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毕业论文提纲 > 正文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精选19篇)

时间:2024-03-06 22:23:03 作者:ZS文王

教案的评估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情感态度的培养。精心挑选的这些初中教案范文,内容丰富,设计合理,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帮助。

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模板

(第1课时)教学内容:

1、歌曲《青春舞曲》。

2、音乐活动:为《青春舞曲》编配打击乐伴奏,并创编舞蹈动作。教学准备:

钢琴(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小型打击乐器(手鼓、串铃等)、投影仪、音响设备等。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青春舞曲》。正确把握歌曲的情绪,体会歌曲的旋律特点。

2、通过音乐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培养节奏感和创造力,训练协调性,加深对歌曲风格的理解。

3、了解维吾尔族音乐特点,并可结合维吾尔族服装、乐器、舞蹈动作,体会音乐与舞蹈的结合。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不同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和了解围绕“青春”主题的不同音乐作品的内容和音乐风格特点,并激发学生对“青春”的更深层次的理解。用自然的声音准确地演唱《青春舞曲》。

2、难点:本单元所选的歌曲和乐曲均属小型作品,在教学中,既要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掌握应学的知识,有要是课堂气氛活跃,充满“青春气息”,同时还要发掘“青春”的思想含义。教学过程:

1、聆听《青春舞曲》。

2、提问:(1)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

(2)说出这首歌曲音乐特点,包括曲调、节奏、速度、情绪。

3、再听两遍《青春舞曲》。请学生打开课本,边听边跟随音响唱乐谱,可以跟着歌曲的拍子拍手,体会节拍感。当听第二遍时,找出主要节奏型,尝试有表情地背唱这收歌曲。

4、引入音乐活动。

(一)——编配打击乐伴奏。首先介绍新疆维吾尔族的特色乐器:手鼓、萨巴依等,并介绍乐器的演奏方法。

5、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各组选用不同的打击乐器(除新疆打击乐器以外的其它打击乐器或自制打击乐器),自编与歌曲相配合的节奏,教师对每一组分别加以辅导,启发学生编配多声部节奏,并使之配合默契。

6、每一组展示自编节奏,全班同学进行评价,哪一组的节奏与歌曲配合起来音响效果最好。

7、这首歌曲是载歌载舞的,同学们了解新疆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吗?介绍新疆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动作(此步骤根据情况而定)。

8、音乐活动。

(二)——创编舞蹈动作。可以是新疆的,也可以是其他的,如现代的,最主要的是与歌曲的节奏相适应。

9、全班分成机组,由学生推荐或教师指定几个有舞蹈基础的同学作为骨干,每人带领一组,编创舞蹈动作,经过几分钟的练习后,每一组向全班展示。

10、在两项音乐活动完成后,全班共同表演《青春舞曲》,分成唱歌组、打击乐伴奏组、舞蹈组、乐器伴奏组(如竖笛、手风琴、钢琴、弦乐器等,视情况而定)载歌载舞,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充满“青春”的活力,在热烈的气氛中,由教师或学生以一句话结束这节音乐课。

小结:充分肯定学生的参与过程和各种演唱形式。

课后记:歌曲学的较快,在教师的指导下,同学们能积极参与为歌曲编配打击乐伴奏,但在舞蹈动作的编排方面还不够积极,有待于引导。

(2课时)教学内容:

1、音乐欣赏歌曲《手拉手》《共青团员之歌》《十六岁的太阳》;乐曲《青年友谊圆舞曲》《四季歌》。

2、即兴表演《青年友谊圆舞曲》《四季歌》。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手拉手》《共青团员之歌》《十六岁的太阳》的不同情绪和时代特征;体会乐曲《青年友谊圆舞曲》《四季歌》的不同节拍和节奏感觉。

2、了解奥运会的知识,会歌和汉城奥运会。

3、随着乐曲《青年友谊圆舞曲》《四季歌》即兴表演舞蹈,掌握不同节拍的舞蹈节奏。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不同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和了解围绕“青春”主题的不同音乐作品的内容和音乐风格特点,并激发学生对“青春”的更深层次的理解。用自然的声音准确地演唱《青春舞曲》。

2、教学难点:本单元所选的歌曲和乐曲均属小型作品,在教学中,既要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掌握应学的知识,有要是课堂气氛活跃,充满“青春气息”,同时还要发掘“青春”的思想含义。教学准备:

录音机、cd片(有关奥运会的一些场景、前苏联卫国战争、青海“花儿”的文字、图片资料或音像资料)。教学过程:

1、通过回忆上一节课的内容——背唱《青春舞曲》引入新课,我们继续“青春”的主题。

2、提问:表现青春的歌曲和乐曲还有哪些?

3、这捷克我们听这样几首歌曲和乐曲:

讨论关于奥运会的话题、关于奥运会会歌的话题以及汉城奥运会。

打开乐谱,分析歌曲的曲调(旋律线、音域)、节奏特点(弱起、切分、附点、休止符等)以及不同段落的情绪变化。

再欣赏1-2遍《手拉手》,按4/4拍指挥图式及音乐发展的线条打拍子,体会歌曲的音乐特点和情绪,并可跟着音响哼唱歌曲,加深对歌曲音乐意境的体验。(2)听《共青团员之歌》。情学生们讨论这首歌曲的名称、国明、音乐风格、情绪和历史背景。

欣赏《共青团员之歌》。分析、讨论歌曲的旋律,特别是强拍和弱拍起在不同段落所造成的不同音乐特点,曲调节奏与歌词的关系,大跳音程与音乐情绪的关系,调式与音乐风格等。

再欣赏《共青团员之歌》。进一步体会歌曲的风格和音乐形象。

(3)听《十六岁的太阳》(如有条件可同时播放《十六岁的花季》的片断)。讨论这首歌曲的音乐形象、时代特征、基本情绪、歌曲结构、节奏特点等。欣赏《十六岁的太阳》,跟着音响打拍子,可以自编多声部节奏(立体节奏和使用不同打击乐)。

(4)听两首乐曲:管弦乐曲《青年友谊圆舞曲》和手风琴曲《四季歌》。讨论两首乐曲的音乐情绪、节拍节奏、音乐风格、时代背景有什么不同,乐句如何划分等。

欣赏《青年友谊圆舞曲》和《四季歌》,跟着乐曲打拍子。

4、歌曲和乐曲欣赏的反馈与评价:教师依次播放《手拉手》《共青团员之歌》《十六岁的太阳》《青年友谊圆舞曲》和《四季歌》每听一首歌曲和乐曲均填写和选择下列内容。讨论“青春”的含义,上升到思想教育、人生观教育的高度。

5、即兴表演舞蹈。跟着《青年友谊圆舞曲》和《四季歌》的旋律即兴做出舞蹈动作,体会不同节拍的节奏感觉。同时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小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态度。

课后记:选择填表部分,多数学生填写准确。作业:用竖笛视奏《青春舞曲》。

(第1课时)教学内容:

歌曲《小鸟,小鸟》,欣赏《动物狂欢节》。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能用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

2、感受歌曲的情感并完整地表现歌曲。

3、引导学生为歌曲编配伴奏以培养其创造能力。重点与难点:

1、歌曲:《小鸟,小鸟》重点:感受歌曲中八分休止符对于表现歌曲所起的作用,在表现歌曲时注意情绪的把握,并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难点:注意解决六度音程大跳的音准和二部合唱的音准、声部的和谐、统一。

2、欣赏:《白鸟朝凤》《动物狂欢节》二胡曲《空山鸟语》引导学生感受乐曲所描写的情绪及乐器音色的听辨。使学生听辨在一种乐器上表现的动物形象和通过多种乐器表现的动物形象的异同。教学准备:

钢琴、三角铁、碰铃、木鱼、竖笛。录音机、磁带、cd机、光盘。教学过程:

1、听录音。你能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情绪吗?(教师可引导学生带问题去欣赏歌曲,以明确欣赏的目的,提高欣赏效果。)。

2、采用听唱法或时唱法学唱歌曲。

3、解决难点——八分休止符、六度大跳、6/8拍的强弱规律及其韵律。(可采用对比法进行教学(重点体验有无休止附的异同),以利于学生理解休止符在表现歌曲情绪时所起的作用。)。

4、教师启发学生用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

5、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为歌曲编配伴奏。(可分组讨论,讨论的结果可能是多种多样,在不出现科学性错误的情况下教师应以激励法去评价学生的作品,不要随意否定学生。)。

6、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前奏的作用及常用的编配方法。

7、欣赏《动物狂欢节》片断,提问:你能想象出每段音乐所描绘的动物形象吗?请你结合教材种的图片对号入座。通过欣赏乐曲提高学生对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的认识。(可以选听“公鸡与母鸡”的片断,提问:你能根据此段音乐编一个故事吗?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8、全班演奏《青春舞曲》。

小结:积极评价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课后记:在学吹竖笛方面要多鼓励。

(第1课时)教学内容:

歌曲《小鸟,小鸟》,欣赏《动物狂欢节》。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能用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

2、感受歌曲的情感并完整地表现歌曲。

3、引导学生为歌曲编配伴奏以培养其创造能力。重点与难点:

1、歌曲:《小鸟,小鸟》。

重点:感受歌曲中八分休止符对于表现歌曲所起的作用,在表现歌曲时注意情绪的把握,并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难点:注意解决六度音程大跳的音准和二部合唱的音准、声部的和谐、统一。

2、欣赏:《白鸟朝凤》《动物狂欢节》二胡曲《空山鸟语》引导学生感受乐曲所描写的情绪及乐器音色的听辨。使学生听辨在一种乐器上表现的动物形象和通过多种乐器表现的动物形象的异同。教学准备:

钢琴、三角铁、碰铃、木鱼、竖笛。录音机、磁带、cd机、光盘。教学过程:

1、听录音。你能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情绪吗?(教师可引导学生带问题去欣赏歌曲,以明确欣赏的目的,提高欣赏效果。)。

2、采用听唱法或时唱法学唱歌曲。

3、解决难点——八分休止符、六度大跳、6/8拍的强弱规律及其韵律。(可采用对比法进行教学(重点体验有无休止附的异同),以利于学生理解休止符在表现歌曲情绪时所起的作用。)。

4、教师启发学生用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

5、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为歌曲编配伴奏。(可分组讨论,讨论的结果可能是多种多样,在不出现科学性错误的情况下教师应以激励法去评价学生的作品,不要随意否定学生。)。

6、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前奏的作用及常用的编配方法。

7、欣赏《动物狂欢节》片断,提问:你能想象出每段音乐所描绘的动物形象吗?请你结合教材种的图片对号入座。通过欣赏乐曲提高学生对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的认识。(可以选听“公鸡与母鸡”的片断,提问:你能根据此段音乐编一个故事吗?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8、全班演奏《青春舞曲》。

小结:积极评价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课后记:在学吹竖笛方面要多鼓励。

(第1课时)教学内容:

1、介绍中国民间乐器。

2、音乐故事:楚汉相争。

3、音乐欣赏:《姑苏行》《光明行》《十六版》。教学目标:

1、介绍八音乐器,使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中国民间乐器。

2、通过音乐与古石像结合的形式,使学生了解琵琶曲《十面埋伏》的产生年代、创作背景以及它应体现出的情绪特征。

3、通过欣赏《姑苏行》《光明行》《十六版》来了解中国民间器乐曲的演奏形式、风格特征。教学过程:

1、结合乐器图向学生介绍中国的八音乐器分类法,并举例说明。

2、让学生听赏《十面埋伏》,并用语言描绘出这首乐曲的内容、情绪。之后可由教师进行补充,完整地叙述“楚汉相争”的故事。再次请学生带着故事仔细聆听一遍。(播放vcd)。

3、欣赏《姑苏行》《光明行》。

(1)问:能否听出这两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它们的风格特点有什么不同?

(2)播放录音。(vcd)。

(3)请学生回答问题,由教师补充。

(4)介绍《光明行》的曲作者刘天华的生平以及代表作。

4、欣赏弦乐合奏《十六版》。

(1)介绍《十六版》是选自《弦索十三套》以及《弦索十三套》的作者、产生年代等。(2)问:能否听出乐曲中有哪些乐器在演奏?它的演奏形式与前两首有何不同?它体现了什么样的风格特点?(3)播放录音。

(4)请学生回答问题,由教师补充。

小结:为了继承和发扬我们中国的音乐文化,并把它推向世界,许多伟大的音乐人在努力,许多我们的同龄朋友,比如那些学习民乐的同学也在努力。而我们呢?就奉献一份热爱吧!

