不小但是是我们必须接受的。

本文来自:/koob/blog/item/。

谈交互设计需注意的规范与创新交互设计

交互设计的创新,大家想一想,可不可以理解为:超出常理,玩出新招,新出表现。交互的创新,也一直是众多产品设计者研究的课题,大家都有不同的理念和思路,所以时不时都会看到一款新产品的亮点,或产品的升级版本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智慧火花。

有一点我想说的是,交互设计的创新,是为了什么?脱离于产品基本功能、一切违背可行性可用性的创新都是荒谬的,没有理论支持的创新,在实际生活中是不可行的。举个例子:为了实现某种效果一个页面居然要多加载50多k甚至更多的js,我看来都是不可行的。做web的都知道,速度和效果是双刃剑。

1)技术驱动交互创新。

当原来的瓶颈通过技术升级换代,变得切实可行的时候,自然而然带来的交互创新。最早的时候,对提示的方式还停留在alert,现在很多都可以通过js库出更多的效果,ajax的运用让原来很生硬的提示,变得更人性化、及时化,页面无刷新,避免了不该的跳转等等。

2)场景化设计创新。

作为一个更可行,应用方式更灵活、更定制的创新模式,场景化交互设计是一个很重要的创新途径。所谓人人都是用户体验专家。我看到很多产品都在这个方面做了很多的尝试和改进,1、场景化设计更切近用户、使用者;2)更具体、更形象化、更生动,把一推机械的线框文字说明都抛掉了。如:im的白天场景、夜晚场景或者主题活动的场景设计。

场景化设计,最后一定要实现:吸引、被喜欢、明白、易操作、易记住、易传播(或许是口碑传播)等人性化功能,在整个交互设计过程中,涉及到的视觉、色系、色彩配比等相关知识我忽略不讲,还望大家参考其它资料。

本文来自:/?p=437。

Android4.0界面设计原则交互设计

软件界面是人—机之间的信息界面,交互是一个结合计算机科学、美学、心理学、人机工程学等工业和商业领域的行为,其目标是促进设计,执行和优化信息与通信系统以满足用户的需要,由于现今交互越来越多地考虑人的因素,因而行为和构造就成为用户界面开发过程的两个重要的部分,即交互设计和界面设计,这都关系到用户和界面开发人员。

在交互过程中,交互设计关系到用户界面的外观与行为,它不完全受软件的约束。界面设计师以及决定如何与用户进行交互的工程师应该在这一领域深入研究。在界面开发过程中,他们必须贴近用户,或者与用户一道来讨论并得出结果,所以他们的工作是较为辛苦但是最具有意义的。

另一方面,界面与软件代码的生成,代码本身的意义以及功能的实现是紧密联系的。因此编译代码的人同样也应该在这方面做深入的研究。过去,编码人员只是单独地进行软件研发,而缺少必要的美学知识和界面专门技术来处理交互的问题。不幸的是,最终的结果往往不是用户所期望的。对于用户而言,最好的交互方式让程序员去实现往往是最难的,由此矛盾出现了,这使得很多专家或者工程师肤浅地应付一些交互方面的问题。以至于在软件开发完成之后,这些专家和工程师惊讶地发现,用户对他们所实现的特征感到一片茫然,不知所措,通常选用另外一种方式进行交互。

要进行界面开发设计,用户分析是第一步。总所周知,进行任务和用户分析,以及相关调研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用户是计算机资源,软件界面信息的使用者,由于目前计算机系统以及相关的信息技术应用范围很广,其用户范围也遍及各个领域。我们必须了解各类用户的习性,技能、知识和经验,以便预测不同类别的用户对界面有什么不同的需要与反应,为交互系统的分析设计提供依据和参考,使设计出的交互系统更适合于各类用户的使用。由于用户具有知识、视听能力、智能、记忆能力、可学习性、动机、受训练程度、以及易遗忘、易出错等特性,使得对用户的分类、分析和设计变得更加复杂化。另外,为了设计友好而又人性化的界面,也必须考虑各类不同类型用户的人文因素。

基于上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我们设计师自身的特点,在界面设计和开发中我们可以遵循一些的科学而合理设计原则和设计步骤,任何时候都不忘学习,并不断总结,积累经验,归结工作库。

