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述廉报告 > 正文

农村道路建设报告大全(17篇)

时间:2023-12-16 00:50:20 作者:飞雪

通过撰写报告,我们能够更好地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通过阅读这些优秀的报告范文,你会对如何突出重点、用事实说话有更深入的理解。

农村道路建设的简报

为扎实推进农村道路“三通”建设,县交通运输局多措并举、多点发力,奋力推进全县农村道路“三通”建设迅速掀起建设热潮。

强化宣传鼓舞。一是建立完善宣传报道机制。由各乡镇明确专人负责“三通”建设宣传上报工作,成立“三通”建设宣传组,定期在《宁阳新闻》《交通之声》等栏目宣传报道,并将宣传工作纳入“三通”建设考核项,强化乡镇宣传氛围。二是编印《农村道路“三通”建设专刊》,以专刊简报形式不定期宣传“三通”建设动态、经验做法,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今年以来已编发简报3期。三是积极表扬捐资修路善举。我局连续两年对全县捐资修路“好乡贤”进行表扬。今年授予马恩营等20同志全县“捐资修路‘好乡贤’”荣誉称号,鼓励更多的社会人事助力家乡“三通”建设。

强化资金保障。为进一步提升各乡镇“三通”建设的积极性,县交通运输局积极协调财政等部门,对去年各乡镇“三通”建设进行补助,目前,共下发补助资金1361万元,极大增强了各乡镇推进“三通”建设的积极性。

强化质量监管。百年大计,质量为本。为切实将道路建设这项民心工程办好,县交通运输局强化质量监管,加强质量检查,对坚决杜绝“豆腐渣”工程,引入独立第三方进行工程验收,质量不达标不予资金补助。

强化督导调度。实行副局级以上干部包保乡镇机制,利用定期督导巡查、不定期明查暗访等方式对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督导、监督,督促项目建设,及时发现实施过程中遇到问题,积极协调解决,确保“三通”建设顺利开展。

截止目前,全县已有136个村“三通”建设正在实施,已建设完成173.6公里,各乡镇“三通”建设正形成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生动局面。

农村建设现状报告

三是进一步加强了对级组织工作的领导。下面主要对xx办事处农村文化建设谈几点意见:

xx办事处是xx区的东大门,位于城乡结合部,经济文化比较繁荣,辖区内有×个行政村,×口人,×亩耕地。

总体来看,基础设施有所改善,文化生活有所体现,乡村优秀文化有所弘扬,人才队伍相对稳定,文化产业有所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文化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农村文化活动的范围较大,文化设施较齐全。各村都配备体育健身器材、投影仪、卡拉ok、图书室,有黑板专栏进行文化宣传,定期开展文化教育活动,促进了农村文化建设。

2、“两委”干部文化意识有所增强。各村“两委”干部农村文化建设意识有所增强,摆在农村工作议事日程,比较重视,财力物力有所投资。

3、部分民间文化得到了传承弘扬。村里在重大节目时常举办文艺表演,村民都积极参与。保持当地习俗,定期开办庙会、开放集市,在热闹非凡的活动中继承发扬当地文化传统。

4、文化下乡活动深受欢迎。区文化局、电影公司送图书下乡、一月免费演一场电影,普通收到广大群众的欢迎,条件较好的村,自筹资金唱大戏,较好地满足了农村群众这一文化需求。

5、自发性文化活动较为丰富。各村自发组织各类中老年艺术团、演唱团队,文艺表演队伍×个,都能利用重大节日、配合中心工作组织一些文体活动。农民自娱自乐、自发性的文化活动较活跃,农闲时大家聚在文化活动中心利用卡拉ok扭秧歌、跳舞、舞龙、跑马、唱戏、唱歌等,或自发组织学习练书法、绘画。各村都常年活跃着一只宣传队,逢年过节都自发举办文艺演出活动。

农村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实效,但对群众文化的需求,差距较大,问题不少,现状确实不容乐观。

1、农村文化经济政策落实不够,农村文化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农村对经济文化贯彻不够,与村经济增长的幅度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2、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识不强,思想认识不到位。不少村干部对农村文化建设极易淡薄、甚至缺失,不知道农村文化建设如何抓,抓什么,以至不想抓、不愿抓,也有的村干部勉为其难、虚于应付。

3、村级文化建设引领作用不强,农民文化参与积极性不高。不少村农村文化生活单调贫乏,“两委”干部缺乏先进文化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凝聚力,以致封建迷信沉渣泛起,赌博打麻将之风盛行。但主要原因还是“两委”干部宣传力度不够,工作方法不对路,以致不能调动农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4、文化阵地建设滞后,村级文化设施奇缺。村村都有文化活动中心,但部分村文化设施不够齐全,不能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1、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全面落实各项农村文化经济政策。

近年来,有关农村文化经济政策也颁发了不少,村支部、村委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和兑现,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扶持村级文化的发展,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2、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干部要增强农村文化建设主体意识,建立长效机制,积极推进农村文化事业向深层次发展,并纳入议事日程,制定发展目标,形成文化建设有专人管、专人抓的工作格局,加大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

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xx县地处河西走廊中部,xx县辖6镇4乡,111个村民委员会,总面积7439平方公里,农业人口18.97万人,播种面积达71万多亩,农民人均纯收入3444元,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2亿元,xx县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近日,xx县农调队对六坝乡南庄村和朱王堡镇新堡子村进行了专题调研。进入村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零乱的村舍,稀疏的树木散落在村舍周围。调查中村民反映强烈的是教育负担重,教师老龄化,教学质量不高,而且近年来学生日趋减少,许多学校面临合并,离校远的孩子上学成为问题。去年近70%的村民参加了合作医疗,但报销标准低,受益不多。新堡子村肖存荣说,近几年国家政策好了,人均纯收入达4000元,只是村民文化生活比较单调,村上虽都建有文化活动室,但室内藏书甚少,活动也只限于个别节日,平时只有看电视,但即便是看电视,也只有几个台,有线无信号;另外,人们手里有了活钱,都想改善住宅,但缺乏合理规划、设计,小路四通八达,也为小偷行窃提供了方便,治安案件时有发生。近年来农民的生活有了明显改观,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时代的必然选择,也是广大农民现实的期盼。但新农村建设还面临许多困难,任重而道远。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1、劳动力素质低、思想观念落后。广大农村群众旧习俗、旧观念束缚严重,思想不解放,干部群众创新意识不强,不思进取,小农经济意识色彩浓厚、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小农观念根深蒂固,一方面限制了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难以接受新文化、新技术和新观念,阻碍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2、村级组织建设不强。为官一任,造富一方,为官者不仅要管理一方还要做群众致富的引路人和带头人,能选出真正的村官成为广大农民的企盼。村务公开、村民监督和干部作风建设成为关注的焦点。

3、文化生活单调,基层文化建设滞后。农村文化事业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缺乏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体育活动,民间文化遗产得不到发挥和有效保护。新建的文化站藏书少,资料缺乏;邮政局架线,电信局不送信号,农村有线电视普及率不足35%。

4、农村经济水平低。受农业基础、农业推广水平等影响,农村经济总量少,农民收入水平低,增长速度缓慢,城乡收入差距日益扩大,新农村建设乏力。

5、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差。xx年xx县建立了合作医疗组织,参保率虽达70%以上,但受报偿标准低的影响,还存在着因病返贫和看不起病的现象,农村医务人员水平低,药品价格反映强烈,医疗卫生状况令人堪忧。

6、小城镇建设发展缓慢,城镇化水平低,辐射带动力弱,城镇二、三产业发展缓慢,推动力不强,不能有效吸纳剩余劳动力。

7、村社缺乏规划,村庄零乱,渠、路、林不配套,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严重影响着村社的美观。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以农民增收为目标,抓主导产业促经济发展。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只有发展富民产业,使农民增收致富有保障,才能支撑起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近年来xx县在大力发展致富项目入户工程,各村社都有致富项目带头人、个别村还有支柱产业、应继续壮大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积极发挥以点带面和典型辐射的带动作用,促进二、三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2、建设新农村应加强村社道路建设。"要想富,先修路",纵观xx县乡村,道路硬化率低,应从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入手,发动农民,出资出力,解决村、社道路"雨天泥泞、秋季尘飞"的局面。

3、建设新农村,要加强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要构筑政府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发挥公共财政职能,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投入力度,使农村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坚持两手抓。在落实财力投入的同时,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基层党的建设,培养农民创造新精神,通过创业改善自己生活,帮助困难群众致富,共同建设文明富裕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5、建设新农村要搞好村镇规划。只有抓好规划,确保建设的科学有序,才能逐步改变村镇建设杂乱无章、水平低下的问题,切实改善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首先,抓好村镇建设整体规划,做到科学布局、合理安排,力求反映地方特色、体现文化内涵、保护生态环境。其次,严格按照规划搞建设,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推行"一户一宅",鼓励农民拆旧建新。实行人畜分离。

农村建设现状报告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推进我省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满足农村群众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民盟永安市委课题组组织人员对永安及xx市部分县(区)农村医疗卫生队伍现状进行了实地调研。调研组深入到部分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在掌握了农村医疗卫生队伍现状的基础上召开专题研讨会,就如何加强我省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广泛听取了相关主管部门、卫生界人士及部分民众的意见和建议。现按农村医疗卫生队伍的基本现状、存在问题、主要成因及改进意见或建议等四个层次,分别进行如下阐述:

1、乡村医疗资源总体概况:就所到调研地区看,当前乡镇卫生院发展状况不平衡。目前保存下来的卫生院与原先相比,基本上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这些卫生院医疗队伍不断壮大,基本上由原来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每院10几人至20余人,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也正在逐步充实到这一队伍中。每个卫生院基本上设立了门诊、病房,美化了环境,增添了设备,如x光机、b超机、心电图机等,并建立了各种规章制度,保障了乡镇级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从村级看,少量村庄至今仍然没有诊所及村医,就xx地区而言,目前尚有200个村庄没有诊所及村医,约占村总数的10%,多数村庄均有一所一医(一个卫生所、一个村医),有的经济较发达、人口较多的大村甚至有两所两医或者更多,这些诊所虽然设备简陋,但基本上建立了各种规章制度,担负着村级医疗和防疫工作。

2、乡村医疗队伍人员编制情况:大多数乡镇卫生院各拥有10-20名人员,编制分为全民、集体、临时工。全民由大中专院校分配;集体人员由卫生系统招收而来;临时工由卫生院根据工作需要自行招收。村卫生所基本上每村设1-2名村医,相当部分由原赤医担任。

3、乡村医疗卫生队伍人员层次情况。绝大多数乡镇卫生院目前没有高级职称卫技人员,有少量中级职称医疗骨干,大部分是初级职称或者是无职称人员。据不完全统计,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中,大学本科或以上人员仅占3.6%,大专学历的为18.8%,中专毕业的占72.6%,还有4.9%的人员无学历。初级职称或中专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地方性卫校毕业生,有的甚至是国家不承认学历的中专生。而绝大部分村级老一辈卫生人员,是由原赤医培训而成,并非科班出生,基本上无职称、无学历,新一辈村医虽然大部分是科班出生,但基本上仅限于初级职称或中专生,属初级卫生人员,其中不少还是国家不承认学历的“中专生”。因此,乡村医卫队伍素质仍然有待提高。

4、乡村医疗队伍医疗设施配置情况。目前,每个乡镇卫生院基本上配备有x光机、b超机、心电图机等设备,设有化验室、病房,能开展基本医疗业务。但这些设备普遍存在使用率较低、缺乏有关管理制度的现象,个别卫生院x光机无防护设施,还有个别卫生院因缺乏设备操作人员或缺乏业务用房,导致这些设备实际未投入使用,同时,由于很大部分乡镇医技人员对知识掌握较肤浅,因此,上述设备配置实际应用较少,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相当有限的。而村一级卫生所,基本上设备配备简陋、不齐,绝大多数只能做简单的物理诊断。

5、乡村医疗建设方面经费情况。乡镇卫生院经费来源主要靠国家财政补贴及医疗收费收入,由于其人员较多,医疗收入有限,所以很大部分乡镇卫生院经费运转困难,有的甚至是负债运营,不能或根本无力投入更多的资金发展卫生事业,且员工年收入基本上在1-1.5万元之间,与县市级大医院相比差距很大,造成员工心理落差较大,影响了乡镇医疗事业的正常发展。而村一级卫生所,由于资金大部分是个人投入,他们自己精打细算,开支小,且收入与乡镇卫生院人员相比相对较高,整体医疗运转情况是比较良好的。

6、乡村医疗队伍责任心情况。乡镇卫生院人员工资中财政承担比例约为30%-50%,其余工资要靠医疗收费自给自足。由于现行的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导致卫生院中的优秀人才容易被上级医院选调走,而水平低下、工作不积极、责任心不强的人员却无法让其离开,这大大制约了卫生院医疗收费的提高,从而影响了整体工资收入水平,造成在相对较为偏远的乡镇卫生院中,多数人员存在“人往高处走”思想,向往城市、向往更好的地方,根本“无心恋战”。

反之,多数员工因为收入与县市级医院人员相比差距很大,造成员工心理不平衡,以至于不安心工作,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马虎随便,面对疾病时往往有力无心。而村一级卫生所,由于村医大部分是本乡本土人士,经费是个人投资,他们认真工作,责任心强,服务态度良好,与乡镇卫生院相比形成较为明显的反差,这无形中扩大了村一级卫生所的生存空间,但限于水平,村医面对疾病尤其是重大疾病时,往往有心无力。