课后记:通过欣赏,不断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第2课时)教学内容:

音乐欣赏:《行街》《小放驴》。

1、介绍中国打击乐器。

2、音乐欣赏:《十番锣鼓》。教学过程:

1、欣赏《行街》《小放驴》。

(1)问:能否听出这两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杨奏的?它们的演奏形式分别是什么?它们在音乐风格和曲调上有什么不同?(2)播放录音。

(3)请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归纳总结。

(4)分别介绍江南丝竹、吹打乐的流行区域、乐器组合、音乐风格以及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2、介绍中国打击乐。

(1)讲解中国打击乐器的种类以及几种打击乐器,如大锣、堂鼓、小锣、大镲、梆子、小镲等,并由教师演示这些乐器的演奏方式。

(2)请学生来演奏,并用语言来描绘这些打击乐器的不同音色。

(3)再学生掌握这些打击乐器的演奏方式后,可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节奏、强弱变化来演奏。可由强到弱来演奏。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3、欣赏《十番锣鼓》。

(1)讲解《十番锣鼓》的名字来由、流行区域、音乐风格、音响效果。(2)播放录音。小结:通过今天的讲解,同学们初步了解了我国打击乐器的流行区域、音乐风格、音响效果。

课后记:如果有实物让学生亲自演奏会更好。

(第3课时)教学内容:

1、了解并学打锣鼓经。

2、音乐表演:合着戏曲打击乐的节奏来表演。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打击乐以及打击乐在民间音乐中的重要地位,感受戏曲表演中的“手、眼、身、法、步”的一致性。教学过程:

1、复习大锣、堂鼓、小锣、大镲、梆子、小镲的演奏方式。

2、解释锣鼓经,并举例说明。

3、学打锣鼓经《冲头》《急急风》。

(1)可先让学生唱出这两首锣鼓经的节奏直至熟练。

(2)让学生分别练习鼓、梆、大锣、小锣、小镲的节奏制止熟练。(3)让学生合练。

(4)也可让学生互换乐器,以使学生熟悉各种乐器的演奏方法。

4、音乐表演:

(1)问:戏曲的角色有哪几种?它们分别具有哪几种特征?戏曲的表演应注意哪些方面?(2)让学生观看戏曲节目,请学生留意演员的造型、角色以及表演。(3)请学生回答问题。

(4)将全体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学生表演戏曲中“声、旦、净、丑”四中行当,一组学生用打击乐伴奏。打击乐的节奏可由教师设计,也可由学生设计。在表演时,两组的学生可以对换表演。表演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自己、他人和集体的表现作简单的评价,并互相交流感受,提出改进的意见。

小结:通过学习锣鼓经,进一步了解打击乐以及打击乐在民间音乐中的重要地位,感受戏曲表演中的“手、眼、身、法、步”的一致性。课后记:兴趣很高,但要把握分寸。

(第1课时)教学内容:

1、唱歌:《青藏高原》。

2、欣赏:《太行颂》《黄土高坡》《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青藏高原》。

2、通过欣赏《太行颂》《黄土高坡》《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结合演唱《青藏高原》,体会山西汉族、陕西汉族、内蒙古蒙古族、青藏高原藏族的不同音乐风格、感情气质。

3、学会区分二段体、三段体等曲式结构的不同。教学过程:

1、导入采用中国地图、画和语言相结合的方式,引入课本中心内容:通过唱歌、音乐欣赏来了解祖国的锦绣山川——青藏高原、太行山、黄土高坡、兴安岭,并且体会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所形成的不同的音乐风格。

2、唱歌《青藏高原》。

(1)结合观赏青藏高原风光的图片,或者由教师范唱歌曲《青藏高原》,或播放该歌曲的录音(录像,或cdvcd)。(2)分三个部分跟录音哼唱。a、引子:“呀拉索哎”。特别注意“呀”的切份节奏,“哎”的八度大跳和装饰音,并引导学生对高亢的山歌风格和辽阔的青藏高原风光的联想。b、由“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到“还是那久久不能忘怀的眷恋”。引导学生用明朗亲切的声音来歌唱。头两句音调、节奏均比较平稳,后两句少有变化,尤其注意第二句“还有”的切分,“有”到“无”的八度跳进,以及第四局的后半拍起唱的节奏。c、由“哦,我看见”到“那可是青藏高原”。节奏比前宽广舒展,旋律音调起伏幅度更大。尤其应当注意四三拍子、四四拍子中,二拍延长音的区别。结尾乐句中,“那就是青藏高原”的“高”字拖腔。

(3)在分段练习的基础上,将全曲连续演唱。进而分析该曲的曲式:带银子的二段体。

3、分析歌曲《太行颂》。

(1)介绍《太行颂》的内容、音乐形象,启发学生对山西民歌风格、颂歌特点的关注。(2)播放录音。

(3)讨论《太行颂》的山西民歌风格、颂歌特点在旋律音调、节奏放面的表现。

4、欣赏《黄土高坡》。

(1)介绍《黄土高坡》的内容、音乐形象,启发学生对陕西民歌风格的关注。(2)播放录音。

(3)讨论《黄土高坡》的山西民歌风格、颂歌特点在旋律音调、节奏放面的表现。

(4)启发学生对该歌曲曲式结构的注意,由引子和aba1三个段落构成。并分析a段与b段的不同和相同之处,a段与a1段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进而分析它们之间在感情表达方面的区别。

5、欣赏《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

(1)介绍《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的内容、音乐形象,启发学生对内蒙古蒙古族音乐风格的关注。

(2)播放录音。

(3)讨论该歌曲的蒙古族音乐风格在旋律音调、节奏方面的表现。

(4)分析该歌曲的曲式结构:带引子的二部曲式。并阐明b部复乐段的特征。

6、教师对以上四首歌曲在民族特色地方风格、感情气质、曲式结构等方面的特点进行总结,兵器法学生填写好教材第34页下半页的表格。

4、小结:这节课,通过欣赏和演唱,同学们对山西汉族、陕西汉族、内蒙古蒙古族、青藏高原藏族的不同音乐风格、感情气质有了新的体会。

课后记:学唱《青藏高原》的积极性较高。结尾可删去。

(第2课时)教学内容:

1、唱歌:《沂蒙山小调》。

2、听乐、吟诗、赏画:《蜀道难》《忆秦娥•娄山关》。教学目标:

1、学会用山东民歌演唱方法来演唱《沂蒙山小调》。

2、通过听乐、吟诗、赏画,启发学生对《蜀道难》《忆秦娥•娄山关》不同音乐风格(审美类型)的体验。教学过程:

1、通过对前一课时教学内容的回顾,引入本课时教学内容的简单介绍:继续体验音乐重的“锦绣山川”——山东的沂蒙山,四川的峨眉山,贵州的娄山关。

2、唱歌《沂蒙山小调》。(1)结合观赏沂蒙山风光的图片,播放《沂蒙山小调》的录音(音响或cd、vcd)。(2)跟录音哼唱。先学会安旋律、节奏要求准确地歌唱。接着,模仿录音重的风格来演唱。

(3)启发学生对“鱼咬尾”的旋法和第一、三句,第二、四句之间的旋律移位关系的分析。

3、听乐、吟诗、赏画《蜀道难》。

(1)边欣赏《古蜀栈道》图片,边朗诵李白诗《蜀道难》。

(2)欣赏郭文景《交响乐•蜀道难》再现部;启发学生对作品表现意境的体验。

4、听乐、吟诗、赏画《忆秦娥•娄山关》。

(1)边观赏全山石《娄山关》油画,边朗诵毛泽东词《忆秦娥•娄山关》。(2)欣赏田丰作曲的合唱《忆秦娥•娄山关》,启发学生对引子、a段、b段音乐内容的体验。

5、小结:综合比较《蜀道难》与《忆秦娥•娄山关》在音乐风格(音乐审美类型)和中心意境方面的差别。启发学生理解教材第37面下半页的比较表。课后记:学生基本能把握《沂蒙山小调》的风格。

(第1课时)教学准备:

1、放音机、放像机。

2、“冬哥”与歌唱音乐录音带,其他有关的非洲风格的歌曲印象。“鼓乐”或“鼓语”录音带。

3、丰多姆佛罗姆舞蹈录像带。

4、键盘乐器“冬哥”图片。重点难点:

欣赏非洲独具特色的音乐文化,能模仿和学习一种独特的音乐表现法。教学内容:

学唱《当太阳降落》,欣赏丰多姆佛罗姆舞蹈。教学目标:

1、学唱《当太阳降落》。

2、了解运用非洲多声部歌唱的声部结合方法,了解丰多姆佛罗姆舞蹈动作和舞蹈音乐的特点。

3、学习一两个丰多姆佛罗姆舞蹈动作。

4、思考非洲舞蹈动作与非洲音乐节奏的关系。教学过程:

1、唱歌《当太阳降落》。

(1)教师指出人声演唱是非洲音乐重要组成部分。

(2)教师范唱或聆听录音带《当太阳降落》,并带领学生学唱歌曲。

(3)清学生思考还有哪些自己熟知的黑人歌曲。教师课带领大家共同思考,列举《深深的河》《云车,你飞下云端》《没有人知道我的痛苦》等歌曲。并告知学生,这些在美国流行的黑人歌曲正式伴随着非洲黑人北掳掠的历程来到了美洲大陆。

(4)清学生欣赏、演唱、演奏这几首歌曲或钢琴改编曲,总结非洲歌曲旋律、节奏的特点。

2、了解黑人多声歌唱的特点。

(1)再聆听“冬哥”与歌唱音乐,启发学生指出黑人歌曲形式以多声歌常为特点。

(2)教师运用五度平行,为学生演唱的歌曲《当太阳降落》第一段伴唱。唱(3)启发学生分别运用四度、五度、八度平行,为歌曲《当太阳降落》第一段伴唱。

3、尝试为《当太阳降落》的演唱设计打击乐曲伴奏或拍手、跺脚的舞蹈伴奏。

4、观看丰多姆佛罗姆舞蹈录像,了解该舞蹈表演场景和社会功能。

(2)介绍黑人舞蹈的形式。初步了解黑人舞蹈服饰、面具、化妆和舞蹈音乐的特点。

5、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丰多姆佛罗姆舞蹈动作的特点。

(1)引导学生学做一两个舞蹈动作,并随录像中的舞蹈音乐跳起来。

(2)聆听当代流行歌手演唱的摇滚风格的歌曲,引导学生注意传统演唱方式与摇滚演唱方式在节奏上的变化和差异。教师进一步说明非洲音乐节奏对摇滚乐、爵士乐的影响。小结:

课后记:本课内容新颖,通过学习,开阔了视野,学生兴趣较高。

(第1课时)教学准备:

1、放音机、放像机。

2、“冬哥”与歌唱音乐录音带,其他有关的非洲风格的歌曲印象。“鼓乐”或“鼓语”录音带。

3、丰多姆佛罗姆舞蹈录像带。

4、键盘乐器“冬哥”图片。重点难点:

欣赏非洲独具特色的音乐文化,能模仿和学习一种独特的音乐表现法。教学内容:

学唱《当太阳降落》,欣赏丰多姆佛罗姆舞蹈。教学目标:

1、学唱《当太阳降落》。

2、了解运用非洲多声部歌唱的声部结合方法,了解丰多姆佛罗姆舞蹈动作和舞蹈音乐的特点。

3、学习一两个丰多姆佛罗姆舞蹈动作。

4、思考非洲舞蹈动作与非洲音乐节奏的关系。教学过程:

1、唱歌《当太阳降落》。

(1)教师指出人声演唱是非洲音乐重要组成部分。

(2)教师范唱或聆听录音带《当太阳降落》,并带领学生学唱歌曲。

(3)清学生思考还有哪些自己熟知的黑人歌曲。教师课带领大家共同思考,列举《深深的河》《云车,你飞下云端》《没有人知道我的痛苦》等歌曲。并告知学生,这些在美国流行的黑人歌曲正式伴随着非洲黑人北掳掠的历程来到了美洲大陆。

(4)清学生欣赏、演唱、演奏这几首歌曲或钢琴改编曲,总结非洲歌曲旋律、节奏的特点。

2、了解黑人多声歌唱的特点。

(1)再聆听“冬哥”与歌唱音乐,启发学生指出黑人歌曲形式以多声歌常为特点。

(2)教师运用五度平行,为学生演唱的歌曲《当太阳降落》第一段伴唱。唱(3)启发学生分别运用四度、五度、八度平行,为歌曲《当太阳降落》第一段伴唱。

3、尝试为《当太阳降落》的演唱设计打击乐曲伴奏或拍手、跺脚的舞蹈伴奏。

4、观看丰多姆佛罗姆舞蹈录像,了解该舞蹈表演场景和社会功能。

(2)介绍黑人舞蹈的形式。初步了解黑人舞蹈服饰、面具、化妆和舞蹈音乐的特点。

5、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丰多姆佛罗姆舞蹈动作的特点。

(1)引导学生学做一两个舞蹈动作,并随录像中的舞蹈音乐跳起来。

(2)聆听当代流行歌手演唱的摇滚风格的歌曲,引导学生注意传统演唱方式与摇滚演唱方式在节奏上的变化和差异。教师进一步说明非洲音乐节奏对摇滚乐、爵士乐的影响。小结:

课后记:本课内容新颖,通过学习,开阔了视野,学生兴趣较高。

(第1课时)教学内容:

1、认识电子乐器,了解其发声原理。

2、欣赏——《西班牙斗牛舞曲》、《丝绸之路》主题音乐、《命运变奏曲》、《橄榄树》。教学目标:

1、了解电声乐器的发声原理,认识常见电声乐器,能够听辩电声乐器的音色。

2、通过教学能够使学生随录音学会演唱歌曲《橄榄树》,体会歌曲的词曲关系。

3、对《西班牙斗牛舞曲》、《丝绸之路》主题音乐、《命运变奏曲》、《橄榄树》等作品有一个基本了解。教学过程:

(一)看图片和实物,认识电子乐器。

1、师: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听一些特别的乐器声音,你们能够辨别出它们是什么乐器吗?

2、播放课前录制的不同形式电子音乐片段。

3、检查学生了解的情况。出示图片加以说明。

4、引导学生看教科书上的图片,回答问题。

5、师:电声乐器不是通过物理振动发音,而是借助电能发声,因而它们的发声原理与常规乐器不同,音色独具特色。教科书中的架子鼓不是电声乐器,但是它是电声乐队中起重要作用的打击乐器,一般不用于常规乐器组合。

(二)欣赏。

1、《西班牙斗牛舞曲》。

(1)先放录音,让学生回答问题,了解学生对乐曲表现内容的掌握情况。(2)引导学生注意乐曲的节奏特点及情绪的转换,借助图片及有关西班牙斗牛的文字资料向学生介绍有关知识。

(3)请学生说说电子琴在性能上的特点(键盘乐器,自动伴奏系统,音色变换自由,携带方便等)。

2、《丝绸之路》主题音乐。

(1)清学生说说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看看教科书上的图片,分组讨论用音乐手段表现有关丝绸之路题材的小设计等。

(2)听录音,感受乐曲的表达的情感。注意乐曲带再现的三部结构。(3)说说电子合成器在表现音乐方面的特点。

3、《命运变奏曲》。

(1)通过听录音,感受电声乐队与钢琴等真声乐器的组合特点。说说其他有关这种组合的例子。

(2)比较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也可以对笔听赏《月光奏鸣曲》,莫扎特的《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第五号》、柴科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巴赫的《拖卡塔》等古典作品),说说两种演出版本的区别,以及听后的感触。

(3)背唱教科书中所选的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的谱例片段。

4、《橄榄树》。

(1)听录音,结合歌词,说说乐曲所表达的基本情感。

(2)说说电声乐队在演奏《橄榄树》时的乐器组合以及乐曲的处理方式。(3)再次聆听录音,并随录音填词跟唱。

(4)回答问题:乐曲中的反复及好起什么作用?你能说出这首作品演奏的顺序吗?