以下我们可以借鉴人机交互中的一些原则和步骤。

1.一致性原则。

2.提供信息反馈。

交互系统的反馈是指用户从计算机一方得到信息,表示计算机对用户的动作所做。

的反应。如果系统没有反馈,用户就无法判断他的操作是否为计算机所接受,是否正确,以及操作的效果是什么.反馈信息的呈现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文本、图形和声音等。

3.合理利用空间,保持界面的简洁。

在界面的空间使用上,应当形成一种简洁明了的布局。界面设计最重要的就是遵循美学上的原则——简洁与明了。

那么再来看看步骤:

(1)用户调研,拟定需求,初步建立界面原型。

(3)环境分析确定系统的硬、软件支持环境及接口,向用户提供各类文档要求等;

(5)确定界面根据用户的自身特性.以及系统任务、环境、成本/效益,确定量为适合的界面类型:

(10)综合测试与讦估这个阶段的关键任务是通过各类型的测试与评估,使系统达到预定的要求.它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如试验法、用户反馈、专家分析、软件测试等,对软件界面的诸多因素如功能性、可靠性、效率、美观性等进行讦估,以获取用户对界面的满意度,便于尽早发现错误或者不满意的地方,以改进和完善系统设计。

(11)维护阶段维护阶段的关键任务是:通过各类必要的维护活动,使系统持久地满足用户的需要。

总而言之,我们真正将设计师、用户和所要开发的系统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认识清楚,研究透彻了,再与编码人员通力协作,不断的努力把相关细则实施到我们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去,那么我想我们的交互和界面设计也就可以让用户满意了。

UCD团队:交互设计师和产品经理交互设计

最近在读《启示录》,里边提到了一些人员分工的情况,结合我自已的经验,整理如下(当然每个公司会有不同),其中不妥或还可以优化的地方,请赐教:

补充一些点:

1.如何作到高效?

*所有人员无论是哪个部门的,都应该对产品的认识是一致的;

*产品的每一阶段的目标必须清楚;

*避免大多的文档,使用高保真的原型;

*一个人担当多个职位,可以减少没有必要的沟通(这不一定是好事,看情况);

*每个人的职责必须明确;

*敏捷开发;

2.如何保证产品在开发过程中功能的加减?

*如果有新功能可以放在下一个版本中评估;

3.高保真原型的好处是什么?

*节省时间,文档几乎没有人会仔细去读,而且还会花产品经理和开发人员大量的时间;

*提前作用户测试,提前验证产品的靠谱性,降低产品上线后的风险;

4.产品计划要作到多细?

*每天列一项基本就差不多了,主要是能了解每日的进度;

*不用写的太细,重要的几个节点卡死,平时多和开发人员嘴上沟通就可以了;

5.产品经理和项目经理的区别是什么?

*产品经理:核心工作是抓用户需求、设计产品;

*项目经理:确定产品能按计划开发出来;

6.开发人员知道产品背景有什么好处?

*目标清楚,不用闷头干活,不必纠结于没有必须纠结的地方;

*可以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必须开发人员是最了解技术的;

*最好让开发人员、设计师、运维都分一部分产品的指标(当然这是题外话);

7.开发的时间如何评估?

心流理论和设计交互设计

产品设计中,对于一些大的业务流程,通过头脑风暴、需求评审,都会比较清晰,而对于业务的底层逻辑、子流程的设计就只有靠产品设计的嗅觉了。于是我们经常听到人们这样说:这个产品体验很不好、很难用之类的话。

衡量一个产品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叫体验,也称用户体验。目前的产品设计,谁都喜欢拿几句用户体验来说辞,各有一套见解,都具有很强烈的主观色彩,比如三次点击原则、简约而不简洁、一致性,业内比较出名的一篇文章把用户体验归纳为品牌、可用性、功能、内容。

本文并不注重于归纳用户体验标准,而是试着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理解用户体验。那就是通过任务流进行产品设计。