1、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匀。目前,我省医疗卫生资源分布情况与全国情况大体相同,约有80%集中在城市或经济较发达地区,广大乡镇尤其是偏远乡村的农民在当地得不到良好的医疗服务,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屡有发生。贫困和偏远乡镇的医院院长普遍反映说:农村医疗缺药、缺设备,但最缺的是人才、是技术,医科大学毕业生一般不会选择到贫困或偏远的乡村来。据了解,我省近年来开展了农村卫生三网规范化建设,设立了乡村医生的门坎,规定村医必须达到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但这基本上只是对新申请执业的村医,对有的老村医则按老办法延续。在个别偏远县城,目前还有相当数量的村医达不到新门坎的要求。

2、农村基层卫生机构设施装备落后,人才短缺,难以承担农民医疗保障载体的重任。据永安市卫生部门对农村医疗机构的摸底调查,农村医疗基础设施、设备配备和人员素质都十分低下。据不完全统计,我省乡镇卫生院中业务用房小于1000平方米约占30%;村卫生所业务用房属危房的约占3%。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的学历构成以中专毕业为主,占72.6%,大学本科以上人员仅占3.6%,大专学历为18.8%,还有4.9%的人员无学历。相当部分乡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由于人员不足,经常轮流值班,不分科室,内、外、妇、儿全拿,是全科医生。而说是全科医生,技术又都不精,职称也就难以晋升,因此,乡镇卫生院的医生很少有中高级职称的。相当数量的村医就更是连职称的门坎都迈不进,因为,这些村医基本上是从各县卫生学校毕业,有的仅参加一期短训班就挂牌行医,许多村医更是子承父业,在村里有些名气和地位,但医技水平只能居于中等或偏下。

3、经费方面的不足对乡镇医疗事业影响较大。目前,由于经费来源渠道相对较为单一,且数额不足,导致农村医疗经费很有限,特别是乡镇一级卫生院经费运转困难,有的甚至负债经营。因此,多数乡镇医院无力引进或留置人才,无力添置医疗设备,无力改善医院病房及员工住宿条件,无力安排更多的人员去参加学习、进修或者培训,无力提高员工收入水平,而所有这些因素,均会严重影响或阻碍乡镇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4、乡镇医务人员思想上存在不安心工作现象。目前,对于乡镇卫生从业人员,尤其是偏远乡镇的卫技人员来说,由于乡镇卫生院与县一级医院相比,在医技上和经济上存在很大差距,他们在医技上得不到很快提高,在经济上收入又较低,且工作、社交、生活等条件均较为艰苦,所以大多数非本土的医卫人员存在不安心工作现象,他们千方百计想往城里调,为人民服务、为患者解忧的观念较为淡薄,具有得过且过的心理倾向与行为表现,导致医疗质量与服务质量相对低下,影响了医患之间的关系,严重的还会导致患者对医生产生信任危机。

5、相当部分乡镇医院的医疗设备普遍存在使用率较低、缺乏有关管理制度的现象。如,个别卫生院x光机无防护设施,无专业操作和检验人员,设备使用效果欠佳,还有个别卫生院因缺乏设备操作人员或缺乏业务用房,这些设备根本未投入使用,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抑制了自身的生存空间。

目前,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包括县、乡、村三级,这个网络的现状是:县级力量较强;乡镇级比较薄弱,但能够承担一定的工作;村级相对最弱,基本不能负重。据调查分析,政府对农村医疗事业的投入不足,是产生这种现状的重要原因。具体原因表现为:

1、城乡之间医卫人员生存环境差距巨大。据了解,由于相对较低的收入及相对艰难的生存环境,不要说好的医生不愿来卫生院,就是卫生院现有的技术好一点的医生也是千方百计往外调。卫生院不但承受着人才流失的痛苦,还面临着与乡村个体诊所的竞争,有的个体诊所的执业医生就是在卫生院工作几年,技术有了提高后,辞职出去自立门户的。农村医疗缺药、缺设备,但最缺的是人才、是技术,医科大学毕业生一般不会选择到贫困或偏远的乡镇来。可见,城乡之间医卫人员收入及生存环境差距巨大,是农村医疗水平跟不上的最本质的原因。

2、城乡之间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差距巨大。目前,乡镇卫生院设施装备较差的约占一半。而且基层医卫人员学历水平、专业技术水平普遍偏低。现有乡村医生中专学历的占70%以上,而且不少是从当年的赤脚医生转过来的,年龄多在50岁上下,接班的年轻人基本留不住。这样的现状使农民对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缺乏信任,加之现在交通比过去方便,有病到县级和市级医院并不难。因而乡镇卫生院门前冷落,难以为继,不少是负债经营,无法发挥合作医疗载体的作用。目前,不管是乡镇卫生院或是村卫生所,在医技上与县一级医院有很大差距,很多医疗技术在农村还不能开始应用,使不应转院的往上一级医院转,这不仅大大增加了农民的经济负担,而且导致农民对乡村医院产生了一定的信任危机。

3、城乡之间医疗卫生财政转移支出差距巨大。由于政府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严重不足,导致乡村医卫人员生活、工作环境差,收入相对低;条件差,收入低,留不住好医生;没有好医生,患者不愿来这里看病;患者少,收入少,医院条件改善不了。农村医疗条件太差,农民在当地得不到良好的医疗服务,一旦有个大病就得远离家乡到大城市,费用开支呈几何倍数增加,导致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屡有发生,这加剧了农民负担,反过来又压缩了乡镇卫生院的生存空间。如此这般,形成一条恶性循环链。

总之,以政府目前的财政投入比例或扶持力度,必然会出现上述这样的基础设施状况和人才结构,使得乡镇卫生院处于基本维持状态,缺少资金、设备、人员,医生的治疗技术水平无法进一步提高,有的卫生院只能应付一般的病,难、重症就可能诊断不出来,甚至误诊误治,导致农民对其产生信任危机。当然,还有另一个原因是,由于相当数量的农民收入不高,自身保健、防护意识不强,因此对不是特急的'病,他们一般不会单独为看病跑一趟,一般都是等到乡镇圩日时赶圩、看病一起办,有的时候小病就耽成了大病,小钱不花,变成要花大钱。如此恶性循环,成了乡镇卫生院摆脱不了的困境。

回良玉在去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设施设备条件,加强医疗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要切实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和卫生队伍建设。因此,加强农村医疗队伍建设,已经成为各地必须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民盟课题调研组针对上述农村普遍存在的医疗卫生队伍人员数量不足、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整体业务素质偏低等实际现状和问题,提出如下几点建议,供政府有关部门参考:

1、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把卫生经费的扶持重点调整到支持农村公共卫生、预防保健和人员培训等方面上来。要树立现代人才资源观念,把加快卫生人才培养作为保证医疗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和基础条件,认真落实培训专项经费,切实抓好现有医疗卫生工作人员的培训进修,不断提高他们的医疗技术水平。要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对急救、传染病、妇幼重点进行培训,逐步建立起农村卫生人才的长效培训机制。要切实加强乡镇卫生院人才技术队伍建设,开展技术培训和再教育工程,提高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

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农村基层卫生单位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提高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水平,为农村居民就近提供质优、价廉、便捷的医疗服务,缓解农民“看病难”问题,而且有利于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加强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最终有利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促进城乡医疗资源的合理流动和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各级卫生部门要努力做到派出一支队伍、带好一所医院、服务一方群众、培训一批人才,在三年内,逐步形成城市医务人员对口支援农村医院制度。

2、多渠道提高农村医卫人员收入水平,改善其生存发展的软环境。要切实落实各市、县政府财政对卫生院的补偿政策和乡镇卫生院防保人员的专项经费,同时,要提供财政支出、乡村补助、各界赞助等多种渠道,努力提高农村医卫人员收入水平,合理解决乡村医生的报酬问题,尽量缩小与县市大医院医生之间的差距,为乡村基层院所留人、招人、用人创造根本性条件。

3、大力筹措资金,加大对基层卫生建设的资金投入,改善农村医卫人员工作及患者就医的硬环境。在国家、省、地方政府共同努力下,利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来完成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设备的装备任务。按照卫生部要求的房屋、设备和人员进行配套建设,乡镇卫生院的基本医疗设备配置标准必须达到34件,逐步满足农村居民的防保和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并将乡镇卫生院建设资金列入各级政府年度的财政预算,使乡镇卫生院建设资金的拨付制度化,保障卫生院持续健康发展。要调整农村中心卫生院布局,加强农村医疗队伍建设,改造薄弱卫生院,巩固完善农村医疗保健网络。要落实市、县财政配套资金,力争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提高到60%以上,提高农民生病到院率,进而提高乡镇医院的医疗收入乃至员工收入。

4、加大农村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力度,建立灵活、高效的用人机制,多形式多渠道选拔录用人才,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的生存发展注入活力之源。为此,要公开招聘医学院校毕业生,按编制配足卫生院、卫生所工作人员。要从全局的角度优化整合医疗卫生人才资源,合理布局和使用人才,确保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正常运转。为提高农村医疗水平,必须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严把准入关。要切实推行并落实城市医院医生在晋升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之前,必须到农村卫生机构累计工作一年的制度,从制度上帮助和带动农村卫生工作的发展。

5、加快改革步伐,科学布局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点,尝试多种市场化经营方式,合理有效利用医疗资源。目前,可在有条件的地区尝试走医院诊所之间合并、公私资本合作经营、城乡医院联营共建等道路。如,针对人口很少的山区乡村,施行对部分小所、村所进行合并的办法,扩大村卫所。这样既可增大村卫生所人员、资金,又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有利于卫生事业的发展。又如,为促进医疗机构间的公平、公开、有序竞争,各地卫生行政部门对营利性的医疗机构和非营利性的医疗机构要一视同仁,创造公平、开放、有序、合理的竞争环境,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逐步引导民间投资成为增加农村医疗投入的活水之源。

6、加强管理,提升服务,提高技术,努力扩大农村医疗机构的生存空间。为此,要加强农村医疗市场的清理整顿和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取缔不合准入标准的卫生机构和无证非法行医,加强农村卫生院(所)的规章制度管理,将医德教育纳入农村医卫人员年度考核之中,增强从业人员的责任心,从制度上、思想上要求他们全心全意为农村居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服务。要提升农村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切实加强卫生行风建设,整顿、规范医疗服务市场,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让群众既少花钱又能看病。要严格执行药价标准,保护农民群众合法利益。新型农村医疗合作体系的建立和推广必须要有乡镇卫生所服务改善和人才培养相配套,否则难以支撑下去。所以今后应着重提高农村医疗人员理论及业务素质,切实提高服务意识,实行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卫生资源,发展乡镇及社区卫生事业,改进医疗卫生服务,才能适应今后卫生事业蓬勃发展的需要。

7、加强医卫人员能力建设,提升医疗队伍人才素质。各级医疗卫生单位,要认真落实省卫生厅“全省卫生系统高层次学术技术带头人”、“全省卫生系统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的培养、考核和管理措施,组织开展高层次人才、中青年技术骨干等优秀人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工作,认真落实省卫生厅选拔大学本科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各项任务,制定了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与培养的政策、措施。加大卫生支农力度,组织专业技术骨干下基层帮扶,帮助基层开展人员、技术培训。并且对每个骨干均要下发一本下乡服务考核记录手册,以便督促、考核。规定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在晋升前必须在县级以上医疗卫生单位接受不少于一年的进修培训。对此类相关规定,要进一步加大落实力度,使其不流于形式。

8、以加强农村医疗队伍建设为契机,着力研究解决边远贫困山区“就医难”的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从执政为民的战略高度出发,进一步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村医疗卫生网络建设力度,合理规划设置村卫生所,加强农村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不断添置医疗设备,提高卫生服务能力,方便群众就近看病;继续实施好巡回医疗制度,加大对卫生院对口帮扶和技术扶贫工作,切实抓好城市卫生支农工作,大力推广县、乡二级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轮流到边远贫困山区驻村坐诊制度,,具体可采取巡回医疗队、扶贫门诊、扶贫病房及“千名医生送医进村大行动”等多种形式,为农民提供方便快捷、质优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要以加强农村医疗队伍建设为契机,通过扎实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医疗服务工作,确保边远贫困山区群众“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看得起病”。此外,要逐步建立农民健康保障体制,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完善药品集中招(跟)标采购制度,实现农民基本医疗保障。

总之,加强农村医疗队伍建设,解决农民看病贵、看病难问题,牵涉到社会方方面面,必须逐步加以解决。最终的解决办法就是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提高农村医疗队伍的自身能力及收入水平,改善其医疗条件,以优质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吸引广大农村患者。在财政或民间资本无法更多投入之前,农村医疗就摆脱不了“条件差,留不住好医生;没有好医生,患者不愿来看病;患者少,收入少,条件改善不了”这个怪圈。财政或民间资本更多投入之后,医生好了,条件好了,剩下的就是只有等经济发展后反哺农业,让农民的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切实得以提高,才能最终解决农村医疗卫生的困境。

农村道路建设的简报

在灵宝市朱阳镇两岔河村,一条条宽阔平坦的水泥路连接家家户户,直通农田与河流,和茂密的山野林木相映成趣,形成一幅美丽的乡村风景画。

“两岔河村地处深山,以前村里只有大家自行开辟的生产便道,都是土路,村民晴天出门‘一身灰’,雨天出门‘一身泥’,很不方便。”2月4日,灵宝市朱阳镇两岔河村党支部书记杨艳辉告诉记者。两岔河村行政面积54.7平方公里,共有16个村民小组、33个自然村,全村629户2369人。以往村里交通条件不完善,村民出行不便,农副产品也很难运往山外,给村民生产生活带来很大影响,两岔河村也被确定为省级贫困村。

要想富,先修路。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两岔河村在各项政策扶持下,陆续修建了9条农村公路,仅2020年就在市交通运输部门和农业部门的支持下,投资550余万元新修了4条、总长约12公里的农村公路。新修的水泥路直接通到村民家门口,配套设置了统一的道路标识、标牌和边防护栏,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出行条件。杨艳辉称,新路建成通车时,村里许多老人都感动得落泪,连连夸赞国家政策好。大家都觉得,路修好了,以后村民的日子肯定越过越红火。