(三)总结。

(四)布置下节课提前准备的材料。

1、将自己收集道德用电声乐器演奏(或伴奏)的录音资料带到教室与其他同学交流。

2、尝试翻译英文歌词。提醒学生注意在英文歌曲中有时为了法音的需要而常常会发生“合成词”的现象。寻找有关奥运会的图文材料。

3、准备小合奏《新年好》的合奏方案。

4、根据教科书的提示,课外分小组完成“音乐工作站”中的录制工作。课后记:学生对电子音乐比较感兴趣。

(第2课时)教学内容:

1、欣赏教学——《圣火》《雨林》。

2、器乐小合奏——《新年好》。

3、音乐工作站——《校园的一天》。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加深学生对电声音乐的了解范围,引发学生关注生活中各种场所的电声音乐基本状况。

2、能够了解电声音乐用于奥运会等大型活动时的常规形式。

3、能够利用常见的电声乐器编排集体演出节目。

4、能够利用常见的电声设备制作有主题的音响片段。教学过程:

(一)欣赏。

1、检查学生准备的情况,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电声音乐的基本常识,以及几首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本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相关的内容。清同学门将课前准备的材料展示出来。

2、欣赏《圣火》。

(1)讨论解决课本中的几个问题。(2)说说这首歌曲给你的感受。

3、欣赏《雨林》。

(1)先听录音,请学生说说所听到的自然界的声音(雷雨、鸟鸣、刘水等)。(2)说说这样的音响是否属于我们常规意义上的音乐范畴。如何给这些音乐定位?(电声音乐、环境音乐、自然音乐、情调音乐)。

4、交流同学们收集的电声音乐。

参照教科书上的提示,说说这些音乐作品的社会意义。

(二)器乐小合奏——《新年好》。

1、根据教科书中《新年好》的旋律编配电子琴伴奏。可以让教师帮助标出和弦,学生自己选择伴奏音型、确定速度。

2、根据电子琴谱编配打击乐器伴奏声部。并进行分工排练。

3、按照教科书的提示进行合奏排练。

4、请女同学编排舞蹈动作。

5、全班合作表演,请教师(或同学帮助照相)。

(三)音乐工作站——《校园的一天》。

1、根据教师上节课的布置,请学生将录制好的音响进行演示播放,并加以讨论。

2、请各小组将本组的工作计划(时间安排、人员分工等)、独特的设计思想想全班做简短汇报。

课后记: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活动的态度,肯定学生的成果。

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王维。

2.讲析诗歌,清楚诗歌中的“征蓬”这个意象,能赏析颈联。

3.背诵诗歌。

教学过程:

2.简介王维: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著有《王右丞集》。

3.分析诗歌,理解王维的特定心境。

解题:使:出使;(王维)出使到边塞。

学生读诗。个读+集体朗读。

回答王维为什么出使?(用诗句中的词回答)——问边。

王维当时的背景资料:开元二十四年(736)张九龄罢相。次年贬荆州长史。王维对张九龄被贬,感到非常沮丧。二十五年,受张九龄提拔的王维也遭牵连,奉使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幕。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由“归雁”一语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春天。蓬草成熟后枝叶干枯,根离大地,随风飘卷,故称“征蓬”。这一句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如曹植的《杂诗》(其二)所谓“转蓬离本根,飘飖随长风”,就是著名的例子。李商隐——《无题》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本诗中的“出汉塞”恰与诗人此行相映照;而且,这三个字异国他乡的情味甚为浓厚,这就加深了飘零之感。去国离乡,感情总是复杂万端的,不管是出于有家难奔、有国难投的情势,还是像本诗中所写乃是因为负有使命。大约诗人这次出使,已自心境不佳,并不同于汉司马相如初得武帝青睐,出使西南夷那样的威风、气派。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五、六两句写景,境界阔大,气象雄浑。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这一联诗句由两个画面组成。

第一个画面是大漠孤烟。置身大漠,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这样一副景象: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不见草木,断绝行旅。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诗人的精神为之一振,似乎觉得这荒漠有了一点生气。那是烽烟,它告诉诗人,此行快要到目的地了。烽烟是边塞的典型景物,“孤烟直”,突出了边塞气氛。从画面构图的角度说。在碧天黄沙之间,添上一柱白烟,成为整个画面的中心,自是点睛之笔。

“直”:《坤雅》:“古之烟火,用狼烟,取其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斜。”清人赵殿成说:“亲见其景者,始知‘直’字之佳。

另一个画面是长河落日。这是一个特写镜头。诗人大约是站在一座山头上,俯瞰婉蜒的河道。时当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这是怎样美妙的时刻啊!诗人只标举一个“圆”字,即准确地说出河上落日的景色特点。由于选取这样一个视角,恍然红日就出入于长河之中,这就平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阔气势,从而整个画面更显得雄奇瑰丽。

八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把握演讲词的内容特点。

2.品析演讲词的语言技巧。

3.演练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重点:把握演讲词的内容特点。

教学难点:品析演讲词的语言技巧。

教学环节:

一、感知——了解演讲词。

(一)演讲词的概念和特点。

演讲词,是指在重要场合或群众集会上发表讲话的文稿。它的特点有:

1.内容上,鲜明的观点、具体的事例和清晰的思路;。

2.语言上,运用说话的技巧使语言风趣幽默,魅力四射。

(二)文章内容梳理。

完成表格。

二、品讲——欣赏风趣幽默的语言。

1.我知道自己是一个下午四、五点钟的太阳;各位呢,上午八、九点钟的太阳,这是本科生;硕士生呢,九、十点钟的太阳;博士生呢,十点、十一点钟,如日中天的太阳。

2.我觉得人们把我看成的错误在什么地方呢,是把时态弄错了,明明是一个过去时态,大家误以为是现在时态,甚至于以为是能主导将来方向的一个将来时态。

3.名人和凡人差别在什么地方呢?名人用过的东西,就是文物了,凡人用过的就是废物;名人做一点错事,写起来叫名人逸事,凡人呢,就是犯傻;名人强词夺理,叫作雄辩,凡人就是狡猾了;名人跟人握握手,叫作平易近人,凡人就是巴结别人了;名人打扮得不修边幅,叫真有艺术家的气质,凡人呢,就是流里流气的;名人喝酒,叫豪饮,凡人就叫贪杯;名人老了,称呼变成王老,凡人就只能叫老王。

4.所以多数情况下,了解我的人还相信我,还能说服他,对我不太了解的人我很难说服他,我也懒得去说服他,就采取阳奉阴违的办法,一旦干到具体的活儿,他根本不清楚里头怎么回事。

……可是我已经脱离第一线,高峰过去了,不干什么事情,已经堕落到了卖狗皮膏药为生的时候,却说我是。

……事业需要,有时候就去卖狗皮膏药,做点招摇撞骗的事情。

5.我觉得我是“努力奋斗,曾经取得过成绩,现在高峰已过,跟不上新技术发展的一个过时的科学家。”

三、演练——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运用“设问+排比+对比”的组合手法仿写一段话来表达你的一个观点,并尝试着讲出来。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

一.寻读,析一析“历史”与“现实”

1.分别寻找文中写“历史”写“现实”的内容,并联系起来析其作用。

二.听读,析一析“沉重”与“美丽”

三.圈读,析一析“引文”与“正文”

1.文中引用迪桑卡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2.结尾引述死者的遗言有什么作用?

3.引文和正文有什么关系?

“引文”是纯客观的记录,是正文得出观点、进行议论的依据。

[资料整合平台]。

1.课文背景资料。

2.课文扩读材料。

致命的母爱。

刘墉。

女主人缓缓站起,轻步走到敌兵身边,惟恐自己的脚步会惊醒那年轻人的故乡梦。

“你的梦里或许正有着疼爱你的母亲呢!”女主人弯下身,拾起军毯为年轻人盖上。

接着又一声枪响,冲过去援救的男主人,也倒在了血泊中。

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了解健康四大基石的内容,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教学重点:健康四大基石的内容。教学难点:培养健康的生活态度。教学过程:

一、合理膳食。

1、合理膳食概括为:进食做到“。

一、二、三、四、五”。

2、具体内容:“一”是每天喝一袋牛奶;

“二”是每天1000克到1500克碳水化合物,相当于一斤到一斤半的主食。

“三”是三份高蛋白食物。

“四”是“有粗有细,不甜不咸,三四五顿,早餐不马虎”。“五”是每天摄入的蔬菜和水果不少于500克。

二、适量运动。

1、走路是世界上最好的运动。

2、步行做到“三五七”:“三”即最好一次三千米三十分钟以上;“五”即一个星期最少运动5次;“七”即运动要适量。

三、戒烟限酒。

1、大量资料表明,吸烟越多的人患肺癌的危险性越大。

2、科学研究表明,适量饮低度酒有利于健康,但大量饮酒会伤肝。

四、心理平衡心理状态对人的生活影响很大,如果你乐观、积极地看世界,这世界很美好;如果你用悲观消极的态度看世界,这世界很可怕。

五、总结: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的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国内外流行病学研究指出,按照健康四大基石指导生活方式,可以使疾病减少,平均寿命延长。

第二课。

高血压。

教学目标:了解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发病原因以及预防措施。教学重点:高血压的预防措施以及血压的测量。教学难点:血压的正确测量。教学过程:

一、危险的信号。

1986年北京市城区6~18岁中小学生抽样调查结果中,血压高的占9.36%,这些学生中有的人很可能是将来患原发性高血压的“后备军”。

二、什么是高血压。

1、高血压是动脉血压的持续性增高。

2、正常血压与高血压的对比数值。

三、青少年发生高血压的原因。

1、遗传因素:青少年高血压表现出明显的家庭聚集性。

2、膳食因素:钠盐摄入过多是高血压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3、肥胖:肥胖学生中“血压偏高”的检出率是正常体重者的2~6倍。

4、体育锻炼的影响:经常进行体育锻炼者的收缩压明显低于那些从不锻炼的同龄者。

5、心理因素:考试紧张可使血压升高。

四、青春期高血压是怎么回事。

1、处于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由于新陈代谢旺盛,生长发育迅速,增加了心血管的负担。

2、高血压的临床表现。

五、怎样防治高血压。

1、养成低盐饮食习惯。

2、控制体重。

3、不吸烟、不饮酒。

4、避免过度精神紧张。

5、定期测量血压,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六、血压的测量。

七、总结:许多人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是从儿童、青少年时期开始的,那么预防也就要从儿童及青少年时期做起了。中学生预防高血压最主要的是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消除危险因素。

第三课。

动脉粥样硬化。

教学目标:了解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手段。教学重点:预防手段。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教学过程:

一、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患因素。

因素:高血脂、高血压、肥胖、膳食不当、情绪紧张等,也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二、合理的营养是控制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手段。

1、以营养丰富的低脂食物来替代常规食谱中的高脂事物。

2、适当的低脂、低糖、低胆固醇摄入,以降低血脂,减少肥胖。

3、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

4、适当限制食糖量。

5、推荐食用一些营养丰富的低脂、高蛋白质食物。

三、体育锻炼可降低血脂。

适量运动可改善血液循环,提高心肺功能,减轻精神压力。

四、总结: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动脉硬化性的血管疾病,也是冠心病、脑卒中的主要病理变化基础,对成年人和老年人的健康和生命造成巨大危害。该病始发于儿童时期,因此,从儿童时期开始做好早期预防非常重要。

第四课。

糖尿病。

教学目标:了解糖尿病的病因及预防措施。教学重点:青少年糖尿病预防措施。

教学难点:应用预防措施,培养健康生活习惯。教学过程:

一、何谓糖尿病。

1、糖尿病是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而使葡萄糖代谢紊乱的一种慢性病。

2、主要症状:“三多一少”,即吃得多,喝得多,尿多和体重减轻。

二、糖尿病的病因及影响因素。

1、遗传因素。

2、不良的饮食习惯。

3、肥胖。

三、儿童、青少年糖尿病的预防。

1、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避免长期精神紧张忧虑,注意劳逸结合,防止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2、注意饮食卫生,膳食结构要合理,粗粮、细粮,荤、素搭配要合适。

3、控制饮食,防止肥胖。

4、保持心境开朗,排除心理障碍。

四、总结:糖尿病是当今对人类第二杀手的疾病,对人体的危害仅次于癌症。糖尿病的危害性并不在于它本身,而是来自它的并发症。所以,作为青少年学生一定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第五课。

营养与健康。

教学目标:了解人体需要的七大营养素。教学重点:介绍七大营养素。

教学难点:根据七大营养素合理安排膳食。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营养素。

营养素:食物中能够被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的各种营养成分,叫做营养素。

二、七大营养素。

(一)蛋白质。

1、蛋白质的功能。

蛋白质是一切生命的物质基础,是人体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体组织更新和修补的主要原料。