所谓任务流,就是用户在访问网站的目标、引导、步骤,通常跟任务分析、导航设计、信息架构、心智模型一起进行。

(1)链接打开方式。

对于链接是在新窗口打开或者新窗口打开,一直是个争论的话题。通常来说,国外站点主张在当前窗口打开页面,这符合国外用户的操作方式,比如卓越网。而国内站点大部分是在新窗口打开页面,这比较符合国内用户的操作习惯以及商业目地,如淘宝。另一方面的衡量标准就是网站类型,如资讯站、购物站、游戏站点等的处理方式又不一样了。

而如果用任务流的角度来看,也可解释这一现象。产品设计之初的用户调研,会定义好用户模型,这个时候我们通常会知道我们网站的主要用户、次要用户、辅助用户的用户特征和行为,我们知道他们访问站点的目标是什么,并以此设计好任务流。比如,用户进入资讯栏目—分类列表页—具体资讯页面;用户进入商品频道-选择某一推荐商品—商品详细页浏览—购买支付—跳到网银支付页面。这个时候我们就很好办了,在商品列表页,在浏览为前提下,用户通常会打开前面1-2页的资讯,所以设计成新窗口打开。购物时,选择某商品支付,购买时就要在当前窗口打开。

2)弹出窗口、提示框、嵌入层。

万恶的弹出窗口:

受windows操作系统影响,前几年的产品设计中,大多都喜欢用弹出对话框。而弹出窗是最不友好的体验,赤裸裸的警告和威胁,而且会打断用户当前的任务流,试想一下,当我们不得不挪动鼠标去点击按钮后,我们当前焦点已经丢失。

善用输入提示:

淘宝的注册会员,输入错误的选项后,会在当前输入框后面出现错误提示,并且有输入输入说明,告诉你如何才是正确的。

巧用提示框:

网易博客的日志显示设置,在弹出窗口中实现操作。

灵活运用嵌入层:

在进行某些大的调整时,涉及比较多选项时,往往我们会在新窗口进行,设置好选项后再返回原页面。在这样的流程中,同样会造成用户流失。

利用嵌入层,可以减少用户流失。下图是雅虎的左侧菜单编辑。

(2)信息架构。

信息架构对一个网站也是很重要的,大到导航设计、商品分类、小到页面内的栏目设计都是信息架构的范畴,目前也逐渐涌现出一篇信息架构的人才。

目标导向设计:以用户为模型,进行任务设计(简单做个图示供参考)。

向导式引导:

对于一些步骤比较多的任务,可以采用向导引导,step1-step2,描述当前所处位置,给用户明显的预期,还有几个步骤。

(3)结合心智模型。

用户在使用某个产品后,会在心底产生了一个印记,下次再接触到类似的产品后,他会用相同的标准来衡量。如果某一个产品,用到了很多创新,会给用户带来挫败和无法掌控的感觉。所以,国内的同类产品,大抵上产品功能是类似的。比如:上一步、下一步、注册会员、购物车、确定、取消等名称定义。或者产品功能:对于大部分电子商务网站,在选择商品购物后,进入支付页面,选择支付方式(网银和支付宝、财付通等),而想回收站,windiwos采用垃圾桶图标,于是大部分网站的删除按钮都做成一个小垃圾桶图标,于是用户看了就懂了。

(4)巧用任务流程,降低门槛。

先浏览后注册:

之前很多网站都只对注册会员开放权限,于是用户在网络上搜索到,但却无没法浏览。而注册步骤通常要输入一大堆资料,于是很多用户跑掉了。如今很多网站的产品设计都改成先浏览、试用后注册的模式,在诱饵(浏览、试用)等前提下,吸引了用户参与。

登录内置:

很多网站的流程是这样设计的,在进行某项操作时,提示要登录,于是页面跳到登录页面,输入账号密码(如果没有注册过要跳到注册流程)后登录成功(登录成功跳转到某某页,并不一定会跳转回原页面),就这样,好好的一个潜在用户或者一笔交易就没了。下图应该很容易看懂吧,在当前页面弹出登录框,输入账号密码后登录成功,并且收藏成功。

本文来自:/post/。

UCD团队:交互设计师和产品经理交互设计

我不这么认为。首先卖个关子,“矛盾论”里有句话: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发展运动。