农村公路是农村建设发展的“血脉通道”,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实际上,两岔河村只是我市全面加快建设农村公路的一个缩影。2020年,我市将改善农村出行条件列为重点民生实事,市交通运输部门持续推进“百县通村入组工程”“四好农村路”建设,全面提升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运营水平。

修建道路,规划先行。2020年年初,市交通运输局专门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科学制定工作实施方案。我市各级交通运输部门对全市农村公路进行摸排走访、调查了解。目标确定后,各级各部门积极分解任务,认真研究分析,立足实际情况,全面推进农村公路建设。

据统计,2020年,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圆满完成585个自然村通硬化路建设任务,累计建设农村公路里程825公里,占年度目标的235%;完成建设投资56241.7万元,占年度计划目标任务的133%;普修普养农村公路2890公里,绿化1135公里,路肩培护1296公里……农村公路网络得到进一步优化,通达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全面提升,为全市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实的交通运输保障。

农村公路给百姓带来了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2021年,我市将继续以服务乡村振兴为根本宗旨,持续强力推进农村公路建管养协调发展,把农村公路建设推向更高水平。

农村道路建设的简报

实施农村道路硬化工程,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支撑。今年,敦煌市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盯政策、促发展,多方筹措资金,在8个乡镇建设硬化村组道路102.86公里,目前该工程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

敦煌市月牙泉镇合水村是敦煌李广杏主产地,每年杏子销售季,村民张艳芬最头疼的便是杏子运输,因为她家住在独庄,通往她家的300米道路是土路,坑洼不平、尘土飞扬,杏子常常被颠伤或颠黑。今年,她家门前的路铺平了,张艳芬特别高兴。

张艳芬说:“以前我家这段路尘土飞扬,浇大水的时候骑车都过不去,今年政策好,把路铺平了,我们骑电动车出入特别方便,明年杏子熟的时候也不害怕颠成黑蛋蛋了。”

今年,敦煌市月牙泉镇全镇6个村共硬化村组道路6.5公里,目前已全面建成通车,不仅为居民提供了更加安全、畅通的道路条件,也带动了道路沿线农家客栈、农家餐馆经营发展,真正实现了建一条路,造一片景,富一方民。

月牙泉镇合水村文书高芸说:“道路硬化了,以前坑坑洼洼的路现在都平坦了,我们出行更方便了。”

与此同时,敦煌市肃州镇也实施了自然村组道路硬化10公里,目前全部投入使用,进一步完善了村组基础设施建设,为乡村振兴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肃州镇武威庙村一组村民祁建成说:“道路硬化以后,大家出行安全了,生活环境也变好了,我们感觉到心里特别舒服。”

在8个农村镇、47个村民小组硬化372条共计102.86公里自然村(组)道路,是今年敦煌市十件惠民实事之一,目前工程已全面建成通车。同时,还投资3785万元,组建农村客运公司,开通市区至各镇农村客运主线6条,各镇至行政村客运支线22条,新增第5路城市公交线,投放新能源农村班线车辆30辆,实现农村班线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100%全覆盖,让广大群众出行更方便、更实惠、更舒适。

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我的家乡是曾贫穷的一度令村民提及心酸的山区,但是经过多年的新农村建设,如今却是另一翻景象,这次,我利用十一黄金假期返乡的时间,对家乡附近的几个村庄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做了调查,了解到了新农村建设前后村庄的变化,希望能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有关方面起到一点参考和借鉴作用。

地点:陕西省宝鸡市陇县固关镇北大山村,殿咀村,姚家店村。

方式:在村干部陪同下对个别家庭随机进行提问调查,通过村里同学,亲戚朋友了解。

内容: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前后变化及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受益方面和存在大的问题。

(一)经济发展:在公元xx年前我们乡村仅靠农业身产和农副产品作为家庭收入的全部来源,但是自从新农村建设开始后农村人的思想观念不再保守,家中的剩余劳动生产力全部输出,到大城市去打工,这样,农村家庭收入就从单一务农转到了打工务农双收入,是家庭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大大改善。

(二)能源问题:新农村建设中电热,燃气,太阳能等新型能源的出现逐渐代替了以前的木材,糠,煤。这样,不仅仅提高了燃料利用率,还减少了空气污染源,减少了村民患病率。

(三)物质生活:在90年代的农村里,人们住的是土木结构的房屋,用的是煤油灯,蜡烛照明。走亲访友,上街赶集有80%的人只能靠步行,15%的人借助于自行车,二只有5%的人用的是花销大,噪音大,污染大的摩托车;出门走的是泥泞路,家中电器设备也是少而又少,全村只有5%的人看过黄河牌黑白电视。但是进入21世纪后,特别是在近几年里,房屋全是钢筋水泥转投房,房中的装饰和城里人不相上下,交通更是不用说,村村通的是水泥路,路上自行车的行驶量多如牛毛,摩托车也成了家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在农村,几乎95%的人家都有电视机,dvd,电冰箱等电气设备也在农家是常见的,特别是电话手机等联系设施,家家都有,人人必备。新农村建设不愧突出一个新字。

(四)文化思想教育:在社会型农村建设中,文化思想教育又是一个重点,现在的农村,义务教育完成率达80%以上,文化教育与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农民素质不断提高,思想观念更加开放,对生活都有乐观的积极向上预期,宗教迷信活动日益减少。

(五)生活保障:从新世纪以来,农村各家积极参与农村医疗合作保险,农村中也有贫困低保政策,使得农民生活更加有保障,看病不用担心付不起医疗费,生活上也不用再愁温饱问题。

问题一:产业化建设深度不够,农业产业效益不明显。一是产业发展不平衡。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殿咀村,姚家店村都没有形成任何有一定规模的支柱产业,产业结构也很单一。二是产业链条不完整。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尚未真正形成,缺乏稳定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生产资料供应、食品储藏、保鲜、运输、分割、精深加工、批发零售等诸环节链条不够完整,造成初级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比例越来越重。如我县柑桔产业已初具规模,但是目前县境还没有一家对柑桔进行深加工的企业,产品全部都是鲜销。三是产业品牌不够响。传统产品多,优质产品少,品牌不多,不响,走出州外的品牌更少,直接影响农民增收,严重制约了产业经济的发展。四是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高。

问题二:受多种因素钳制,农民增收空间不大。一是农资价格增长过快。走访中,农户反映最多的是希望政府从严打击一些不法商贩经营假冒伪劣农药、化肥、种子等坑农行为;部分农户还说,只要把农资价格降下来,国家给农民的补贴才算到手。据调查,今年农民购买玉米种、麦种平均价格每公斤为13.41元和18.48元,分别比去年同期上张10.5%和24.6%;磷肥、碳氨、尿素等,与上年同期相比均有一定幅度的上涨。二是畜牧业生产出现停滞迹象。由于我县大面积实施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种草养畜可用耕地空间缩减,玉米、红薯等饲料作物播种面积也在减少,加上牲猪饲养方法落后,目前农民牲猪、山羊、黄牛饲养量难以实现有效增长。北大山村有效耕地1300亩,实施退耕还林3900亩,荒山、荒坡都进行了退耕还林,几乎没有多大的空间发展养殖业。三是自然灾害频繁。

问题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民生产生活不方便。一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虽然现有水利设施经过近年来的除险加固,蓄水能力有所增强,但沟渠因无资金整修,形成了水利设施有有肚无肠的现状。二是交通设施建设滞后。调查的3个村,虽然都有县、乡道经过,公路通村率达100%,甚至有的村已经修通了通组公路和桔园路,但是路面狭窄,路况差,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雨季冬雪时节,有的村公路根本就不能正常行车。全县公路通村率高和路况差的矛盾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农村运输和农产品交易难,农民生产成本高,严重地影响着农民生产生活,制约了农村经济快速有效发展。三是安全饮水难保障。从走访的几个村中来看,大多还存在着饮水难的问题。

农村道路建设的简报

3月5日,市交通运输局周建民副局长、地道处刘进高处长带队一行4人到我县,对“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创建工作调研指导。县政府办赵绍炫副主任、县交通运输局刘志远局长、于建忠局长陪同调研。首先听取了刘志远局长对全县农村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等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的专题汇报。目前,我局已拟定出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和养护工程计划,待政府审批后,加快办理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的前期手续。

周建民副局长对我县“四好农村路”建设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打通交通运输大动脉,积极协助“市交通管控组”排查县、乡公路上的“堵点”、“卡点”摸清一手资料,及时清理“堵点”、“卡点”,为复工复产当好先行官。二是建设先行,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要早准备、早开工、早复工,按省厅要求开展农村公路建设“大干120天”活动,争取在六月底前完成农村公路建设任务。三是坚持示范引领,典型引路,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搞好示范镇、示范村、示范路建设,同时加大政府督导力度,以示范引领“四好农村路”建设标准,继续加大“路长制”的推行力度,做到农村公路有路必养,养必到位。

一是做好疫情防护的同时,谋划好年度计划工程项目,结合我县实际科学分类施策,制定详细计划推进项目开工、复工,并实行项目包联制度,将任务分解到人,责任到人。二是稳定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保障渠道。落实县级公共财政资金,保障日常养护和养护工程资金到位。三是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补短板、强弱项。

一是要以政府为主体,走出去,请进来,出亮点、出特色。聚焦“四好农村路”的建、管、养、运,查找、补足当前农村公路工作中的短板,搭建党心民心沟通的快速路。围绕县政府的安排部署,各相关部门联动,形成合力,争创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二是加大宣传力度,把好的`做法,工作亮点宣传到位,营造舆论氛围。为谱写交通强国唐山新样板贡献滦南智慧。

新农村道路建设调研报告

“要想富,先修路”。农村道路是支撑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要条件。近年来,在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交通部门抢抓机遇,大力开展农村公路建设。截止2015年底,全市有114个乡镇已全部通了油路;2952个行政村通公路,其中有29.2%的行政村通沥青或水泥路 。农村道路交通事业的发展,方便了农村群众生活,改善农村环境条件,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许多有利条件。但我市农村道路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和解决。

一、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技术等级普遍偏低。目前,我市农村等外公路(四级以下公路)占农村公路网的43.92%,晴雨通车里程仅为总里程的76.2%,区域内路网技术等级只有3.59%略高于四级,有的部分村道甚至达不到四级。

二是项目资金缺口大。随着农村公路项目的逐年实施,资金缺口问题日趋显现,地方配套资金不能到位,地方交通部门负债累累,致使有些工程项目无法按期开工,或已开工的项目也因为资金问题而严重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

三是规划不能落实。从规划项目的落实来看,自主性较差,一些规划项目的落实由于完全受国家投资导向所控制,因而造成了一些断头路、不通路。

四是个别项目标准不高。一些建成早的公路,不能满足当前大吨

位交通车辆需求,通车后出现路基下沉、翻浆、路面坑槽等病害,通行能力降低。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是设计标准方面的原因。我市近几年实施的农村公路属十一五规划农村公路项目,主要是对通乡(镇)公路、通建制村公路进行路面硬化改造,铺筑沥青、水泥等路面的项目。以通乡油路路面铺油工程为例,设计标准为四级公路,基本路基宽度6.5m,路面宽度为5.5米,一般路面面层厚度为3cm。基层厚度为18cm,设计荷载汽20级,设计时速40km/h,其技术等级低的原因:

一方面与政策有关。农村公路属国家补助性质,按照交通部“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由各地确定本地区农村公路改造工程的技术标准,我省在结合自身经济基础、交通发展的情况下制定通乡油路技术等级为四级。但这个统一标准并不适合所有项目,虽说是通乡油路,实际有些项目是县与县之间的主要干道。由于近几年县域之间经济迅速发展,带来商贸、客货运输量的迅速增加,实际交通量的发展与原设计之间产生较大的差距,致使偏低的技术等级不能适应经济建设、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

另一方面与资金有关。设计受资金制约,资金决定了设计的深度和合理性。以2015年为例,通乡油路国家补助资金约每公里50万元,地方财政要自筹总投资的30-40%的补助资金。在我省河西地区,由于其气候干燥、地形平坦、影响公路的因素较少,国家补助资金已基本满足了项目所需资金,而放在我们陇东南地区,由于我市各县(区)

地形复杂、地质条件复杂,山大沟深,单位造价高,同时由于我市县财政困难,补助资金不能到位的现象比较普遍,直接影响到设计的合理性和质量,致使设计中存在旧路病害处治不彻底,防排水设施不完善;以致使出现农村公路抗灾害能力低、通行不畅的问题。

二是资金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与地方财政困难有关。按照目前国家政策,凡是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国家只给予一定的补助资金,其余不足部分,均须地方政府配套筹集。2015年我市实施25条574.1公里通乡油路,总投资30156.8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2721万元,其余7435.8万元都需要项目所在地方政府解决,地方政府筹集配套资金的任务异常艰巨。仅通乡油路建设一项,不包括其他村村通,通达工程等,项目较多的如甘谷县,就需解决配套资金1600万元,少的如武山县,也需解决配套资金460万元。 农村公路建设资金需求之大与地方配套资金不足之间存在矛盾,紧靠县区政府的力量,配套资金不足的问题将很难得到彻底解决。

另一方面与修路成本提高有关。从2015年开始,公路建设所需的沥青、水泥、钢材等原材料市场价格一路上扬,人工、运费等也是逐年上涨, 而主要公路“三材”的价格更是翻了一番,造成了建设资金的严重不足。国家基本建设项目都因此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一度出现了停工现象。农村公路本身投资低,资金短缺的问题更是让工程建设举步维艰。