2、蛋白质和健康。

若长期缺乏蛋白质,未成年人会生长发育停滞,贫血,智力发育差,视力下降。

(二)糖类。

1、糖类对人体主要的生理功能。

糖类主要作用是提供生理活动所需的能量,它提供的能量迅速又及时;糖类是构成肌体的重要物质。

2、糖类与健康。

缺乏将导致全身无力、疲乏,血糖含量降低,产生头晕、心悸、脑功能障碍。

(三)脂肪。

1、脂肪对人体的生理功能。

2、脂肪和健康。

脂肪是重要的营养物质,是构成食物的基本部分。

(四)维生素。

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物质代谢和某些特殊生理功能不可缺少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

(五)无机盐。

1、钙。

2、铁。

3、碘。

4、锌。

(六)水。

水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内的各种生理活动,如新陈代谢等都需要水。水约占人体体重的65%,占血液的80%。

(七)食用纤维。

三、总结:合理的营养是人体健康的根本,食物是营养的来源。合理营养能够促进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提高工作、学习和从事各种活动的能力;否则,会影响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降低人体的免疫能力,引起疾病,危害人体健康。

第六课。

合理膳食。

教学目标:了解平衡膳食指南,掌握青少年的营养膳食结构。教学重点:青少年膳食对营养要求的特点。教学难点:培养合理膳食的健康习惯。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合理膳食。

合理膳食也就是合理营养或者平衡膳食。合理营养是根据各类营养的功用,合理地掌握膳食中各种食物的质和量及比例搭配合理,并符合卫生要求,使人体的营养生理需要与人体膳食摄入的各种营养物质之间建立平衡关系。

二、平衡膳食指南。

1、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底层是谷类食物;第二层是蔬菜和水果;第三层是禽肉、蛋、鱼虾构成;第四层是奶类和豆类,提倡每日一杯牛奶;第五层是油脂类。

2、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三、合理安排一日三餐。

每人都要安排一日三餐,每餐的热能分配以早餐占全日总热能的30%,午餐占40%,晚餐占30%较合适。

四、青少年膳食对营养要求的特点。

1、饮食多样化:合理营养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及学习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2、青少年每天必需的各类食物:粮食300~500克,肉、禽类100~200克,豆制品50~100克,蔬菜350~500克。

3、安排好一日三餐:符合生理功能和实际需要。

4、荤素搭配:荤素搭配不仅可以使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成分齐全,相互得到补充,而且促进食欲,增进机体对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

5、参加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避免盲目节食。

五、总结:要保证合理营养,食物的品种应尽可能多样化,使热量和各种营养素数量充足,比例恰当,过度和不足都将造成不良后果。因此,做好食物搭配很重要,充分发挥食物中营养素的互补作用,提高其营养价值。

第七课。

营养不良。

教学目标:了解营养不良的原因、表现及危害,及早预防营养不良。

教学重点:引起营养不良的原因,营养不良的危害。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预防营养不良的意识。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营养不良。

1、营养素摄入不足。

2、营养结构失衡。

二、营养不良的原因。

1、父母缺乏营养知识,家庭膳食结构不合理,营养素摄入不平衡。

2、偏食、挑食、过多吃零食等不良饮食行为,导致热量摄入低,优良蛋白质食物不足。

3、部分青少年盲目追求“形体美”,不恰当地节食、减肥,摄入营养成分无法满足人体的需要。

三、营养不良的表现。

1、消瘦。

2、体力下降。

3、水肿。

4、免疫功能降低。

5、合并其他营养素缺乏。

四、营养不良有什么危害。

1、营养状况决定人的素质。

2、营养不良给人的身体、智力发育和健康带来重大损害。

3、营养不良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重大损失。

五、总结:据世界银行调查统计,发展中国家由于营养不良造成的智力发育障碍、劳动能力丧失、疾病等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gdp总额的3%~5%。这不仅是经济上的损失,更是难以用数字计算的对人类本身、对家庭、社会和民族发展造成的损害。我们中学生一定要树立健康的生活意识,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第八课。

肥胖。

教学目标:了解肥胖的原因、危害以及有效的减肥方法。教学重点:肥胖的原因和减肥方法。教学难点:正确应用科学的减肥方法。教学过程:

一、肥胖的原因。

1、单纯是由于能量摄入过多而热量消耗太少所致,称为单纯性肥胖。

2、由于遗传基因的关系,称为遗传性肥胖。

3、由于神经和内分泌机能失调或代谢性疾病引起的,称为继发性肥胖。

二、肥胖的危害。

1、影响儿童生长发育。

2、导致呼吸困难。

3、肥胖的人比体重正常的人患脂肪肝、心血管疾病和某些肿瘤的危险性要大得多。

4、肥胖的孩子因为行动相对不灵活,容易产生自信心不足等心理上的问题。

三、怎样的体重才是适宜的?

1、身高标准体重法。

2、指数法,常用bmi指数。

四、一个行之有效的科学减肥法。

1、适当减少膳食热能摄入量。

(1)高蛋白膳食:以鲜牛奶、鸡蛋、瘦肉、鱼、豆腐为主。(2)充足的维生素,丰富的食物纤维:蔬菜类、鲜豆类、瓜果类。

(3)低脂肪低糖。

(4)水分补充:可用矿泉水、白开水、菜汤补充。

2、加强运动(1)课程设置(2)运动量安排。

3、行为安排。

针对肥胖学生的行为特点,在减肥时要注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总结: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高热量、高脂、高糖食物大量增加,加上膳食结构不合理、体力活动量减少等原因,我国青少年的肥胖检出率有大幅度增加的趋势。减肥是一个长期过程,要有恒心,不能丧失信心,半途中断就会前功尽弃。

第九课。

食物中毒。

教学目标:了解食物中毒的特点及预防措施。教学重点:常见的食物中毒、预防措施。教学难点:正确应用预防措施。教学过程:

一、食物中毒。

1、定义:摄入了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食用后引起的疾病。

2、原因:

(1)食物被病源微生物污染后,急剧繁殖产生大量活菌或毒素。(2)化学毒物污染了食品。

(3)食品本身在一定条件下含有天然有毒成分。(4)食品储藏不当产生毒素。(5)由于疏忽大意而误买误吃。

3、特点:突然发病,病人集中,在24小时左右连续出现大量病人;病人症状相似;病人有相同进食史;停食后不再出现新病例。

二、预防食物中毒,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不要购买未经卫生检疫的肉类食品,禁止食用病死禽畜肉。(2)生熟食品应分别存放,加工时生熟食砧板要分开,以避免交叉污染。

(3)不喝生水,不吃不洁、腐烂变质的食物。(4)不吃生的或未熟透的水产品。(5)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6)一旦发现有人食物中毒,应尽快将病人送到就近的医院抢救。

三、常见的食物中毒。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

1、主要特征。

2、预防措施。

(二)化学性食物中毒。

1、有机磷农药中毒。

2、亚硝酸盐中毒。

(三)动植物性食物中毒。

1、四季豆中毒。

2、霉变甘蔗中毒。

3、河豚中毒。

四、总结:食物中毒损害青少年身体健康,在日常生活中要留意食物常识,注重食物卫生,保障身体健康。

第十课。

缺铁性贫血。

教学目标:了解缺铁性贫血对健康的影响及防治措施。教学重点:缺铁性贫血的防治措施。

教学难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缺铁性贫血。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指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数和红细胞比积低于正常值。是我国教育、卫生部门确定的重点防治学生常见病之一。

二、缺铁性贫血筛查标准。

12~14岁,男生正常值下限120g/l,女生正常值下限115g/l。15~17岁,男生正常值下限130g/l,女生正常值下限120g/l。

三、贫血对健康的影响。

1、造成体力下降,尤其缺乏持久性耐力。

2、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学习效率低下,成绩不佳。

3、细胞免疫力下降,白细胞吞噬能力减退,易诱发感冒、气管炎等上呼吸道感染。

四、贫血和智力。

贫血影响青少年的智力发展,这是由铁对人体的生理机能影响所决定的。

五、如何防治缺铁性贫血。

1、防治缺铁性贫血首先要学会挑选富铁食物。

2、鸡蛋和牛奶营养丰富却不是理想的补铁食物。

3、传统认为的“补血”食物,也大多不具备良好的补铁作用。

4、饭前吃一个西红柿或喝一杯橙汁,能成倍增加对铁的吸收。

5、以谷物为主且种类单调的膳食,因含大量磷酸、植酸和草酸,会防碍铁的吸收。

6、补铁时不能盲目增加膳食中的动物性食物成分。

7、防止缺铁性贫血,还应注意防止失血因素。

六、总结:青少年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阶段,容易因铁摄入不足或其他原因引起体内铁储备不足而导致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是我国教育、卫生部门确定的重点防治学生常见病之一。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备课教案

1、熟读背诵课文,掌握文章内容。

2、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诵课文掌握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掌握文章的内容意义,熟练背诵文章。

课时安排:一课时。

流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

教师组织学生谈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社会。相机引入。

二、初步感知。

检查预习。指名读课文,教师相机指正。

教师范读。学生聆听,自己不认识的字词加上拼音。

教师领读。学生跟读,留心容易读错的地方,作上标记。

学生齐读。一起读课文,准确明白节奏重音等。

教师自渎。小声跟读,巩固读法。

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1)大道之行也:用提示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就是“大道”的内涵。

(2)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要有停顿变化,不能连的太紧。

(3)不必为己:后停顿稍长,收一层意思。

(4)故外户而不闭:后停顿稍长。

(5)末句:一字一顿,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组织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读。

主要形式有:1、男生齐读。2、女生齐读。3、左边齐读。4、右边齐读。5、同桌齐读。6、学生自渎。

指名朗读课文,组织学生集体订正。

三、深入探究。

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自学。

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注释,自主理解课文内容。互相说一说,听一听,指出其中的不足,记录共同存在的疑惑或有争议的地方。

学生代表提出问题,教师相机组织解释疑惑或指正引导,形成共识。

教师提出目标,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目标设计:1、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2、文中的纲领性句子是什么?

3、“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4、“大同”社会的社会局面怎么样?

教师给学生5分钟的探究时间,学生自主开展。

指名发言,教师相机讲解强调。

教师补充古代儒家人的政治理想,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

组织学生再读课文,加深理解领悟。

四、拓展延伸。

1、教师出示老子《道德经》片段,组织阅读,比较理解,加深认识。

2、组织学生谈谈“大同”社会的理想是否能够实现。

五、作业设计。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

教学设想:

这篇文章是一篇对法西斯的控诉词,细读文章不难发现,文中充满了一组组看似矛盾对立实则统一的事物:历史与现实、美丽与沉重、忏悔与狡辩、人性的呼唤与罪恶的枪声,阅读时如能抓住这些矛盾并对之进行分析探究,你会走进一片别样的风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

2、领会文章的主题。

3、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在读中感知内容要点,在读中领悟文章情感,并利用自己搜集的资料,提出自己的感悟。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搜集、整理有关战争,特别是二战中战领国对被占领国实行残暴统治的有关资料,为阅读文本,贮蓄情感做准备。

2、借助阅读文本和有关资料,筛选、归纳、整合信息,进行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培养阅读创新的能力,感受作品情真意切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再现历史的画面和重温历史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法西斯强盗的灭绝人性的恨和对南斯拉夫人民的英勇、对生活热爱的由衷敬佩,真正领悟和平与幸福的重要。

教学重点:

1、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

2、领会文章的主题。

3、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在读中感知内容要点,在读中领悟文章情感。

4、利用自己搜集的资料,提出自己的感悟。

教学难点:

1、培养阅读创新的能力,感受作品情真意切的语言。

2、对作品中感人的形象、情节和语言,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

教学方法:

“三单元”教学法。

课前准备。

1、熟读课文,疏通字词。

2、查找有关二战期间纳粹暴行的资料。

教学过程:

认知阅读。

一、激情导入,积蓄情感。

1、在进入课文之前,同学们先欣赏歌曲《我爱我家》。

(点击课件:《我爱我家》视频。)。

同学们,你们能否用一个词来形容听了这首歌曲之后的心情或感受。

2、我们今天生活在和平幸福的年代,感受着爱的阳光。可是,64年前,在南斯拉夫的美丽小城克拉库耶伐次,就遭受了一次全城毁灭性的残酷杀戮。一天之内,就有7000多人被杀,那场屠杀中还有300个孩子,面对孩子们呼喊着亲爱的爸爸妈妈的是冰冷的枪声,多么撕心裂肺。(声音哽咽)今天,我们就跟着华裔作家聂华苓去重温那沉重而美丽的记忆。

3、出示课题。

4、简介作者。

聂华苓,美国华裔女作家,1921年生,湖北武汉人。

萨特,法国哲学家、作家、评论家。著有哲学著作《存在与虚无》。

5、展示教学目标。

6、检查预习情况。

理解阅读。

二、速读,析一析内容与主题。

1、自由朗读,把握文章内容并复述。

(提示:抓住问中的记叙要素梳理情节)。

2、快速浏览课文,概括文章四个部分的内容。

(学生默读,概括归纳。)。

提示:第一个是坟地所见所闻;第二是记述各种演出记念活动;第三是记录作家座谈会;第四是摘录遗言。

3、文章的主题。

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三、寻读,析一析“沉重”与“美丽”。

1、参观完这个遗址,法国的哲学家萨特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

(点击课件:萨特的话。)。

2、从这段文学中你能发现萨特着重用哪几个词表达自己的观感呢?为什么?

3、再在全文中找一找,哪些是沉重的记忆,哪些是美丽的记忆吗?

(同学们先在文章中找找看,然后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阅读成果,推举一个同学代表小组发言。)。

提示:纳粹杀了很多人,特别是有300个孩子,这是沉重的记忆。

面对法西斯的屠刀,南斯拉夫人是宁死不屈的。他们不做民族的叛徒,他们怀着对生命强烈的爱不向刽子手乞怜。他们表现了“整个民族的英勇”,这是美的,令人崇敬的。这真是个美丽的记忆。

四、圈读,析一析“西德”与“日本”。

1、圈出西德作家和日本人的发言。

西德作家:真诚的忏悔,充满犯罪感。

日本人:自私的狡辩,企图开脱罪责。

3、在座谈会上,人们为什么都和西德作家明赫白握手呢?