本质上,他俩是“各怀鬼胎”的矛盾共同体。同一性就是他俩都想在各自的范围内把产品做到最好。

呵呵,非也。矛盾听起来不是好词,却是事物不断发展进步的核心。一致的赞同反而阻碍了产品的进步。产品经理提出的某个需求,在交互设计师眼中有时候是对用户的严重侵犯。交互设计师流畅易用的界面或许损失了产品的巨大广告效益。两者在不断的试验,讨论中融合,使得产品不断发展,弥合两者间的矛盾。1+1》1让产品即能满足企业的商业目的,又会赢得市场用户的好评,声名远播。

当然,这也需要产品经理和交互设计师在互信,相互理解,有效沟通才能实现。所以,职场上,痛苦的产品经理人和交互设计师,不要一直纠结在为什么他不理解我的狭隘思绪里,恰巧是这种牵扯才让你不会执意片面的观点一根筋,他人的质疑往往是进步的更大动力,它让你不断思考如何改变,使产品变得更好。

谈交互设计需注意的规范与创新交互设计

规范性,顾名思义就是规范、工整、合理、有序。规范的前提就是合理,没有合理规范性就无从谈起。很多erp的流程、交互就非常规范,这跟它慎密的框架和约束下的业务流程结合在一起。具体的细分:

1)做好功能流程规范化。

功能流程设计的规范化,从开始、到处理、到结束,以及多个单元交互设计的一致性,其实也是一种规范。例如:不同的单元a是a的,b是b的,连共有的属性都没有,更不必去谈交互的一致性了。不一定说要一味的去迎合相同属性,但在规范化设计中可以充分的考虑到框架的一致性、相同性。这样版本管理就会做得更好,也可以减少很多后续的开发成本。

2)页面、界面布局规范化。

作为交互的载体,不管是网站的网页、客户端的界面,布局结构规范化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原因一:布局的合理性,可以把用户的学习成本降低,用户很明确的去操作,或沿着你的布局路径找到他想要的。常见的如:功能导航、主导航、辅助导航;模块、模块标签、操作标签、操作入口的摆放设置,等等。

最重要的一点,产品经理要很明确的做好区域的布局、模块的划分、导航的摆放,做好通透性设计。特别是面向大众化的产品或平台,由于用户的知识、认知、理解、习惯等不一样,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可用性、易用性;此外更深一层次对内容部分的设计,可以借鉴几个网站的好的元素。

3)交互实现规范化。

相关范文推荐

    家谱制作协议书(汇总23篇)

    一份完善的合同协议能够有效预防纠纷,保证双方的合法权益。以下是我整理的一些合同协议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在编写合同协议时有所帮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证件借用协议书范文(18篇)

    在合同协议中,应当严格明确各项权利义务,以避免引发争议和法律纠纷。请注意,在使用范文时,请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调整。(拥有方、以下简称为甲方)。(借用方

    低保求助申请书(优质14篇)

    低保申请书是一种重要的申请文件,它是获得生活救助的前提和基础。通过阅读以下几个低保申请书的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地区或场合对申请书的要求和注重点,对我们写作有

    承租人租房合同(精选17篇)

    租房需要对自己的预算和经济状况做出明确的规划,避免因房租过高而造成经济压力。这些租房范文对于初次租房或者想提升租房经验的人们来说会有很大的帮助。依据《中华人民共

    置业总监年度工作总结(通用23篇)

    通过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以便更好地发展自己。小编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秋去冬来,四季轮回

    撤销担保协议书(模板15篇)

    在经济交往中,担保能够提高信用度,降低风险,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担保工作需要的是整体思维和发展眼光,我们应该积极适应和引领行业的变化和发展。法定代表:保证人地址

    复核评估申请书(优质23篇)

    申请书是一种展示自己的机会,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将自己的亮点和特长展现出来,让读者对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优秀的更多申请书范文,

    贷款支付令申请书大全(19篇)

    制作一个优秀的更多申请书可以帮助我们获得理想的学习和工作机会。如果你正在为撰写更多申请书而犯愁,不妨看看下面这些优秀的范文。中国农业银行**支行:**商住小区,

    高考题心得体会(热门18篇)

    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录、回顾和分享自己的学习和成长经历,同时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启示和帮助。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生活工作四不误心得体会(专业20篇)

    工作心得体会的写作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自己在工作中的所思所想、所感所触。以下是一些优秀的工作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学习吧。无论是在职场还是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