公路和广大农村公路之间的县际主干公路,由于国家不再实施改造项目,从而发展缓慢,形成了主干架公路与广大农村公路之间瓶颈,造成我市公路网的分流与集散功能的滞后。由于我市各级地方财政都比较困难,“十一五”期间全市规划应该完成55%的行政村通沥青或水泥路,但实际只完成了30%。

四是施工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本来全市通乡油路的建设和实施,应该由市县(区)交通部门负责。但在村村通工程中,由于村与村之间或是环绕农村村内街道,巷道进行的路面硬化(水泥路面),涉及的村多,工作面宽,市县(区)交通部门难以全面负责实施,便交由各乡镇或村组织实施,各县区交通部门做技术指导,市交通部门进行宏观管理。这样就出现了许多管理不规范、技术不过关、质量不合格的现象。

另一方面,农村公路建设范围广泛,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但市县(区)两级交通部门公路专业技术人员数量较少,尽管技术人员常年奔波,奋战于公路建设第一线,但是仍然与日渐繁重的建设要求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农村公路建设市场的施工、监理单位水平良莠不齐,有些人员、单位的质量意识差、技术水平低,管理不到位,给工程质量埋下了隐患。

超过二级或三级路的承载能力,因此在短时间内承重层迅速破坏,承载能力降低,路面病害出现,这是目前通乡油路质量恶化的主要因素。

同时,农村道路建设中重建轻管的问题较为突出,在跑项目,争项目上各地积极性很高,通车后,好像任务已经完成了。其实公路建设是三分建、七分养。长期以来我省对地方公路的养护投入极少。目前公路建设、养护资金还未真正纳入财政年度预算安排,对交通建设项目都是采取 “以奖代补”政策,历史遗留公路建设的负债问题已十分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还要大力筹资继续投入农村公路养护,更是难上加难。农村公路“县道县养、乡道乡养、村道村养”的养护体制还不健全,执法主体不明确,养护资金不到位,造成了农村公路失修失养。加之少数群众整体利益意识差、法制观念淡薄,农村公路用地界限不清,任意侵占、蚕食挖掘现象严重,堆放杂物现象较为普遍,致使乡、村公路的路产路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侵害,实现农村公路“有路必养”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影响了公路建设综合效能的发挥。

三、解决问题的措施及建议

第一,增强规划的前瞻性意识。

一是规划要科学、合理,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目前实施的“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只是基本上保证每个行政村有一条水泥路,这种思路已经不适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必须进行适当调整。特别是对一些偏远山区,生存条件差,建设成本高,发展前景不大的原规划道路,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对线路进行调整。

二是标准要提高。针对县道、乡道、村道不同的交通量组成,应制定不同的技术等级标准,建设标准应适当超前。对县乡公路及主干线应采用2级或3级以上标准,在设计的路基路面宽度、厚度、强度等方面要适应今后农业产业化运输的要求,提高道路运输的承载能力和通行能力。

三是设计要优化。各地区其地形、地质、水文条件都有较大不同,设计单位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好前期勘探、测设、调查工作,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做好各个项目的设计工作,山区和阴湿地区,要完善桥涵、防护工程和排水设施,提高农村公路的抗灾害能力。保护生态,体现公路路与周边环境的自然和谐。

四是加快农村道路客运站点建设。农村道路客运是保障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应在通乡、通村建成后要因地制宜建设乡镇客运站场,进一步完善农村客运网络,提高农村道路客运通达深度,满足农村道路客运运营和广大农民群众安全方便的乘车需要。保证农村道路客运班车“开得通、留得住、有效益”,让广大农民群众乘上“安全车、便捷车”。

第二,多管齐下,筹措建设资金。

的落实纳入县区一级工作考核指标,建立稳定的专项财政投入农村公路建设机制。

二是广泛发动社会捐资。要继续实行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在外各界成功人士、经营大户、个体老板踊跃捐资修建农村公路的政策。

三是放活机制筹资。大力推广转让路桥冠名权、项目开发权、客运经营权等融资方式引进农村公路建设资金。

四是开发农村资源。加大林木、苗圃、果园、养殖业、水利设施和农村公益设施经营权转让力度,其收益主要用于农村公路建设。

五是广泛发动农民群众投工投劳。“街户通”工程改变了农民群众祖祖辈辈雨雪天气出行踩泥的现状,是群众最拥护的工程,是群众出门入户、天天受益的工程,是改变村容村貌的关键工程,符合农村现实情况,能够赢得群众的大力支持。实施这项工程,只要乡镇、村积极引导,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加强监管,抓好质量监督检查。

一是把好入口关。抓质量,应该从设计入手,因地制宜,合理确定设计标准和结构类型,保证设计质量,设计未经审查的项目,坚决不许开工。

路面、桥涵等关键部位和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严禁偷工减料,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工艺进行施工,切实做好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中间交工验收、工程交竣工验收等重点环节的检测工作。

三是把好原材料关。加强对原材料采购、检验等环节的质量控制,从源头上保证工程质量,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原材料,一律不得用于工程建设。

四是把好技术关。县区交通局要通过办培训班、技术人员深入工程一线现场指导等办法,为乡村培训骨干,培养一批“土专家”,使大多数施工者掌握施工要领。同时积极推广和应用先进技术、先进工艺,保证必要的机械设备和质量检测设备,保证农村公路建设质量。

五是加强监督工作。要健全“政府监督、业主负责、行业管理、社会监理、企业自检、村民督促”六级质量监督保证体系。可以邀请当地老干部、老党员、老支书等德高望重的人士组成义务监督小组进行监督;可以号召村民参加监督队伍,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监督作用,确保工程质量。

第四,健全管养体制,实现管养正常化、规范化。

一是健全农村公路管养体制。县(区)要建立以县为主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实行“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管养分离,推进公路养护市场化进程,逐步实现农村公路专业化、正常化、规范化养护,切实巩固农村公路建设成果。

二是加强路政管理。市、县两级政府和交通公路行业管理部门要切实加强农村公路路政巡查,整治超限超载行为,及时控制处理道路两旁建房等侵占路产路权的问题。

三是保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投入。按照省、市、县三级共同配套的原则,确保投入标准,列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

四是日常养护与专项养护相结合,专业人员与村民相配合。日常养护以“培路肩、扫路面、挖边沟、清涵洞”为重点。专项养护以治理“稳路基、补路面、检桥梁”等病害为主,提高公路抗自然灾害能力和通行能力。以专业的养护工为主,培训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上路养护。实现农村公路“畅、洁、绿、美、安、优”的目标,促进人、车、路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

五是加强考核。市、县交通管养部门各地要加强行业管理,完善规章制度,健全技术标准体系,强化质量监督,做好技术指导和日常培训。要建立健全考评体系,落实奖惩措施。要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开展养护检查工作,并将检查结果与建设项目安排、资金拨付挂钩,充分发挥县乡人民政府的主体作用,真正实现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工作由部门行为向政府和社会行为的转变。

党史党建教研室 蒲晓光(供稿)

2015年5月4日

农村公路作为公路网的基础,是关系到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要构建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交通运输体系,实现交通又快又好发展,必须加快农村公路建设。这既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既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的前提,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既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为了进一步扎实推进我市农村公路建设,按照省交通厅、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局组成调研组,采取上下联动、座谈研讨、实地考察等方法,对温州市新农村公路建设规划(2015-2015年)开展了较为深入的调研。现将这次调研形成的综合情况和建议意见报告如下:

一、农村公路现状

(一)农村公路基本概况

近年来,特别是本届政府以来,我市认真组织实施乡村康庄工程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农村公路面貌得到极大改观,截止2015年末,我市现有农村公路11256公里,其中县道3119.5公里、乡道1375.7公里、村道6761公里。全市所有通乡(镇)公路均已等级化和硬化,5550个行政村中有4851个已通等级公路、4366个村的路面已得到硬化。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公路网络化水平低、通达深度不够。全市农村公路总量较大,但大部分公路都是断头路,没有形成必要联网,客运站场建设又严重滞后,交通运输服务不能有效配套。

2、农村公路技术等级低、路面状况较差。到2015年底,全市农村公路11256公里,其中等级公路6091.8公里(一级42.7公里,二级298.7公里,三级620.5公里,四级5129.9公里),准四级公路3210.1公里,等外公路1954.3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只占农村公路总里程的2.69%,而准四级、等外公路却占农村公路总里程的45.9%。全市还有699个行政村未通上等级公路,有1184个行政村未通上水泥路或沥青路。

3、农村公路病危桥梁多,全市四类及病危桥梁2858延米/116座,急需改造;安全设施、标志不完善,渡口及渡船等也均存在安全隐患。

4、农村公路抗灾能力脆弱,再加上我市自然灾害频发,新路破损现象严重。

5、农村公路养护体制和运行机制没有形成,通村公路基本处于失管状态。

另外,与我省其它地市相比,我市农村公路的技术等级、通达率均处于全省后列(全省农村公路现状对照表附后)。

二、实施康庄工程建设的主要成绩及基本经验

2015年实施乡村康庄工程以来,至2015年4月底止,累计完成投资15.3亿元,共完成63个乡镇的通乡公路改造724.5公里,全市所有的262个乡镇都通上等级路和硬化路;完成通村公路改造8262公里,其中路基改造4520公里、路面硬化3742公里,新增通等级公路的行政村1850个,等级公路通村率达到78.7%,提高了30.6个百分点,新增公路硬化的行政村1445个,通村公路硬化率达到74.5%,提高了23.9个百分点,提前一年多时间实现了本届政府通村公路的建设任务和目标(2015年-2015年建设目标任务:路基路面改造7700公路,等级公路通村率85%,通村公路硬化率72%)。

实施乡村康庄工程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得到农村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被誉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老百姓从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实施乡村康庄工程,促进了统筹发展。过去,出行走山路、走泥路,运输靠肩挑,

农村公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现在,老百姓走上了“康庄大道”,坐上了“方便车”,有效解决了农村“出行难”问题,使乡村与城镇的联系更加便捷、紧密,提高了农产品的运输效率,扩大了流通范围,推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

2、实施乡村康庄工程,激活了农业农村经济。农村交通方便了,山区群众与外界接触多了、交流也广了,各种信息渠道更加通畅,有效促进了农民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引进外来投资,开发、做强、做大农业、旅游项目,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外出经商、打工,增加农村农民收入,极大地激活了农业农村经济,促进农村发展。

3、实施乡村康庄工程,加强了干群党群关系。乡村康庄工程作为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生动载体,被广大农民群众誉为“德政工程”,真正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对农村、对广大老百姓的关心,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有利于改进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巩固党在农村的领导地位,有利于塑造人民政府的良好形象。

在实施康庄工程建设过程中,我们不断思考探索,总结

一、道路实地考察:

1.在马道至小市间实地查看过程中发现以下问题

(1)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该段道路早就拓宽,但至今仍然是开始的那一段路,并且路面仍是原有的土路,当地居民戏称为“水泥路”。晴天时每当车辆驶过,尘土飞扬,路边居民反映说他们都不敢在室外晾晒衣服等。

(2)道路在雨天时泥泞不堪,行人无处下脚,车辆无法行驶。我们一行三人在调查过程中专门选择了雨天前往,一双雨靴从踏上这条道路开始就布满泥巴,靴子的重量是净重量的好几倍。

(3)道路在修建后基本无人管理,现在土路多处破损,即使浇筑沥青或者水泥路面,其修复工程将加大数倍。由于排水不畅致使雨天过后时有路面下陷,山坡处支护不到位在雨后也经常出现塌方,影响生活、出行的正常通行。

(4)道路两旁灌木丛生,挡住部分路面,严重影响交通视线,从而经常导致小型事故发生。

2.在余龙公路柴阁实地查看,发现的问题主要有:

(1)沥青道路破损严重,车辆行驶过程中颠簸厉害,致使道路破损加剧。听当地居民介绍,开始时路面破损现象并不严重,但随着车辆的碾压与冲击破损的面积逐渐增大,现在路面破损严重,部分地方整段沥青路面消失不见,素路面裸露在外。

(2)路边警示牌缺失与破坏现象严重。主要表现在弯道缺少限速牌并且某些警示牌被路边居民不合理利用。

(3)在山路地带,边坡支护不到位,雨季容易造成塌方。经常出现路旁居民不合理利用道路现象。比如在路旁晾晒小麦稻子等农作物。农民的交通法规意识不强,对自己的行为不能清楚的认识,与部分农民就此问题交涉时他们甚至不能理解。

二、道路周边地区问卷调查及访谈:

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法。在柴阁村和马道村各下发调查问卷50份,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统一的问卷当面询当地居民。

调研问卷

1、您的住房离进城公路距离如何?

a很远 b还行 c不远 d路边

2、您多久去一次县城?

a:经常 b:偶尔 c:有必要的事才去 d:几乎不去

3、出门交通不便是您减少外出消费的原因之一吗?

a:是 b:不是

4、如果上叙问题存在,您觉得交通不便带来的影响占了诸多原因的几成?

a:三成以下 b:三成以上五成以下 c:五成以上

5、您对您居住环境出门的交通打分

a:90分以上 b:80——90 c:60——80 d:80分以下

6、是否在公路行道上碰到过沿道聚集的”夜菜市场”或”早市”之类的摊位?

a:经常 b:偶尔 c:没有

7、是否在公路行道上碰到过路边农民在马路旁晾晒衣服等其他行为?

a 经常 b 偶尔 c 常见 d 几乎没有

8、您认为道路建设的主要责任在于哪一方?(可多选)

a 交通局 b 户籍所在地行政机关 c 村民本身

9、您认为道路维护的主要责任在于哪一方?(可多选)

a 交通局 b 户籍所在地行政机关 c 村民本身

10、如果您有车的话,你是否会准时交纳养路费吗?

a:能漏就漏 b:偶尔 c:遵守

11、您对现有的农村道路满意度如何?

a、很满意 b、满意 c、不满意

二:问答部分

1、您认为道路建设费用面向老百姓集资合理吗?如果是您,您会出吗?为什么?