身为德国人的作家,因感到祖国犯下的滔天恶行,身感痛心而泪流满面。所以,人闷对他表示理解,尊重,谅解。

4、作者对那位日本作家的表现持一种什么态度?说说理由。

那个日本人只记得自己的痛苦,却忘记带给别人的痛苦,这就是忘记历史,这是自私的。我从“不必了。他和那位西德朋友一对照,就是很好的反驳。”一句话中可以想象会场上一定没有人理那个日本人。

拓展阅读。

五、多角度探究情感体验。

同学们的发言太精彩了。还有很多同学似乎意犹未尽,跃跃欲试,我们课后再交流。是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就说过:“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我们记住这段历史就是记住历史带给我们的深刻教训。聂华苓在文中也同样发出了这样强烈的呼唤。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这样的文字。

六、善用资料,升华文本的情感。

战争带给人们的心灵的创伤,带给国家的苦痛,带给世界的灾难,是永远无法弥合的流血的伤口。下面我想展示一下同学们搜集整理的资料,更深刻感受作家对幸福生活,对和平世界的强烈呼唤。

(学生展示资料,并适当讲解。)。

(教师展示二战中日本轰炸珍珠港的电影剪辑片段)。

七、总结。

(配以背景音乐《和平之歌》)。

我知道同学们准备的资料还有很多,在这里就不能一一展示了。虽然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但世界上仍然还有很多的地方销烟弥漫,母亲们痛苦的眼泪,孩子们惊恐的哭叫,那一双双流露着悲痛和渴望的眼睛似乎在向我们呼喊:不要战争,保卫和平。同学们,希望我们都是和平的维护者,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珍惜我们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幸福。

初中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案模板

1、体察信客的语言、行动和心理。领悟他的品格和精神。

2、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能力目标:学会新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培养学生正直无私的品格。

教育目标:培养学生洁身自好、待人宽容、任劳任怨等的品质。

重点难点:感受本文的语言。抓取人物的品格。

策略和方法:朗读法、引导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投影仪、录音机。

一、导入。

二、整体感知。

(这个问题,学生基本上都能找出来,但是概括的语言并不是很简练。但是,对于职业的特点,却总结的不好。好像学生还摸不着门路。)。

1)、信客信客就在一个信字——诚信无私。

2)、终年跋涉,非常辛苦——任劳任怨。

3)、收入微薄,生活贫穷——待人宽容。

4)、最痛苦的是蒙受怀疑、欺凌、憎恨。但是信客的阅历又让他增长才干。

2、从上面大家的总结可以看出,信客的为人如何?(或信客这一行所需要的品质是什麽?)。

诚信无私、任劳任怨、待人宽容、洁身自好、恪尽职守、善良厚道等。

(学生基本上能说个差不多。但有时专业语言运用的还是不好。口头语比较多一些。)。

3、那麽分别从文中找出相对应的事例来!

都能对号入座。只是语言繁琐,不凝练。

4、可是,有个很奇怪的现象。为什麽作者再写信客之前,还写了一个老信客?

险些老信客,实际上说明了信客这一职业的两个特点:路途艰苦;强调职业道德——“就在一个信字”,而且这个“信”字要做到一丝不苟的地步。老信客既以自己的丰富经历,给年轻信客以具体切实的指点,他的惨痛的教训。又时时警惕着年轻信客。这些,都促使他迅速成为可以信赖的信客。

(这个问题,孩子的回答却不甚好。老是靠不到主题上来。)。

5、那麽,信客成长起来后,作者重点写了信客的什麽事迹?为何要重点写?

重点写了两个事迹:概括写遇到谋生者客死他乡,信客充当代理人的事迹;具体写一次遭人诬陷、说明信客职务的凶险和信客仁义热心、任劳任怨、宽以待人、善良厚道的品性。

6、总结信客这一生,他在哪里是一个转折?

回乡教书。

7、他这一生正好验证了那一句话?

好人有好报。

社会总是有良心的,奉献者终究会赢得敬爱和怀念。人们常送些关怀与温暖。发财的同乡回来道歉,并请他代办邮政事务,后来大家又推举他当老师,当校长等等。等到临死时,又来纷纷吊唁。

8、信客死后,为什麽要和老信客葬在一起?

因为信客理解老信客,同情他,敬重他,感激他。

9、请写出一段话,作为信客墓碑上的文字。

(这道题开放性很强。学生的回答也丰富多彩。)。

现摘抄几则如下:

马茜茜:信之子,众之父,仁义之人,大公无私,为吾敬之人某某。

王彬:我们永远的信客,你是夜晚照亮我们的月亮,你是寒冬温暖我们的火光。你是我们永远的心灵支柱!

徐云龙:村中之翼。

嵇姗姗:您的功劳是为我们的奉献,您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您的身影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您奉献出了青春,却换来了无限的美好。

于刚:尊敬的校长,您像一把熊熊烈火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您给我们留下了伟大的精神财富。我们全体同学向您致敬。

杨一帆:一支蜡烛,奉献默默。一生之中,忍辱负重。一人只为,仁义热心。。光芒四射,蜡烛已尽。

10、本文的语言有何特色?

《信客》:质朴典雅;警辟而畅达。

《背影》:朴素平实。

《台阶》:十分口语化。

原因:题材不同,作者个性气质语言习惯不同。

三、作业。

1、把课后词语加意思写一遍,并且背过。

2、把自己的墓志铭整理在本子上。

初中八年级的语文教案

授课人:吴觅绩。

课题:幽径悲剧。

1.感受古藤的美和悲,理解作者矢志维护真、善、美的思想感情与决心。

2.培养学生欣赏美、保护美的意识。

反复阅读文本,抓住“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一核心,在赏析古藤的美,感受古藤的悲的基础上,深入探究悲剧原因,体会作者的情感,确立维护真善美的责任感。

幽径悲剧的真正原因的探究。

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师:鲁迅曾说过:“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文学大师季羡林的《幽径悲剧》,来感受美的毁灭带给人们的心灵的震撼。

二、整体感知。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作者写了一个什么悲剧。

明确:北大校园里燕园幽径上的一株古藤萝无端被毁的悲剧。

三、赏藤萝之美。

1、引导学生赏析藤萝之美。

师: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文学大师季羡林老先生就有一双慧眼,他在燕园的幽径中,发现了一个最美好的事物,就是幽径中的一株古藤萝。

阅读课文,请找出文中表现藤萝之美的语句,并说说你所感受到的美。

(提示:可以从用词、修辞、形象描写、情感表达等角度来谈。)。

(1)外在形象美。

(明确:文章具体描写了这棵古藤“盘曲而上”之形,“蓦地”扑鼻之香,写了“袭入耳内”的蜜蜂声衬托花香,“万绿丛中一点红”之色,从形、声、色、味不同角度描写。)。

(2)内在品质美。

(a.它在这里已经呆了二三百年,同它所依附的大树一向和睦相处。b.它虽阅尽人间沧桑,却从无害人之意。c.每年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为人间增添美丽。)。

分析:友好(和睦相处)、善良、奉献美丽。

(3)饱经沧桑美、生命活力美。

师:藤萝是真、善、美的'统一体,是美的化身。它的美仅仅就这些吗?请同学们再将这些语句放在一起读一读,联系起来想一想。

然后小组内讨论。

(明确:“一段苍黑古劲像苍龙般的粗干”、“它在这里已经呆了二三百年”,藤萝经历风霜雨雪,经历人世沧桑,经历史无前例的“浩劫”,成为惟一的幸存者,燕园藤萝界的鲁殿灵光。从这个意义上看,这株藤萝已经成为历史的见证者,显现出岁月的沧桑美。古老的藤萝饱经风霜,历尽艰辛,仍然萌生着蓬勃的活力与生机。)。

初中八年级的语文教案

1、朗读诗歌,把握古体诗的特点,理解两首诗歌内容。

2、比读诗歌,运用求同法读懂诗歌,读懂诗人,读出自我。

唐代是古典诗歌的巅峰时期。唐诗中有四季变换的美好,有万物欢腾的生机,有高山大川的壮丽,还有野草小花的顽强。我们今天学习的《唐诗二首》似乎与这些诗歌都不同。

(设计意图:以两位诗人格律诗中的名句导入,一方面是做课前热身,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情境;另一方面,这些对仗的诗句为学生发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形式上的特点作以参照;其三,也与课末的主题相呼应:诗歌可以描绘美、传播美,还有更为重要的是关照民生,关注现实。)。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两首诗歌,说说这两首诗歌在形式上有哪些共同之处。可以从字句、押韵、平仄、表达方式等角度来说。

预设:

这两首诗都很长,有很多句,不像格律诗一样是四句或者八句。

这两首诗押韵有变化,不固定。

这两首诗每句中的字数也不相同。有二言,三言,七言,九言。

这两首诗都没有对仗、平仄的限制。

这两首诗都是古体诗,叙事诗。

(屏显,共读)。

与格律诗相比,古体诗句数没有限制,可多可少,可奇可偶;各句字数也没有严格限制;用韵灵活,可以押平声韵,也可以押仄声韵,中途可以换韵;不讲究平仄、对仗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古体诗中的歌行体,《卖炭翁》是乐府体。

2、结合课下注释,快速了解诗意。

这两首诗歌都是叙事诗,它们分别叙述了怎样的故事?这两个故事有哪些相同之处?

预设: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叙述了诗人所住的茅屋被肆虐的秋风吹破,茅草横飞,屋漏遇雨,长夜难眠的经历。

《卖炭翁》叙述了在终南山伐薪烧炭的老人,辛辛苦苦烧成的千余斤碳被宫里的太监掠夺而去的事。

过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所叙之事是诗人的亲身经历,《卖炭翁》所叙之事是诗人的所见所闻。那么这两个故事在内容上有哪些相同之处?请大家再读诗歌。

预设:

这两个故事中人民生活都很悲惨。

两个故事中都有一个可怜的老人。

两个故事都揭露了现实的黑暗。

……。

3、两首诗中都有一位老人形象,结合两诗中具体的词句,说一说哪位老人的遭遇更悲苦?请你为老人代言,用朗诵表现出其生活的悲苦。

小组讨论、交流。朗读,展示。

预设:

杜甫的遭遇更悲苦。他生活贫穷,住的是茅草屋,盖的被子很破旧。“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从“冷似铁”“踏里裂”等细节描写可以看出他生活穷苦。

杜甫的遭遇更悲苦。他的茅草屋被风吹破,又遇上冷冷秋雨,长夜难眠,一家人生活无所依凭。“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这一内心独白透露出国家战乱,生活无依的悲苦。“长夜”不仅仅是指这一个晚上,还有以后那些悲苦的漫漫岁月。

杜甫的遭遇更悲苦。他处于战乱当中,流离失所,在朋友的资助下好不容易盖的茅屋又被吹破。“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屋子破漏,秋雨不停不歇下得越来越大,屋里一定是又湿又冷。

卖炭翁更悲苦。“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由外貌描写可以看出卖炭老人伐薪烧炭生活又脏又累,烧炭时间长。“苍苍”与“黑”形成对比,写出卖炭翁年事已高,但为生存下去,还要辛苦劳作。

卖炭翁更悲苦。“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一矛盾心理更凸显老人悲惨的生活境况。

卖炭翁更悲苦。“一车炭,千余斤”“半匹红纱一丈绫”,他辛苦半年烧成的炭却被宫里的宦官变相掠夺了。

(设计意图:通过三次求同,引导学生逐步进入诗歌深层。第一次求同,意在发现两首诗语言形式的特点,略处理;第二次求同,意在整体感知内容,以横向对比的方式激发学生探寻发现的兴趣,略处理;第三次求同,聚焦人物刻画,深入诗歌品读词句,这一环节需精研细磨。)。

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做了左拾遗,后因直言上谏被贬。他亲眼见到战乱和不合理的兵役带给人民极大的苦难,看到关中地区闹饥荒,民不聊生。759年,他抛弃官职,携带家小逃荒辗转到成都。在亲友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建起一座草堂,过上暂时安定的生活。761年秋天,一场暴风雨袭击他的茅屋,生活又陷入漂泊无着的状态。

《卖炭翁》是为“苦宫市”而作。“苦宫市”,即人民以“宫市”为苦,“宫市”给人民带来了苦难。“宫市”是指皇宫里需要的物品,派宦官到市场上去购买。但是,中唐时期“不复行文书,置白望(采购的宦官)数十百人于两市及要闹坊曲,阅人所卖物,但称宫市,则敛手付与,真伪不复可辨……率用值百钱物买人值数千物……名为宫市,其实夺之。”

预设:战乱、灾荒让百姓穷困潦倒,生活难以为继,而统治阶级的横征暴敛、巧取豪夺更加重了人民的苦难。真正的盗贼是那些衣着光鲜的统治阶级及其爪牙。

1、交替朗读,比读品悟。

师(低沉悲哀):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生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师(悲凉凄苦):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生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师: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生齐: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经历风雨,经历苦难的.杜甫,他想到的是______。

(屏显)。

女: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男: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女: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男: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女:一车炭,千余斤。

男: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身为官位的白居易,他看到的是_____________。

预设:

诗人站在茅屋门口,屋外是漫天的雨丝。远处隐约有更多破败的茅屋,还有百姓在战乱中死伤倒地的图景。

诗人站在大雨中飘摇破败的茅屋里,眼前浮现出一座座高大坚固的房屋。

……。

预设:

最无耻的买卖。

最卑鄙的掠夺。

最职业的讽喻。

最有力的控诉。

……。

(板书两个标题,过渡到下个环节)。

4、浏览链接材料,杜甫和白居易的笔下相同的是什么?