2、您认为现在的农村道路施工质量如何?政府在养护方面做的怎么样?您满意吗?

3、对现有的农村道路您认为有哪些不足?能不能给出几条建议?

感谢您参与本次调查

二、问答题结果统计:

1.对于农村道路建设资金面向村民集资的问题,有85%的人认为不合理, 15%的人认为可以接受;对于是否愿意出资修建农村道路,30%愿意,60%不愿意,10%无法理解;原因:道路为公共基础设施,其资金该由政府出资,农民本是纳税人,所纳税额已在此资金内,不应再次向农民索要建设费用。其他认为现在国家财政并不富裕,所下发的资金不足,再者所建的道路为本村道路,自己出资服务自己,可以接受。

2.对于道路质量问题,绝大部分人认为道路质量不过关,新建道路使用时间不长就出现破损,且现象严重,阴雨天气甚至会出现道路滑坡,引发安全事故。对道路的维护方面的工作力度不够,道路出现问题长时间没人维修,直至破损严重无法通车才会被关注,但只是简易补漏,持续时间不长就会再次复原,给沿路居民带来不便。只有少数人对于此现象认为可以接受,认为国家对乡村道路建设的关注不够,投资不大,出现许多问题是在所难免的。

3.对农村道路建设与维护的缺陷与不足的统计:

(1)建设质量不过关,偷工减料;

(2)安全方面做的不够,滑坡/塌方等安全隐患处处存在;

(3)修建道路时随意砍伐沿路树木,破坏自然生态;

(4)维护力度不足,道路破损无人修理;

(5)沿路居民滥用道路现象严重,无人管理,以至造成交通不便;

(6)没有限制大型车辆,以至于道路过载,减短道路使用寿命。

三、建议统计:

(1)政府应该加大资金投入,规范政策法规,加大管理力度;

(3)建立长期有效的乡村道路建设资金保障政策,是保证乡村道路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

(4)建议政府加大对乡村道路的关注,作好道路的维护工作,给农民带来切实的方便与利益。

四、结果分析

(1)谁来管理

农村公路里程大幅度增加后暴露出来的“重建轻养、重干轻支”和“重速度、轻质量”的现象不容忽视。分级管理的实施也暴露了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中的一些问题。这主要反映在资金不足,由于农村公路的建设和养护资金主要以小机养路费为主(大机养路费主要用于国、省道的建设和养护 ),而小机养路费数额有限,并呈减少趋势,使得建设和养护资金严重匮乏,小机养路费用于大量的农村公路建设尚不够,更不谈养护。超期服役的老路没有资金及时改造,增加了养护难度和养护成本,而资金的不足,也使得县乡公路的'养护难以上台阶、上档次,仍然停留在小道班,以手工为主的阶段,造成了部分县、乡公路路况下降,甚至个别路段出现了“失养”的情况,村道更是无人养护。

(2)谁来投资

农村费税改革政策的制定,其根本目的是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给农民一个休养生息的好环境。但是,农村费税改革中对农村公益事业资金筹集渠道的明确规定,即“一事一议”制度,对农村公益事业,尤其是农村道路建设,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以前,农村公路建设主要资金来源是农民集资和“两工两费”。税费改革后,农民集资被禁止,“两工”也被逐步取消,农村公路建设只能靠县乡财政投入和“一事一议”政策。而税费改革,使县乡财政收入急剧减少,大多数乡镇需通过转移支付才可勉强维持运转,对投资修路已无能为力。作为村内公益事业,村级道路的建设资金虽能够通过“一事一议”办法解决,但人均15元的上限标准使得筹资额极为有限,能够用于村级道路建设的更是寥寥无几,特别是一些村内人口少,道路里程长,地形又复杂,公路建设投资大,使得这些资金无疑于杯水车薪,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3) 谁来养护

公路实行分级管理后,乡道的养护由乡(镇)政府组织实施,村道的养护由村委会组织实施。在费改税政策实施前,各乡镇、村多渠道筹集资金,采取多种形式养护农村公路,例如,有些乡镇采取集资的办法筹集养护资金,并成立了专门的养护机构,这些措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费改税政策实行后,农民集资被停止,养护资金无着落,大部分农村公路养护处于“四无”状况,即无养护机构,无固定养护人员,无养护经费,无养护工具有的地方仅靠当地村名和党员自发地义务养护,这就造成了农村公路路况急剧下降的局面。

调查建议

1. 强化各级政府的责任,拓宽农村公路建养资金渠道,建立有效的稳定的农村公路建养资金来源。资金问题是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和提高养护水平的根本。农村公路的建设与养护资金拟采取:建设以国家和省投入为主,市县资金为辅;养护则主要由省市县投入。

2. 加强行业管理,建立健全管理机构,促进农村公路快速健康发展。坚持贯彻“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地方为主”的方针,加强行业管理。改革、完善农村公路管理体制,实行“中央指导、省市监管、县级负责”的体制,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责,加大各级政府对农村公路的管理力度,并以县为基础,建立一体化的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因地制宜,制定切实标准,加强专业技术指导,充分发挥投资效益。

的建设、养护和管理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发展轨道,建议以部门规章等形式明确以下方面的事项:明确农村公路的技术标准、养护技术规范(包括养护范围、养护定额、养护质量标准等)。规范建设市场主体,切实提高建成工程的质量,降低后期的养护费用,提高使用质量。明确建设养护市场的准入条件,确保农村公路的质量。

对农村公路的展望

随着农村客运业的蓬勃兴起,客流量的增多,农村公路建设成为农村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所以对于农村公路的建设与维护要有合理与统一的规划,为此我们对农村道路建设和维护做如下憧憬。

首先随着国力的增强,对于农村道路建设投资方面必将增加,农村道路建设必将越来越好。工程质量也会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国家会更关注民生。解决好“三农”问题必将从各个方面逐步完善,因此农村道路必将越来越好。

其次,随着政府的意识提高,对农村道路建设也会更加关注,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农村道路的建设和维护必将系统化、制度化,农村道路质量也会大大提高,维护也会逐步到位。

最后,随着新型农民越来越多,农民也会越来越关注自己的生存环境,对出行的要求也会随之增高,不仅注重是否便捷,更加关注舒适度。农民也会对农村道路建设与维护投入更多的精力,对自己身边的交通运输环境改善贡献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

一言以蔽之,农村道路在未来的五年内必将有大的发展,农村道路必将越来越好,为新农村建设发挥作用,为城乡一体化贡献力量。

报告总结

这次暑期实践我们做了很多准备:确定主题、商讨策划、查找资料、设计问卷、联系地点、准备问题、实地采访、总结报告。我们大家一起忙碌了很久很久,终于,我们准备好了。想象着马上就要上交一份完整的总结和一份满含心血的实践报告。我心里有太多的感触!毕竟这一段时间凝聚了我们队员太多的汗水和心血,也融入了我们太多的煎熬和期待。

这一次参加社会实践,我们明白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促使大学生投身改革开放,向人民群众,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社会实践拉近了我们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半个月的社会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们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们终生受用。

一切的未知都无法预见,只有用辛苦,用努力一尺一寸地去触探,去经历,去感悟。再怎样忧心和揣想都无用,大胆地闯!大胆地干!相信结果不会让我们失望!

最后感谢有关单位以及村民们对我们实践的支持与帮助!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学习,积累知识与经验,投身于社会建设中!

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位于四川省西南角,攀枝花市东北部,安宁河与雅砻江交汇区。介于北纬26°42′至27°10′,东经101°44′至102°15′,二滩电站座落其间。全县幅员面积2104.32千平方米,辖8镇,20乡(含9个民族乡)。总人口21.56万人,居住着汉、彝、傈憟、回、白等24个民族。凭借米易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米易农业的发展突飞猛进,米易县蔬菜、甘蔗、水果、畜禽和水产品产销两旺。在新农村建设中,米易县以晃桥国家级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基地、优质水果基地、良种畜牧基地和基层文化、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数据显示,xx年米易县农业总产值11.4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179元,数据显示:xx年米易县农民总收入达13.9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6471.6元,总收入比xx年上升21.7%,人均收入上升25%,但是农民收入差距仍然很大,特别是特色种植农户和普通农户,种植特色农产品的农户,他们一年收入最多达10几万元,但是普通农户一年就1万元左右。所以,要建设好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缩小农民的收入差距,大力促进农民增收。

就米易县来说,特色农产品种植(养殖)的很多,比如说水果种植、蔬菜种植、牲畜养殖、烤烟等等,而且规模大,收入高,他们有的是看到了市场前景和资源条件,有的是政府组织,然后开始特色种养农产品,规模也就不断扩大,给农户带来了可观的收益,农户自己也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到很多种养技术,比如说防病防虫,经营管理,施肥技术等等,有的地方政府也给予了他们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帮助他们们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1.1蔬菜种植。

米易县的特色蔬菜主要种植青椒、四季豆、茄子、土豆、苦瓜、黄瓜、山药、西红柿、丝瓜、豇豆等。农户都采用大棚种植,小河村盖大棚达145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74.54%,雷窝村盖大棚达145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56.37%,青皮村盖大棚150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33.21%,移民新村盖大棚40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66.7%,种植大棚青椒、苦瓜、黄瓜,一亩大约能收入2.4万元,大棚四季豆一亩大约能收入2万元,山药一亩大约能收入2.5万元,随着种种规模化的种植,蔬菜越来越多、价格也很令人满意、大多是销往外地,比如说成都、重庆、昆明、西昌、西北等地。全县早市蔬菜种植面积4.66万亩,产量15.40万吨,总产值3.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4;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新增的30%依赖早春蔬菜产业,是省内单位面积效益最高的区域。

1.2水果种植。

特色水果重点发展了晚熟芒果、早春枇杷、青皮石榴等南亚热带水果。重点发展晚熟芒果。xx年,全市水果面积29万亩,产量14.01万吨,同比增长23.9%。面积和产量均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其中芒果13.5万亩,增加1.45万亩,产量3.3万吨,增加0.8万吨;枇杷5.36万亩,产量0.45万吨,增加0.04万吨;石榴1.3万亩,产量0.7万吨,增加0.1万吨。水果中的代表晚熟芒果主要种植在独树村。品种有紫芒、香芒、向阳芒、凯特等等,农户都是成片种植,多的有约15亩,收入约达15万元。该村土地面积6397亩,果园种植面积1200亩,占18.76%,是该村的支柱产业。该村的晚熟芒果主要销往外地,而且价格高,达到5——6元/斤,而且果子较大,大的可以卖到十元一个,收益可观,农民增收明显。

1.3养殖。

近年来,米易县严格按照我市“大力发展草食性牲畜”的工作思路,结合退耕还林(草)等生态工程建设,全面加大种草养畜力度,改变传统养殖方式,推行圈养与放牧相结合的科学养殖方式,多渠道加快优良品种的引进、繁育及推广,在做大存栏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出栏率,确保生产稳步发展,草食牲畜、水产养殖高速增长。

1.3.1牛养殖。

米易县草场乡建了一个奶牛养殖示范场,养殖场占地2500平方米,现在梅花鹿9头,奶牛、肉牛27头,拥有各类资产折价约50万元。主要从事奶牛、肉牛、杂交选育实验以推广和梅花鹿的繁育、养殖、鹿茸等鹿副产品的加工,现有存栏鹿9只。xx年-xx年计划发展到存栏100头规模。该项目实施以来,累计改良奶牛269头,黄牛391头,水牛100头,已产下杂交一代肉牛485头,出栏350头,饲养18月龄出栏,平均售价4000元/头计算,则可创收350×4000=140万元元,按同等条件下饲养管理出栏1头杂交肉牛比本地黄牛增加纯利润1200元计算,共计增加纯收入为42万元,所以该项目的经济效益显著。

1.3.2猪养殖。

米易新山乡万民生态猪产业化示范养殖场是一个养猪示范基地,占地面积640亩,采用“公司基地专合组织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建立topigs优质猪良繁体系,在公司的芒果园扩建topigs祖代猪场,在米易县的果疏基地集中成片发展存栏100头父母代topigs种猪的标准化养猪小区10个,将带动攀枝花市2464示范户进行生猪适度规模养殖,实现生猪养殖全过程标准。该养殖场已投入资金300多万,架电2.8千米,建大型生猪养殖场4000多平方米,建沼气池5口658立方米,建蓄水池7口1500立方米,架饮水管4000余米,预计今年出栏生猪5000头,明年出栏10000头,收益明显。

1.3.3水产养殖。

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丰富的水力资源和独特的立体气候,奠定了水产养殖发展的良好基础,水产业的发展为该县立体农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又一重要渠道。目前,米易县拥有标准网箱2400口,养殖水面2.8万亩(含二滩),有水产苗种繁殖户17户,年生产各类水产苗种7亿尾。由于苗种繁殖时间较其它县市早30至50天,已经成为川西南重要的水产苗种早繁基地。大大带动了产业化发展,促进了弄明增收。

1.4烤烟。

米易县政府围绕打造攀枝花百万担国家级现代优质烟叶生产基地建设,实施晃桥村国家级现代烟草农业示范点项目,抓以烟水、烟路、烤房、农业机械、收购站点及新农村建设等十大功能性项目建设。投资3805.77万元,在普威、白坡等7个乡镇实施烟水配套项目,修建蓄水池122口4.16万立方米、山坪塘5座5.21万立方米、沟渠65条116.88千米、管网7片116.28千米、机耕道12条40.1千米,整治兴发水库,新增蓄水量61.8万立方米。建成现代烟草农业示范烟田767万平方米,常年轮作区基本烟田333万平方米。全县有11个乡镇、78个村、468个村民小组、7697户农户种植烤烟,烤烟大田移栽4851万平方米,烤烟产量7250吨,,烟叶总产值11537.94万元,,实现烟叶税2002.64万元。仅烤烟一项烟农户均收入13570元/户,人均增收2541元,给农户带来了可观收益。

在米易县,非特色种植农户大约有24716人,占总人口的11%,他们的年收入总值达1.4亿,人均收入达5664元,数据显示:他们的务农收入占总收入的26.42%,经商收入占12.53%,务工收入占61.79,资产性收入占0.61%。他们大多是没有土地、或是没有相关特色种植技术,务工收入是家庭的支柱,他们有开车的、做小生意的、打工的、一般家只留些劳动力低下的人或是基本没劳动力的人,在家里种点农作物,比如玉米、小麦、稻谷等,能自给自足,还能有一定结余,但是主要收入还是外出务工所得,另外,外出务工的收入和家里那些特色种植农户的收入相差不多,而且他们认为在家务农更累,没有外出务工自由、轻松,所以就决定长期在外务工。在外务工的人大多都是有一定工作技术、年轻,都是工作比较稳定、工资待遇也比较好,有一个好的工作岗位,能维持一家人的生活,还能有很大一部分结余,生活相对也比较宽松,他们就习惯了在外打工,所以就不愿意回家种地。

4.1资金问题。

要让农户增收,当然会有投资,但在投资方面就有问题了,农户的流动资金不多,资金问题就严重影响农民的增收,对于少部分的普通农户,资金基本上能周转,因为他们的资金挪动小,只是少部分的种子钱,肥料钱,基本没有科技投入,而且规模校对于经特色种植的农户,他们的资金流动就大了,他们的规模大,技术要求高,对于米易县的特色种植农户,41.0%在种植过程中遇到了资金困难,他们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生产资料,他们的增收就出现了困难,他们尝试着向银行贷款,但手续麻烦、缺少抵押品、缺少担保人这些因素让他们贷款难,甚至贷不到款,特色种植收入就大打折扣,大大降低了农户增收总值,资金成了农户收入的重要影响因素。所以只要农户有资金来源,生产资料就能供应,规模就有了保证,当然就为农民增收加了一个筹码。

4.2设施问题。

在农业的发展过程当中,基础设施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从事种植还是养殖。比如说水利基础设施、防洪、防泥石流、防风等基础设施。就米易县而言,主要是水利基础设施,蔬菜防冻,对于特色种植农户(水果种植、烤烟种植、蔬菜种植)而言,这是两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旦缺水,水果品质低、产量少;一旦霜冻,蔬菜大规模死苗,损失极大。在蔬菜种植过程中采取了应对措施的占62.2%,其政府帮助的占46.0%;在水果种植过程中采取了措施的占11.5%,其中农户自己采取措施的占9.6%,政府采取措施占1.9%。从中可以看出,政府更看重蔬菜发展,对于水果,相对的基础应对灾害的设施基本没有,所以水果产量和质量达不到最佳状态,所以对水果种植而言,水利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农户收入的高低,要想增加农户收入,必须解决水利设施,这样才能种出品质好,产量高的特色水果。

4.3资源问题(土地/地理位置)。

每一种生物都有一个适合自己的生长环境,农产品当然也不例外,在攀枝花这个特殊的城市,根据海拔的不同,发展了不同的农产品。金沙江干热河谷层(海拔1500m以下)。以发展特色水果(包括芒果、石榴、枇杷、桂圆、荔枝、柑橘、鲜食葡萄等)、早市蔬菜、鲜食玉米为主。低中山温湿层(海拔在1500~2300m间)。主要发展坚果、畜牧、水产、烤烟、蚕桑、雪梨、桃、苹果、樱桃和酿酒葡萄等。中山高原寒温层(海拔2300m以上)。以发展干果、生物药业、畜牧业为主,在这些地段的农户大多都发展起了特色农业,其中土地资源的88.47%发展为了特色农业,在大规模种植下,收入可观。对于部分农户来说,土地少成了最大问题,一些农户眼看着邻居逐渐富裕,自己的收入始终不多,就是因为土地资源少,规模小,收入相对较低。所以一旦土地分配均匀,贫富差距就会渐渐缩小,就有助于大规模的发展特色种植,促进农民增收。

4.4气候及自然灾害问题。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气候及自然灾害很大程度上影响农户的增收,就米易县而言,干旱、大风、霜冻、冰雹等自然灾害阻碍着当地农业的快速发展,55.0%的农户自己采取措施抗灾;10.7%的农户在政府的帮助下实施抗灾保收。自然灾害后,政府给予了一定补助。由此看出,在应对灾害时,大部分农户束手无策,政府在这方面采取的措施也相对较少,导致农户收入大幅度降低。所以,要让农户增收速度加快,首先就要解决气候及自然灾害给农产品带来的负面影响,积极采取应对灾害的相应措施,这样才能保证米易县的农业朝着更快更好的方向发展,才能促进农户增收。

4.5科技问题。

科学技术在农业的发展中是必不可少的,数据显示,特色种植农户中93.1%的农户需要科技支持,比如说种植、防虫、施肥、嫁接、管理、育苗等技术,但是其中只有33.3%的农户得到了相关的技术指导/培训,由此可以看出,农户对科技的需求远大于所提供的科技服务,农户迫切希望得到相关技术指导,特别是大规模种植的农户,个别的甚至自己花钱去学习,然后应用到种植当中。有了相关技术,种植出来的农产品产量高、质量好,农户收入也相对较高,多的达10万元/年,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所以科技也制约着农民的增收,只有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大量投入科技,才能推动农业的发展,才能促进农民增收。

5.1资金问题。

针对农户资金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个办法解决,一是创新农户担保体系;拓宽业务范围,积极创新贷款担保方式,银、企、农三结合,发放“企业担保”贷款,组建农户贷款担保机构,完善农户贷款担保体系,延伸便农优惠政策,降低收费标准,同时,各地农户也可以自愿成立相应的农户贷款担保协会等组织,设立基金为协会成员贷款提供担保。另外,可以推广农户信贷保证保险来解决农民贷款难;农户小额信贷保证保险是针对农村小额贷款借款人还款提供保障的保险。小额信贷保证保险的投保人是申请贷款的农民个人或小型农村合作组织,在保险期内,如果个人或小型组织产生还款风险,银行将按协议追讨,对仍不足以清偿借款本金和利息的剩余部分,保险公司将负责赔付。投保保证保险将使得符合条件的投保人在获得保险机构的支持之后,在没有抵押、没有担保的情况下,也能够从银行获得小额贷款。以上模式的共同点在于建立了政府、银行和保险公司的三方合作机制,由政府带头,保险公司提供保证保险,银行在此基础上贷款给农民,三方相互合作,为农民小额贷款各尽其责,共同为农业再生产和农民增收保驾护航。

5.2设施问题。

在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必不可少,就米易县而言,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蔬菜防冻基础设施建设。所以,要让农户有意识建设基础设施,政府就得起到带动作用,大力协助并组织农户修建水库,修筑后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补助或是奖励政策(政府需投入一定资金),推动水利设施建设,解决农户在种植过程中的缺水问题。针对蔬菜防冻,就只能增盖大棚,在这方面,只有充分带动群众的积极性,一方面鼓励群众增盖大棚,发虎先锋模范作用,,一方面政府给予支持和鼓励,给盖大棚农户给予一定奖励或补助(政府需投入一定资金),全面带动农户大规模大棚种植,所以,在设施方面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主要是资金方面,加大投入,共同促进农业发展,带动农户实现增收。

5.3资源问题。

在米易县,资源方面主要是土地分配问题,根据土地法的分配条例:土地承包期内,因自然灾害严重毁损承包地等特殊情形对个别农户之间承包的耕地和草地需要适当调整的,必须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并报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级人民政府农业等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但是在正常的情况下,每隔三至五年,经村里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代表同意,土地法就应该规定村民委员根据农民家庭人口的变化可以对土地进行适当的调整。另一方面,可对零散土地进行整合,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种植,但现实生活中却有另类现象阻碍了土地科学流转的工作,一是村干部无作为现象的阻碍,二是少数不能服从多数的阻碍。由此可见,要想做好土地科学流转工作,一是村干部要有为民服务热情和因地制宜认真负责的心态,二是要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只要是为大多数农户谋利益,有利于土地科学流转工作,就要勇挑重担认真负责。三是要建立健全乡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规范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种植,促进农户增收。

5.4气候及自然灾害问题。

就米易县而言,干旱是影响农户增收的主要自然因素,也是唯一可以通过人为补救的,而且旱灾影响也最为广泛(水果、蔬菜等等)。对于霜冻,也可以通过盖大棚解决,而对于少数大风、冰雹基本上没有应对措施,对此,就把问题规划到设施上了,只要政府带动农户修建水利设施,增盖大棚,就能解决自然因素对农户造成的损失。

5.5科技问题。

农业科技人才是农业农村人才队伍中最关键的群体。要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应用能力为核心,以领军和骨干人才为重点,围绕农业产业急需的生物育种创新、动植物疫病防控等领域,打造创新团队,形成人才高地。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为核心,以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养为抓手,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积极扶持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兴业,着力打造一支数量充足、能够有效服务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用人才队伍。农业部现已确定,2015年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要达到1300万,2020年要达到1800万,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2年。重点是抓好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农村生产型人才、农村经营型人才、技能服务型人才的培养。这样一来,农村的科技问题能得到实质上的解决,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

就米易县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对农户增收的作用来看,农户通过特色种植,达到了一定的增收效果,但是在农户特色是种植过程中,任然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笔者通过对种植中的资金、设施、资源利用、气候影响、科技等问题的分析,提出一系列应对措施,望米易县政府和农户一起实施,让米易县的特色农业的发展提升到另一个新高,把米易县农户的增收数额定格到更加理想的高度。

农村道路建设调研报告

“要想富,先修路”。农村道路是支撑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要条件。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交通部门抢抓机遇,大力开展农村公路建设。截止2017年底,全市有114个乡镇已全部通了油路;2952个行政村通公路,其中有29.2%的行政村通沥青或水泥路 。农村道路交通事业的发展,方便了农村群众生活,改善农村环境条件,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许多有利条件。但我市农村道路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和解决。

一、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技术等级普遍偏低。目前,我市农村等外公路(四级以下公路)占农村公路网的43.92%,晴通车里程仅为总里程的76.2%,区域内路网技术等级只有3.59%略高于四级,有的部分村道甚至达不到四级。

二是项目资金缺口大。随着农村公路项目的逐年实施,资金缺口问题日趋显现,地方配套资金不能到位,地方交通部门负债累累,致使有些工程项目无法按期开工,或已开工的项目也因为资金问题而严重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

三是规划不能落实。从规划项目的落实来看,自主性较差,一些规划项目的落实由于完全受国家投资导向所控制,因而造成了一些断头路、不通路。

四是个别项目标准不高。一些建成早的公路,不能满足当前大吨

位交通车辆需求,通车后出现路基下沉、翻浆、路面坑槽等病害,通行能力降低。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是设计标准方面的原因。我市近几年实施的农村公路属十一五规划农村公路项目,主要是对通乡(镇)公路、通建制村公路进行路面硬化改造,铺筑沥青、水泥等路面的项目。以通乡油路路面铺油工程为例,设计标准为四级公路,基本路基宽度6.5m,路面宽度为5.5米,一般路面面层厚度为3cm。基层厚度为18cm,设计荷载汽20级,设计时速40km/h,其技术等级低的原因:

一方面与政策有关。农村公路属国家补助性质,按照交通部“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由各地确定本地区农村公路改造工程的技术标准,我省在结合自身经济基础、交通发展的情况下制定通乡油路技术等级为四级。但这个统一标准并不适合所有项目,虽说是通乡油路,实际有些项目是县与县之间的主要干道。由于近几年县域之间经济迅速发展,带来商贸、客货运输量的迅速增加,实际交通量的发展与原设计之间产生较大的差距,致使偏低的技术等级不能适应经济建设、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

另一方面与资金有关。设计受资金制约,资金决定了设计的深度和合理性。以2017年为例,通乡油路国家补助资金约每公里50万元,地方财政要自筹总投资的30-40%的补助资金。在我省河西地区,由于其气候干燥、地形平坦、影响公路的因素较少,国家补助资金已基本满足了项目所需资金,而放在我们陇东南地区,由于我市各县(区)

地形复杂、地质条件复杂,山大沟深,单位造价高,同时由于我市县财政困难,补助资金不能到位的现象比较普遍,直接影响到设计的合理性和质量,致使设计中存在旧路病害处治不彻底,防排水设施不完善;以致使出现农村公路抗灾害能力低、通行不畅的问题。

二是资金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与地方财政困难有关。按照目前国家政策,凡是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国家只给予一定的补助资金,其余不足部分,均须地方政府配套筹集。2017年我市实施25条574.1公里通乡油路,总投资30156.8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2721万元,其余7435.8万元都需要项目所在地方政府解决,地方政府筹集配套资金的任务异常艰巨。仅通乡油路建设一项,不包括其他村村通,通达工程等,项目较多的如甘谷县,就需解决配套资金1600万元,少的如武山县,也需解决配套资金460万元。 农村公路建设资金需求之大与地方配套资金不足之间存在矛盾,紧靠县区政府的力量,配套资金不足的问题将很难得到彻底解决。

另一方面与修路成本提高有关。从2017年开始,公路建设所需的沥青、水泥、钢材等原材料市场价格一路上扬,人工、运费等也是逐年上涨, 而主要公路“三材”的价格更是翻了一番,造成了建设资金的严重不足。国家基本建设项目都因此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一度出现了停工现象。农村公路本身投资低,资金短缺的问题更是让工程建设举步维艰。