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杜甫《昼梦》。

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杜甫《洗兵马》。

注释:怎能得到强壮有力之士挽下银河,把甲胄、兵器全部清洗,永不再用!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温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白居易《新制布裘》。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白居易《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

诵读。结合诗句简析,思考两位诗人关注的相同点。

小结:那一句句“安得”中,饱含着诗人对天下太平、人民安宁的祈盼;那一腔惦念里,充满着对民生的关注、对百姓的悲悯。不管是为官还是为民,不管是身受苦难,还是衣食无忧,他们饱览人民疾苦,体察人间冷暖,他们用文字呐喊、用文字为民请命;他们心里有大爱,眼中有民生,笔端流露出的是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的责任和担当。

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未得天子知,甘受时人嗤。——白居易《寄贾生》。

结课:唐诗中不仅有四季美景,不仅有闲情雅趣,还有对现实生活的关照,对民生疾苦的呼吁。正如蒋勋所说:

同学们,请把目光投注到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当中,看一看更多的人群,我们的身边还有像农民工、环卫工、病弱衰老等生活艰难、悲苦的群体。希望你们心中有悲悯,笔下有民生,书写有情怀的文字。

(设计意图:课堂落点是诗人悲天悯人的情怀。这一环节通过三个步骤推进:运用对举的方法给诗歌插图、拟题,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关注点、着力点;通过分角色比读,引领学生感受诗人的悲悯情怀;拓展朗读两位诗人其他诗句,加深学生的对诗人情怀的认知。)。

初中语文八年级教案

1.掌握故事情节。

2.分析文中的几个悬念及表达效果。

3.准确认读文中字词。

本课教学先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入手,让学生讲述历史上以多胜少的战例,然后让学生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文眼,理清文章脉络,最后针对杨朔散文的特征分析本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并学习八路军不畏艰苦、灵活应战的作风。

重点:1.文中的悬念及表达效果。2.语化的语言特色。

难点:学生可能会觉得文中所写的几个骑兵打乱敌人作战部署的偶然性较大,在教学时要加以分析。

教学突破要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应对课后思考与练习一着重探讨。

1.了解杨朔散文的风格。2.了解时代背景。

学生准备1.搜集有关资料,了解中外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2.预习课文。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1.启发思路,导入课文讲述战例

2.指导学生阅读课文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3.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找出文眼,理清脉络

4.分析本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领略本文的结构美和语言美

5.解题,指导完成练习剖析题意,完成课堂练习

一、启发思路。导入课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纷纷回答:爱看。2.因为课前已搜集相关资料,所以对教师的观念并不同意。生:不是。

3.师装作不解:哦,历史上发生过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吗?4.师总结:看来大家课外都搜集了不少资料,这点很好。本文也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战例。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的一个骑兵班,竟打乱了敌人的作战部署,这件事情是怎样发生的呢?好,下面我们就来进入课文学习。(板书课题)

3.举手回答,讲述自己了解到的相关战例,涉及内容有古有今,有中有外,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4.进入新课学习。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介绍文章背景及作者简介。2.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故事的发生、经过和结果。3.抽学生复述课文。

1.听教师讲解,作好相应记录。-2.阅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3.讲述课文内容,注意情节的完整性。

三、找出文眼。理清脉络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师:形散而神聚,是散文结构美的集中表现,本文的文眼是什么?2.组织学生讨论:这句话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并将其板书。(见板书)

1.思考,举手回答。生:本文的文眼是“星星脱离轨道,就会陨落,八路军掉队了,却能主动打游击”。2.讨论回答,在教师指导下明确答案。3.理清文章结构。

四、分析本文的结构美和语言美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师:杨朔的散文讲究结构,在布局上往往是峰回路转,跌宕起伏,这种风格在本文中也有所展现,请大家加以分析。指名学生回答,并加以总结。2.师:杨朔的散文在语言上以活泼明,快的口语为底色,配衬以古典句式的色彩,形成一种俏丽、典雅的风格。本文有哪些描写表明了这_特点。点明学生回答,并加以总结。3.师:当骑兵们得知昨晚想骑马渡过的河流是黄河时,为什么“一齐惊得..‘啊’了一声,随后不觉大笑起来”?抽学生回答,明确答案:“惊”是因为不知那是黄河,还以为是条不知名的小河流,“笑”是为昨晚的冒失,竟想骑着马淌过水流湍急的黄河,另还含有庆幸的成分:幸亏没有强渡,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11.思考本文的结构特点。生:本文开篇就写在大部队行进的途中,有一班骑兵掉队了,这就留下了一个悬念:这班掉队的骑兵命运如何?接着写骑兵偶然来到了一条河边,准备渡河却发现水很深,于是放弃了,这又有了一个悬念:这到底是条什么河?后来骑兵发现了一座城,便灵机二动朝城中放了-排马枪,引起了骚乱,这到底是座什么城呢,他们放枪会造什么后果?这几处悬念让读者欲罢不能,充分显示了杨朔的写作功夫。2.生:“龟儿子,咱们闯到什么地方了!”生:他带着这一帮人怪巧妙地甩开了追击的敌人。生:一时从城里响起来,乱放一气。生:“是黄河,水才急呢,根鹅毛掉下去,也会旋到水底下去。”3、思考回答,在教师指导下明确答案。

五、解题,完成课堂练习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组织学生讨论,解决课后思考与练习一。2.师:本文的标题为什么?铁骑兵呢?相信大家通过本课的学习,应该有自己的理解了吧。抽学生回答,归纳总结。3.指导学生完成随堂练习。

1.从敌我两方面来分析为什么我军的一班骑兵竟能打乱敌人军事部署。2.积极思考。生:“铁”字表明了我军的顽强和难以战胜。生:“铁”说明我军有铁打的身躯和意志,不管环境多么艰苦,都不会屈服。3.完成随堂练习。

六、本课小结。本节课按照导人、整体感知、理清脉络、分析结构及语言特点的顺序完成了课文的教学。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文章内容,还领略到了杨朔散文的魅力,这对学生的写作及散文鉴赏水平的提高有相当大的帮助。

七、板书设计

铁骑兵杨朔

本文结构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骑后们明明只是朝着城中放了一排马枪,为什么第二天包头的百姓纷纷传说八路军有一团人来攻城,并且“差一点把城攻破”?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这一现象作分析。

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设计1.找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1)没日殒落悬崖勒马冥思苦想

(2)香消玉殒婷婷玉立斗转星移宿营

(3)搔乱斗胆犹豫不决战战兢兢

(4)天马行空恪守部署凌乱

2.下列语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他们想冲过来,可是鬼子火力太紧,只好像流星一样,离开大队,单独活动。

的心理。

教学探讨与反思

因为本篇课文较短,且内容较易理解,因此只安排了一节课的时间,但要作深入分析,稍嫌紧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加快节奏,主要让学生自己思考和体会,教师只在重点处加以点拨。

初中八年级语文

内容预览:

《每天诞生一次》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本文作者关于生命和时间的基本观点。

2、能力目标:学会在比较中鉴赏不同作品的写作特色;品味文中格言式句子,扶助写作。

3、情感目标:学习正确对待时间和人生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引导学生在学习本单元前面课文的基础上,比较分析本文的思想内容和结构。

2、帮助学生摘取关键词句,鉴赏本文语言的形象性和抒情性。

4、以积累格言名句为目的,简要探讨文中的哲理性句子,品位其内涵。

教学方法。

问题式教学法;比较研究法;探讨拓展法。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很多同学在写作文时,总是觉得没有东西可写。他们所指的“东西”实际指的是“事情”。“事情”这个词可以分为两部分。“事”是“事件”,“情”是“抒情”。很多文章并不局限于写“事件”,而是重在抒发自己对于人生的感受和感悟。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篇新的文章,我们注意从这两个方面来欣赏。

二、研读领会本文的思想内容。

1、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作者最想告诉我们这些读者的什么话?

(2)题目中的“诞生”和文中的“醒来”之间有什么相同或相似的地方?

2、请同学朗读文章第一部分。

(1)找出文中描述“醒来”之后感受的句子。

提示:应该是“醒来的一刹那--”。这其中包含着一个比喻句,形象的写我早晨醒来的特殊感觉。

(2)赏析“浑身充溢着力量和欲望--”一句。

提示:“感激”、“忽略”、“恩赐”这些词语中充满对生之喜悦的感激和赞美。

3、请同学朗读读文章的第二部分。

(1)文中描述自己醒来时感受的句子是哪一句?

提示:“我仿佛从死亡线上返回来”。

(2)文中描述自己感悟的句子是哪一句?

提示:“语言是我生命存在的一个重要显示”。

4、请同学朗读读文章第四部分。

(1)文中描述自己醒来时感受的句子是哪一句?

提示:“接着我静默下来--”这里使用了博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思维的“简洁、纯净、专注、漂浮、凝然不动”、“舒适、温暖”的美。

(2)文中描述自己感悟的句子是哪一句?

提示:“我思故我在”。

5、阅读第五部分。

(1)文中描述自己醒来时感受的句子是哪一句?

提示:“无所顾忌,酣畅淋漓”。

(2)文中描述自己感悟的句子是哪一句?

提示:“敢哭才是真性情,伟男子”。

6、请同学朗读读第六部分。

提示:文章从智性的沉思转而成为感性的抒情。

三、分析比较本文的写作特点。

1、情与理的有机结合。在文章中,作者用包含深情的语言描绘醒来的感觉。如“仿佛从一个深黑的海里被一个偶然的浪头送回岸边那样,我被一个力量重又送回到光明的早晨”。这一句描写就抒发了作者从黑暗醒来后的无以言表的愉悦之情。“浑身充溢着力量和欲望”。这一句更是对早晨充满了赞美之情。文中无论是描写,还是议论、抒情都包含着作者浓浓的情。而“每天诞生一次”的独特感悟充斥在其中,新颖乐观,富有哲理,令人感奋。整篇文章就是这样把情与理有机地统一在了一起。

2、独特的写作视角。每天都是重复的现象,毫无新鲜可言,但是作者却能从全新的角度,赋予他新的内涵,提出“每天诞生一次”的新的认识和感悟,这主要源于写作角度的新奇独特。在这一点上,本文与《日历》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选取了生活中最容易被忽略的平凡细节,“小中见大”的表现对生活独到的感悟和理解。

四、布置作业。

1、积累文中的格言式句子。(抄写本)。

2、完成“阅读练习探究”第1、2题。(作业本)。

五、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将《日历》和《每天诞生一次》比较。从思想内容、写作特色、哲理格言等方面进行学习,了解相同的题材的异同之处,体会了同中的异和异中的同。课后,大家继续实践,在比较中出真知。

附:

板书设计。

每天诞生一次。

(其实早晨并不新鲜,新鲜的是生命在醒来时的感觉)。

感悟感受。

唤醒。

唤醒我的是生命自身的力量我又活过来了。

说话。

说话是我生命存在的一个重要显示仿佛从死亡线上追回。

思维。

我思故我在思维很美。

敢哭才是真性情、伟男子无所顾及、酣畅淋漓。

(机)理结合情(趣)人生机趣。

诞生(抖落尘埃、复归本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初中语文八年级教案

教学本文要达到的课标要求:

1.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2.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文章的朗读、体味。

教学步骤。

(一)谈话启发,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都很喜欢旅游吧?你都到哪儿旅游过?能不能给大家谈一谈?

【设计说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入新课。

(二)播放《三峡风光》光盘。

【设计说明】学生自由发言,师生参与补充,增加学生的语文积累。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位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文章,看看他笔下的三峡是怎样一番景色。

(三)播放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

师:这篇课文虽然短小,但生字比较多,而且又是文言,大家能不能克服困难,把它读得自然流畅?遇到困难时,可以在小组内互相请教,也可以和老师交流。

【设计说明】既摆出困难,又激发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

师:大家刚才自己读的都不错,哪些同学能给全班同学读一读?