公路和广大农村公路之间的县际主干公路,由于国家不再实施改造项目,从而发展缓慢,形成了主干架公路与广大农村公路之间瓶颈,造成我市公路网的分流与集散功能的滞后。由于我市各级地方财政都比较困难,“十一五”期间全市规划应该完成55%的行政村通沥青或水泥路,但实际只完成了30%。

《农村道路建设调研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调研者:调研地区:

调研方式:实地考察采访村委干部走访村民网站收索调研时间:2009年8月14日—2009年8月20日报告正文:为及时了解掌握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笔者(“三农”调查团之南方地区)近日深入临桂县基层就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此次调研的情况总结如下:

近几年来,该村村民对产业结构做出了调整。其中,种植业已不仅仅停留在传统的水稻种植上,西瓜,柑橘,甘蔗等多种经济作物被大量种植。资料显示,06年该村水稻种植面积比例为72%,07年为68%,08年则下降到了64.3%。该村实行西瓜,柑橘套种方式,既合理地利用了土地资源,又便于加强管理,提西瓜,柑橘套种高产量。该村的养殖业也蓬勃发展。不少村民都自建养殖场,饲养鸡,鸭,鹅,鱼等。不仅如此,由于该村的交通较为便利,不少外村村民也来到该村建立养殖场,使得该村养殖业初具规模。

2.精神文明建设。

义务教育学生学杂费以来,该村的。

调查发现,该村村委及其重视基础设施建设,该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5个村民小组已全部通了进村道路。进村道路为水泥路和砖渣路。其中水泥路已占了将近80%。08年全村硬化村内道路1.2公里,村内道路硬化程度已超过75%。全村自来水管系覆盖率已达到20.3%。以政府出资一部分,村民出资一部分的方式,部分村民建起了沼气池,保护了农村生态环境,也使得农村作物资源得到了充分合理的利用。08年该村新建桥梁一座,修葺桥梁两座,使村民的出行更为便利。

水泥进村道路该村村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余外出打工,种植业和养殖业。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机械化程度的相对提高,村民的收入逐年上升。资料显示,05年村民年人均收入为1120元,06年则升高到1568元,07年增至2578元。大部分村民家中已配备了彩色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现代化电器,1/4的村民家中都购买了摩托车或是三轮摩托。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5.组织建设。

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干部平均年龄进一步年轻化,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村务更为公开,并且不再是简单的流于形式。村委会换届选举更为民主,公开,村民选举热情大为提高。村里重大决定决策主要由村委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决定。

村民新居。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1.农业生产水平还较低。

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由于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尚未健全,各种类型的合作经济组织不尽规范,农民驾驭市场,防范市场风险的能力较低。

3.农村教育资源不能充分利用。

当前,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群众宗族宗姓思想比较浓厚,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由于历史原因,一些有文化,有技能的农村青壮劳力都外出务工,留守人员多为年龄较大或年龄较小的老人或儿童,也造成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整体偏低。

6.农村社会保障需要进一步完善。

近年来,随着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农村社会保障问题有了很大进步。但仅靠现有的保障机制和救助制度还不能满足人口庞大的农村人口日益增长的社会保障需求。

三对策及建议。

1.加大农村投入力度,强化政府服务功能。

为导向,在积极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

宽阔,平整的村内硬化道路外出务工人员带资金,带技术,带经验返乡创业,发展本地经济。制定完善的优惠配套政策,为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开辟“绿色通道”。

农村道路整改报告

一、人员资质条件方面:因本店经营有处方药、甲类非处方药,质量负责人×××,本店的销售人员持有食品药品监督局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取得了上岗资格。

二、在经营方式、范围方面:没有超范围经营,本店所有品种都在合理规定范围内,没有销售属国家严令禁止销售的药品、器械,没有出租或转让柜台,以代销产品,非本店营业人员不得销售或宣传推销药品。

三、药品的分类管理方面:严格遵照国家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的有关条例,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柜销售,已明确规定医生处方销售的药品,一律凭处方销售,同时设立非处方药品专柜,贴有明显的区域标识。

四、药品广告及咨询服务方面:首先遵照执行《药品广告安全审查办法》等规定,不发布任何未经许可审批的各种药品广告,不销售因严重虚假宣传被食品药品监督部门采取强制措施暂停在辖区内销售的药品,在药品销售中正确介绍药品的性能、用途、禁忌及注意事项,没有夸大药品疗效,不以非药品以药品向顾客介绍和推荐。

五、药品购进渠道方面:原则上向所属的.连锁公司配送,在货源不齐的情况下,向附近取得gsp认证的、有合法经营资格的企业采购,并索要供货企业的相关资质及合法票证备查,同时做好药品的购进验收记录。

在以后的经营工作中,本药店一定将更加严格要求,做好各项工作。

×××药房××县××连锁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农村建设现状报告

根据县委、县人民政府和县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部署,我作为宝秀镇石灰塘村委会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于20xx年3月14日入住村委会。在驻村期间,采取召开座谈会、走村入户、实地调查的方法,对石灰塘村委会新农村建设的现状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石灰塘村委会,属于山区,距离镇20.00公里,国土面积37.00平方公里,海拔1855.00米,年平均气温17.00℃,年降水量898.40毫米,全村辖9个村民小组,有农户418户,户籍人口1197人,常住人口1160人,其中,全家外出的户数为17户,全家外出的人口数为61人,从业人员为811人,其中农业从业人员为756人,全村以农业为主,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业和养殖业,农作物以玉米、小麦、豆类为主,经济作物以烤烟为主,家庭养殖以牛、猪、羊、家禽为主,该村水资源极度匮乏,严重影响当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高度制约着石灰塘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在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村两委真正做到了及时把群众关心的事情全部公开,重大问题向党员、村民代表征询意见,逐步走向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一)村两委班子团结。石灰塘村两委班子成员平均年龄不大,现任村两委班子履职能力较强,班子较团结,民主作风好,能为群众办实事,理清了促进本村发展的思路,熟悉政策和新农村建设导向,在具体实践中为实现奋斗目标付出了诸多努力。目前全村党员积极性高,带头示范作用好。

(三)农业资源开发利用前景较好。石灰塘村境内虽然连年干旱少雨,但近几年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新建了许多小水窖,这些分布于各个山头的小水窖保证了干旱时节的农作物的栽种和灌溉,确保了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石灰塘村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注重耐旱农作物的开发种植,该村属山区,若能扬长避短,充分利用山区的优势,积极打造林果、中药材等种植品牌产业,便能闯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对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石灰塘村委会各自然村经济社会得到了极大发展,群众生产设施和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群众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但作为山区村委会,石灰塘各自然村的发展仍然有许多制约因素,主要表现为:

(一)产业结构依然单一。农作物主要以种植水稻、玉米、豆类为主,经济作物主要以烤烟为主,辅以林果,没有科学立体种植经验,还没有发挥地域特点,没有规模化产业,形成不了规模产业,这严重影响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二)基础建设依然薄弱。一是道路交通建设有待加强;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但深入走访了解发现,由于缺乏项目资金,除行政村进村道路已硬化外,其余自然村进村道路目前尚未得到硬化,还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的状况,公路路况较差,由于资金困难,管护和修复工作滞后,部分路面已变得沟壑纵横,严重影响了群众出行和农副产品的销售;二是水利设施建设亟待加强;虽然近几年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石灰塘各自然村新建了许多小水窖,能在一程度上缓解旱情,但仍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缺水的现状。

(三)农村劳动力素质仍然很低。由于石灰塘地处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绝大多数的农民素质还比较低下,思想保守,观念不新,普遍存在得过且过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关心集体等集体主义观念比较淡薄,脱贫致富、奔向小康的`思想和认识有待提高。

作为新农村建设挂钩单位,作为县委第九批指导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结合自身实际,全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为石灰塘村新农村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作为山区,强村富民的有效突破口是进一步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一要立足本地区实际,引导群众发挥区位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向导,抓好以优质粮烟基地建设,发展高效农业和特色农业,把优势农产品做大做强,增强市场竞争力,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压低品质差、市场滞销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促进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

二要充分利用山区的优势,引导发展以规模化养殖为重点的养殖业,提高养殖效益,让群众得实惠。

三是利用石灰塘村各自然村适合种植蔬菜和中药材的有利优势,借鉴石屏县北部山区公司+基地+农户的蔬菜种植模式,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蔬菜和中药材种植,同时,大力推进核桃、桔子等林里种植,着力推进种植业从单一的粮食生产结构向粮、林、果、蔬等多元结构转变。

(二)积极争取项目及资金,进一步夯实基础设施建设。针对石灰塘各自然村行路难、饮水难和部分自然村公房建设资金短缺的实际问题,积极向上级政府及职能部门协调资金,本单位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帮扶的方式,尽力解决群众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进一步夯实山区群众基础设施建设。

(三)依托自然优势,加快经济增长点培植力度。据石灰塘村支书介绍,石灰塘种各自然村适宜发展核桃、梨、桔子等林果,近几年来,部分自然村核桃种植户收入好的年收入已达2万多元,核桃种植已成为继烤烟之后部分村民最稳定的收入来源,目前,群众种植林果的积极性较高。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充分利用石灰塘各自然村广大群众对核桃等林果栽培和管理具有一定的经验,且近年来随着核桃等林果价格连年走高,产品供不应求的趋势,积极宣传各项惠民政策,大力引导群众发展林果种植,使之成为规模化产业化种植,从而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四)千方百计,提高村民文化素质。针对大部分村民的相关种养殖知识和信息来源主要是依靠广播、电视、集市和邻里传播的现象,积极联系农技部门和林业部门,协调争取专家或技术员多到田间地头为村民开展种养殖知识培训,让农民掌握科学种养技术,积极推广新品种,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农村道路整改报告

当前,全省农村地区交通事故的高发态势日趋明显,极大地威胁着农民群众的出行安全,汉源“2.17”群死群伤事故更是给农村交通安全工作敲响了警钟,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据统计,,全省110起一次死亡3人以上事故中,有67起发生在县乡道路,造成226人死亡,分别占3人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的60.9%和55.7%;20以来截至3月24日,全省县乡道路已经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事故16起,造成68人死亡,同比增加6起、32人,上升比例高达60%和108%。可见,当前全省事故预防工作的关键在农村。为全面遏制农村道路交通事故的高发势头,积极探索农村交通安全治本之策,按照省领导指示要求,我们派出若干工作组深入全省重点农村乡镇、村社开展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道路交通已经进入矛盾凸显期,解决农村交通安全漏管失控问题刻不容缓。

客观上讲,农村交通安全问题是多种矛盾叠加、若干因素累积形成的,与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严重缺乏、道路隐患整治跟不上、农村客运运力不足等因素密切相关,但通过对近年农村重特大事故的分析发现,影响农村交通安全的核心诱因在于农民驾乘人员交通安全意识薄弱、驾驶技能不高、交通违法行为突出,关键症结在于管理力量薄弱,大面积农村道路长期处于漏管失控状态。据统计,20,农村地区发生的67起一次死亡3人事故中,几乎所有交通事故都伴随着交通违法,约90%以上的事故是由超速、违法超车、违法会车、超员超载、酒后驾驶、无证驾驶等明显交通违法引发。年以来,农村地区的突出交通违法仍然是引发重特大事故的主要原因。在今年春运暗访督导中,工作组也发现,农村地区客运车辆超员、摩托车驾乘人员不戴头盔、违法载客、超载等违法行为十分猖獗,已经成为农村地区非管不可、非治不行的“顽疾”。可见,在农村道路安全隐患一时难以整治、农村客运运力一时难以增加、农民交通安全意识一时难以提高的现实条件下,只要把交通违法管住,就可以在短期内实现压降农村交通事故的目的,就可以用最少的投入赢得最大的社会效果。

然而,面对农村地区的交通违法问题,管理现状十分尴尬。一方面,有法定职责的乡镇政府未有效履职。尽管《道路交通安全法》、《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明确规定了乡镇政府和基层组织的交通管理职责,但由于缺乏抓落实必需的机构、力量和经费,也没有明确的职能划分,这就造成全省很多乡镇对交通管理仍然仅停留在“会上讲、文件发”的姿态性落实上,没有切实履行好交通管理这项法定职责,没有发挥好对道路交通管理的综合协调作用,在预防事故方面只注重事后总结教训而不注重事前主动预防,以至于当前我省农村地区隐患无人治、教育无人抓、违法无人纠的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缓解和综合治理,一旦发生事故才急于采取各种整改措施。特别是一些事故大县,至今各方面工作仍然按部就班,仍未在综合管理方面找到出路,整体工作非常被动。一些乡镇能够意识到身上的责任,能够对发现的违法现象进行简单的劝阻,但由于不少乡镇政府囿于各种因素,束手束脚、不敢抓不敢管,始终在行使管理职责方面缺乏硬性有效的手段,以至于长期陷入“想管而管不了”的无奈和尴尬之中。另一方面,有行政执法权的职能部门和交警专业力量鞭长莫及。农村交通安全工作涉及的职能部门除公安外还有交通、安监、教育、税务等,这些具有行政执法权和管理权的职能部门在基层乡镇的力量也十分薄弱。除了面上工作外,往往只能“蜻蜓点水”,难以向乡村延伸。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是管理道路交通安全的主要职能部门,也是专业的执法力量,但从总体上看,全省现有10204名交警,除去机关和车管所等一些固定岗位民警外,路面巡逻和管控力量十分有限,全省交通事故每年处警达30多万起,因而无论是在布建中队方面还是在工作部署上,往往只能将主要警力投放到城市、国省道、高速公路等重点区域,很难抽出警力向乡村道路延伸,目前几个乡镇只有一个交警,几个交警管辖数百公里的乡村道路在全省十分普遍,警力不足的突出矛盾已经成为农村交通管理的“硬伤”。从任务量看,我省几乎没有专门负责农村交通管理的交警力量,通常意义上的农村交警中队实际上主要担负辖区内国省道的交通管理任务,对管辖内大面积的.县乡道路和村村通公路,往往只能采取“交警赶场”、“周巡制”等模式走马观花地开展道路巡查,往返一次就需要几个小时,对一些基础工作难以深入和持久。以目前交警警力现状根本没有精力、没有条件把大面积失管漏控的农村地区管起来。随着“村村通”工程和“汽车摩托车下乡”政策的深入实施,管控矛盾将更加突出,这也是当前公安交警部门面对农村交通管理最难言的尴尬。

目前,全省农村公路里程已达20.05万公里,居全国首位;经常在农村道路上行驶的拖拉机、三轮汽车、低速载货汽车、摩托车总量达516.7万辆,占机动车总数78.43%。国家政策的调整和全省交通的大建设促成了农村道路交通要素的迅猛增长,促进了我省农村社会经济的大发展,带来了农村道路交通的大流动,同样也必将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带来更多新隐患和新问题。如果不立即研究解决农村交通安全漏管失控的问题,全省农村地区将很快迎来重特大交通事故的爆发高峰;如果不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手段把交通违法管住,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就将随时受到威胁;如果不下大决心在政府层面挖掘潜力、在政策层面调整思路,我省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将难以走出被动。

二、近年来省内外在解决农村失控漏管方面积极探求出路,形成了不少可行可用的经验做法。

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事关民生、影响稳定。近年来,不少地方已经把农村交通管理工作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在解决农村地区失控漏管问题上进行了大胆探索和有益尝试,为我省农村交通管理工作提供了实践参考。从省外看,云南省突出政府主抓,把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在广大农村地区全面建立健全了县、乡镇、村三级管理机制。浙江省把交通管理的重心放在乡村,在全省1036个乡镇成立了临时性管理机构,专门为农村交警中队招录1000名民警,用三年时间新建300个交警中队,基本实现了农村交通安全有人抓、有人管。贵州省加强对县(市、区)财政对农村交通管理的经费保障,有力促进了农村交通治理的良性运转。从省内看,我省南充、广安、达州等地也在积极探索总结出一些符合我省实际的农村交通安全管理新模式。xx市狠抓固定监控载体建设,在全市普遍推广“交通安全监督岗”,年涉摩事故和违法下降率分别达31%和42%。xx市在落实乡镇政府职责方面抓得实,通过落实经费、办公地点和相应责任考核,采取非常手段集中治理交通违法,一些乡镇实现了6年来没有发生死人事故。xx市突出严管重罚和严格追责,促使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广大交通参与者不敢违,近两年来全市农村道路交通事故稳步下降。xx县由政府给予充足的经费保障,在全县12个乡镇组建交通安全协管中队,半年多来没有发生死人事故。从这些地方的实践不难看出,尽管各地采取的管理手段不一,但各地对农村交通管理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就是农村交通管理工作必须纳入政府工作主渠道;有一个鲜明的共性就是落实乡镇政府主责主抓,把农村交通管理逐步向村社延伸;有一个可行可用的做法就是千方百计首先把路面管起来,把交通违法管住。

就我省实际而言,实施农村交通安全乡镇主责主抓,把大面积农村道路管起来具有现实可能性。第一,乡镇政府有责任。乡镇政府是政权体系中最基础的部分,处在政府工作的第一线,无疑是国家法律和政策的执行者。但在当前道路交通管理实践中,往往注重强调职能部门的执法监管职责,而忽略了基层政府主导主抓的法定责任。因此,面对日益严峻的农村交通安全形势,乡镇主责主抓不仅是政府职责所在,而且是最有力的管理主体。近年来我省达州、峨边、汉源等地在发生大事故后,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超常规措施,迅速扭转了交通安全形势,就是最好的实践证明。第二,乡镇政府有条件。随着农村税费减免,乡镇工作重心转移,加之交通事故一旦发生会给当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干部自身成长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因此乡镇政府有时间、有精力、有动力管理交通安全。第三,乡镇政府有能力。乡镇政府熟悉辖区基本情况,直接与村社干部和群众密切接触,能够利用在当地的威信,采取过硬的措施也能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能够在村社布建交通安全“治安耳目”或信息员,其管理末梢完全能够延伸到各层面、各个环节,从而使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更彻底,交通违法行为查纠更有力,交通安全教育更全面,交通安全整治更深入。

今年3月以来,我省重特大交通事故得到了有效遏制,没有发生5人以上事故,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形势逐渐趋于平稳,这一方面是我们采取硬性措施严管高压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春运结束后人流、车流、物流进入平稳期的客观反映。当前,全国交通事故都在上升,我省也处于交通事故上升时期。因此,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日益严峻的农村道路安全形势及其突出问题,彻底根治农村交通发展与广大农村地区漏管失控的突出矛盾,迫切要求各级政府和公安机关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全面客观地把握农民和农村交通管理的现实需求,认真、积极、务实、稳妥地研究并探索具有四川特色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长效机制,切实把大面积农村地区管起来,把严重威胁农民群众出行安全的交通违法遏制住。可考虑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落实乡镇主责主抓,把农村交通安全从源头管起来。

实践证明,解决农村交通安全问题的首要环节就是依靠基层政府的力量把路面管起来。为此,我们建议:尽快在省级层面推广南充、广安等地有效做法,出台相关工作意见,把农村交通安全工作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明确乡镇政府对农村交通安全的主体责任,实行严格的责任考核和追究制度,同时组建一支专门力量,落实专门经费、设置专门场所、明确相应职责,专职负责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劝阻和纠正违法、道路隐患排查、机动车和驾驶人基础管理等,建立和完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乡镇领导、组织协调、督促检查等日常运作机制。通过实行乡镇主责主抓,努力使农村交通管理有机构、有队伍、有经费、有手段,使大量违法得到及时纠正、群众安全文明意识有效增强、道路隐患治理逐年推进、农村道路交通事故在源头上得到预防和减少,使农村交通管理工作真正成为政府的“民生工程”,全面服务四川“两个加快”战略。

(二)深挖公安机关行政潜能,让农村交通管理专业力量在基层强起来。公安机关作为一支执法专业力量,在打击农村交通违法、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中坚作用。为此,我们将着力于三个方面:一是大力布建农村交警中队,按照中央领导指示开展好警力不足问题专题调研,将农村交警作为重点,借鉴浙江等地做法,提出解决农村交警警力不足问题的综合性对策和规划;积极建立引导和鼓励民警下基层的激励机制,不断充实并健全农村交警中队的机构、人员、装备及其经费保障,力争取得各方面支持,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交警警力与道路里程、驾驶人数量、机动车保有量相匹配的增长和保障机制,切实缓解我省广大农村地区交通管理专业力量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突出矛盾。二是坚持农村派出所参与交通管理,推动将交通安全纳入农村派出所日常工作考核指标,进一步规范派出所执法管理,加强交警业务指导,完善违法信息转递机制,在委托派出所先期处理事故方面积极探索和实践,全面调动派出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积极发展交通协管队伍,继续探讨和完善新津等地的有效做法,在有条件的地区鼓励发展交通安全协管队伍,争取由政府解决好经费、装备等系列保障问题。通过不断做强执法专业力量,切实加强对乡镇的交通管理业务指导和规范,积极配合乡镇政府管好农村道路交通安全。

(三)大力发动交通安全社会参与,让广大综合治理力量在全社会动起来。警力有限,民力无穷。农村交通安全必须走社会化管理、综合治理的道路才能从根本上防患于未然,切实解决农村道路交通事故居高不下的问题。为此,我们建议:一是大力发展交通安全自治组织,出台政策引导和鼓励有条件地区,以农村交通安全协会、村社联组、摩托车协会等形式,建立自发组织、自主管理和自律互助的民间社团组织,切实用好社会组织的力量加强对农村驾驶人的日常管理。二是完善联席会议机制,进一步明确各职能部门在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中的职责和义务,定期分析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研究解决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具体分解公安、交通、安监、教育、宣传、农业等职能部门的工作任务和实施进度,实行严格的责任督促和考核,广泛调动部门参与交通管理。三是加快道路隐患整治,严格落实隐患排查和整治责任,对一时难以治理的道路应拿出相关措施,切实加大省上和地方财政对农村道路建成后的养护、安全设施设置、交通事故急救等方面的投入,逐步形成有效稳定的财力保障机制。四是大力发展农村客运,在全省各地深入推行绵阳、德阳等农村客运公交化模式,在节假日等群众出行高峰期加大运力调度,切实加强客运安全监管,积极缓解当前农村群众出行难的压力。通过大力发展综治力量,逐步建立完善农村交通综合管控网络,把涉及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的方方面面管起来,从根本上防患于未然,全面遏制农村道路交通事故高发态势。

农村道路建设者心得体会

农村道路建设一直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城乡发展差距不断缩小,农村道路建设更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农村道路建设者,我在这项工作中收获了不少心得体会,希望能与大家分享。

###第二段:责任担当。

农村道路建设对于当地群众的出行、物流等都有重要的意义。作为建设者,我们必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在工作中,我们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更是为了满足群众的出行需求,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农村生活环境。因此,我们必须在工作中细致认真,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第三段:资源整合。

农村道路建设需要协调各个相关部门,整合各种资源。在实际工作中,我深刻认识到了资源整合的重要性。只有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资源,才能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因此,作为一名建设者,我们需要及时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和联系,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

###第四段:技能提升。

农村道路建设需要对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较高。在这项工作中,我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技能,不断学习新的理论和技巧,使自己能够更好地履行职责。同时,我们要善于借鉴其他行业发展的先进经验,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让自己变得更加专业化。

###第五段:总结。

总之,农村道路建设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建设者需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充分整合各种资源,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技能,以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这项工作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踏实稳健的往前走,让农村道路建设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群众的出行和物流需求。

农村道路建设者心得体会

农村道路建设是一个长期而繁琐的过程。大量的农村道路正在被修建、扩建、改造,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村道路建设者投身于这项事业中。在经过这些年的农村道路建设工作后,我深深意识到农村道路建设的重要性。这不仅牵动着每一个农民的心,也关系着整个农业发展的命脉。因此,我愿意分享我在农村道路建设这一领域的体会和心得。

第二段:思路。

农村道路建设是一项复杂而严苛的工程。它还需要我们有正确的思路。首先,我们要意识到农村道路建设的重要性,大力支持这项工程。其次,建设者要充分了解农村道路建设的相关标准和要求,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最后,我们还需要搭建起一个良好的工作体系,以充分发挥工作效率,提高农村道路建设的水平。

第三段:磨合。

在农村道路建设的实践中,我遇到了许多问题。最大的问题是磨合。农村道路建设,牵涉到许多农村民众的权益和利益,必须用尽一切办法让他们理解和接受。在磨合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以开放的心态去面对民众的反对意见,还要用心聆听他们的声音,充分考虑他们的需求和诉求,才能确保农村道路建设的顺利推进。

第四段:创新。

在农村道路建设过程中,创新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我们要用先进的技术来提高农村道路建设的效率和质量。同时,我们还要采用创新的思维方式,使用新材料和新技术,注重环保,完善科技支撑,推动农村道路建设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五段:总结。

在农村道路建设这一领域,我们必须全力以赴,遵循正确的思路,采取创新的策略,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尊重民众权益,使项目顺利推进,取得预期效果。同时,我们也应深刻认识到,农村道路的发展和繁荣,不仅关系到个体农民的利益,而且关系到全国农村的发展和繁荣。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坚定信念,持之以恒,为实现农村社会经济的畅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关范文推荐

    减负的心得体会总结(专业12篇)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努力改进。以下是一些很有价值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和启发。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公安机关的工作任

    听完党史心得体会(汇总14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积累和总结的过程,可以节省我们后续的学习和工作时间。这是一些作者撰写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党史课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它记录着中国共产

    写给老师的申请书格式(汇总13篇)

    更多申请书有助于申请者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想,为对方留下深刻印象。申请书是向组织或机构提出申请的一种书面材料,它是展示自己能力和意愿的重要途径。如何

    资产收回协议书(实用19篇)

    合同协议是指双方或多方通过协商达成的一种法律文件,用于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下面是一些关于合同协议的案例分析,希望对大家的撰写有所帮助。鉴于:1、甲方为经批准成

    第三次起诉离婚起诉状(专业23篇)

    离婚申请书是离婚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承载着申请人的愿望和决定。需要注意的是,范文仅供参考,具体的离婚申请书应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当修改。原告:强某,女,出生,

    评选少先队员演讲稿(专业21篇)

    演讲稿需要注意结构和逻辑,以便清晰地传达主题和观点。演讲稿的好坏和效果往往取决于演讲者的表达和演绎能力,希望大家能够多加练习和提高。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演讲

    大班班主任工作计划秋季(专业18篇)

    搭建班级网站或社交平台,方便与学生和家长之间的信息交流。具体内容:1.制定每周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任务。2.组织班级集体活动,培养团队合作意识。3.关注学生的

    警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围(热门21篇)

    事迹材料是对个人或团体在某个具体事件或活动中取得的成绩和成果进行描述和总结的一种语言材料,它能够客观地呈现出其在这个事件中的表现。事迹材料中的真实故事和感人瞬间

    大学心理课恋爱心理学心得(优秀22篇)

    经过这次团队合作的项目,我对于沟通和协作能力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提升。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真的爱一个人不会把誓言挂

    效能与作风心得体会及感悟(专业20篇)

    心得体会是在工作、学习或生活中,通过深入思考和总结,得出的一种有价值的经验和体会。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案。小编为大家精选了一些写心