【设计说明】可通过多种朗读形式,使学生体会文章精炼的语言,品味其中的意境。

(四)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师:大家通过刚才的朗读,已经初步体会到了作者笔下描述的三峡的美,下面,我想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文中的内容,为游客编一篇介绍三峡风光的导游词,看哪一组同学编得最好。对文中词句理解有障碍的小组,可以请其他组帮助,也可以与老师交流。

【设计说明】这个环节的设计,旨在将比较枯燥的文言文翻译生动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以小组为单位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可视学生提问情况帮助学生解决重点和难点词句。如:“虽”、“属”、“两岸连山,略无阕处”、“清荣峻茂”等。

2.各小组展示所编的导游词,教师视情况进行评点,学生推选出最佳小组。

3.分析体会文章写景特点。

(此环节的设计在于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写景顺序,如:按照景物先写山,后写水;按照季节由夏——春冬一秋。学生分析词句时,教师可伺机点拨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等写作特点)。

(五)再次播放《三峡风光》光盘。

让学生学习文中的手法描述自己在屏幕上所见到的景色,或谈谈观看风光片与读郦道元的《三峡》的不同感受。

(六)布置作业。

1.写一段文字描述家乡的美景或你所游历过的山川名胜。

2.喜欢绘画的同学可以根据课文画一幅三峡风光图。

初中八年级物理教案

本节学习光的色散。学习本节内容需要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知识为基础,进一步学习因不同单色光折射本领不同引发的光的色散现象、三原色光和物体的颜色之谜。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各种颜色,而对彩虹类的现象见之不多,对其成因较难理解。通过小组实验、讨论,交流,知道有复色光与单色光的区别,并尝试解释彩虹形成原因,体会三原色组合应用,了解物体的颜色之谜。

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学习过程中的动手乐趣及学习活动中的实际操作,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能力层次,感受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法,感悟观察、实验、推理对形成概念和发现规律的重要作用。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光的色散现象和原因。

(2)知道光的三原色。

(3)知道物体的颜色成因。

(4)初步学会观察与光的色散有关的实验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把白光分解为各种色光的实验探究。

(2)感受色光混合的实验过程。

(3)经历研究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颜色成因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色散的各种事实,了解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体验研究“白光分解”、“色光混合”和“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颜色成因”的实验过程,萌发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物理学习的兴趣,树立尊重他人的意识。

重点:白光的色散、三原色光。

难点:色散的原因。

1、学生实验器材:手电筒、装有水的圆形烧瓶、三棱镜、玻璃砖、彩色透明纸、三色陀螺、计算机等。

2、演示实验器材:强平行光源、三棱镜、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等。

3、自制模拟演示ppt幻灯片。

本设计的内容包括白光的色散、物体的颜色等两部分内容。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关于彩虹传说的flash动画和探究小实验为基础,以学生分组实验讨论、教师点拨为基本方法,引入白光的色散现象。通过“探究三原色光的混合”等学生实验,建立“三原色光”的概念。最后通过“透明物体颜色的成因”和“不透明物体颜色的成因”等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得到物体颜色的成因。

本设计要突出的第一个重点是白光的色散。方法是:可以结合多媒体课件和实验现象两方面信息加深学生的印象和理解。实施教学时,创设情景引入,利用传说导入彩虹现象,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并鼓励他们利用现有的器材设法找到类似彩虹的彩色条纹,活动中让学生在没有框定的情况下以多种方法去探索寻找,从而全方位释放学生的思维活动,体验活动中的愉悦及成功的满足感。紧接着在同学间交流中加强协作,扩大视野。通过播放录像和动画等多媒体信息让学生了解白光的色散现象和原因。七彩光复合成白光的实验对环境和实验器材都要求很高,为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这一现象,在课前可将这一实验过程拍成录像,教学时播放这段录像信息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然后运用多媒体动画解释彩虹形成原因,作好知识的首尾呼应。

本设计要突出的第二个重点是三原色光。方法是:先让学生观察电脑显示屏,引入三原色光。然后通过感受三色陀螺(颜色比例不同)旋转时的不同颜色,体会三原色的组合应用。

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对色散原因的理解。方法是: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知识转为直观的图像信息,以解决初中物理知识中没有提及折射率概念、学生难以从理论上理解的问题。

本节课考虑到多媒体能为学生展现不能直接和明显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提供生动活泼的直观形象思维材料,且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故选其作为教学的主要手段。

初中八年级安全教案

教学目标:

1、充分认识学校安全的重要意义。

2、在学习和生活中注意人身安全,饮食安全,交通安全等。

3、进行预防灾害,预防突发事情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好!

今天是新学期开学后的第一个星期一,新年里同学们又长高了许多,也更懂事了,为了今后能更好地学习、生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些中学生应该记住的一些安全知识。

人们常说:“安全工作重于泰山。”同学们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平安是吉祥,健康是幸福,良好的身体才是学习、工作、生活的本钱。我们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珍爱生命,珍惜幸福的学生生活。”

二、学生讨论,集体归纳。

第一、做好课间活动的安全。晚自习是我们的重点安全防范时段。在课间休息时,教室里、厕所内外到处都是走动或者站着的同学,如果追赶打闹,一是可能由于跑的速度过快而使自己扭伤手、脚、腰或跌得头破血流;二是可能撞倒其他同学,造成意外事故,引起同学间的矛盾纠纷。

第二,做好劳动活动时的安全。学校或班级都要组织一些公益劳动和打扫卫生的劳动,这是十分必要的。但在劳动中,也极有可能出现一些危险,同学们要注意了解劳动场地的特点,做好安全防范;注意劳逸结合,累了就休息一会再劳动;不要在高空和有危险的地方劳动;不要在劳动时间打闹嬉戏。

第三,注意交通安全。马路不是游戏场所,不能在道路上玩耍;不仅自己要遵守交通规则,还要互相提醒,相互监督,相互照应,当一名维护交通安全的“宣传员”;不坐“三无”车辆;过马路时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靠右行;在城市里还要注意走斑马线,走人行道。

第四,提高食品卫生安全和自我防范意识。不在路边小摊点、无证无照的商店买东西,不买“三无”过期变质食品,不暴饮暴食。在校外不能随意的相信别人,碰到有人问路时我们只能指路不能带路,不能和不熟悉的人一起玩,遇到坏人时应及时告诉家长和老师。

第五,要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遵守学校各种规章制度。不迟到早退旷课,不违纪,按时作息;严禁翻越学校围墙和大门,不进网吧;不参加结伙斗殴、盗窃、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不早恋,慎交友;严禁购买、收藏、携带管制刀具;爱护学校财产,不损坏公物;配合门卫人员的管理工作,保证校园的安全。

第六,注意增强“防火防盗”意识,随时做好防火防盗工作,要保管好自己的钱物,防止各种事故的发生。如果发生安全隐患要及时报告老师。

三、学生自查哪些方面未做好,今后要加强注意。

四、小结:

安全第一课,我们要坚持安全第一,落实安全措施的原则,注意防水、防电、防火、防骗、防病等知识的宣传,加强交通法规、卫生知识、自我保护等知识的教育,切实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为新学期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新的学期,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我们的学习创造一个更好更优良的环境!

初中八年级安全教案

一、活动目标:

1、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合理的、营养平衡的膳食,以及让他们养成正确的饮食卫生习惯。

2、提高对传染病的预防。

二、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每个人都要吃饭,吃饭也有很大学问,学生交流。

(二)、生活中我们要注意什么。

1、科学的安排一日三餐,是合理的营养、保持健康的重要手段。

2、吃饭要定时定量,不挑食、偏食,不吃过多的零食。

3、吃东西前要洗手,注意饮食卫生。

4、不喝生水,不吃有毒的食品,预防食物中毒。

5、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6、有病去医院就诊,不要乱服药。

7、不要玩弄家里存放的各种农药,防止意外中毒事件发生。

三.总结:

孩子们,生命是我们自己的,健康是我们自己的,我们一定要珍惜生命,维护健康!用我们所学到的知识为我们周围的人们服务.

初中八年级语文《台阶》优选教案

《台阶》将一位父爱坚强、勇敢、朴实的性格形象描绘得淋漓尽致,表达了作者与父亲之间浓厚的亲情。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中八年级语文《台阶》优选。

教案。

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2、能力目标:让学生从文章中联系实际感悟其中的真情。

3、德育目标:学习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教学重点: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父亲性格的核心。

教材内容分析:

《台阶》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以农民的儿子作为叙事者,叙述父亲为盖新屋而拼命苦干的一生,表现农民艰难困苦的生存状态和他们为改变现状而不懈努力的精神,作品兼有崇敬和怜悯双重感*彩。

教学对象的分析:

初二学生理解能力比初一能力有所提高,在初一记叙文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方法:朗读、讨论、点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工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学过朱自清的《背影》,写的是父爱,父亲身上的慈爱和坚强、艰苦和努力、困顿和挣扎都凝聚在这泪水模糊的晶莹泪光中的背影上,父爱是世上最无私、最深沉的爱,表达是这么简单,没有做作,没有张扬,有的只是极其普通而又撼人心魄的细节。今天再来学习一篇讴歌父亲的文章,让我们一起走向《台阶》,走近文中的这位父亲。

二、板书课题,出示目标。

三、整体感悟:

1、出示速读要领:要默读,不出声。

2、思考以下问题:

(1)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试用一句话来概括。

(父亲用毕生精力造起了一栋有九级台阶的新屋)。

(2)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造新屋,当然是为了改善居住条件,每个建筑物都有它的人文性,所以说,父亲对台阶的要求,也就是对地位的要求。父亲想有地位而没有地位,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造台阶)。

四、研读赏析。

1、教师导学。

以上是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对一篇文章,除了整体驾驭之外,更重要的是对一些精彩的内容进行研读。通过吃苦耐劳具体的研读,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更贴切地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自主探究。

请大家找出最让你感动的刻画父亲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让你感动的原因。

请大家依据这种形式,谈谈你对文中细节刻画的认识。

3、合作探究。

4、全班交流。

以“父亲是一位……的人”说话。

五、拓展延伸:

六、欣赏歌曲《我的老父亲》。

画面中有父亲的许多形象,联系生活,你是否也有这样难忘的时刻?

七、布置作业:

写一篇。

日记。

:《父亲》。

教学目标。

1.感受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及意蕴。

2.理解、积累“尴尬、烦躁、微不足道、大庭广众”等词语。

3.把握课文叙述角度,体悟作品兼有崇敬和怜悯的双重感*彩。

4.学习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故事内容和人物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

5.理解课文围绕“台阶”组织材料,安排详略的写法。

教学重点。

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和组织材料的详略安排。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

课件。

打印好的讲义资料投影仪。

教学流程设计。

一、导语设计。

(背景音乐《愚公移山》)。

透过朱自清先生饱含深意的《背影》,我们分明看到了困顿前行中的父辈的身影,今天学习的李森祥的《台阶》将以小说的视角为我们展现父辈们现实的生活画卷和深沉的精神世界。

二、诵读感知,整体把握。

l、出示投影检查学生的字词预习情况。

2、学生通感全文,指名学生简要讲述故事情节。

教师提示阅读要点:

(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2)父亲是怎么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

(3)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

学生依据阅读提示,高效搜求相关的重要信息。教师针对学生的感知,补充,整理:

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低,望着人家高高的台阶,羡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父亲体壮如牛,吃苦耐劳,他相信自己的力量,他下定决心,开始漫长的准备。他终年辛苦,准备了大半辈子,积铢累寸,终于建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一辈子的心愿得以实现,心头的喜悦真是无法形容。父亲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

3.学生速读全文,就课文内容提出疑难问题,分析评价和心得。

教师启发、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交流中不太准确的理解,一般不予纠正,留待深入理解课文时解决。

学生的感知可能有:

(1)小说以农民的儿子为故事叙述者,采用第二人称的写法。

(2)课文围绕“台阶”命题立意,安排材料的详略。“台阶”是全文的焦点,显豁突出。

(3)文中着力塑造了父亲这一非常要强又老实厚道的农民形象。

(4)课文的关键句是“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父亲对高台阶新屋的追求,深层地说是对社会地位的追求,突出父亲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

(5)新台阶砌好后放鞭时,文亲喜悦的神情描写是非常个性的,很有特色。

4.合作研讨。

学生小组内研讨以下问题,然后把讨论的结果在全班交流。

(1)为什么“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2)“新台阶砌好了”,为什么父亲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了?

(3)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笔墨?

(6)为什么“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这种心态怎么理解?

教师点拨、明确:

(1)因为台阶是地位的标志。人家高的有十几级,自家台阶只有三级,被人小看,“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想有地位而没有地位,所以总觉得自家的台阶低。

(2)台阶低,意味着经济地位低下,父亲由此形成了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长期存在,难以—下子消除,所以台阶高了,反而处处感到不习惯,不对劲。

(3)这篇小说题为“台阶”,先在老屋的台阶上做文章有多方面作用。

第一,写三块青石板的来历,可以写出当年父亲的力气是多么大,后面写造新屋的时候托石板闪了腰,前后就形成对比。

第二,写石板粗糙,可以暗示当年经济条件更差。

第三,写“我”在台阶上跳来跳去,表明那时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长大成人了”,说明准备盖房前后用了一二十年。写小孩能连跳三级,可见台阶之低。写父亲在台阶的坐姿,又是写台阶之低。

第四,写父亲的脚板,写出了父亲终年辛劳的形象,也说明家庭的贫困。

(4)这篇小说是用第一人称写的,不允许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只能以形写神。父亲抽烟时专注地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他羡慕.他向往,他在谋画怎样加快准备,争取能早日造起高台阶的新屋,像人家一样气派,也叫人羡慕。

(5)文章的详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题目是“台阶”,所以主体工程可以略写,造台阶则要详写。

父亲的神情很有特色。他奋斗了大半辈子,高高的台阶就要砌起来,新屋就要完工,他心里的高兴是无法形容的,他一辈子老实厚道低眉顺眼,高兴起来也自有他高兴的样子。作者微妙地写他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异乎平日而又与众不同的样子,他手足无措,想挺胸挺不直,笑也尬的笑。这副喜悦的样子是非常个性化的。

(6)父亲干了一辈子,劳动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劳动是创造,劳动有收获,劳动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了这一切,所以感觉若有所失。

(7)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父亲又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当九级台阶砌好后,他却不好意思坐上去。

5.教师引导分析父亲形象的意蕴。

(1)从人类需要层次论的角度:人都有获得社会和他人尊重的需要,提高地位,赢得尊重,是父亲的心愿。

造新屋,当然首先是为了改善居住条件。但是,建筑物,无论大小,都具有人文性。“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这篇小说着眼在台阶,写父亲对台阶的要求,就是对地位的要求,就是对尊重的要求。

人的需要总是在自己视野的范围里,由比较而产生的。父亲看别人家高高的台阶,目光那么专注,他羡慕那个气派,他感叹“我们家的台阶低!”尊重的需要使他产生希望和理想。

人的需要是建立在现实可能性的基础上的。父亲以他的力量,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可谓理想远大。他的血管里有民族特质中拼命硬干、坚韧不拔的精神。

(2)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角度:父亲创业之所以如此艰难,根源在于生产力水平低下。

这篇小说固然讴歌了父亲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创业的精神,但是更有一种凄楚、辛酸的情感笼罩全篇。

父亲造的新屋,规格并不很高,不过是屋基高些,台阶从三级增至九级。但是他为此付出了大半辈子的辛劳。年轻时,三百来斤的石板一下子能背三趟,也没觉得花了太大的气力。新屋造好了,人也老了,身体也垮了。

小说告诉我们,父亲创业的艰难困苦,根源在于农村经济极端落后。小说深沉地响着时代对先进的生产力的呼唤。

6.变换人称练习。

请学生速读全文,试用第三人称说说小说的故事梗概。

教师示例:

家的老屋只有三级台阶,他眼看人家台阶高,受人尊重,决心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可是凭他的经济条件,要造这样的新屋得准备大半辈子。他想聚沙可以成塔,凭自己一身力气,*十年二十年,总有一天可以造成新屋。他苦干了大半辈子,一砖一瓦地捡,一角钱一角钱地攒,终于盖起了新屋,砌上了九级台阶。屋造好了,人却老了,身子也垮了。

三、说话延伸。

请学生从家居住房变化的角度,谈谈自己对社会发展引发的人们思想观念(如按揭买房)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的独特的体察和感悟。

四、课堂小结。

从凄楚、辛酸中走来的父辈,可能他们的愿望、追求,在儿子的眼里,不是耀眼、精彩的。但却是实实在在的,他们血管中流淌着的那份坚韧不拔、拼命硬干的生命因子,恰是撑托事业辉煌的砥柱。让我们从心底祈愿,造好了新屋、砌上了九级台阶的劳苦的父辈们能尽享这份收获和喜悦,感谢父亲!

五、课堂练习。

五、板书设计:

“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对高”

地尊要强老实厚道。

父亲。

位重愚公移山的精神。

坚忍不拔的毅力。

九级台阶新屋。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感情。

2、理解父亲形象的特点,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父亲,尊重父亲的感情。

教学设计。

一、导入。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九亿农民。关心国事就不能不了解一下中国广大的农村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农民。今天,我们所学的《台阶》就为我们刻画了一个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

作者简介:

李森祥(1956一):衢州人。1975年入伍,曾在嘉兴军分区某部工作,少校。1991年调南京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任专业作家。1986年《烟雨楼》杂志发表*作《半个月亮爬上来》后迅速成长。近年来发表小说颇多。

李森祥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小学老师》被《小说月报》等选载,获1991年《小说月报》第四届百花奖、1990—1992浙江省优秀文学奖。

二、整体把握。

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父亲渴望受人尊重。

2、父亲怎样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他终年辛苦,准备了大半辈子,一砖一瓦的捡,一角钱一角钱的攒,终于盖起了新屋。

3、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了?

父亲坐在新台阶上感到十分不自在,他衰老了,累垮了。

4、故事的叙述线索是什么?(台阶)“文眼”是什么?(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三、研读赏析。

1、哪些情节最能表现父亲的形象?父亲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立下造屋目标,并为之付出长期艰辛的劳动——勤劳、顽强。

建成新屋后的喜悦、局促、不自在——淳朴、善良、谦卑。

建成新屋累垮身体,不服老——倔强。

小说用第一人称写,不允许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只能以动作、表情表现思想(以形写神),

3、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青石板上用那么多笔墨?

这篇小说题为“台阶”,先在老屋的台阶上做文章有多方面作用。

1)写三块青石板的来历,可以写出当年父亲的力气是多么大,后面写造新屋时托石板闪了腰,前后就形成对比。

2)写石板粗糙,可以暗示当年经济条件更差。

3)写“我”在台阶上跳上跳下,表明那时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长大成人了”,说明准备盖房前后用了一二十年。写小孩子能连跳三级,可见台阶低。写父亲在台阶的坐姿,又说明台阶低。

4)写父亲的脚板,写出父亲终年辛劳的形象,也说明家庭的穷困。

4、为什么新屋的主体工程写得简略,造台阶反而写得详细?

详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题目是“台阶”,所以主体工程可以略写,造台阶则要详写。

5、为什么“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这种心态怎么理解?

父亲干了一辈子,劳动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劳动是创造,劳动有收获,劳动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了这一切,所以感觉若有所失。

四、比较《背影》和《台阶》在立意和选材上的异同之处。

同:都是表现父亲的文章,都是抓住生活中的细节,以小见大。

异:《背影》抓住“背影”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突出了父亲的背影,突出了父爱,给人深刻的印象,让人强烈地感受父爱。

《台阶》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建房这个一般性的题材有了则重点,有了特色,突出了父亲对社会地位的追求,突出父亲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

新人教八年级语文教案

《松鼠》这篇课文选自北京师范大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这是一篇描写动物的课文,介绍了松鼠的外形特征和它的生活习性,表达了对动物的喜爱之情。课文共四个自然段,按照松鼠的外形、活动、吃、住分成了四个部分。预计用两个课时完成《松鼠》一文的教学。第一课时,安排的是从外形上感受松鼠的美丽以及从活动、吃、住方面感受松鼠的可爱。

[教学思路说明]。

松鼠一课以平铺式来安排。我在教学中则在每个自然段都设计了小练习,这些小练习都在潜移默化地进行听说读写等能力的渗透。

在教学松鼠外形这一自然段时,设计了“读――记――说――读”的教学环节。让孩子们先初读第一自然段,然后记住你认为非常关键的词语,接着以竞赛的形式让学生说出松鼠的“四肢”、“眼睛”、“毛”等部位的特点,最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从文字中感受松鼠外形的美丽。

松鼠搭窝这个自然段的教学设计尤为巧妙。通过教学这个自然段是抓住表示顺序的词语“先……然后……最后……”了解松鼠搭窝的经过。这次教学设计很有特色,非常新颖。在设计时能尽量发挥文本的作用又勇于超出文本,有的放矢的进行训练。设计时抓住“窝搭好了,还在上面加一个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这样就不怕风吹雨打了”这个句式进行训练。教学时,老师作为一名引导者,把孩子的目光都集中到了“这样就……”这个句式上,然后让学生熟读这个自然段,去发现哪也能加上“这样就……”的句式,并试着往下说。这次要求孩子要说通顺。当他们说的不够好时,教师要鼓励孩子,帮助孩子。

最后教学的是松鼠活动的这个自然段。听到“活动”一词,就自然而然地想到“放”。确实这个自然段就是用“放”的教学方式,而且“放”的很开。开始,老师通过多媒体出示了文中的插图,自叹到:“这幅图不够生动,最好能够动起来。”随后就让孩子们上台来写松鼠活动时动作词。这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再一次活跃了起来。但是,这时的“放”,这时的“活”还是有一定规矩的。例如:上台来写的动词不能是书中的,这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又是要求读书;四人小组讨论后派一个代表上来写,旨在学生合作、探究;将小组同学所写的动词连成一段话,并说一说,这则是从词语到段的练习,又是一次说话练习。最后把对松鼠的这份喜爱,化作笔下的语言写出来。

《松鼠》一课的教学处处渗透着听、说、读、写的训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投入到充满趣味的教学环节中去,去体验发现的乐趣,去感受成功的快乐。

[教学流程]。

教学目标:

1、感受松鼠的美丽和可爱。

2、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松鼠的美丽和可爱。

难点: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渲染学习氛围。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森林乐园玩,好不好?

2、这一路上会遇到许多动物,咱们一见到他们就马上跟他们打声招呼,怎么样?(师播放动画,画面上出现几种小动物)。

[设计意图]通过活泼轻快的音乐,鲜艳生动的画面,吸引学生,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二)整体感受松鼠。

1、松鼠这一课大家预习过了吧,你觉得松鼠怎么样?

2、课文给我们介绍了松鼠的哪些方面,打开书,读一读,你一定会知道!

(了解课文是从松鼠的样子、游玩、

搭窝、吃食四个方面进行描写,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随机板书)。

(三)感受松鼠的外形的美。

1、我们班的小朋友读书可认真啦,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松鼠样子的,谁来读第一自然段。

2、现在我请大家做件事,你们再看看这段话,记住你认为很关键的词语,待会我要考考大家的记性。

3、读完了吗(读完啦)都记住啦(记住了)开始考啦。这个自然段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松鼠的样子?(生抢答)。

师:下面,可要睁大眼睛,集中注意力,跟着我的鼠标走。鼠标点到哪,你能想出文中用了哪些关键词语来描写,你就马上举起手。

[设计意图:通过竞赛的形式,抓关键词的学习方式,感受松鼠的外形美]。

4、指导朗读。

(1)刚才,大家记住的关键词都写出了松鼠的美丽、可爱。现在,谁想试着读一读。

(2)谁敢说有一句我比他读的更棒呢(抓住句子指导朗读)。

(3)师生接读。

(4)谁也上台来当回小老师,和你的学生们合作读这个自然段?

(四)感受松鼠打窝的巧。

1、读的不错,松鼠不只样子美丽,也很机灵,他还有什么本领呢?(会搭窝)请一位同学读读这个自然段(生读)。

2、下面请大家看这一句(出示“窝搭好了……风吹雨打了。)。

3、质疑:为什么松鼠把窝搭好后,还要加个盖呢?

你能在这句话中找到答案吗?

4、感受打窝的巧妙。

看来,松鼠搭窝过程中的每一个举动都有他的目的。(出示整段)。

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一句(松鼠常常把窝……这样就……)那么在松鼠搭窝的过程中,你觉的哪也可以加一条横线,并说说松鼠这样做的目的?看来,松鼠真是一种聪明的动物呀!(板书:聪明)。

(五)感受松鼠活动的趣。

1、现在,我们再来看看松鼠是怎样活动的(出示第二自然段)。

2、请同学们放声自由读这个自然段。

3、瞧,我给大家带来了一张松鼠追逐嬉戏的`图片,你们觉得这图片怎样?

4、师: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很聪明。我相信你们一定能运用书上没有出现的精彩动词让这几只松鼠动起来。先到小组中讨论讨论,想好了,就上来写吧!生上台写。

5、松鼠玩够了,闹够了,也要休息了。那我们也静静地把刚才想到的,说到的松鼠追逐嬉戏的情景写下来。让顽皮、可爱的松鼠留在你的文字里,留在你的记忆中。(生写)。

设计意图:通过“放”的教学方式,让课堂再次活跃起来。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描述松鼠追逐嬉戏的情景,从而感受松鼠的活泼可爱。

初中八年级语文《台阶》优选教案

1、教材简介。

2、教学目标 简介。

知识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感情。

能力目标: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及意蕴。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

3、分析教材编写思路、结构特点以及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和组织材料的详略安排。

二、说学生。

1、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2、能力分析。

学生对故事内容的把握没有问题,并且能够通过反复阅读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

3、一般特点与学习风格差异。

三、说教法与手段。

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4、以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教学手段。

1、  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  朗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四、说教学过程 设计。

1、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安排。

教学环节安排如下:

(二)整体感知:10分钟。

1、  配乐朗诵,要求学生勾画出生字词,并结合课文解词。

2、让学生再次浏览课文,看谁能生动的复述这个故事,成为今天讲故事大王。

(三)协作质疑:15分钟。

默读课文,让学生自己提出疑难问题,小组讨论解决,全班交流。

(四)品味赏析:10分钟。

对父亲这个人物形象的分析。

(五)拓展迁移:4分钟。

(六)师生小结:2分钟。

首先学生自发的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教师予以补充和肯定。

(此环节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了系统、完整的印象。)。

(七)作业 设置:1分钟。

摘抄赞颂父亲的文学作品,推荐阅读巴尔扎克的《高老头》。

2、  教与学多边活动安排。

3、  重点难点处理。

探究人物形象,应该在通读的过程中,根据故事情节,一一列出人物思想性格的要点,然后整体思考,加以整理,看什么是性格的核心。

一问: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二问:父亲是怎么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

三问: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

4、  教学手段的采用。

在理解父亲形象的时候,播放背景音乐,同时放父亲修台阶的课件,引起学生共鸣。

5、  板书设计 。

台阶。

李森祥。

“台阶高,          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对高”

三级台阶老屋      非常要强、有志气、不甘落后、有长远目标。

九级台阶新屋      有移公移山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相关范文推荐

    忠诚使命担当心得体会(精选13篇)

    心得体会的写作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反思和反馈的过程,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认知能力。这些范文不仅仅是对过往经验的总结,更是一种对未来发展的思考和规划。

    中班的个人计划上学期(实用18篇)

    学期计划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减少学习过程中的压力和焦虑,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学习和考试挑战。通过阅读这些学期计划范文,我们可以掌握学习计划的制定和执行要点。

    家长如何写贫困生申请书(专业18篇)

    转专业申请书需要注重语言表达和结构的准确性和连贯性。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以下的转专业申请书范文,相信对你的写作有所帮助。尊敬的**幼儿园老师:本人系xxx的奶奶,因

    车工实训收获和心得体会(优秀16篇)

    心得体会是对个人思想和行为的反思,有助于我们认识和改进自己。如果你正在写心得体会,不妨看看以下范文,或许可以给你提供一些写作技巧。本学期进行常用电工工具和测量仪

    大学生努力的心得体会报告范文(16篇)

    写心得体会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自己,提高自身素养。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共同欣赏和学习。大学生活是每个年轻人人生中的重要阶段,不

    生产运营管理心得体会(汇总18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某一事件、经验或学习的感受和体验的总结和反思。这些心得体会或许不尽相同,但它们都是对生活中某个方面的深入思考和总结。运营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而

    连队团支部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3篇)

    每次的月工作总结都是一个机会,让我们反思、汲取经验教训,为接下来的工作更好地铺垫。如果你想了解一些成功的月工作总结范文,那么请看一下以下的参考资料。

    实验室安全工作报告(专业16篇)

    在工作报告中,我们可以对自己在工作中的表现进行客观评价,找出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在结束报告之前,我们可以参考以下的工作报告范文,以提高报告的质量和效果。

    社区结对共建协议书(实用17篇)

    合同协议是确保双方遵守约定并保护双方利益的重要工具。合同协议范文可以作为起草合同时的参考,帮助我们避免漏洞和纰漏。乙方:____________。为进一步密切党

    退租房费申请书(优质14篇)

    租房可以在短期内满足人们的住房需求,减轻购房压力,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学生租房范文:以安全、交通便利性和学习环境为重点选择住址。苏州高新财富广场管理有限公司: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